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 -万能模板

发布时间:2018-01-04 08:3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ims)

2. 过程与方法(Ability aims)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ims)

二、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1. 教学重点(Key point)

2. 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Step1 Lead in):

2. 新课教学(Step2 Presentation):

3. 巩固提高(Step3 Consolidation):

4. 小结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

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

五、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均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平均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怎么分最公平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1,1,3 预设2:1,2,3 预设3: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三)巩固提高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三、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2.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教学反思问题】

【参考答案】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在课堂上我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糖果情境,并放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探究新知

1. 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2.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出示纸币和硬币,并认识纸币与硬币。

归纳: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三)巩固提高

1. 用课件展示钱,并让学生写出下面的钱数。

2.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在教学过程中,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2.过程与方法:经历元、角、分单位之间的换算,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c14dd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2.html

《小学数学教案 - -万能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