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详细《雨巷》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2-04-25 12:08: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最详细《雨巷》优秀教案

《雨巷》

 教学目第一课时

一、导入

《雨巷》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三:新课讲解

1 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2 朗读

1 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2 学生齐读(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黑板那画出来。)

3 课文分析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3), 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字改成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字与后面的构成了最佳组合,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7)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明确: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却很鲜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4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

拓展研究

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观点一:此诗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闷与追求政治化了的诗歌,它就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观点二:这位姑娘既实又虚。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根本说不出来。这时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五,作业设计

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1,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2,姑娘梦幻般的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3,姑娘梦幻般的飘逝,走进雨巷

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歌曲《丁香花》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听录音,整体感受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三、介绍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竹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四、听读,注意字音

五、解读课文(参考《全易通》)

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三:新课讲解

      1 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2 朗读

      1 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2 学生齐读(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黑板那画出来。)

      3 课文分析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3), 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字改成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字与后面的构成了最佳组合,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7)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明确: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却很鲜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4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

      拓展研究

      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观点一:此诗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闷与追求政治化了的诗歌,它就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观点二:这位姑娘既实又虚。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根本说不出来。这时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五,作业设计

      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1,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2,姑娘梦幻般的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3,姑娘梦幻般的飘逝,走进雨巷

      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附件下载

雨巷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4、讨论明确: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1:这是一首爱情诗。

    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

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二、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 理清思路[学生口头回答,屏幕逐步显示下边内容]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     

      (追求)                   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2 品味语言[屏幕显示下边词语]

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3、把握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

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走出雨巷,拓展研读

1、说说丁香姑娘形象

[学生回答]

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

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师归纳,屏幕上显示下边的文字]

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仅供参考)

2、布置作业 

题目:《雨巷》已谱成歌曲,改成歌词的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欣赏歌曲之后,找出改动的地方,书面写出对此改动的看法。(课内欣赏歌曲,课后写到语文作业 本上)

3、学唱歌曲

播放视频:《雨巷》歌(刘天华作曲,罗京、虞梦唱),学生跟随着吟唱。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最后,同唱《雨巷》歌,得到了美的享受。通过练习和课外阅读,我们的学习会进

一步拓展延伸。今后阅读欣赏时歌时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这三个步骤来进行。下课!

案例评析:

这个案例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采用三读的方法,精选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利用泡泡、视频、音频、电影剪辑手段做出精美的课件,加上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把观赏、朗读、阅读、理解、体验、口头表达、深情吟唱、延伸、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活跃了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在一节课里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对课文的拓展,比如对丁香姑娘形象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说明:本案例有课件和课堂录像,可结合起来看。

雨巷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 感悟法;

2 问题法;

3 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

1、录音机;

2、投影仪。

教学过程 及步骤:

一、导入  课文:

导语 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

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是形象的内容。(放录音第三遍)。

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六、随堂练习:(另附)

[]:教学投影片

()作者照片 ()雨巷片段投影片



《雨巷》教案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88f45cbe23482fb4da4c53.html

《最新最详细《雨巷》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