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的介绍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信息工程大学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学院简介
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大气科学系(原气象学系建于1960,现设有大气科学系、气候学系、海洋科学系、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台、大气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其中气象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专业为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地球流体力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海洋科学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教师8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拥有本科生1924人、硕士研究生385人、博士研究生92人。到目前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毕业生7888名,硕士879名,博士82名,留学生3名。学历学分被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承认。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升学率一致保持在4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院培养的大量毕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同时,学院还为等地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气象工作者。199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我校成立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目前,学院已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多名高级气象技术人员,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院教师中有5名教授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4年,省教委授予天气动力学、气象学学科为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1996年,荣获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气科学教学团队于2008年荣获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50年来,学院坚持跟踪学科最新动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使学科容不断丰富,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学院设立的具有中央气象台技术水平的气象台和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注重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余次,其中《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大气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2009年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气学》课程于2006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值天气预报》课程于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天气学分析》教材于2009年获省精品教材,《天气学》教材于2009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0年来,学院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国际交流频繁不断。注重理论研究与国家需要、科研成果与实际业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气象学科形成了国大气科学领域中颇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多个研究方向。
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
该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省品牌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齐全,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流体力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分析、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热带天气动力学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科研、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与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
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能够将气候理论应用于资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慨论、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现代气候学基础、区域气候模拟、气候变化及其诊断、边界层气象学、地球科学概论、气候资源与气候评价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气象、海洋、民航、国土规划、环保、水利、军事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门从事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海洋科学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海洋要素和海洋气象监测、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海洋
....

.....
科学导论、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动力气象学、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学、海洋数值模拟等。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与海洋、军事、气象、环境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应用气象学院简介
应用气象学院前身为农业气象学系,成立于1960年,由我国著名农业气象学家秀藻先生创建。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系。1999年以应用气象学系为基础组建环境科学系。2002年初,恢复应用气象学系,20068月正式成立应用气象学院。
学院设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系,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本科专业,应用气象学和城市气象学两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并建有农业气象试验站,应用气象学实验中心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利用均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同时,应用气象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是中国气象学会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另外,学院还承担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气象国际培训任务。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教授9人,博导6人,55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在校本科生约500人,硕士、博士生100人。教师长期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1960年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2000多名本科生和近400多名研究生。2003年以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达100%,高质量就业率95%以上,研究生升学率35%左右。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农业、海洋、部队、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
专业介绍
应用气象学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层次。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本专业主要设有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可在气象、环保、海洋、民航、国防、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大气物理学、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主要课程。毕业生可在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
遥感学院简介
遥感学院下设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地理信息系统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和测绘工程系,拥有“3S集成与气象应博士学位点,自然地理学“3S集成与气象应用”2个硕士点,设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的完整教学体系。现有专任教师54名,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达90.7%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省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目前有注册本科学生747人,硕士研究生65人,留学生2名。学院还建有中美合作遥感中心、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中心、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3S集成与气象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室和测绘工程实验中心,另外,学院十分重视国外交流与合作,与近30个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实习研究基地。
遥感学院建有地球系统遥感研究院,GIS与气象应用、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测绘科学技术等研究所。学院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为中心,突出3S技术气象应用特色,大力发展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在气象、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海洋、
....

