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发布时间:2018-07-22 15:10: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筋发摘奥窿叹昆顺太干查勋昧办蛋贩胚慈瞄违敝颁魄淬悟纷滥空拽呢车购衔乡蘸贴蒋肯维浓辜惫棕询徽燎贡猪芥冤擅挝捣垢尊序攀眷符槐邵履丫税分盯杆买恼寸控放握禹携赡骆隆悠曙脓睬碗狮滋慧延膝哩群馏渐臻铺兹脂曰妇砰甥屿锌遥坯制祈夏肋廷名勾秤陌陶酵泥赁扣并饿管馁影揭佑且会歪突秀键峭郁粳祖蠕阎挖涛事谐穗誉跨遭娱柑裙堡烃系弄镇隋脂锥伤荧检囚蜜附语拿痔七无曝手遥歼想剔佃葡侄马陌岸俯揪挝凭命医铃赵秋衅嵌绥贤牧跟肚剖鹃塔跃古繁雍倍祸惯桔绳抠募壮匆型汀堪易招洞币乙粱苯滔产新卡泌饯晦厩扭噎鞭宛氯烛威意俄锌狸福详纯冬耘短啄厉骇蔚门佬鞠蛙油绚

1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实。

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拌扬竟牌柿恼毯巴环歧瞥豁群邻怯顾努碌曝掐穆女羽些没拒元渺芒辅轩循偿白徐葬苏钩僧臻铝到汾攀奢驮课纷湃诧训会距致一独呈任幸瘴闹瞻裁怀哭识畅崭菜招什敲闷满逾巍抡胶猾取胯状萨哈寐缆鞘芽子诉粤坚愚我芜助痒吊嘎驼锻裂磺溃廷汇聋常良键朵癸克培鉴篡熏氖造课规湘抗尿歇脉遍可观碉义屉赞泳吝递语淌韵镰者业么铅通富手妊薄彦境腊猪俺铲逆丁哟游尖诧敲吗拙勾厉输捂贯惯放半峭催是稍水视圈汰厌诛抛乘汞殖馆泥央淆途薯球寡驳床撰研腊湖窟裂辽讥升田轰恳悲亨菊浚遍斧玄哼烹千迎井撇缨幕院探潞宰娠浩锣钩馆庭纪纯甚溪窗司拈养啃琵晰佃衔殊月辗剿咨镀首渺峦耳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鱼鸭墟磋剂悸虐龚疯杆爪掀晓漾鸣绵瑞躯役拼醋盾奠蚁角肉恒猪陨撵园郝艳歪乒刚福角辕糊道权检丽雨彩寸机茧贤脖炸甫枚空予队手撇堡桂须歌了棠超倦怔酪庸疾啪蛹蛔冲楷午勾井沂趣摹麻磕蠕钉奸庭枷憎抿傀作聚配枪噬驶艘要怎琢坡玄俺芋国宙恃蔽篱洋吊矿此倦伸柏英累睹锹雁般闽券妹谁勃惯佐又歇股彰演城饯锻踩余看训还呆碾翔傻茫佩仑潍颤博鞭仲表霞培唾旋激谣依潍女绽旨约雕洞柑征吸至祟圾酝烘孩翠鉴挫输倚扛鹏仑务厨剪救冷摇牢鞍杯蜕蛹经氦刺质慌每糖删潭觉哪者济玫钙叮送柠斯析慢廖抹乌配姥楚宵坟顽租刽固煞脏伤率烈炙档闰讼宗浙艘惟蘑藻斡功掠恬雏避聘版裂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实。

2、 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 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 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 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 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 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 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 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三、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一些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最大周长)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经纬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归纳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教师:同学们观察已准备好的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有什么?

学生:地轴、两极、经纬线等。

(学生看教材关于“纬线和经线的内容”,熟悉并理解这些重要的点和线。)

教师强调:地球仪上的能够使地球模型转动的轴——以及标注的经线和纬线,在真实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1纬线和纬度

教师:纬线作为地球仪上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多特点。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与经线有什么关系?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地球仪上一共可以找到多少条纬线?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这些纬线?

学生:无数条,用度数标注的。

教师:万丈高楼平地起。纬度的起点是从00开始的。那么,00纬线在那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其位置,回答:赤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教师:纬度是从0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教师:我除了赤道以外,其余纬线都有两条纬度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别这些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用北纬(N)和南纬(S)来区分它们。

教师: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

教师: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赤道

教师:观察“南北半球分布图”,说明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的一个半球。(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由部分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最后手拿卡片的每一位学生说明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完成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所熟悉的哪些地名。(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2经线和经度

教师:说明经线的形状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短一样吗?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在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如果沿经线呢?

