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完美版

发布时间:2019-09-18 18:5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草原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一自然段。

答:《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朗读草原美景部分时,语气清新而陶醉,语速舒缓流畅;朗读蒙古族主人欢迎远客和款待客人时,语气欢快奔放,语调热情上扬,充分体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背诵这一自然段时,可以先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草原美景图,然后背诵。可以分为以下场景:“天空明朗,一碧千里”“绿色小丘,羊群上去又下来”“小丘线条柔美,好像一幅水墨画”“骏马、大牛静立不动,细细回味”。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直接写草原景色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写了作者的感受。

作者草原比喻为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其他类似的句子有:(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1)喜迎远客。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到几十里外喜迎远客, (2)主客相见。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3)主客联欢。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4)依依话别。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例如:我还记得与好朋友兰兰分别的情景。兰兰虽然是外地人,但她与我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热情开朗。可因为父母工作变动,就要离开这地方了。那天我来到她的租房时,的家人已经忙着搬家了。依依不舍地对我说:“我这次搬家后,可能再也不能回这里了!”我听得出来,说这句话时心情十分难过。以后我们要经常通电话,视频聊天,保持联系啊!”我连忙说:“那当然!”说完,从书袋里拿出一本精美的笔记本,递到我手里,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现在送给你做纪念,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手握手,对望着呆呆站立了很久……

2 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答: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颜色白色、紫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状“十字小百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描写丁香的词语是潇洒”和“朦胧

白色的丁香花反光强烈,在月光下人们能看清楚它的形态,给人的感觉是潇洒大方;紫色的丁香花颜色较深,在月光下隐约可见,人们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给人的感觉是朦朦胧胧。作者不仅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丁香花的颜色,而且写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答:雨中丁香花的特点: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 原因: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妩媚、朦胧,与古诗词中“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相契合。不禁让作者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3)“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作者面对丁香,一反古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味地哀愁,更没有产生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作者认为,人生中的问题永远存在,是解不完的;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无味。当身处困境,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既然人生中的问题解决不完,何不乐观豁达一些呢?再有,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平顺的路固然好走,可失去了行走的快乐。

3 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答:朗读古诗词要注意诗词句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诗词的韵味。《宿建德江》要读出诗人作客他乡引起新的愁绪的情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幅动态的夏季雷阵雨的画面,要读出作者夏日对这一独特景致的喜爱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要读出词人的喜悦之情。在熟背的基础上默写,注意“鹊、鸣、蝉、蛙、茅、溪”等字的字形。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宿建德江》中描写月的诗句是“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自己仕途失意、在外漫游的时期,自然有一种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惆怅,见到江中的明月如此近人,自然更增加了思念家乡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月的词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意思是: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此时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这首词描写的也是农村的田园生活,心情自然是喜悦的。词句描写月光下喜鹊惊飞的场面也是一幅优美祥和的画面,正所谓景由心生,足见词人喜悦的心情。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答:第一行诗句: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笼罩着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远处的山和天空一样高,还隐约可见。第二句:大雨倾盆而下,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溅起朵朵水花,水花都溅到了船舱里。第三句:忽然,从地面上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没过多久,雨也停了,天空瞬间明亮起来。第四句:云散雨停后,望湖楼下,水面平静的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5 七律.长征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答: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年的长征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先辈们也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当我们品读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神骏的山、苍凉的水,似乎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所以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首联是诗的总领句,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等闲”略微舒缓。颔联开始叙述长征的经过,节奏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刚劲有力,“细浪”“泥丸”不要过重。颈联中的“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云崖暖”“铁索寒”语调一扬一降,节奏一松一紧。尾联要读出胜利在望的感觉,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是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全诗感情的最高峰。背诵时先反复朗读,抓住诗句中涉及的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再结合“腾”“走”“暖”“寒”“喜”等重点字,将整首诗连在一起背诵。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五岭虽然逶迤绵亘,地势险峻,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水中腾起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势磅礴,然而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诗人把翻越崇山峻岭看作是“腾细浪”和“走泥丸”,表现了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赞颂之情。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暖的感受;横跨东西两岸的大渡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云崖暖":金沙江水拍岸,心里感觉温暖,暗示了作者的乐观的情绪。这两句是写景的,主要的两个字是暖和寒,映衬相对而又统一的美。反映了诗人长征苦乐相伴的复杂情感和一种超脱世事的情怀