.....
防灾减灾、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努力实现遥感科技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为国家和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
该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空间信息专业人才。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有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资助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部省共建“3S”技术与气象应用实验中心。主要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数字高程模型原理与方法、数字城市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人口、测绘等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培养具备完整的遥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遥感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建有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中心。除公共课外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定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辐射传输理论和遥感应用类的课程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等部门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该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规划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城市与区域规划及规划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的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气象、规划、城建、国土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规划、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主要课程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自然地理学、管理学原理、环境科学概论、城市气象学、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国土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规划等。测绘工程
该专业以空间定位、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培养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测绘学概论、测量学、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绘、GP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建筑施工、城建、交通、农林、水电、国土资源、环境、海洋、气象、军事等相关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业务和行政部门,从事相关学科的工作。
大气物理学院简介
大气物理学院成立于20088月,其前身为我国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王鹏飞教授于1960年创建的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系。现设有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系、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系、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方向、大气科学(人工影响天气方向、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和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现设有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和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其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于1981年设立,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被评为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大气探测199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2007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约占70%。有2名教授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有3名教师被评为省青蓝工程、“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获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
学院现有生92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50人。在过去的近50年里,学院各专业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1644本科生和435名研究生,很多毕业生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气象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专家。2006年以来,本科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达到95%以上,升学率40%左右。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资源、海洋、防灾减灾、部队、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
....

.....
专业介绍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全国首家设立的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齐全的防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特色专业。其中本科为工科,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电气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雷电科学与防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雷电监测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防雷施工、检测验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主要方向有:雷电物理、雷暴监测与预警技术、雷电防护技术、雷电灾害风险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有雷电原理、电磁场理论、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低压电气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技术、灾害评估等。学生可在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各级防雷机构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
该专业培养具有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够在大气科学领域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有: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现代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雷达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现代遥感技术等。毕业后可在气象、民航、海洋、部队、科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技术、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也可攻读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
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省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方向开设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和大气科学基础课程,掌握大气物理学、云降水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空气污染气象学、环境监测与评价、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从事大气与环境理论和应用研究训练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气象、海洋、环境、国防、民航等相关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业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信息与控制学院简介
信息与控制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后调整更名为信息与通信系,2006年进行院系调整成立了信息与控制学院。学院目前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系统工程4个系,设有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气象仪器与自动化装备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和18个专业实验室。本科教育包括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系统工程方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342名。近年来学生的毕业去向有考研、就业和出国,其中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
学院具有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系统分析与集成和系统理论两个专业,现有在读研究生181名,本学位点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名,其中博导6名,教授1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师队伍中博士占90%以上。学院同时招收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生。
学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坚持开放办学,从经济发展及市场用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应用为核心,厚基础强技能,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使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优势。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余人次,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承担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和横向项目100余项。部分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专业介绍
自动化
....

.....
该专业是面向各行各业的自动化,培养掌握各种现代化生产的监测、控制、管理技术和各种现代化信息采集、处理与应用技术,从事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智能仪表、制造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仿真、控制、优化、开发、集成和运行等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嵌入式计算机、计算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与制造业自动化、PLC原理与应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电机原理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除课程实验外还设有电路、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方面的系列专题实验和课程设计。自动化实验中心为省省级示中心,学生可以获得一流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训练。由于本专业注重软件与硬件的平衡,强调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学生不仅上手快,就业去向好,考研选择围大,而且适应性强,有后劲,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是一个适用于工业、交通、能源、IT、教育、国防等众多应用领域的宽口径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该专业培养仪器仪表领域的高层次、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实践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光电测试技术、误差理论、控制网络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具有智能仪器仪表实验室、现代检测实验室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就业方向:科研院所、技术监督部门、设备研发及管理等部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该专业为宽口径引导性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检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制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等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的基本能力。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为: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力拖动、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等。就业方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电力建设、能源、IT国防等行业。
信息工程(系统工程方向
该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复杂的管理、生产、服务等领域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软件技术与信息系统建设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在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指导下,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主要课程有系统科学与工程、信息论、企业管理学、自动控制理论、数据库、软件开发技术、Oracle软件开发、java编程、Web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建模、运筹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作为21世纪紧缺专业,该专业方向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考研升学率在20%以上,其余都正常就业,就业方向在机关、事业、各类企业的信息部门及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分析、应用、管理等工作。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在整合原电子工程系和信息与通信系相关专业基础上于20068月组建而成。是电子与信息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学院,其教学与科学研究涉及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信号处理等诸多现代信息技术领域。
学院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全院注册本科学生1591人。
学院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同时在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大气物理、雷电科学与技术和大气信息与安全博士点与相关合作单位共同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近100人。
....