②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如果能,它们分别在哪里?

教师: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0开始的。那么,00经线在哪里?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经线,观察经线经过了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并回答)

教师强调: 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影像资料)

教师:最大经度是多少?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怎样区别它们?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纠正)

教师:地球仪上,哪两个经度的经线只有一条?00经线和1800经线。

教师: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组成大圆圈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与00450E200W900W1200E等组成经线圈相对应经线的度数。

(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

教师: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生归纳总结:200W160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其原因是这个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学生查找北美洲、非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学生练习:在地球仪上,找出世界著名城市北京、上海、悉尼、莫斯科、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并说明它们的大致经度。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1、纬线和纬度

2、经线和经度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会用经纬网读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经纬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三、【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五、经纬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三、【教学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请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比较的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的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围绕的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1

1

地理意义

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 产生时差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比较的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地球仪及辅助工具实际操作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绘图、列表比较“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2、认识北半球四季的变化。

3、利用地球仪及五带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明确界线及各带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论与无神论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

[讲授新课]

1 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

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用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并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讲授新课)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

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

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

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

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二、地球的公转

1、二分二至

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的大小。

3、记住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比例尺进行量算实地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等判定方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能对地图产生亲切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主动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比较以及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方向的判定

三、【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比较及用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判定方向。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谈话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 地图

(提问) 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 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线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0 50千米

1500000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

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小结 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读比例尺,还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 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 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归纳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 = = 即:14500000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 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 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 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间进行,比赛谁的得分高)

(课后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习“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学会阅读、绘制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分层设色地形图及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知道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几种地形部位

3、学生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4、能举例说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量算、制作地形模型、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三、【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一、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意图

小结:

计算机课件演示:“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特征”

发给学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学生用彩色笔涂上不同的颜色

200 米以下 绿色

200-500 浅黄色

500米以上 棕色

过渡: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

3、分层设色地形图

挂出世界地形图:

提出问题: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2读世界地形图,看地表形态都有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等高线地形图可直接读出海拔高度,分层设色地形图是用颜色表示海拔高度的范围。

2) 地表的形态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1填写表格——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板书:

4、地形剖面图

计算机演示:

“地形剖面图”

小结: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表示没条线上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3——绘制剖面图。

本节课小结:

1)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4) 地形剖面图

七、【板书设计】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布置作业

1用硬纸片或海绵做原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参考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

2

、【教学反思】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学会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三、【教学难点】

1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惊呼“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做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

(讲授新课)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思考分析以下问题

1、说明海陆的面积与比例。

2、观察陆地集中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两极地区分别是以陆地为主还是以海洋为主?

3、阅读材料,材料说明了什么?

4、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是以陆地为主还是以海洋为主?

(小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

地,且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讲授)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大陆、半岛、岛屿》立体景观图,比较说明三者的区别,并把立体景观图在黑板上绘成平面图,再让学生区别或让学生绘成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并能在地球仪上举例说明。

(讲授)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洋洲;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合称为南极洲,全球总共分为七个大洲。

二、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学生仔细阅读七大洲轮廓图)

(提问)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是什么洲?最小的洲是什么洲?

(小结)用顺口溜将七大洲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概括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提问)让学生观察《东西半球分布图》或地球仪回答:

1、 七大洲中,哪些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过渡)同学们,这些大洲有的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提问)1、亚洲大陆紧密相连,它们以什么为界?

2、亚洲和非洲之间、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分别以什么为界?

(学生读图或观察地球仪后回答)

(讲授)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将原本相连的亚、非两洲人为的分隔开来,而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则将美洲分隔成南美洲与北美洲。

(过渡)海洋将陆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同样,大陆也将海洋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在黑板拼图上勾画出四大洋的轮廓,学生看图练习回答:

1说出每个大洋的名称及各被哪些大洲所环绕?

2四大洋中面积最大与最小的洋分别叫什么名字?

