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6 抗日战争(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5-29 14:2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考点16 抗日战争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1.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2)有助于理解日本侵华的本质和危害。

(3)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历年真题】

1.(2018.4·浙江高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解析】A项出现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开始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由材料“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8·北京高考·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9月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因而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抗日,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可能反抗国民党政府,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7江苏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解析】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是在193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8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侵略,在敌后的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故B项正确;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是在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题目中的游击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7年北京卷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解析】①“宝岛回归”指的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②“家园沦陷”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应是在1932年;③“血战台儿庄”指的是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的战役;④ “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⑤“中共七大召开”是1945年春天召开;按时间顺序是②④③⑤①,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7年天津卷8).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说明②符合题意。材料“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答案】C

8.(2016·上海单科·35)右侧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解析】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只反映出日本的野心,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只反映出英美等国态度,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故B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漫画中,面对日本的侵略,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只有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故C项是最佳选项;1937年10月中日全面战争已经爆发,“一触即发”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C项3分,A、B项1分,D项0分

9.(2016·海南单科·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解析】由“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可以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项错误;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项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不是材料强调的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局部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倡导全民族抗战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境内的一切抗日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抗击侵略者,与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故D项错误。

【答案】B

1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

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4.(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

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A

15.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由图片“GO YEARS OFLEADING THE WAY”“WORLD 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1946至194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体现美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16.(2015·上海单科·26)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解析】“和平永奠”“大红‘V’字”“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等信息反映出,这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战区中国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情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情景应该出现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故B项正确;改订新约运动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与题无关,故C项错误;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与题意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7.(2014·上海单科·2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没有红军,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也没有红军,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之间发动战争,不是合作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18.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长征期间”是指1934年~1936年,八七会议是1927年,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的会议,但它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中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共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七大是在1945年,不属于长征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19.(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他各国的对中国的援助,故A项正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另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国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B项错误;绥靖政策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许,题干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14·山东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解析】“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与题干中“北方山岭信息不符A项错误;“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民族武装起来信息不符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北方山岭”“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不符合“民族武装起来信息D项错误

【答案】C

21.(2014·重庆文综·8)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图一 《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40年12月23日”,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赠与美方《百鸽图》深层用意必然是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A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1942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开罗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2.(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3.2013·安徽文综·16)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②③ D③④ 图4

【解析】安徽的一个特色每年都有一个漫画题,从漫画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漫画的时间1941年,漫画形象日本军人一脚陷入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海上封锁中国,排除①,故选D。

【答案】D

24.2013·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解析】从“苏区”可判断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材料中多次出现“全中国”可判断出是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始创立于1927年,而“苏区”建立于1931年,排除B。

【答案】C

25.2013·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回答出中国正式对日宣战的背景。教材上的表述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材料中“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可以看出时间是1941年,ABD三项的时间分别是1931、1937、1937,所以从时间上也可以选出C。

【答案】C

26.(2013·四川文综·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图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是图片类试题中的漫画类题型,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读图时整体和局部的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的文字信息。从题干“1938年”和漫画中“china”英语单词信息可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1940年,①的表述不符合,排除;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1945年,②表述时间也不符合,排除。该漫画讽刺的是1938年日本深陷于中国战场。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正是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联合抗战,因此③④正确。

【答案】C

27.(2013·浙江文综·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

可以用来佐证(  )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表述正确,②④表述错误。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这是一枚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抗战八年”的印章,纪念的应该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开始的“全面抗战”。

正确

八路军主要是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而新四军则是由南方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而成。从图中文字可知“第六军分区”位于冀鲁豫(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隶属于于八路军,而非新四军。

错误

“冀鲁豫”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日占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

正确

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与纪念章反映的史实无关。

错误

【答案】B

28.(2013·重庆文综·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迁移运用能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被破坏的首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2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答案】D

30.(2013·海南单科·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

【答案】D

31.(2012·江苏单科·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AC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B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答案】B

32.(2012·重庆文综卷·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解析】关键信息:1936、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从时间上看,A项正确;BCD项分别是抗日1935年12月、1937年、1945年。AB项时间较为接近,容易出错,A项是1935年10月。

【答案】A

33.(2012·四川文综卷·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 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解析】本题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

【答案】D

34.(2012·上海单科卷·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A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项战场在山西,C项战场在江苏,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

