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5篇

发布时间:2021-02-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1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5

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篇一 新年“吃”出“新”年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喜庆氛围渐浓,家中父母已开始忙着熏制腊肉香肠,发来照片,馋得我口水直流。小时候盼过年,盼得是穿新衣收红包吃肉肉,现在盼过年,盼的是家人齐聚一堂,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当然,新年美味始终是一大盼头,盼口福,盼美好寓意,盼身为党员干部之后吃出的“新”年味儿。 烹一锅鱼鲜,年年有余,富足年,胸藏墨。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寓意来年的生活富足。小时候家门口有一口鱼塘,年前,父母在水中拉网捕鱼,我就在鱼塘旁兴奋得张牙舞爪,捕得的小鱼都被我放在水桶里。除去被卖掉的鱼,剩下的都送给亲戚邻居,留下一些过年。加上母亲精湛的厨艺,整个年就在油炸小鱼、糖醋鱼、酸菜鱼中真正过得“年年有鱼”。如今身为党员干部,在期盼“生活富足”的同时,更期盼自己精神富足。精神富足指的是学识多,见识广,有智慧,党员干部要做到精神富足不妨多读书。书籍是精神食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唯有在书本中“上下而求索”,才能知敬畏、明德行、存戒惧、守底线,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炸一盘酥肉,外酥里嫩,香满嘴,初心味。家乡有首童谣“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过年又好耍,瓢羹舀汤汤,筷子拈嘎1

(。”如今念来,依然年味十足。说起过年吃的肉嘎嘎,我总想起母亲炸的酥肉,五花肉去皮切片,以鸡蛋、淀粉等调料拌之,放入菜籽油中煎炸至金黄,可直接食之,外酥里嫩,亦可做成酥肉圆子汤等,美味无穷。几十年了,母亲做的酥肉还是这个味儿,而我也最爱这个味儿。细细想来,其实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几十年,颜值在变、年龄在变、职务在变,但是热爱群众的初心是不能变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份热爱,能让我们抵御数九寒天、烈日炙烤,抵御“微利之诱”“五色之惑”,只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煮一碗汤圆,团团圆圆,家圆满,梦圆满。汤圆以糯米粉做皮儿,包上各种馅料,煮熟后食之。大年初一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顺顺利利。小时候吃的汤圆都是母亲手工做的,有咸肉馅儿、白糖馅儿、红糖馅儿,还有没有馅儿的纯糯米味,煮熟后撒上白糖食之。因着购买方便,这几年母亲已不再自己做汤圆了。如今超市里面的速冻汤圆,品种很多,芝麻馅、花生馅等,任君挑选。作为党员干部,在期盼家圆满的时候,也期盼着“中国梦”的圆满。“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扛起我们的使命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2021年,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勇挑重担、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篇二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 2

眼下已经进入农历腊月,离辛丑牛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要是你来问一问我们老一辈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年夜饭,你们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浦东的“老八样”。 说起浦东“老八样”,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吃吃浦东老八样》的演出,那亲切悦耳的乡音,欢快热烈的曲调,活泼风趣的表演,喜庆欢腾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因为对浦东“老八样”有着很特殊的情结,多年前在我退休的那天,我特地请来我的侄子,他是一位厨师,请他精心地烹饪了两桌颇为正宗的“老八样”,另加一个什锦大冷盆,来招待我的几位同事和老友。离开供职多年的单位,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中感慨颇多。但这两桌“老八样”,让大家大快朵颐,谈兴大发,我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也就很自然地消散了,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乡情友情之中。 “老八样”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菜式。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扣鸡地栗、羊肉金针菜、咸肉水笋、红烧鲫鱼和肉皮汤,当年,人们也称它为“八样头”或者“硬八样”。旧时办喜事,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是单用这八样菜来待客的,肉皮汤则可以任意添加。富裕一点儿的人家,会另加一个什锦冷盆。“老八样”制作上颇为讲究。一是讲究刀功,以扣三丝为例,其所选用的精肉丝、火腿丝和冬笋丝,都要切得细而均匀,出笼后浇上鲜汤,就成了一道形美味佳的功夫菜了。二是讲究油锅的操作,肉皮、走油肉和爆鱼都得下油锅,走油关键是火候,须恰到好处,开得好的肉皮吃起来松软爽口,一咬一口汤。三是讲究浓油赤酱,如走油肉,从油锅捞出来后,要用优质酱油、茴香3