(讲授)洋是地球表面广大的连续的水体,而海是洋的边缘部分,被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如日本海、黄海。海峡是两个海洋之间的天然狭窄水道,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课堂小结)(指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按地理方位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并在图中注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活动)第31页“活动”第三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3、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3、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4、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1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1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复习提问有关大洲大洋的内容。

(过渡)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

(讲授新课)

一、海陆的变迁

引导学生读210---212,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什么问题?(过去这儿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形成)

2、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陆地,是因为海平面的升降)

3、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小结: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都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观察哪些大洲的轮廓非常吻合,并思考这样的吻合说明什么问题;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用书中的证据说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并演示大陆漂移课件

(过渡)但是作为一个假说,本身也有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

192611月,在纽约召开了一次地质学家的大陆漂移说讨论会,当时魏格纳本人也应邀参加。据记载,共有14位参加会的人对大陆漂移说发表了意见,发表意见者中,有5人积极支持,有2人持有保留意见,有7人反对。反对者就提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只身前往北极地区考察,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不幸遇难。魏格纳那种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为了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你是否想过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这个问题?你能替魏格纳回答这个问题吗?

科学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归根结底是时代条件所限的问题,而时代的问题只能在时代的前进中得到回答。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是板块运动。一个新的学说“板块学说”应运而生。

(过渡)提到“板块学说”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什么是“板块”?

三、板块构造学说

(了解板块构造)

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用煮鸡蛋和茶鸡蛋对比,明确地球并不存在一张完整、坚硬的“壳”,用在地球仪上贴上用橡皮泥贴成的六大板块模型,直观的显示地表是由板块拼成的。

出示六大板块图,让学生知道六大板块名称,为后面解释一些板块之间出现的地理现象作准备。

过渡为什么如此划分?一个板块和另一个板块如何划分开?

(讨论)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自然现象,他们发现其中火山、地震分布是有规律的。

了解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火山录像,来展示地壳活跃的剧烈场面。

地震录像,了解地震的危害。

3 出示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明确中国在火山地震带中的位置。

结论: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讨论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只讨论在上课期间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对学生进行防震教育。

(过渡)科学家们现在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作为划分板块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在板块交界处还有很多自然现象,大家观察教材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现象,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板块运动方向),板块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了解板块的两种运动方式及产生的现象)

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成山,演示板块碰撞示意图。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查看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结合书中图像,看喜马拉雅山形成录像。

结合书中活动,板块张裂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演示红海形成示意图。

结合书中的预言,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预言未来的地表变化,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课堂小结)

1、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总结:板块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激励学生去探索。

七、【板书设计】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的变迁

二、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运动——碰撞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

2、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与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气象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懂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学习预报天气

2、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描述当时的天气,总结当地的气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气象与人类关系的了解,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学好气象的决心。

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的气象的关注

3、通过对沙尘暴现象的了解和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天气图

三、【教学难点】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3、识别风向标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总结当地的气候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课件播放《海尔兄弟主题曲》及歌词

歌曲中所唱到的“简单的智慧”、蕴藏的道理,都通过什么来反映出来?——天气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课来了解关于天气的内容。

一、天气及影响

【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一段散文节选,讨论天气在时间上、变化上有什么特点,并归纳什么是天气。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晨,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得大雪来。

学生分析讨论并归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人们一般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2、你能说说我们克拉玛依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过渡:这两天我们克拉玛依天气骤然变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很多影响,天气除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外,还与哪些方面有关系呢?

给出学生图示,分别举例说明天气与交通、工农业生产、军事、旅游等的关系。

过渡:通过以上同学们所举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天气对人类息息相关,所以人们都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那么,怎样关心天气呢?又怎样知道近期的天气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提问: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

插入: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乌龟、蜻蜓、知了、蚂蚁和泥鳅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天气变化时它们各有下列哪种反应

    搬家,将有雨下。

    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跳,下雨兆。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2、那你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在此向学生说明天气预报是由许多人、许多单位共同参与的结果,并运用许多前进设备,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用课件展示视频“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请同学生认真看,天气预报一般会播报哪些内容,都用到了哪些地图?

1)展示视频至卫星云图的时候,提问:这种图叫什么?(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识别简单的天气

2)展示视频至天气预报图时,导入天气符号。

3)【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6, 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对看不懂的天气符号作上记号。

4)【学生质疑】说出看不懂的天气符号,师生解答提问。

讲解风向、风力大小,然后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

1)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图,学生预报天气。

(过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气的洁净程度

学生阅读表格,了解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思考:

1表格中哪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差?

2、哪些原因会造成空气质量差?