【答案】A

352012·海南单科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的南移,A项正确;BC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题干相背。

【答案】A

36.(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

【答案】C

37.(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解析】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B符合题意。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不能上升到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高度,排除A。滇缅公路修建时日军还没有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豫湘桂战役日军打通日军打通了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但这和滇缅公路并没有关系,所以滇缅公路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的提法是不成立的,排除C。日军的投降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指导下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所以滇缅公路的修建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D。

【答案】B

38.(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扣住关键词“滇西”主要在中缅交界,另从“岛寇”、“十荡十决”等角度综合分析概括可知是中国远征军第八军的抗日活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主要在黄河流域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39.(2010·北京文综·17)“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40.2010·天津文综·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

【答案】C

4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解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这一描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故选C。

【答案】C

42.(2010·重庆文综·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解析】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故选D。

【答案】C

43.(2010·江苏单科·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理解。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次战役的特点是破袭战,规模较大,冀晋豫三省同传捷报,进分析应该是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是在山西东北,属于伏击战,故应排除;太原会战是在山西省境内,属于会战,故排除;台儿庄战役是在徐州境内,属于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答案】A

44.(2010·上海文综·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题干要求的时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③④发生解放战争时期,所以选B。

【答案】B

45.(2009·上海单科·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从材料“东三省”可以看出,该事件是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

【答案】B

46.(2009·山东文综·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北上的旅客以“济南”为终点,津浦路北到沧州,不能到达天津,同时材料反映了大量旅客南流,综合以上信息,与之相符的是B项。

【答案】B

47.(2009·广东理基·64)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1937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

【答案】B

48.(2009·全国文综一·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解析】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一路日军孤军深入台儿庄被我军包围歼灭;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节节抗击,最后日军占领上海;百团大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深入敌后根据地的日伪势力赶出根据地;平型关大捷是伏击日军的运输队;A、B、D都不存在诱敌深入的战术;故C正确。

【答案】C

49.(2009·福建文综·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解析】长征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主要集结在西北,要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越陇海线。

【答案】A

50.(2009·北京文综·19)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①②③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

【答案】D

51(2009·安徽文综·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解析】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项正确,A项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项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项表述有误。

【答案】D

52(2009·四川文综·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解析】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

【答案】C

53.(2009·海南单科·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解析】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

【答案】D

54(2009·广东单科·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解析】抗战的爆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陕北革命政权也改称陕甘宁边区,虽然还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但名义上的中央政权还是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所以在此背景下才可能出现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现象。

【答案】C

55.(2009·广东单科·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解析】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原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于1937年9月建立的,不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以及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A、C、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部分地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答案】B

56.(2009·山东基能·29)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解析】①项是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喊的口号;②是节选在保卫黄河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广为传播的口号;③是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自发掀起抗击日军时喊的口号,是在台湾保卫战时期;④是在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D

57.2008·海南单科·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

【答案】C

58.2007·山东文综·12)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解析】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华东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的范围;A项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位于南方,故A项排除;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势力并没有到达这块区域,故B项排除;三大战役后解放区远远不止以上那片区域,故D项排除。

【答案】C

59.2007·广东单科·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解析】1937-1945年是八年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的是全民抗战,故1942年若“逃兵役”则会被“骂为冷血运动”。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0.(2007·海南单科·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扬子江”“敌后”是指在长江淮河一带的敌后根据地与敌进行英勇斗争的应是新四军。八路军活动在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活动主要在东北。

【答案】B

61.(2007·海南单科·1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解析】A、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南京—武汉—重庆”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

【答案】D

6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

【解析】(1)根据“1931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并结合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得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根据“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并结合七七事变等知识得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根据“1940年7月……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被侵略国家等角度进行剖析。对日本而言,这些口号是服务于战争需要的,如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就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舆论基础;“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口号掩盖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本质;同时这些口号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蛊惑了本国民众。对侵略国家而言,“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口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容易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答案】(1)说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企图: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6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即可;如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64.(2014·海南单科·27)(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l938 年)

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6 分)

【解析】(1)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找准关键时间1940年以及关键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一中“抗战展开以来,中心都市的沦陷”“民族解放伟业”“ 以及材料二中“抗日统一战线”并结合所学从抗战爆发、统一战线建立、日本奴化统治以及抗日文化作用等角度归纳答案。

