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教学中通过初读古诗,激趣导入;进而引导看图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学习课文,品读古诗;接着诗文对照,进行品读感悟,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最后开展课外拓展,增强积累,培养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3、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对课文第二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教学准备:板书简笔画(提前板书山峰简笔画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 2、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一些词语宝宝,你还记得它们吗?

出示:
宋代 寇准 登华山 七岁 艰难 山顶 吟诵 称赞
远远近近 情不自禁 先生 小孩儿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齐读(每个词语读2遍)

过渡:同学们词语可读的真好呀,那接下来的这个填空老师相信一定也难不倒你们。 3 出示填空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他作了一首古诗叫 ,这个小孩儿就是( ,那年(
指名填空;齐读。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先生和寇准的脚步,一起登华山吧!

二、学习课文,品读古诗
1、登华山之前,做个小调查:小朋友们登过山吗?感觉怎么样? 我们常熟就有一座虞山,你们爬过吗?感觉怎样?
2、华山比虞山高多了,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东西南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这一条爬上山的路。(出示图片)而这唯一的路又窄又陡, 你觉得登上华山容易吗? 3、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⑴自读,指名读。
⑵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爬山非常不容易的,哪个词? (艰难)读好。

⑶师:山是那样高,那样险,山路是那么窄,那么陡,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啊!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试看。
谁想读?(评价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模样了。气喘吁吁的样子。老师看到你累得满头大汗了。
4、寇准和他的先生爬了好久,爬得满头大汗,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他们发现华山真是太——高了,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他们多么惊讶啊。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惊讶?
配乐图示华山(语气词“啊” 两个感叹号) 师:华山有多高呢?你们知道吗?
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2154.9米。上海的东方明珠,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够高吧。华山可比他高多了,有5个东方明珠那么高,相当于700层楼房那么高,
谁来读出华山的高。你来读———— 师:“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
我想,你在读的时候,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这样读书。 谁也能这样读,你来读———
5、华山实在是太高了,课文中也有两句话写得很好,请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1)生说,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2)大声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指导看图,这些山有的在远处,有的更远一些,有的在近处,有的更近一些,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文中用了哪个词?(远远近近)请同学在简笔画上添上远远近近的山。 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们看完吗?
这样,老师读给你们听,你们的脑海里就在想。
评价:你看到很多山了。
山越来越多了。
这些山肯定在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 一起读。 拓展 如果说这些山有的很大,有的更大一些,有的很小,有的更小一些 你能想到一个和远远近近一样的词语吗? (大大小小) 想象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山都在你的脚下,读好这一句。 ⑷华山太高了,别的山看上去都变得矮小了。
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谁高(华山)
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 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华山的高。
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小朋友们,一起读————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会看到什么景色呢?轻声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⑴平常我们觉得太阳离我们很远,登上山顶,太阳看上去很近。这一句说明——山很高。
这景色太美了,老师又想画一画了,太阳画在哪儿呢?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那为什么要画在这呢?文中怎么说的?(太阳显得那么近)伸出手就能碰到。 指导读好词语。
评价:能再近些吗?更近了,好像就在我的头顶了。 越来越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了。
⑵那白云在哪里呢?寇准和先生在哪里呢?怎么才能看见白云呢?(低头看 回头看) ⑶讲解山腰、山顶、和山脚 老师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呢? (山腰间。 小朋友,摸一摸,我们的腰在哪儿呢?
(腰在我们身体的中部,那山腰的位置是在哪儿呢?) 谁来指一指。 师画白云。
⑷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 (不行) 为什么不行,课文中怎么说的。(朵朵白云)
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许多许多的白云,这就叫朵朵白云。读好词语。 白云飘在山腰,就像给华山穿上一条飘逸的白裙子,可真美啊! ⑸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
还有谁想读————
追问: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呀?(很美的景色)
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大家一起读————
⑹小结:这一切都说明了华山的高。 板书 ⑺男女生赛读:比比看谁的华山最高呢?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6、一起看看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出示图片,配乐欣赏。同学们们都被华山美景迷住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了,忍不住赞叹,这就是——情不自禁呀!
引导想象:站在华山之巅,看着眼前的景象,你会说什么?

7、同学们,看了这激动人心的景色,除了大声的赞叹,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预设:爬山、画山、作诗————)
8、你跟小寇准想到一块儿去了。他看了这景色,也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快练习练习。
谁想来吟诵?吟诵,就是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谁来学着寇准的样子吟诵这首诗?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吟诵,那我们就一起来吧,齐读
9、吟诵了这么多遍,诗的意思都明白吗?其实呀,它的意思就藏在前面的课文中,以同桌为单位来找一找,读一读。 1)同桌讨论。

2)交流,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并说明你是怎么找到的。(师相机板书) 3)师引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意思就是——(生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理解:“与齐“的意思:与它一样高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意思就是——(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天高。

师:也就是说,天比什么高? 生:是天比什么都高,没有山比过天。
师:你看,更无山与齐,这些山都没有哪座山高啊? 生:没有华山高。
10、小寇准只用了短短的20个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大与美丽,真不简单。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请大家再读课题。齐————

第三、四自然段
1、寇准吟诵了这首诗,他的先生是什么反应?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2、你从哪里看出来先生认为这首诗写得好?
连连点头 指名做动作
好诗!好诗! 连说两个好诗,说明先生非常喜欢这首诗,觉得这首诗很好 3、谁来学着先生的样子夸一夸寇准?
指名读,齐读。(七岁)
4、是呀,小小年纪的寇准就能随口作出连先生都连连点头称赞的诗句,你觉得寇准是个怎样的孩子?
寇准,你真是个( )的孩子。
介绍寇准,因为他从小就爱读书,学习非常勤奋,长大以后,成为了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受到了当时皇帝的重用。
5、总结:确实是好诗,更难得的是寇准当年才7岁。我想,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希望小朋友们也能象他这样学好语文,打好基础,这样我们也能像小寇准一样,写出很棒的诗歌。


六、教学生字
过渡: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吧。

学写字,要注意,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边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 身坐正,肩放平,心要静,眼要看。

板书设计

25、咏华山 山高
景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13770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4.html

《《咏华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