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

发布时间:2014-08-01 11:1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分析

1、地理位置与环境分析

1.1地理位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

1.2行政辖区

全市土地面积527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70多万人。

1.3地形

景德镇属丘陵地带,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市区内平均海拔32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于与安徽休宁接壤的省界地带,海拔1618米。景德镇市市区处于群环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续的暴天气,市区易形成患。 

1.4气候

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根据1981-2010年最新气象数据,景德镇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景德镇春季气候多变,时冷时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阴雨连绵;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

2、交通分析

2.1公路

2.1.1杭瑞高速公路东西向横贯全境,向西经九江可达武汉、合肥、南京、南昌,向东可抵上海及浙江省的各大中城市。

2.1.2济广高速公路通车加强了南北交通。

2.1.3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生态和旅游线路,地方加密高速,让景德镇成为了重要高速枢纽城市。

2.1.4 G206国道南北向纵贯全市,其运量逐渐被高速公路分流。安景高速

公路使得景德镇通江达海。

2.2水路

景德镇市境内主要通航河流有昌江河和乐安河2条。镇的水运主要依于昌江,历史上曾是全球最繁忙的水运路段,、随着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昌江水位较浅,通航能力所限,水运在当今景德镇对外交通中的作用已大为下降,只是一个辅助的运输渠道。

2.3铁路

景德镇是江西的铁路枢纽。将建成的景德镇新客运站沟通新皖赣,九景衢,阜鹰汕多条线路。新客运站正在规划中,将成为景德镇特色客运站。

3历史沿革

景德镇春秋时属东境,九江番县地,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新平镇武德四年(621)置新平县,新平镇属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八年撤,开元四年(716)复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元年(742)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镇属州。明代州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乾隆之后,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呈萎缩状态。鸦片战争之后,景瓷生产受到严重摧残。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寿终正寝。

民国五年(1916),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建,称景德市。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称第二次中日战争),国民党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解放,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东北行署上饶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鄱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9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昌江两区。 

4景德镇制瓷史

景德镇有着二千年的制瓷(陶)历史。据《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景德镇的劳动人民就靠山筑窑,开始烧制陶器。到五代的陈朝,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史书称:景德镇水土宜陶自陈以来名天下。隋唐开始,景德镇制瓷工人掌握了用高度火烧造瓷方法,所制瓷器色泽素润,莹缜如玉,质地坚固,被誉为假玉器,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曾下诏:制器进御。从代开始,景德镇瓷器远销海外,陆路经西域销往欧洲,水路经南洋、印度和阿拉伯销往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各国,东北亚则销到朝鲜和日本。宋代的制瓷工艺又有新的提高。瓷器洁白不疵,釉水晶莹,尤以影青瓷为代表作。时的景德镇瓷器,在胎质,造型、釉色、制作等方面,都进入了极盛时期。景德镇作为瓷都,实际上是宋代开始奠定的。元代,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官方瓷业机构。当时,不仅有官办枢府窑,而且民窑也增至300座。元代烧造的青花白瓷和青花釉里红,被誉为人间瑰宝。青花瓷的出现,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明洪武二年,景德镇设。官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之宏大由此可见一斑。明中叶以后,制瓷技艺高超,产品精美,为天下器之所聚。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镇内人口逾十万,瓷业发达,商贾如云,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之说。制瓷工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青花玲珑瓷、古彩、粉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景德镇无愧于“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关誉。

5旅游资源分析

景德镇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位于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旅游热线--庐山黄山龙虎山九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的中心区位(均在150-200公里左右)。截止到2012年,景德镇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6个,分别是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洪岩仙境风景区、德雨生态园、中国瓷园;国家3A级景区3个,分别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厂明清园、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五代三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元、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属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旧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500多年历史,品陶斋现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属于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风土人情

景德镇城区的原住居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近30年来新迁入的人口。据有关史籍记载,唐初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万,到天宝年间发展到四万有余。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迁徙的原因。据有关地方志、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还有来自吉州窑产瓷区和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大批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徽州地区的非瓷商户。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

建镇一百年后的宋徽宗大观二年,镇区人口已经超过6万,这6万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来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杂处”的局面。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荆、湘、川、滇、陕、鲁、豫等内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镇区进行商贸活动,使出入镇区的人口已经达到空前状态。由此可见,景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7经济条件分析

景德镇商业活动的活跃是从1995年以后开始的,在零售上,形成1+4模式,即沃尔玛为龙头,本土的华达,日新,万客隆,景客隆共同的零售模式。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2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3.78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0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39151元,增长10.9%。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4.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6.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0%和30.4%。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65元,比上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1元,增长14.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47:1(以农民收入为1)下降至2.44:1。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052元,比上年下降16.6%;农民恩格尔系数为48.5%,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5337元,比上年增长11.1%,恩格尔系数为37.8%,比上年的37.9%下降0.1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比上年的105.1%回落2.4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64.95亿元,增长14.3%。全市实现出口总值12.13亿美元;新增市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272个,实际进资553.54亿元,增长64.5%;新增市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3个,实际进资361.48亿元,增长48.6%。201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18亿美元,增长12.0%。

7.1农业

景德镇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是江西省环鄱阳湖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优良种猪繁殖基地、江西省重点产棉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区域内的水稻是一年两熟的双季稻,春播为早稻,夏种为晚稻。南部的乐平市是赣东北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公顷,总产量达62万吨,被授予“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市,中国农产品采集中心之一,有“江南菜乡”之称。经济作物中,浮梁县的茶叶生产在景德镇农业产值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且名气比较久远。

7.2工业

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6.23亿元,增长15.5%。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01.25亿元;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01.23亿元。

7.3旅游

景德镇市依托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突出文化和生态特色,以陶瓷文化打造“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的旅游,构建“瓷源浮梁、古镇珠山、绿色昌江、多彩乐平”的旅游格局,2012年全市旅游总人数200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实现旅游总收入125.22亿元,增长49.5%;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9.9%,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旅游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达18%以上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11837abcd126fff7050bf3.html

《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