6 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答: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朗读基调以颂扬为主,整体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舒缓。具体来说,第一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二、四、五自然段要读出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要重点读描写五位壮士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猛地”等;第三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六至九自然段要读出五位壮士对敌人的蔑视,读出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位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答:“斩钉截铁”说明班长说这句话时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走”字,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决,决定之果断,包含着五位壮士英勇的斗志和对人民无私的爱,表现出战士们勇于牺牲的精神。“热血沸腾”表现出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它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段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答:“抢前一步”“夺过”表现出马宝玉的机智善战,他要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在最有用的时刻。“磨盘大的石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法,猛地举起”“砸”表现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课文类似的词句还有:(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2)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3)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4)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红色经典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群体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文第2自然段在写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对五位战士分别进行了描写,既让人从整体上感受到他们的无比英雄和对敌人的深切仇恨,也让人感受到了五位战士鲜明的个性特点:班长马宝玉沉着机智,副班长葛振林对敌人充满刻骨仇恨,战士宋学义拼尽全力,两个小战士人虽小但打起仗来全神贯注。

7 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答:《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放礼炮、选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几个场面。

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里!”然后升国旗、放礼炮。随后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式之后,群众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答: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体威武的情景,又从细节上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 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答:“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显示出庄严的气势,“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彰显了热烈、喜庆的氛围,让人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答: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答:在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过程中,群众不断欢呼、不断鼓掌,“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也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喜、激动到了极点。

9 竹节人

1、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答:我从“材料、工具、步骤”三个方面仔细阅读了第三自然段,并进行了整理,写出了竹节人制作指南。我从“操作台、基本玩法、创新玩法”三个方面,整理了第五至十八自然段的内容,略去了很多生动描述,简洁明了地写出了竹节人的玩法。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答:我主要抓住了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边读边想象斗竹节人的场景,来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比如对竹节人的外貌描写——“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真是神气;再如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真是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对竹节人手中兵器和名号的描写,对“别出心裁”的同学做的中看不中用的竹节人的描写,真是有趣极了。

3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梳理完内容后,我还写出了关键词,因为这些词语太生动了,体现了老师的态度在没收竹节人前后的鲜明对比,讲故事的时候一定得用上。“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一把抓去、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入迷”。

10 宇宙生命之谜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点阅读了第三至八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阳系中还课内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宇宙飞船的观测,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资料,对课文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然有了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

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浏览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还需要查阅资料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答:重点阅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找到问题答案。文章内容是先找出生命存在的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一一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最后通过宇宙飞船的观测进行证实。

(2)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答:重点阅读第五至八自然段中与火星相关的内容,提取信息,找到问题答案。课文中先讲了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更替。天文学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颜色变化可能与植物相关。后讲了通过宇宙飞船近距离观测,证明火星上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因为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和臭氧层,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这些因素都说明,人类还不可能移居火星。

12 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答:这是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朗读时注意把握悲壮、凝重的感情基调。描写雨的短句,比较有气势,如“像泼。像倒”,这样的短句要重读。朗读描写人物的短句,如“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时要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两个短句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朗读时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篇小说写了一位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他还是一位舐犊深情的好父亲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有:(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他是一位心系群众的老支书。当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到木桥时,老汉早就站在了木桥前,但他没有走,而是等着人们到来。(2)他是一位临危不乱的老领导。面对突来的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而老汉“不说话”“像一座山”。(3)他是一位先人后己的老英雄。在组织过桥时,他号召“党员排在后边”,他自己则留在了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4)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好党员。自己的儿子违反纪律,他揪出来后眼里训斥,并命令儿子排到后面去。(5)他是一位舐犊深情的好父亲。当群众安全过桥,木桥马上要垮塌的时候,他想把希望留给儿子,表现了舐犊情深的伟大父爱。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答:描写雨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描写洪水的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描写桥的句子: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作用:洪水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危急,逃生的机会越来越小……但老支书临危不惧,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了形势的危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烘托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3 穷人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她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病死,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桑娜把他们抱回家,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孩子,使桑娜如释重负。两颗善良、淳朴的心印在一起。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答: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心理活动的句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从这些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宁可自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屋内的温暖舒适 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