(2)依据材料二中“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 服从于抗战”“ 以及“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的信息来概括抗战文化的特点。

【答案】(1)原因: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7分)

(2)特点: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6分)

65.2012·海南单科卷·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问,本问旨在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分析归纳能力,材料共有四大内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同点。第(2)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双方、人民的愿望和民族危机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 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5分)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 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8分)

【高考模拟】

1.(2018·广东肇庆模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积极抵制日货的斗争,说明民族矛盾的上升导致近代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

答案 D

2.(2018·湖北武汉调研)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个纲领(  )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放弃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C.表明了抗战初期政府积极抗日的决心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抗战建国纲领》,国民政府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抗战决心和意志,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8·湖北荆州模拟)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解析 材料“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8·山东滨州模拟)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军队的敌后作战

解析 国民党从未放弃正面战场作战,故A项错误;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国民党的游击战是借鉴共产党的,材料未体现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借鉴,故C项错误;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8·广西三市调研)1939年1月,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之“底”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1942年8月,他则表示“不能返我东北失地……我人仍将继续抗战”。这一变化(  )

A.说明蒋介石对日政策有所动摇

B.是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表现

C.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结果

D.反映了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增强

解析 根据“抗战到底”可得出蒋介石坚持抗战,A项错误;1942年8月抗战处于相持阶段,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解析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支持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的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太原会战爆发于1937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7·湖南长郡中学三模)1942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

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

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

解析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国民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7·广东汕头一模)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九一八事变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解析 把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欧洲战场,故B项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故C项错误;193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是汪叔棣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9.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知,该时期土地政策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

A.停止土地革命     B.维护农民利益

C.团结抵御外侮 D.实行减租减息

解析 反帝反封建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核心,土地革命就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民族问题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改革也要服务于这一主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37年5月”,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土地政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应对日本的侵略,故C项正确;减租减息是手段,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  )

A.有利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

C.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

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到战后两国的关系走向,故A项错误;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与否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可知中日战争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故C项正确;此时没有涉及到是否建立新中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  )

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

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

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

D.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

解析 材料未强调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工作,故A项错误;南京沦陷是1937年12月,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可以看出支持抗战的基地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抗战意志的动摇,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中共中央宣言提出: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  )

A.国共两党政治主张达成一致

B.中共因维护民族利益而放弃民主革命

C.三民主义是联结国共的纽带

D.中共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

解析 材料“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全国政权之统一”反映了共产党团结抗日政治主张,与国共两党政治主张是否达成一致无关,故A项错误;中共以维护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进行民主革命,而不是放弃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联结国共的纽带,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可知,中共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1942年10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解析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美英放弃在华特权,主要是鉴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的重要,为了争取中国继续抗战以减轻其压力,故B项正确;日本始终都没有完全占领中国,故C项错误;美英放弃在华特权,与打击汪伪政权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压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解析 结合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抗战路线的相关知识可知,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并未放弃过片面抗战路线,故A项错误;题干中“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与中共在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相似,体现出其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其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并不是中国共产党,故D项错误。

答案 B

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提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在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这反映了蒋介石(  )

A.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B.假和平,真抗日

C.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D.出卖主权,妥协投降

解析 材料仅涉及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华的态度问题,不涉及国共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希望和平的”“统筹完成……要塞区的建设”表明,国民党政府不愿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但同时做最坏的准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表明国民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日本侵略的问题,根据材料“统筹完成……要塞区的建设”“构筑了……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同时表明国民党也在积极做战争的准备,故C项正确;妥协投降与材料构筑防御工事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6.(2018·内蒙包头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内容

20世纪

80年代前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中期开始

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

1990年后

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

2015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

2015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解析 该题目最需要注意的是审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如果选取“八年抗战”观点,需要从国内抗日的全民族性和国际上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地位角度进行分析;而如果选取“十四年抗战”的观点,则需要从国内抗战的延续性以及国际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角色进行作答。同时,无论是哪种观点,必须辅以必要的史实论据来支撑。

答案 示例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或抗日战争延续的时间是十四年。(2分)

论述:1931~1937年,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东北抗日游击队、上海守军和全体市民、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国民党爱国官兵)。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有利于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中国抗战的历史。(5分)

1937~1945年,全国性抗战。(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全国各阶层民众)。这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有力地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7a379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3f.html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6 抗日战争(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