桂皮等经文火长时间煨煮后,才会皮皱肉香,酥而不腻。煮走油肉、红烧肉要数用钱万隆的特制酱油为最佳,故此民间有“一家烧肉满村香”之说。 而今,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品尝浦东“老八样”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如今农家置办酒席和乡间的酒水一条龙,“老八样”仍是习以为常的当家菜。就连上海老饭店、老正兴和德兴馆等名店,也仍以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肉皮汤等几样本帮菜作为店家的招牌菜,浦东地区的“老八样”餐馆更是随处可见。 浦东,沧桑巨变,在原来广袤的阡陌农田上,已经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浦东来寻求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随处可见,而浦东的“老八样”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它合当地人的胃口,更是因为它牵系着我们的悠悠乡情。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感受时代变迁,品味乡愁和年味。 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篇三 【年味里的豆腐】 “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这是对豆腐的绝妙描写。论豆腐,要数我的家乡江西省安吉市泰和县桥头镇的最好。 家乡的豆腐平时是不大做的,只有逢年才做。 家乡的年往往是从腊月就忙开了,而做豆腐一般是在小年前后。做豆腐的前一天需要把碾碎的黄豆用水泡好。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要起来磨豆浆了。熟睡的我常常是在石磨的碾磨声中被唤醒的。等我起来,水桶里早已装满了白白的豆浆了。石磨在哥哥姐姐的合力推动下,4

一圈圈地转动着。姐姐一边右手推着石磨,一边左手拿勺子舀着掺水的豆瓣往磨孔里放,白色的乳浆便从磨盘的合缝中缓缓渗出,沿着磨壁流进磨斗,滴落在木桶里。磨豆浆虽是个力气活,但却很讲究。每次豆子摆得越少,磨得越慢,制作出来的豆浆便越细,反之则越粗,偷懒不得,更马虎不得。 磨浆后是冲浆、榨浆。榨出来的豆浆全部倒入锅中烧煮。我加紧添柴火,大约十分钟,一锅豆浆开始沸腾。一种柔和的淡淡的豆腥味,逐渐在满屋子弥漫开来。 做豆腐的技巧关键在于“下石膏”,万一石膏用量不准,整个豆浆就是一汪清汤寡水,成不了豆腐。做好做坏,全凭手艺,全仗经验。即便再经验丰富的师傅,做豆腐也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待锅中煮沸的豆浆舀入木桶后,母亲便将调试好的石膏水放入桶中搅拌。片刻之后,木桶里的豆浆渐渐变成了块状,这叫“豆腐花”,也叫“水豆腐”。围在一旁的孩子们此时早已按耐不住,争相舀一碗来喝。豆腐花加点糖或盐,撒上点葱花,入口清香,回味绵长,若是拌上些许姜末辣酱,那更是鲜美爽口,热辣刺激,直让你满脸绯红,满头冒汗。 就在我们争相吃着豆腐花的时候,父亲已在院子里的两张长凳上架好了一副木梯。木梯上四个“井”字形木架一字排开,每块木架下垫一块托板,板上方格内平平整整地垫了一层纱布。母亲把桶里的豆腐花舀入这些方格内,将纱布的四个角对折包好,在四板豆腐的顶层加一块盖板,最后再把石块压在上面。在石块的重压下,点点滴滴的水珠顺着木架滴落下来,形成一个个水帘子,煞是好看。水滴滴落的5