.....
学院在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光电系统及其信号处理先进的雷达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功能雷达目标识别与信息处理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测试系统编码理论与应用等领域有较高研究水平。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行业专项、教育部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题58项,完成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9篇。获得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专利10项。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目前拥有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实验教学中心,19个实验室。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学院正加紧校企合作中网卫星通信研究院和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同时进行相关实验室的扩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环境。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十分注意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建的学生实践基地,满足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将师资队伍建设置于学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培养、广引进、外聘请的办法,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院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1人获省普通高校红杉树园丁奖,4人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获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全院4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经全部实现博士化。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气象背景,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单片机等。该专业毕业生除读研、出国等情况外,就业去向主要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研究、生产、教学等工作。信息工程
该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硬理论和技术、电子科学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开设课程主要有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方法及实现、大型数据库系统应用、JAVA程序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VisualStudio.NET程序设计实验、VisualStudio.NET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等。课程体系结构包含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选修、专业方向选修。毕业后主要到政府机构,企业的信息管理与规划部门,高技术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等。通信工程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IT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政府、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的通信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习的主要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含有政治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主要专业课是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网基础等。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气象特色选修课构成。就业方向有政府科委、计委、经委、电信、教委、气象部门、高技术公司、国外资企业、金融保险行业等。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子、微电子、物理电子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该领域材料、器件、工艺及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应用开发的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电磁场理论、光电子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微电子基础实验、微波技术、传感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特色课程: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雷达原理、智能仪器仪表、
....

.....
综合气象观测、微纳电子技术、大气辐射与激光探测等。毕业后可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在科研院所、电子通信、仪器制造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科研、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经过8年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大气环境、环境气象、环境生态三个特色明显的办学方向,是省外大气环境研究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目前设有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及化学四个系,开设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大气科学(大气环境方向和给排水工程6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是省高校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专业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有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博士点1(合办,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个硕士点和环境工程1个工程硕士专业,拥有1个环境保护研究所,1个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设有耶鲁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城市资源环境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站,具有清洁生产资质证书。在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南钢等单位建立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美国福蒙特大学和英国雷丁大学签署了“1+1”联合培养硕士项目。
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60人,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呈现高学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已形成较稳定的教学与科研团队。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0名,副教授18名,讲师20名;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学院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培养人选1人,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二、三层次各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人选2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大量的教改及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省精品课程等省部级质量工程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项,横向项目40余项;在各种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80余篇;编写教材11部,专著9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教师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近千人。按照厚基础、强实践,多层次、求创新的培养目标,学院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教学,形成了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通过规的教学管理、优质的教学质量和优越的实验实习条件,学生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政治思想、专业基础、业务潜能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获得学位率平均在98%以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超过97.5%历年考研率名列全校前茅。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
该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长期与美国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和佛蒙特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以及大学、东南大学等国知名高校保持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拥有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实验实习设备齐全。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计算机和环境科学基础,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经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法、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兼修污染气象学、环境气象学、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学、气候变化概论等特色专业知识,获得从事环境科学与大气环境理论和应用研究训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环保和气象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和环境评估工作,可以继续升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大气科学(大气环境方向
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实验实习设备齐全。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计算机、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基础,掌握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化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从事大气与环境理论和应用研究训练的复合型应
....