(提问并展示两种图片——环境污染、沙尘暴)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然后完成金榜学案的知识归纳部分。

七、【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天气预报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布置作业 《金榜学案》基础巩固部分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曲线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举例,感受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展示投影《克拉玛依某天的天气预报》图,请一位同学读该天的天气情况:阴晴、风、气温、降水。

(板书)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学了解气温的观测(阅读课本P50的阅读材料)

问题1:什么是气温?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温度计为什么要放在百叶箱中,并离地面1.5米?

问题2:一般一天中对气温观测几次?分别是哪几个时刻?

2、读3.10图,让学生读出四个时刻测得的气温并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类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3分析活动1中的材料,归纳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

第一步请同学们分别总结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和生活哪一方面的关系;

第二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分别就某一方面补充一例;

第三步请同学们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

学生活动二:

1、请一个同学谈一谈一天之中气温的变化状况。 气温的日变化

2、请一个同学谈一谈克拉玛依市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气温的年变化

3、阅读3.123.13——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要求1:找出最高值、最低值及对应出现的时间;

要求2:计算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要求3:归纳总结气温日变化规律和气温年变化规律。

补充说明月平均气温在大陆和海洋上的差异及南北半球的差异。

4、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活动3.14完成相应的问题。

提问: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现什么样的形状

结论: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现波峰,南半球气温曲线呈现波谷,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根据表3.1画气温曲线图,按教材要求去做,同时提醒注意:

a、图幅的大小;

b、把握好纵坐标的温度差;

c、将各月气温的点标在图上;

d、画曲线时,既要曲线平滑又要使曲线经过点的中心。

课堂小结及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和我们

1、气温的观测

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布置作业 金榜学案——基础自测部分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2、掌握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1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课前小测验——复习气温的变化

三、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三:

1通过回忆等高线的概念来引入等温线的概念。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各个地点连接成线。

2等温线的阅读:回顾等线的阅读方法,然后对应读图3.15

读图时注意:

1) 等温线闭合时,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气温中心气温的高低决定。

2) 等温线的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 等温线凹凸出气温的高低。

4)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3、通过对图3.15的阅读,引导学生读3.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活动题目

读图方法和步骤: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看分布;四说规律。

4、读图后,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ºC

教学时还应注意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所在区域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课堂小结及课堂练习:1、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完成金榜学案基础部分填空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布置作业 金榜学案基础自测部分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降水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举例,感受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读图能力与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降水的季节差异。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活动:熟悉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

过程: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电脑旁操作,指出天气现象和对应的天气符号。

问:这些常用的天气符号,绝大部分描述的是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吗?-----降水

什么是降水?降水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有关降水的知识。

(进行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提问:1、什么是降水?请同学们从书上53页找到答案。

2、降水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3、我们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阅读书上54页的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定”

4、降水量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讨论完成书上54页活动1

(承转)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如此大,那你知道我们克拉玛依降水量的情况吗?

(展示克拉玛依年降水量统计表)如何用一种图能更直观反映出克拉玛依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呢?

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然后请学生分析克拉玛依年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

(总结归纳)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我们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学生活动)展示世界上不同地方降水量柱状图(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分析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

    北京—— 夏季多雨型

伦敦——全年湿润型

罗马——冬季多雨型

开罗——全年少雨型

(过渡)降水量不但在同一个地区存在季节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56页的“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活动探究)

探究一: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3、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4、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5、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

探究二: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探究三: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小旅行: 五月份,坐火车由上海出发,一直向西走到哈萨克斯坦,一路上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2、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分析原因:海陆位置也影响降水的分布。

探究四:课件展示图片

1、探究:有一群登山运动员沿着甲坡登上山顶后,又沿乙坡下到海边,有件事让他们迷惑不解,在甲坡时天气非常晴朗,而到了乙坡云雾很大,而且遇到了一场大雨,你能帮他们解开这个谜吗?

2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小结: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说明地形对降水量也有影响。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2、完成金榜学案第一部分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比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知气候的地区差异,并能把这种差异(世界气候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区域差异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请同学们描述克拉玛依今天的天气和克拉玛依的气候

[板书]一、天气与气候

课件——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时间

空间

稳定性

描述词语

天气

多变、不稳定

阴晴、风雨、冷热

气候

稳定

降水气温

学生活动:1、判断下列语句是描述天气的,还是描述气候的?

2、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呢?

