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 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
;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1 2 3 下一页 尾页 高一地理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达标训练题(答案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3(XX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环境最可能出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XX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XX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 高中政治,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图,回答67题。
6.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7.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两地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 A.南风 B.东北风 C.东风 D.西南风 XX828日至9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上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读下图,回810题。
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夜间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回答1112题。

1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减少 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是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综合题(40
16.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20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0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3【解析】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
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
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 4-5【解析】 4题,雾的形成是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的结果,此过程需凝结核。第5题,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的表现是天空昏暗,原因在于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

6-7【解析】 6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TbTaPbPa。第7题,根据PbPa判断PcPd水平气压梯度力由c指向d,该地区为北半球,高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故cd间的风向是东风。 【答案】

8-10【解析】 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力的大小。第9题,由图示中烟尘飘移可判断风向,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海陆风导致。此现象的发生与昼夜变化有关,故不是季风环流。第10题,白天吹海风,沿海企业排放的烟尘飘向城市,带来大气污染。 【答案】

11-12【解析】 1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

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第12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答案】

13-15【解析】 13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14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15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

16【解析】 (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气温低。丙。
17【解析】 (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
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 (1B 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PA′<PB′<PBPA TBTATB′>TA(TA′<TB′<TATB
(4B (5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规范 能源小专题
【编者按】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能源小专题: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调整措施: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利用乙醇汽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 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的意义:
a.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c. 增加就业机会; d.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编辑推荐:
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河流及交通

整理了高考地理知识点,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汇总 4.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高中学习方法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本人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A. 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侧视图即为大圆面向太阳光线的那一半

C. 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②直射纬线的确定:
A. 利用极昼、极夜的范围计算(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相切,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C. 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相切纬度(北半球昼长则直射北半球 D. 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高二地理森林资源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使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认清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3.通过森林资源有关内容的,使学生树立起要珍惜爱护森林资源的观念,并且积极自觉地参加每年的植树活动。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难点是森林的环境资源作用。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①有关森林作用的数据;②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③水土保持坡林带的作用示意图;④漫画“小鸟的悲哀”;⑤世界森林变化。 教学提纲 第三节 森林资源 一、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物质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森林的变化 2.森林的合理利用 3.森林的保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312日。每年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那么,高中政治,森林资源究竟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森林资源。 第三节 森林资源(板书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板书
森林是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主要有哪些用途?(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归纳。 1.重要的物质资源(板书
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提供大量木材,用于建筑、家俱、造纸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果实作为食品、饲料等等,所以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森林除了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外,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现在请大家根据投影片说明森林对环境都有哪些作用? 森林的作用:
A.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B.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C. 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立方米的小水库。
D.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水,化为水蒸汽。
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A是森林能调节大气成分。B是森林能净化空气。C是森林能含蓄水源。D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 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该图说明由于护田林带使有害的大风减弱,因而沙尘也随之减少,甚至消失。 水土保持护坡林作用示意图。
该图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该图说明水土保持护坡林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归纳上面同学的回答,我们看到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难怪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森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板书 过渡既然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就要求我们对森林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板书 1.世界森林的变化 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
A.在上,世界陆地曾有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面积为76亿公顷,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只有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
B.目前森林面积仍在迅速减少,世界上每年约毁林1800万公顷。

根据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你能说明世界森林不断减
少都带来哪些后果吗?(人均木材量减少,满足不了需要;林覆盖率减小,破坏了地球上的环境。
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农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都使森林遭到破坏。因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漫画“小鸟的悲哀”
漫画“小鸟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此图表示由于乱砍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场所,再加上人类的乱捕滥杀,现在地球上每天至少有一种灭绝。
过渡 怎样才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呢?这就是森林的合理利用问题。 2.森林的合理利用(板书
读教科书第80页第三段,并回答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合理的是第三种。因为,第一种办法保护了森林,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种办法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但不能保护森林。第三种办法是合理采伐森林的方法。这样做既能给人类提供木材,又可以保护森林。
根据上面的事例,说明怎样才是合理利用森林?(在不破坏环境,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合理采伐森林,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读教科书第80页“读一读”,并且思考,课文中强调
的保护森林的办法是什么?(人工造林
请你归纳一下,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3.森林的保护
①以法规的形式保证对森林的合理采伐; ②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方法; ③大力宣传,使民众树立正确的森林资源观。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在本地植树造林,发展森林资源的计划。
洪涝灾害分布及危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高中历史,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
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我国的雨涝 1951 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 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4c52a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c2.html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