.....
用人才。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环保、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可以继续升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环境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本专业紧密结合我校学科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强化学生对于大气科学与大气环境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突出大气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技能的培养。2009年开始,本专业与美国福蒙特大学开展环境工程专业(含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1”硕士学位国际合作办学,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前往美国福蒙特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给水排水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主要掌握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外语、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水文学、建筑给排水、水质工程学、水分析化学、水工程施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等。毕业生可到设计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也可以前往国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生态学
本专业是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在气象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生态和生态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特色与优势。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心和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生态过程及其环境响应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具备良好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专业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主要课程有: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气象学、生态规划、生态评价、城市气象学、生态系统模拟、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高新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可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应用化学
本专业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学科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同时开设现代分析方向和精细化工方向相关课程,本专业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系统的学习旨在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的应用化学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毕业生能在国家事业单位、化工企业、科研部门等从事分析检测和科技情报工作;毕业生也可以在有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毕业生还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升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专业已经与英国雷丁大学签订了“1+1”联合培养硕士项目。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目前拥有博士学位点1个: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硕士学位点2个:计算机应用技术、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技术与工程系、网络技术与工程系、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高性能网格计算与并行处理研究中心、信息安全研究所、计算机智能控制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智能与可视化研究所及5个专
....

.....
业实验室等机构。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7名;中青年教师的博士化比例已达到100%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学生为中心,质量为宗旨,素质为目标,适应社会为衡尺的现代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IT人才。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5年来,学院承担各类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及重大横向课题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获省部级奖23项,市厅级奖15项,取得软件著作权32项,专利14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美国印第安纳普都大学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目前已成功举办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方向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合作班。
学院将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在计算机网格与并行计算、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数据库与智能计算的应用研究、信息安全等学科方向形成优势,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知名的高校专业学院。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特色专业,该专业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移动计算、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该专业培养四年制普通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系统分析与系统集成、自动化、通信工程等。本专业是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就业部门和行业主要有政府机构、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部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较强的软件开发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并具备软件工程管理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素质,能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中从事软件研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数字逻辑、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质量控制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Web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JAVA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统模语言UML、可视化程序设计、XML基础、算法设计、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该专业培养四年制普通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系统分析与系统集成、自动化、通信工程等。毕业生就业部门和行业主要有政府机构、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所、部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网络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的组织及实施、网络运行管理和分析、网络应用开发以及网络教学等工作。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与应用、XML基础、多媒体技术、移动计算、网络存储技术、无线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该专业培养四年制普通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系统分析与系统集成、
....

.....
自动化、通信工程等。毕业生就业部门和行业主要有政府机构、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所、部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
数理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于20068月成立,由原数学系和物理系合并而成,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应用数学、空间天气学2个硕士点1个空间天气学博士点,其中,物理学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国气象局重点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为省特色专业。另有校重点建设学科2个、校品牌专业2个、校特色专业1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省实验教学示中心,院拥有良好的软硬件发展环境,共有实际实验室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包括数学建模、光子与光学技术等局省共建实验室。现有在校本科生111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95人。
数理学院共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86%以上。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博导11人、硕导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人,“333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达15人次。
我院教学设施完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在空间物理、大气光学、数值计算、泛函分析、凝聚态物理、非线性微分方程、经济与金融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环与拓扑、计算机图形学与模式识别、电磁场计算、光信息处理、理论物理、生物物理、高强轻金属及功能复合材料等方向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省级项目19项,承担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主持与主要参加“863”和气象行业专项等多项。近三年来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30多篇,成功申报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共出版专著、教材27部,参编研究生教材5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各2门,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达三十余项,其中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历年美国国际大学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中多次获得多种奖项。
数理学院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为91.8%,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教育、IT行业、气象、通信、金融、材料开发、电子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软件开发、行业管理及生产应用等工作,同时一大批毕业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著名高校或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考研出国率一直稳定在30%左右。
学院现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理学院、法国蒙比利埃大学科技学院、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理学院、伯明翰大学、格兰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结合气象特色,做强气象特色信息处理与工程计算,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和精英型特色人才。本专业设三个专业方向:计算理论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软件工程与开发。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学建模、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论、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系统掌握计算数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技术,具备程序开发能力。除了出国深造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高质量就业率100%,主要在IT、气象、金融证券及教育科技等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
2010年拟开设国际化培优班,新生入学后由选拔组成。通过双语教学、国际合作办学并集中全校优质资源为国外有关各专业培养后备的领军人才,以培养精英化、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吸收国际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或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进入其它专业工作岗位工作或攻读研究生的能力。其培养目标之一是力争100%学生达到国高校、或美国、英国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入学要求,为国际、国知名高校、企事业相关专业和岗位输送高质量人才。统计学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统计学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解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其它领域的统计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
....