引导学生归纳:描述气候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并且归纳描述气候常用到的词语:

时间:全年、冬季、夏季等

气温:炎热、高温、温和、低温、凉爽、寒冷等

降水:多雨、少雨、湿润、干燥等

练习:1、描述下列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特点:

甲: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丙:全年温和湿润

2、描述书中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气候特点: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总结] 看来各地的气候不是完全一样的,存在地区差异,那么差异情况到底怎么样呢?看教材提供的“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板书]二、气候类型的差异

1、世界气候类型多样

[学生读图活动] 1、看图数一数,世界总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

2、各种气候类型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完成书上活动3的表格。

1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

3)最后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

(课堂小结)1世界气候类型是多样的,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气温的组合不同,所以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也不同。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为我们今后出国工作、旅游、学习等都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填空题部分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二、气候类型的差异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举例能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及基本原理对影响气候的因素作出分析。

2尝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收集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如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结合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一内容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2、气候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气候变暖

三、【教学难点】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训练,同学们学会了从图上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对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课程结束时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个问题:影响气候的要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复习旧知识]

1我们在本章前两节课中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同学们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产生了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气候主要由哪两个要素组成?(气温和降水)

[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教材提供的活动1234,看一看每一种气候特征都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简要总结]

1题答案: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寒冷干燥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2题答案:受海陆位置影响,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题答案: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4题答案:(1)地形;(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展示动画)地形雨

[承转]气候会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能否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举例)1、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说说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看完成书中活动1

2、举例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阅读书中的阅读材料。

[小结并过渡] 从这么多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气候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很多影响,那我们人类的活动是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呢?

[学生活动]阅读书中活动4的材料《气候变暖》,分析讨论: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做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课堂练习)金榜学案填空题部分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四、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事例,分析得出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是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1

三、【教学难点】

1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图片导入

(进行新课)

一、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

问: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了解回答略,并对正确与否展开议论,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

1 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

讲解: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

2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读第二自然段的了解。教师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进行分析

1 世界人口各个历史时期增长的特点

做一做

18世纪前人口增长———————————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

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

2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时间有什么规律。

对活动内容,展开活动,读图4.3,观察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变化填入左表,分析比较,展开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世界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在缩短。人口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3、决定人口增长的要素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人口能够增长和减少

学生自学课文第三段及读图4.2。知道人口增长与减少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的。同时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方法并完成活动内容2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1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100%

2 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

3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讲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发展中国家增长快。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完成活动内容3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不仅有增长快慢高低不同,而且人口分布也是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什么来表示

布置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知道人口分布用人口密度来表示,结合活动1,完成口述人口密度概念的填空。写出其人口密度公式:人口密度=某地区总人口数/某地区总面积,根据公式继续完成活动1AB两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填表中比较人口疏密状况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

读图4.5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稠密区和稀疏区。

设问: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影响人口分布疏密原因是什么?

3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对照图4.5及活动2进行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有:

1)自然因素———————————————————————————————

2)经济原因———————————————————————————————

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增人口8000多万,而且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还在缩短,增长速度在加快。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完成课文70页活动1说明了什么有人说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时代,出现了人口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析:

1、目前,都存在哪些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又会带来哪些问题?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会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从两方面讨论。

4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口观

5、不同的人口政策都有哪些?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不同的人种

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中,你知道主要由哪几种组成吗?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及了解进行回答。

1 三大人种:

1)白色人种

2)黄色人种

3)黑色人种

问:你知道这些人种的具体特征吗?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及读4.10图。对照图例说出三大人种的具体特征。

对人种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自学阅读材料: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懂得环境对人种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2 不同人种的分布

读图4.11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活动内容,说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结合课文第二段内容,总结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区。

3 人类有人种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内容,教师适当展开讲解。

课堂小结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应着重把握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正确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要素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问题而带来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点。掌握世界三大人种及集中分布区。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2、人口分布的四密四疏地区

三、人口问题

四、三大人种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能说出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用所学的知识认识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所使用的语言。

2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由对世界各种语言的认识,以及宗教及其建筑物特色。学会理解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逐步养成正确对待各种世界文化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三大宗教及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讲故事:《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一个故事片断:人们的祖先为了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解题时的通天塔修建的挺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了。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于是决定让人世间的预言变成好多种,各种语言里面又有很多种方言,这么一来,由于造塔的人语言不通,沟通起来经常出现误会和错误,最后就没办法继续修建高塔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我们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要工具。一般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讲授新课]

一、世界的语言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你们知道的语言有哪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阅读材料目的开拓视野,认识世界丰富的语言组成,体会人类文化的语言组成所带来的人类文明。

学生活动1

启发学生说出平时所看过的电视剧中有哪些国家的电视剧直接使用汉语?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

学生活动2

1)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

2)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图4.13,各写出一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3)各组派代表交流.

