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10-07 00:06: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任集中心学校 张颖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在整个语文教学

中,它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 具有

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

法。对七 ~九年级则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在散文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如此, 才能

使其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

阅读方法,授之以渔。

从本质而言,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 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

文本、与作者的对话。鉴于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指导学生

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文本, 在读中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褒贬色彩, 品味语言的格调、 情调,

揣摩语言的内涵、内蕴,联想语言的文外之意,想像语言的空白形象,从语言中吸取营养,

以提高语言的鉴赏力。而且,还要学会披文入情,善于从作者寄情的事物中捕捉诗意,

以求与作者的思维碰撞, 心灵交汇和感情沟通。在此基础上,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个

性化的自我感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升华。可见,散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

文体。 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 针对文体特点和学生实

际安排教学。

然而,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 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 不少教师仍是以讲析代替学生的

阅读。零乱肢解,架空分析,剥夺了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的机会,使充满人文情趣的散

文教学索然寡味。 学生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感受, 更可悲者是教材编写者的感受。 能力来自于

实践,感情来自于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

验。就一些教师的做法看,不用说学生难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恐怕连基本

的读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难培养。 这不能不说是对现代文化的糟蹋, 不能不说是散文教

学的失败。

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 将操作过程概括为

——————四个环节。

。读又可分为朗读、略读、速读等,此处专说朗读。其实,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

础;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认识文本的过程; 朗读也是品味感受的过程;朗读还是充满诗意

的文学活动。语文新课标要求反复朗读,就是因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一种能力。

1.要读得正确、流畅。这是朗读文本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面对生疏文本就



能准确把握语音、语流顺畅的阅读能力。

2.要读出韵味。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内在的神韵上、意境上,以及外在的结构组成上、

语言形式上都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朗读,就要掌握好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

的技能。仅仅依靠标准的普通话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

3.要读出情致。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描绘的是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但重在

冶情。面对这一感情物, 学生就应带着感情去读, 用声音传达出文本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

平淡无味无情趣, 新闻播音员式的朗读不是真正的散文朗读,不是艺术性的朗读,更不

是创造性的朗读。

。这是对文本的深入, 是对文本的总体认识。 的人, 视文本为一个整体;

的人,能及时筛选出有关信息,捕捉到重要信息点。

1.感知文本内容。这是整体阅读的一个方面,即首先要知道文本写了什么。在此

基础上,能流利地复述出内容, 能简练地概括出内容。同时, 能准确定位文本内容的重点所

在。

2.感受作者思路。思路是作者结构文章的思维程序。感受思路、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

的前提。其实,感受思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在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教会学生善于探寻作者的思维方向, 达到与作者思维的

契合。

。这是揣摩、品味,是对重点内容的琢磨、感受、体验。

1.品味文本语言。散文属于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作者在行文时,

往往会采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 采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颇具特色的句式。 而这些语

言一般除具有表层的具象外, 常常还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内在的意蕴。 学生在阅读中就要抓

住重要的语段和关键的词句,把握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意义,品析其巧处,体会其妙处, 从而

达到悟意审美的目的。

2.品悟作者感情。散文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侧重引导学

生以审美的视觉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品悟、 感受文本的情感美。 同时,这反过来又能加深

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以情解文之目的。

。悟即领悟、觉悟。这是在对文本内容理解之上的阅读联系、阅读发现,更是一

种创造性阅读形式。

1.悟人生。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中要认真学,把握的意义、内涵;

同时,还要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更深的东西,悟道明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去思考人生。

2.悟社会。文本在反映作者思维、情感的同时,自然会折射出社会。学生要在阅读活

动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跨越与社会的距离,间接认知古今中外的社会,贴近广远的世界,

挖掘出文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悟自我。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跨越旧我新我的距离。具体来说,就是使



自身的知识经验得以扩充,观点得以改变,思想感情得以升华,方法技术得以迁移,实现自

我在量度上的增加,在本质上的提高,在价值上的飞跃,在能力上的练达。同时,还要学会

将自我放进文本,与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心灵沟通,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认识价值。

总之,上述四环节散文阅读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了人文

精神的弘扬,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止一种, 教师们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

法。但无论怎样,教师们都要切实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转换教学新理念,灵活处

理教材,并将朗读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

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揣摩体会出强烈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如此,

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

《匆匆》学导案

【学导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

纵即逝。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导时数】 两学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

1 作者、作品

你能向同学介绍朱自清吗?哪怕你对他只有一点了解,你都可以大胆地向我们 说一说。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我会读:挪移 蒸融 游丝 涔涔 潸潸 徘徊

4、我知道:这篇文章是现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

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 )的感情。

5、我不懂: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二.研读质疑

1、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从作者的描述中,你明白了什么?



4.你感觉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5.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 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读给同学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测评提升】

一、在《匆匆》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多种写法,将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

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写几句话。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

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烝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了,有再 _________的时候;

__________ 了,有再 __________的时候;

二、阅读链接

燕子去了 ,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

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

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 ,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

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确乎( )聪明 ( )

反义词 :聪明( ) 空虚( )

2.这八千多日子 大约有 )年。 这个 , 我们可以体会到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 子。这句话把

自己过去的日子比作( , 写出了日子是( )。

3.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问号 ,你觉得作者在问谁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00f1b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d.html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