.....
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应用随机过程、经济学原理、金融数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核算、保险精算、生存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统计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医疗卫生、IT、证券公司、调查公司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质量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数学或统计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部分学生考取国著名高校或被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理论与计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校特色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运筹学、数学教育学、数值计算方法、算法分析和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据结构、数理金融、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学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应用能力,升学考研和出国竞争力强,30%左右继续在数学、经济、气象等众多方向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教育、气象及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公务管理工作,或在金融、IT行业、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物理学
该专业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在复杂系统中寻找基本规律能力的培养,着重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成为物理学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高中级专门人才,而且能够在相关的管理岗位、流通或金融等领域开展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崇尚理性、崇尚实践,强调合作精神,探索自然规律的能力,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子线路、固体物理、流体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信息光学、计算机网络、计算物理、电路与电机原理、非线性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物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以及招收物理专业的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遥感、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在与物理和相关技术的企事业单位、科技公司、学校、研究所、金融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应用物理学
本专业为省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子线路、近代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结构与物性、固体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纳米科学与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VC程序设计、光通讯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学等课程。本专业在一些公司和企业中建有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良好的创新理念、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升学考研和出国竞争力强,30%左右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考研围包括物理类专业和与之相关的空间天气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遥感、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就业工作围包括相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公司、学校、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控制、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外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国家和省优先发展的方向。材料物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的基础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物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初步的材料检测和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大学化学、电工电子学、固体物理、原子物理、量子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材料制备技术、磁性和电性材料、光学材料、环境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轻金属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大气探测材料及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本专业拥有非晶及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在高精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瑞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单位拥有十余个试验实习基地,为学生实验、实习操作提供保障。学生毕业后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创新理念、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外语等应用能力。可在新材料开发、材料控
....

.....
制、材料检测及其相关应用领域工作,就业前景广泛;亦可在物理、机械、电子、材料、冶金、大气和空间天气探测及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信息光学、大气光学探测、光子器件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设计、波动光学、固体物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光通信技术与原理、信息光学、光谱分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大气光学、大气探测等。本专业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与中兴光电子等多个信息光学及光电子技术企业有合作关系。在实验实习、生产实践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支撑条件。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交叉应用技术,可在光信息领域、光器件技术、大气光学、光学设计等领域开展工作。也可在光子学、光电子领域继续深造。
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最早可追溯到马列主义教研室,之后到社会科学部,再到社会科学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200112月,原社会科学系经过调整成立公共管理、经济贸易、文法三系,其中文法系又于2004年发展为法律系和中文系。20068月,我校进行了学院制改革,通过教学科研机构重组,原法律系与公共管理系合并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高级职称比例50.77%。学院教师多来自全国各名牌大学,学缘结构好,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超过8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22人,在读博士14人。学院现设置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一级本科专业、经济法学(国际班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另有模拟法庭和公共管理两个实验室。学院主要承担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并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改革工作。全院共有学生683人,其中本科生612人,研究生71人。2009届毕业生126人中高质量就业人数112人。毕业生主要有几个去向:升学、选调生、公务员、村官、北计划和西部志愿服务、事业单位、出国深造、公司职员等。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增硕士点3-5个,博士点1个。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共管理学院将秉承崇德明法,好学笃行的办学理念,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科研工作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专业介绍
行政管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方向为城市管理和行政管理方向。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管理导论、物业管理导论、企业策划、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办公自动化、专业英语等。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等工作。公共事业管理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企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等从事管理及政策分析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执行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方向为公共气象管理和物业管理。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财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管理导论、物业管理导论、企业策划、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办公自动化、专业英语等。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等工作。既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能从事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及中介组织的一般管理工作。法学
....

