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3-02-01 00:0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目语文教材版本九年级1课时部编版课题名称授课类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新授课教学对象课时安排学生人数36一、本课题内容分析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腾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就河北的中考而言,诗歌的考察涉及到诗歌默写和诗歌鉴赏两个部分,占有不少的分值,而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邀无期的哀伤。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能力训练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情感目标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三、学习者特征笔者所执教九年级学生,大部分同学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由于诗歌欣赏能力不够,般存在“谈诗歌色变”的心理,学生告诉我,诗歌太深奥了,总感觉那些东西很美却离我们很远,很玄很飘渺,那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能研究的“阳春白雪”,我们——不敢触碰。但是我们又能看到他们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热爱祖国、嫉恶如仇、重朋友讲义气的青春豪情,而且,他们对于普世情感的感悟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所以笔者拟将本课题重点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上。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题拟用1课时)针对学生对诗歌存在畏惧心理这种情况,笔者拟将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按照“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授课期间,以该诗歌作为共同探究的对象,并将小组比赛的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适当的配以图片和音频、动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诗歌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用整合信息激趣;用小组学习调控;用情境教学引发;用互动质疑评价教师1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制作教学课件。2、提前分发学案,把复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作品,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进行诗歌鉴赏奠定基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置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课间进行相关内容的板书书写优秀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它像涓涓细流,穿过巍峨的群山,流经广阔的原野,汇聚百川,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哺育了一代一、情境导入一代中华儿女1分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现代我们经常用来形容教师的话,那作者最初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吗?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首爱情诗。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利用耳熟能详的聆听句子,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二、重申目标情。1分钟)3.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齐读目标重申目标,做到心中有4.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c50ee6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6.html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