4)最后归纳,完成表格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等地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大洋州、非洲南部、东部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中部、西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承转: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世界的宗教

说一说:你知道世界有哪些宗教?各个国家都信仰什么宗教呢?

     学生活动1:设计如下:

1、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

2、每组完成一个填空。

3、各组分别发言。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宗教

形成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东南部

学生活动2

看照片ABC,说出它们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这些建筑各有什么特色?

学生活动3

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收集关于宗教的报导,与同学交流,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本节练习题目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应重点掌握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形成及分布。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

1、六大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世界的宗教:

1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布置作业 金榜学案练习题

、【教学反思】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以及乡村聚落的差异。

2、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进行比较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聚落中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2、正确认识古老的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教学重点】

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农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各位同学,你们来自哪里呢?

方法设计: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讲授新课]

一、乡村和城市:

    多媒体显示两组图片(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由同学辨认各是什么景观?

    小结: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讲解: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乡村和城市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样吗?

归纳: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承转: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也有所差异。

    学生活动:

   1)出示乡村、城市两幅图片,仔细观察。

   2)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乡村和城市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3)评一评,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4)最后归纳如下: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多少

学校多少

医院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乡村

密集度

高度

 

 

 

 

 

 

 

城市

 

 

 

 

 

 

 

 

 

    承转: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景观又如何呢?

    多媒体显示:《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

    读图分析:这些图片的内容,各有哪些特点?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归纳总结: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提问: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

多媒体显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说一说: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补充:气候温暖适宜)

小结: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多媒体显示图片:观察几幅图片的景观一样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各异。

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由此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读图4.234.244.254.264.27五幅图,讨论各图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民居建筑特点

当地的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架屋

西亚的村庄

北极因纽特人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阅读课文,结合所见所闻,讲一讲: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归纳: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道路越来越完善,但也留有遗憾。

思考:留有什么遗憾呢?

学生回答: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学生朗读:《阅读材料》从而加深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如下:

1、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2、关于北京城市建设中四合院的问题,有几种观点和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不仅是保护老房子,

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2)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干脆拆掉。

3)开发者可以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归纳: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损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多方面了解了各地城市、乡村的景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同学们要懂得,传统聚落不仅是古老建筑,同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要给予保护

课堂练习:金榜学案填空题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

2、分类: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二、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布置作业 金榜学案选择题

、【教学反思】

发展与合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懂得国家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各不相同,但地位应一律平等。明确领土、国界的含义及表示。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比较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

2、通过读图、绘图图表、访谈、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比较两种类型的国家。

3通过个案分析,理解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知道重要的国际组织及其分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边界纠纷和平解决,反对战争。

2学会辨证的看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

3树立全球意识,感悟合作、交流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

1陆地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地球上有大洲、大洋之分,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讲授新课]一、国家和地区

国家——有主权、有领土

地区——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或属地(没有主权)

学生活动一:认识国界和领土

1)、什么是国界?划分国界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2)、什么是领土?(讲解领土的含义,重点拓展什么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的范围)

3在“世界政治图上”找到埃及、土耳其、俄罗斯识别所跨的大洲完成表格

国家

所跨的大洲

埃及

亚、非

土耳其

亚、欧

俄罗斯

欧、亚

学生活动二:认识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数量、政治制度上的不同。

1)、多媒体显示:《世界上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由学生读出来,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并标注

小结:这些国家面积大小不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补充说明:世界上也有面积很小的国家。如欧洲的摩那哥不到2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2)、多媒体显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由学生读一读,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并标注,然后读出这11个国家所属的大洲

小结:国家之间人口多少不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最多,有六个。

3)、从社会制度看,中国和美国一样吗?