.....
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学逻辑思维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国家司法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方向为环境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主要课程有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合同法、税法、司法文书等。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司法机关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68月,由原经济贸易系、信息管理系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合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至1991年原社会科学系建立的企业管理专业普通专科班。学院现有会计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物流管理系、金融系等7个教学系,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工程等8个专业。截止2009年底,经济管理学院共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5人,讲师5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含在读博士比例为78.2﹪,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院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中国优秀技术经济教育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重要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
学院秉承敦厚、博学、成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队伍建设及科学管理为保障,深化教学改革,规教学管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为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三年,经济管理学院共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7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33项,市厅级55项,横向课题13项,到帐经费合计502.1万元,学术论文688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36篇,出版专著24本,获各级奖励88项。经济管理学院历来重视发挥科研优势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人才培养、管理策划咨询等方面积极为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并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学院的多位教师还担任了各级政府经济顾问、各级学会理事、特聘专家等社会职务。
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信息管理相关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信息系统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组织与管理、管理学原理、运作管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运筹学、会计学等。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构成。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情报学专业及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生也可到国外报考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深造。毕业生就业主要到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财务管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财务、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创新意识和持续、灵活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期货与期权、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相关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项目评估、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管理学、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跨国公司财务、财务分析、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货币银行学、经济法、税收与纳税筹划、保险学、证券学、工程概预算、国际贸易与结算、审计学、税法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可在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工程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咨询中介机构,三资
....

.....
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项目理财、公司理财和金融领域的经济分析、咨询和决策等方面的工作。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专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通晓国际会计惯例和中国会计规,了解当代国际会计的发展状况,并兼具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富有时代特征、创新意识和持续、灵活发展潜力的高级会计与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晓国际会计惯例和中国会计规,接受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领域相关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企业会计、管理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税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可在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咨询、统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国际贸易的惯例和法则,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成为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投资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务能力强、外语突出、适应面广的特点;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社会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双语、经济法、国际商法、专业英语、经贸英语口语、国际商务函电(双语、市场营销学、保险学、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进出口公司、金融投资机构、跨国企业、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从事国际贸易交流的大中型企业,从事商务谈判、国际市场研究与开发管理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务工作。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深厚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营销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全面接受营销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营销管理及相关工作所需的综合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广告学、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学、推销学、商务谈判、商品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服务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学、商务英语、营销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学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其它社会经济组织中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及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通过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海外联合办学渠道出国深造。物流管理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系统接受物流理论和实际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时代精神,富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及相关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通过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海外联合办学渠道出国深造。
....

.....
人力资源管理
该专业培养学生较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成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应用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绩效管理、激励与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领导科学与艺术、专业英语等。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全校通修课构成。学生毕业后就职于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猎头公司、职业介绍中心等,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类、咨询类和业务类相关工作。金融工程
该专业培养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人才、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金融技术与开发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该专业主要课程有金融学、金融工程概论、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收益证券、电子商务、货币银行学、现代统计软件、金融风险管理、管理学原理和运筹学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国家综合经济调控部门等单位从事实务和研究开发工作。
语言文化学院简介
语言文化学院是由原外语系、中文系和大外部三个教学单位于20068月合并组建而成,此前该三个教学单位都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
语言文化学院现设有:英国语言文学系、日本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和研究生英语教研室等教学机构;拥有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4个专业,实用翻译、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日语、应用日语、高级文秘、文化创意与设计、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传播与交流、汉日、汉、汉英13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生978人。
学院现有教师15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者105人。另有兼职教授7人,外聘教授1人,外籍教师10人。学院建有英语语音室14(其中语音室10个、超媒体语音室4、专业技能课教室2个、2个英语数码广播电台和1个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资料室藏书近10万册。
全院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气象文化研究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目前承担各类在研项目94项,教师先后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6项,其中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0项。6门课程被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学院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专业技能培养及就业、创业教育。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外语专业学生在历次全国统考中成绩突出,2006年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为90.76%2007年为92.8%2008年为94%2009年为92%,实现了连续四年(2006-2009通过率达90%以上。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近几年来学生共发表文章作品几百篇,其中有些文章还被中华网、新华日报网等媒体;200720082009届共有37位同学分别考取外国语大学、大学、师大学、大学、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2008届有5位同学到日本新泻经营大学、日本语言学校等大学留学。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47%,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达94.94%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既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和高级文秘工作的系统知识,又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能胜任各类公司、企业尤其外企、政府机关以及新闻、出版、高校、科研等机构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文秘人才。本方向主要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秘书学、文书学、档案学、公共关系学、宣传策划等课程。本方向毕业生可以报考汉语言文学、
....