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及作用。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急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此处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渔夫仍要出海打鱼,从侧面暗示了“穷人”的“穷”,生活困苦。

(2)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此处环境描写既引出桑娜去探望邻居的故事情节,又预示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烘托了悲剧气氛。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此处环境描写反映流利西蒙家的贫穷,日子过得很艰难。

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答:这么恶劣的天气,丈夫还得出海打鱼,唉,日子实在太艰难了,再加上两个孩子,丈夫要这么养活,我该怎么开口跟他说抱养两个孩子的事呢?可是,那两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不抱回来,没人照顾,它们会活不下去的,不管怎么样都得抱回来。现在要做的是跟他说说这个情况。嗯,得说!

15 夏天里的成长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答:课文首先用中心句统领全文,点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然后从植物、动物乃至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等入手,描写它们在夏天里的迅速生长,一层层地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最后引用谚语,说明人也应该抓住时机,努力成长。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看看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答:(1)作者具体描写了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植物。

(2)作者表现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时,选取了典型事物,并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林、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苔藓;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再见,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6 盼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答:(1)盼着变天,却一连晴了好多天。(2)“我”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千方百计找借口想穿上新雨衣出门,却未能如愿。(3)吃过晚饭后,盼着雨留到明天再下,不久,雨果真停了。(4)晚上躺在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5)第二天早晨,在“我”决心不再想下雨的事时,却发现雨还在下,最终如愿穿上了雨衣。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1)心理活动: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好处:这段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还能长云彩吗”表现出“我”对变天的信心动摇了,开始疑虑还会不会变天;“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写出“我”对一连晴了好多天的抱怨和无可奈何。这段话突出表现了“我”对下雨的期盼与渴望。(2)心理活动: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好处:通过“我”与行人的对比描写,衬托出“我”对雨的期盼,“我”要放慢脚步等雨。“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这一心理,更直白地表明了“我”对下雨的期盼。

17 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答:《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朗读时,朗读基调是惊叹和赞颂的,语气是豪放、富有气魄的,语调是激昂舒畅的; 《江南春》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朗读时,前两句语气要轻快舒畅,后两句语气要凝重慨叹;《书湖阴先生壁》这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他家洁净沽幽的环境。朗读时,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表达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体现出一份闲情逸致来。 背诵课文时,首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不要写错别字。

2、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答:《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 特的想像,表现作者非凡的向往与追求。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挟带泥沙向下游奔涌,波涛滚动的磅礴气势。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运用想象的手法,写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从侧面烘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

3、想想《江南春》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答: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主要抓住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特点。

4、读读下面的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答:这两句诗上下两两相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应,意义相关,对仗工整。句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18 只有一个地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第一自然段中关键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2)第二自然段中关键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写出地球的渺小。(3)第三自然段中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说明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4)第六自然段中关键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5)基于这些因素,课文在最后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观点。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首先写了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看到的景象;接着从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可以移居;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答:读着这些句子,我想到了家乡的小河。以前的时候,这条河水流清澈,水草丰茂,鱼儿畅游其中。后来,这条河流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给污染了,整条河臭烘烘的,再也见不到鱼儿的踪影了,人们也不能用河水灌溉庄稼了。 我又想象到了我们的小山。以前,小山上树木葱葱个,绿意盎然。后来,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我还想到了工厂冒出的滚滚浓烟,大气被污染了,人们想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都成了困难。

宣传语:环境越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色环境净化心灵。

保护地球资源,就是保护美丽的家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答:本课是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朗读时要先参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正确断句,读好句子的停顿和节奏。要背诵《伯牙鼓琴》可以用抓关键词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答:这句话的意思: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感受: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他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和无边的孤独寂寞,所以,毅然决然地以“破琴绝弦”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钟子期的尊重和怀念。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答: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2 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对生活高尚而真挚的情感。(1)本文已经优美,情感真切,朗读基调应该是舒缓、抒情的,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的语句要用高亢的语调来读。通过朗读,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乐曲的渴望,皮鞋匠不能满足妹妹愿望的内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入情入境,恰如其分。(2)贝多芬同情穷苦人,他被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和兄妹俩之间的手足亲情感动了,实用会推门而入,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3)一曲弹完后,盲姑娘说的几句话触动了贝多芬的心。这个姑娘双目失明。一贫如洗,却仍然这么热爱音乐,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又这么深刻。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二感慨万千,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曲的想法。

