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 -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03 12:10: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

  [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3)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②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③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近(大)远(小)
  一儿远(凉)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
  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
  课前活动:看西藏美景,配以师的讲述
  我来自美丽西藏,大家在美丽的武汉,今天我们走到一起,相信我们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信心吗?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呀,大家知道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美以外还特别有趣,你看
  出示大屏幕:辛
  师:在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什么样的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生:我觉得加一个言字旁可以组成辩字
  生:加瓜可以变成瓣字
  生:加纟旁可以变成辫字
  生:加一撇也可以变成辨字
  师:真不错,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当中也有一个辨字。
  师:师板书,指导辩的书写(左边的竖要写成竖撇)
  师:课题中的辩你怎么解释的
  生:我认为是争辩的意思
  生: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有关的信息。
  师:这个辩字就是争辩什么?
  生:争论太阳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两遍课题。
  师:两小儿到底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呢,昨天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你初读古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古文很难理解,看了注释以后又很好理解了
  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是中国从古代传承下来的
  生:初读古文后很难理解。
  师:好不好读啊
  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绕口,读得很不顺口
  师:不好读是吧,读不懂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收获,也为我们学习古文指明了方向。愿意听老师读一读吗?
  生:愿意
  师:现在听老师读,你可以画一画,注一注。
  师配乐配画现范读古文。
  师:怎么样
  生鼓掌
  师: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从老师的读法中听出来什么
  生:听出来太阳很大,大如锅盖,也听出小了,小
  师:老师把大小的感觉读出来了,还有吗?
  生:读出两小儿辩日时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语气
  生:听出了孔子十分为难不能决断的样子
  生:我了解到读古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停顿的感学读出来,显得古文很有味道很诗意
  师:真不错,要读出韵味来。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
  生:愿意
  师:你们来自由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非常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读得很好,博得阵阵掌声)。(指导熟为汝多知乎)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给予分子他们什么呀
  鼓掌
  师:那里老师在这里要纠正一下,最后一句熟为的为在这里读为(wèi)同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谓一个意思,表示说的意思,大家读的时候注意一下。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提出来古文不好读,现在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难点了吗
  生:我觉得读古文应该先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把字音读通这样就好读了
  生:中国有一个成语那就是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读几遍一定能把那些难读的古文读流利
  师:真不错。也就是反复读多读。那么同学们读不懂怎么办
  生:可以上网查资料
  师:还可以怎么办
  生:读不懂可以看书看注释
  生:读不懂应先自己想一下不懂词语的意思,如果还想不通,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学习
  师:你很会学习。所以说我们学习这篇古文就要做到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那么同学们你们再次自读课文,结合注释轻声读,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故事,开始吧。
  学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
  生:其义自见,
  师:是其义自见(现)这是一个多音字,不读见。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简述课文大意)
  师:看来你把整篇文章读通了,谁能简要地说一说
  生:孔子向东游行时看见两个小孩争辩,两个小孩请他判决,他却不能。
  师:非常好。孔子是谁呀,谁来说说。
  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字,拥有弟子三千
  生:我知道孔子的名字是名丘字仲尼。子是古代是有学问人的尊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上网查资料
  师:你很会学习。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两小儿的
  生:孔子是在东游时看见的
  师:原文怎么说的,一起读
  生读
  师:游在这里怎么解释
  生:旅游
  师: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生:我认为是学习的意思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孔子没有时间去旅游
  师:赞成他的说法吗
  生:我不赞成,我认为还是旅游
  生:我觉得孔子是边游玩边学习
  师:综合了他们俩的意思,非常好。这个答案我觉得非常棒。孔子做为这么了不起的人,刚才这个同学看到了出门游玩是必不可少的,出门讲学也是应该的,所以这里的游作为游学是最确切不过的了,这是书上没有的,赶快在书上注一下。
  生:老师,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孔子那个时候应该是周游列国,孔子学问非常大,但他并不认为是这样,他周游列国是为了向别人学习,所以我认为这个游是学习的意思。
  师:我们简称游学,综合在一起,把你的意见和同学的意见综合在一起,他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游览祖国山河。如果你还有意见,我们课下在争论,好吗?
  生:好
  师:为什么这里还要有一个斗字。
  生:因为他们争论得很激烈,双方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师: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背下来吗?
  生背
  师:同学们我们小伙伴之间也经常发生一些辩论,为了表明各自的观点,我们看看,两小儿各持的观点是什么?赶紧读读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生:其中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太阳开始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远,第二个小儿说日出时离我们远,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近。
  师:能读一读原话吗?
  生读(不够通顺)
  师相机指点,不要紧张,慢慢来。
  师:谁再读读第二节。
  生:我想先说说我的观点。
  师:请你先读读,我们这个班很活啊。
  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没读出个性,我认为应该这样读。
  生读
  师:出示课件,我们再读一下他们争辩的两个观点.
  生读,师指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译一译这两句话。
  生根据古文大至说出意思
  师:非常好,这里面哪一个字是距离的意思?
  生:我认为第一句话去是距离的意思
  师: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
  生读句子。
  师:读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句子。
  师:读是读通顺了,意思也懂了,但是还缺少一点儿韵味,这里的“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再读
  师:通过这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两小儿辩日时的观点,第一个小儿认为日始近,日中远,而另一小儿则相反,日始远,日中近(板书)
  师:同学们,既然要辩论,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下面的学习,希望自己去完成,学习三四节,看看两小儿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这次希望你们自己读懂。可以在两人小组中议一议。你读原句他来议,或者你议他读原句,可以吗?
  生:可以
  两人小组互议师巡视指导个别词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读了,现在先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句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凉乎。”
  师:声音很洪亮,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刚才在自己读古文中,很多孩子提出什么是车盖和盘盂?看来你们都没有见过是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图片师介绍
  师:现在都知道了吧,我们请人译一译。
  生:说译文
  师:译得怎么样啊
  生:好
  师:两小儿在辩论的时候陈述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小儿的理由是——另一小儿的理由是——,两小儿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他们都说了一句在句式上极其相似的话,你能找到吗?
  生:我觉得是这两句。(此不为……;一个小孩说……)。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小儿陈述句从句式上看,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平时我们用反问句时,有什么好处?
  生:比陈述更确定的语气。
  生:表达得更强烈些。
  生:反问句可表达出本身的观点。
  师:你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平时我们发现的确是近大远小,他们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
  生:很自信
  生:理直气壮
  生:不服气
  生:意志坚定
  生:还有一股傲气。
  师:怎么表现出来。
  生:可以读出来。
  师:你读读
  生读(台下老师鼓掌)
  师:读得真不错。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两上儿对自己的理由充满自信,老师来引读,男生读一儿,女生读一儿。
  师:两小儿辩得不相上下,这时候孔先生来了,于是两小儿让孔子分一分谁对谁错。孔子能决断吗?
  生:不能
  师:能判断吗
  生:不能
  师:古人中怎么说
  读指导一些字的读音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熟怎么讲
  生:谁,哪个的意思
  师:那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谁说你智慧很多啊
  师: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却不能决意,孔子当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生:孔子很无奈
  生:当时非常惭愧
  师:这也应了他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至于太阳到底是远
  师:文章仅仅117字,让我们看出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的学习态度,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两小儿勇于探索,不耻下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要学会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板书:一儿:日出近远小近大
  日中远
  两小儿辩日
  一儿:日出远近热远凉
  日中近
  [说课]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初学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初次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总之,初次尝试文言文的教学,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eb1464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html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 -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