.....
新闻、公共管理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以在新闻出版、高校科研机构或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高级文秘、公共事业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掌握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并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与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有:文化产业概论、策划创意学、中国文化概要、世界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民俗学、应用写作、文化经典选读、传播学、都市文化学、媒介文化、文化理论专题、当代文化批评、文艺心理专题等。毕业后可到国家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的文化艺术部门、宣传策划部门、规划部门、新闻出版、广告、教育机构、文化旅游业、文博展演业、娱乐业、网络文化与动漫游戏、体育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及创意部门从事文化产业开发。并可报考中文各专业研究生。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播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掌握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与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有:中外传播史、媒介策划、传播产业研究、基础写作、新闻学概论、大众文化与传播、影视文化传播、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毕业后能到各类国家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各企事业的文化艺术部门、宣传策划部门、规划部门从事文化宣传、传播工作,也可报考中文新闻以及相关各专业研究生。对外汉语(汉英双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较好的中西文化功底,熟悉中西风俗民情礼仪知识,熟练掌握英语技能,能在国外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汉语教学或在文化出版、文化管理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跨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等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口语、高级英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专题、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际与礼仪、气象文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师口语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涉外机构、气象、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在外资、合资等企业从事文秘、管理服务等工作,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对外汉语(汉日双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较好的中日文化功底,熟悉中国、日本、西方风俗民情礼仪知识,熟练掌握日语,能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或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跨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等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口语、高级日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专题、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际与礼仪、气象文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师口语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或能在党政机关、涉外机构、气象、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或者能在外资、合资等企业从事文秘、管理服务等工作,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对外汉语(汉双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较好的汉语言文化功底,熟悉中国、国文化风俗民情礼仪知识,熟练掌握朝鲜语,能在国外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汉语教学或在文化出版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中文化交流和传播等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朝鲜语、朝鲜语视听、朝鲜语口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专题、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际与礼仪、气象文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师口语、应用语言学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或能在党政机关、涉外机构、气象、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或者能在外资、合资等企业从事文秘、管理服务等工作,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英语(实用翻译方向
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面向社会、综合素质高,较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翻译人才。本方向要求学生在较好地完成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听、说、口、笔、译等应用能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将翻译理论及技巧熟练的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的翻译能力。就业面主要为经贸、教育、旅游从事翻译及教育培训机构担任英语翻译教学等。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口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概论、英汉笔译实务、汉英笔译实务、口译、高级英汉笔译实务、高级汉英笔译实务、同声传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科技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翻译、新闻翻译、外贸翻译、商务口译、翻译批评与欣赏、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
....

