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经过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故答案C
故答案为: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和下文的皆为孔子弟子。说:谈论。化:融为一体。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答案】1B
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C.前者助词,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后者擅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译为: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此题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沾染(污秽)。:洗涤。清涟:清水。:妖艳。:在一起。:比得上。
4)在解读时要能从甲乙两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如乙文可分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一句,谈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的道理。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故答案为:B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

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参考译文】
(一)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二)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可爱者甚蕃(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亭亭净植________陶后鲜有闻(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多;洗;竖立;少
2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分析】(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xiǎn”的意思。
2)本题翻译赋分点:濯:洗涤;妖:妖媚;宜;应该;众:多。
3C项错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故答案为:多;洗;竖立;少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C
【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注意句意的顺畅,要忠于原文,不遗漏。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进行阐述。【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阅十余岁________竟不可得________是非木柿________据理臆断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经过,经历是古今异义词,的意思。2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据此,可从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的角度来谈文章蕴含的道理。如: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经过,经历;终了,最后主观地判断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杨生畜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B.生知其意/意暇甚C.犬时时顾/顾野有麦场D.遂应之/遂成枯落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你怎样评价犬夜走归杨生家的行为?【答案】1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解析】【分析】(1A.伸/拉。B.意思/神情。C.回头张望/环顾。D.都是是,就的意思。故选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翻译为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据此断句为: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

不诚信的行为。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D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
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6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鲁肃过寻阳C.曝麦\于庭D.不觉潦水\流麦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妻尝之田尝:________时天暴雨时: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C.妻尝之田康肃笑而遣之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答案】1D
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3B
4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开卷有益。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句意为: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之间划开。故选D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往事:历史。:重新。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A.前者推托,后者告辞,辞别B.都是成为之意。C.前者动词去,到,后者代词,指卖油翁。D.前者认清,后者了解。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只。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感到奇怪。才。
5)一空,写吕蒙变化的启示。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二空,可分析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等句,即可归纳出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答案。故答案为:D
历史历史曾经当时B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吕蒙变化告诉我们:开卷有益。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义结合词义。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附参考译文】(一)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二)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终亡其酒。终: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引酒且饮之: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且:将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最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本来。:你。:怎么。:画。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还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故答案为:将要最终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语义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的理解揣摩寓意。【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________不蔓不枝________香远益清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答案】1)蕃:多;蔓:横生枝蔓;远:远播
2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蔓:横生枝蔓。2)本题重点词语:宜:当。众:众多。
3C项理解分析错误,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本文以议论性文字为主。
故答案为:蕃:多蔓:横生枝蔓远:远播
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堂铭》)
【乙】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往来无白丁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凡铭多自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话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3)【乙】文评论甲文自得自夸。请简要分析【甲】文的自得自夸表现在哪些地方。【答案】1)平民(或没有功名的人);世俗的乐曲;使……劳累;戒备(或告诫、警戒、警醒、醒悟
2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3高调地拿中之中之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惟吾德馨总贯

全篇,强调自己是个品德高尚之人;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处处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炫耀自己没有世俗的繁苦;把陋室与著名的诸葛庐子云亭作同类相比;借孔子何陋之有的话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白丁属于古今异义词,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调:弹奏;金经:佛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若:如果;著迹:痕迹太过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3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因此这篇文章处处都是自得自考,从前往后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平民(或没有功名的人);世俗的乐曲;使……劳累;戒备(或告诫、警戒、警醒、醒悟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高调地拿中之中之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惟吾德馨总贯全篇,强调自己是个品德高尚之人;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处处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炫耀自己没有世俗的繁苦;把陋室与著名的诸葛庐子云亭作同类相比;借孔子何陋之有的话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喜雨亭记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讼繁兴,而盗贼滥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忭(biàn):欢乐。荐饥:连年饥荒。狱:案件。二三子:你们。游:悠闲自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余拏一小船_______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丁卯大雨,三日乃止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为亭于堂之北/天下之伟观也B.拉余同饮/余至扶风之明年C.官吏相与庆于庭/相与步于中庭D.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4)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B.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5)《喜雨亭记》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撑船;哪能;下雨;才2D
3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

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4B
5)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
【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雨:下雨。乃:才。
2A项,都是助词,的。B项,都是,我。C项,都是共同,一同。D项,连词,跟,/参与,这里指欣赏。故选D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俱:都。绝:消失。以为:把……当作。4B项,被迫是对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故选B
5)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这篇散文紧扣喜雨亭三个字来写,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
故答案为:撑船;哪能;下雨;才;D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B
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附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

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觇(chān):察看,窥视。围:指蛇的身围。摆扑:扭动摔打。审:仔细。殊:极,很,完全,非常。攧:同,跌、摔。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答案】1D
2)久之/蛇竟死/视频上革肉/已破裂云。
3)示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据顶上说明螳螂很机智,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刺刀攫其首,螳螂攻击的是蛇的要害部位,表明螳螂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攧不可去说明螳螂的前足上的利刺刺入之深,以及螳螂杀蛇的毅力之坚定,与蛇

相搏,全力以赴。
【解析】【分析】(1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的意思均为见,听到);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的意思均为寻找,寻觅);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的意思均为靠近,面对着);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的意思分别为占据”“根据)。据此,答案为D
2)语句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的意思是: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看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久之/蛇竟死/视频上革肉/已破裂云。
3)从本文叙写的故事看,螳螂虽小,但在与大蛇搏斗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且抓住了蛇的要害全力以赴刺杀。这可从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可以看出来。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D
久之/蛇竟死/视频上革肉/已破裂云。
示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据顶上说明螳螂很机智,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刺刀攫其首,螳螂攻击的是蛇的要害部位,表明螳螂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攧不可去说明螳螂的前足上的利刺刺入之深,以及螳螂杀蛇的毅力之坚定,与蛇相搏,全力以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词义可根据掌握的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考生在平时要增强文言阅读,培养文言语感。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有语句的理解,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就能判断句子的停顿。要注意的是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而得出答案。【参考译文】
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扭动摔打,用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噼里啪啦纷纷折断落下来。看(蛇)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捕捉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完全没什么东西,(他)感到十分疑惑不解。(他)便慢慢地向前靠近蛇,只见一只螳螂紧紧地占据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足刺入蛇头,(蛇)竭力甩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下来。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看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一天下:统一天下。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1文中数践民田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使耕?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多次,屡次
2)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践民田: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多次,屡次。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译为: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可分析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的动作描写,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何泽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故答案为:多次,屡次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按照现代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其主旨进行分析理解。【参考译文】
何泽担任了洛阳的首令。唐庄宗喜欢打猎,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于是)何泽(为了劝谏庄宗)于是藏在草中等候庄宗。在马前直谏道: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95c2e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d3.html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