2、反复朗读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音乐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四幅画面:(1)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柔、舒缓。(2月亮越升越高,天空中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此刻,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此刻,音乐强音骤然响起。(4)“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气势凶猛,此刻,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3、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答:例如,我欣赏了一身闻名中外的钢琴名曲,名叫《牧童短笛》,听了这首美妙的钢琴曲,我仿佛深陷其中,思维好像穿越到无拘无束、快活自在的农村生活。 清晨,太阳睁开了,睡眼朦胧的眼睛,我牵着我的大黄牛,带上了我的草帽来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大田野。我吹起了我心爱的短笛,哼着欢快的小曲,其在黄牛背上。悠扬的笛声飘散在天空中,吸引力树上的鸟儿为我伴唱;两只蝴蝶在我身旁翩翩起舞,就像两位小精灵为这首曲子伴舞;小溪里的鱼儿也成群结队,吐着泡泡,像是一群热情的观众在为我鼓掌。 钢琴曲的节奏在这时变得轻快、欢悦。我骑着大黄牛来到了一条清澈无比的溪流,跳下牛背,趁黄牛在喝水的时候,用手捧起水往黄牛的背上泼水。它晃了晃头,甩了甩尾巴,似乎在瞪着我,并抖了抖身上的水,我和黄牛就在小溪里尽情的玩耍,嬉戏。 节奏又变得舒缓。我玩累了,就靠在大树上休息。黄昏了,太阳下山了,我吹着悠扬的笛声,与黄牛筋疲力尽地回到了家。 这首令人神往的钢琴曲结束了,但是琴声还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是我感受到农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气氛,而牧童那种纯朴、自由、和谐、又快乐的生活也令人羡慕。

24 少年闰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答: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拣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两人的分别和友谊。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来体现静谧的环境特点;文中少年闰土为“我”讲新鲜事的部分要用兴奋活泼的语气读,用稍快的语速、欢快活泼的语调表现出少年闰土的机敏勇敢、见多识广;文章结尾要读出失落、惆怅的感情来。背诵时要注意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2、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答: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敏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见多识广。“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看到了闰土的机敏勇敢。从“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两件事中,可见闰土的纯真质朴、见多识广和活泼可爱。“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闰土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答: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我”知识的贫乏,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所处环境的不满和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4、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

答:例如:那是我刚满一岁半多点点,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公园里照相。当时我非常非常地害怕。我的左手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服,像就要掉下去了似的。我的右手拿着一个又红又大的气球。妈妈还在我的额头贴了一颗红红的美人痣,这就像绿叶衬托着红花,有了它,我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了。开始照相了,爸爸的嘴巴笑得合不拢了;妈妈的嘴巴笑得像刚盛开的一盆牡丹花。我啊!正在东张西望、不知所措,还不知道已经照相了。那个样子真实又滑稽又顽皮。拿着照相机的叔叔就趁此机会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拍了下来。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25 好的故事

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把词语放在上下文中来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例如,“皱蹙”,这个词我们不常见,但联系上下文“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可以推知,“皱蹙”是“起皱、收缩”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1)许多美的人在活动,许多美的事在发生,给人以美好的印象。(2)山阴道上两岸的各种美丽景色,还有很村野化的纯朴景物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阴道旖旎风光图。风光旖旎,瑰丽多姿,再加上美的人和美的事,使这个好的故事美丽、幽雅而又有趣。(3)河边枯柳树下的“一丈红”和其他事物,铺展在水面上的倒影不停浮动,又忽而碎散,美丽、幽雅而又有趣,使人如临其境,突出了故事的美的特质。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答: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憧憬。作者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但现实是“昏沉的夜”。美好的生活只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这让作者怅惘、失望。虽然如此,它也给在黑暗中生活的作者以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作者希望过这样美好的生活,强烈地追求这样美好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9779a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9.html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