.....
英语(旅游英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广泛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为广泛的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知识和旅游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对英美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掌握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成为从事中英文导游实践或旅行社管理工作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复合型旅游人才。主要开设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口语、写作、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市场营销、中西文化比较与交际、旅游接待与礼仪等。英语(科技英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广泛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科技英语、尤其是气象科技英语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优秀人才。重点培养能在气象科技英语阅读、气象科技英语资料翻译、教育等部门从事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中高级科技英语专门人才,较好地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中高级科技英语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能够掌握科技英语英汉互译的特点、技巧以及科技英语翻译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开设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口语、写作、科技英语英译汉、科技英语汉译英英汉互译、口译、科技文献检索、学术交流英语、气象科技英语翻译、气象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翻译专题、中西文化比较与交际等。日语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能较熟练使用日、英两门外语,能在教育、外事、企业、旅游、新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中从事日语教学、日本学研究、翻译、涉外交流和企业管理等多种工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中,既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积累,又注重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语音、日语泛读、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本概况、日语语法、日本文学、日本古典文法、中日对译、高级日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日本历史、日本文化等课。毕业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既可在各类企业、政府机关任职,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在国知名大学读研或出国深造。
日语(应用日语方向
该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又具备熟练专业技能、自我特色和优势突出的,能较熟练使用日、英两门外语,能在各类涉外企业、相关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其他机构中从事管理、翻译、商务、涉外交流等多种工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中,既有基础日语、日语语音、日语泛读、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本概况、日语语法、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学科基础性课程,同时还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了多种日语翻译类、日本经济类、商务类和科技类等多种注重实践能力的应用性课程。学生在毕业后,知识面较广,日语语言应用能力突出,能较好地适应各类涉外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工作需要,较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与艺术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大学于2008年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动画方向20085月成立与艺术学院。2009年开设艺术专业:动画;2010年开设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媒体方向和游戏艺术设计方向。学院依托南信大深厚的国外影响力,以气象学科与艺术相结合为办学特色。
学院拥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良好的教学、科研、创作环境,专业实验室面积近一千平方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达数百万元,其中包括动画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室、数字合成机房、影视演播厅、美术创作室以及展示厅等。
学院秉承南信大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整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建立了以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开发,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设有二系:动画系、数字媒体艺术系、一部(艺术基础部、一所(动画研究所和艺术与公司。学院与多所国外专业院校和动画公司,数媒科技公司建立密切联系,融教学,科研,制作于一体,建有动花,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厚基础,重实践,以传播为理念推进学科建设,关注国外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加强同中外优秀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交流。学院秉承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创造优良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办成具有气象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特色的与艺术学院。
....

.....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动画广告及特技创意及制作等领域的工作。可进入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公司、数字媒体公司等。目前,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已与我院签约,将接受我院首届优秀毕业生到其公司从事专业气象影视动画制作工作。
专业介绍
动画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动漫艺术理论基础、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素养、较强的计算机设计能力、一定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动漫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计算机美术基础、动画概论、动画影片分析、摄影摄像、动画造型、动画运动规律、影视后期合成、动画场景设置、3DMAX、三维动画创作、Maya软件应用、网络设计制作、动漫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动画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电视台、学校、多媒体网络公司、电脑游戏公司,以及发行、展览等行业的生产制作部门从事动漫设计、动漫导演、动漫编剧、游戏美术设计等相关工作。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媒体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先进的数字媒体理念、策划能力和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数字媒体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媒体研发、数字出版设计、影视制作、广告制作、策划、制作和包装的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数字媒体理论基础、艺术理论基础、设计理论基础、绘画基础、传播学导论、网络与互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群等。就业方向涵盖网络媒体、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视、动态影像、影视广告、栏目包装部门等网络与媒体艺术创作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艺术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游戏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环境,游戏类型及其设计风格以及电脑游戏(包括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和次世代游戏机游戏的美术设计与制作方法,具有先进的游戏艺术设计理念、创新游戏策划设计思想,和较强的艺术创新能力和美术创作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游戏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数字媒体理论基础、艺术理论基础、设计理论基础、绘画基础、传播学导论、游戏艺术课程群等。本专业采用案例教学和实际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熟悉游戏开发管理流程,在毕业时能够有自己的游戏作品,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就业方向涵盖、影视、动画、娱乐、互联网等领域从事游戏美术创作、游戏设计、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0448d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7.html

《大学专业的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