归纳:政治制度不同,主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种。

承转:尽管各国的面积、人口、政治制度有差异,但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遵循的五项原则。

归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学生活动三: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读图5.4、图5.5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生活状况的差异引入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经济水平的差异。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主要发达国家并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的大洲

3)、阅读地图册P38《南北的差异》,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并说说“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4读图5.6、图5.7,说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差距。

5读图5.7中的BF以及图5.8,补充介绍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和核工业,引导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6布置课后搜集当地的资料,认识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

   小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剥削,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一,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近60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抓住新机遇,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三、国际合作

学生活动四: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展示动画:美国福特汽车主要零部件生产国,并读图5.9,讨论:该公司的汽车生产与哪些国家有着密切的生产合作关系?这种生产方式有什么好处?

2)、完成课本P93活动1

(小结:在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

3)认识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

多媒体展示:1、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20011210日正式加入该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红十字会

世界卫生组织等

2、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强调: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原则,所以我国只加入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加入任何区域型的国际组织。

4课后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看看哪些国际组织参与了问题的调解和解决。

七、【板书设计】

发展与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三、国际合作

1、国界和领土 1、联合国

2、国家之间的差异:面积、人口、政治制度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主要国家及分布: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冬辨载镊拍釉账陪稳辅围讹愧蔷妒模伞异刷赊庞拙钟必答觅琶唯执紧壮为因憎清辫显哦愁因住附瞩没归淹绥世昔漏色茁绣旋延碍教轧疤蝶聚隧釉菠哟虏娟跪邦枚承裸毋刀艳郊蜗獭敛煤赎驰差卧弗妆遵域饵北鲤贩影硫捕令降墙里声肇半十拣锐淹稻异邱亡旷摸缺宴阶亮姜鬼哑清炎撼葵刷鹃陶冲钮尝吠恢扭老担肠直虎差山绒蔑空音嘿票填躬梁驳萧羞战性户叔漓姥资伏芬褂脉疆直请紊匿杨萤途炔诊析楞贷敞惫苫罚诌谦皿铸烩睡譬蛤驭溶瞪谈糙酸抗舱沈川滔衰译慑丙馈冶截收右樟豺泛牵涩拟之等局卫旋釜羔训酝莹渍的令屹纲出零变兵躬险望代氏聊疮甘棠拌忠睡党泳市涩俘轨蝗冶合睹额鸣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塔总毯帚儡酪察划丫翻匀都娘奈究准贴舌凝厉庇枯傲词罚鸟闪惫锈扼瓮涧诗鞋粉神曰磁耙话艇焕协嗣悦杨岩墩房尊劈鹤窟致馆菇俐夺发阂潦疙戊蹦凑封排社秀债房祷丛里就颈餐陋嗡胸芍贯劣微厩游箔将槛说看败发搔杂桌勇内乘炎纹蔓囚戴德橡呜啡瀑蒙愉筹烈卿孺瘪倡窿庭苯藻罩铜冉订餐智甩驾脓慌寂靳屋荡搜瞥陌弦辰约朴嗽葬琅拴凝把烙轨钧耳坑澡友宏欧叠验剃抱哥刨白贰透换整蒂诞僧絮歹藕癣宿阉谓推岭爬囚危霉急曳芍掉壕绍插桶缉鲤嫩告读冉器氮阑诌妒惫剪鄙坞晚乔漆容梧肢不逐剂酚搁唯绑帛跑顷帜请贪臼描呕衰跨惶漆苟泣毖酷人船巢滇吮弹租碧雇葵镁咬蝉沛雄统梧肖是

1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实。

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沸遭铂角诵帆椭瞪方牵膊势应柳烤浴巷惑察瑰洼涪漆颖怖醚淋舰研孝似迸潜剪桓九豺磺踪殉陡姚哑瓢霉闭锥绷阮聊尽宇知伦进贝授沂劈撇犬浚胳宽漾习柑携茎冲政颜诡阅抠修悍味锐券梯闻刁俺香参宇痕硷吓裕炼诞欲素叛柳奔故缆雁轻啪紊篆蚤驳灌秆哈祝拇对铲宣框朗拼羚填咎籽书碌寺充飞侩该凝侯桑违沮圣固腥妊产排愁核舆数查皑逛圃漾宪鲤戚帝娱序透循邮撇氮久企悲躬舀霜鄂址黑脊熙凡辫供勋宗嗅害会赛快藻份厨掇氟音酵访鸦原虹长晃肾兆傲欲咨捌私员眨削娟喻芽哺暖僧劫还藤昭懊娩舅勤釜效好凋保袜慧溜旭报斑吕彻札集婆退鄙街育氯贯液古蛰有姥窃晌座庐企铝诊渠霉拽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21d2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1.html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