声音就像是一个个跳跃的美妙音符,颤动在我儿时的心间,令我无限陶醉。 不知过了多久,滴嗒的水珠终于收起了它们的声音,四周便显得很安静。母亲把石块搬开,揭开盖板,捏起纱布的一个角,小心翼翼地揭开纱布,一板白生生、水嫩嫩的鲜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做好了,但还不能闲着。母亲在刚做好的豆腐中取两板放到冷水里浸泡,这是留着正月吃的鲜豆腐。按家乡的规矩,正月初一早上吃素不吃荤,也就是吃斋。而白豆腐便是所有素菜中必不可少的菜品。白豆腐外拌几根葱煮,色洁柔滑,鲜嫩爽口,也寓意着人的一生要清清白白。另外,还要留出一部分鲜豆腐放在八仙桌的抽屉中或是箩筐里,二十天之后再取出,放点辣椒粉、茶油和桔子皮等,制作成香辣可口的霉豆腐,也叫豆腐乳。而那些挤压出来的豆腐渣则要将它做成一个个圆坨坨,进行自然发酵,待到除夕吃完年夜饭后,放在闲下的锅中慢慢烘烤,做成一道别具风味的客家菜。 在我的家乡,过年最看重的,还是年前做的煎油豆腐了。乡间有个说法,油豆腐煎得好坏,将预示着来年的光景和家运的兴旺。所以,油豆腐煎得圆鼓鼓的,全家人也就兴奋无比,对来年充满着希望和憧憬。而油豆腐一旦煎得扁平,这家的主人便会眉头紧锁,心里分外不安。年夜饭里,油豆腐烧肉也是一道重头菜。做这道菜,需要用小火煨一个小时,待油豆腐浸满汤汁,加入佐料。咬上一口,香味四溢,回味无穷。 时光荏苒,转眼已离开家乡多年。迁离故乡后,母亲再也没有做6

过豆腐了。儿时年味里的豆腐,也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篇四 【米香浓郁闽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7

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 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篇五 8

【红苕丸子过年菜】 每年的春节,我们家的过年菜中总少不了红苕(红薯丸子这道菜。 红苕丸子。 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北部的铜川农村,这里沟壑纵横、坮塬密布,梯形的坮塬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旱田,大块的旱田种植小麦,小块的旱田种植玉米、豆类、耐旱的蔬菜及红苕等作物。父亲每年都要整出二分地,在立夏前后、趁着雨水增多的时候,去集上买几把红苕苗栽到地里。红苕苗最怕太阳暴晒,因此要选择阴天或者傍晚栽种红苕。全家齐上阵,男的挑水,女的挖坑、浇水、埋苗。最开始的一周,如果天不下雨,需要每天挑水去浇红苕苗。三伏天里,父亲隔几天就要去地里翻红苕蔓,保证每棵红苕蔓根部都能均匀地接受光照。霜降过后,红苕蔓干枯了,父亲准备好架子车、镢头去地里挖红苕。收成好的话能装满一架子车,多数时候因天旱仅仅能收半架子车红苕。收回来的红苕大小不一,父亲将其分拣,在院子里晾晒上几天,先将有伤的挑出来,留下好的储藏在红苕窖里。母亲会将挖烂的红苕削去伤疤、洗净,给全家蒸着吃。储藏的红苕留够过年做红苕丸子的量,剩下的差不多能吃一个冬天。 小时候,家里穷,过年的菜以素菜为主,母亲用黄豆、绿豆泡豆芽,打上几斤豆腐、割上三斤五花肉,留出饺子馅,剩下的做几碗条子肉,做得最多的就是红苕丸子了。母亲做红苕丸子,先将选好的红苕洗净,大的切成两半,大火蒸上半个小时,蒸熟后出锅放到案板上,趁热剥去每个红苕上的薄皮,盛在菜盆里备用。接下来,母亲找来一9

个大菜盆,舀一碗面粉,加适量水和成糊状,将剥了皮的熟红苕捣烂后混入糊状面粉中。母亲像揉面一样,把面粉与红苕揉匀。第三步,在热锅中倒上半斤菜油烧开,此时,灶下的火要小些,只见母亲左手抓一把“红苕泥”轻轻一挤,一个个红苕丸子便从她左手虎口中顺着锅溜进热油中,她右手持漏勺,顺势一翻,待锅中的红苕丸子变成金黄色,迅速捞起盛在大菜盘中。炸好的红苕丸子其实只有八成熟,吃的时候需要在锅里再蒸上十分钟左右。 记忆中,凉拌豆芽、麻辣豆腐、炒鸡蛋、条子肉、红苕丸子五个菜构成了儿时的过年菜,常常是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母亲才会上齐这五个菜。豆芽与红苕是自家产的,相对多一些,条子肉过不了正月初五就吃完了,孩子们只能憧憬着下次过年再吃。红苕丸子一直能吃到元宵节,蒸好的红苕丸子热气中带着丝丝甜味,再撒上一勺白糖,吃一块,甜而不腻、唇齿留香。 到了21世纪,集市上,一年四季各种菜品应有尽有,我们家的过年菜从三十年前的五个增加到如今的二十多个。年过古稀的父亲除了种地,年年还会栽植红苕,尽管他的背被岁月压得像一张弓一样,气力大不如前了。他年轻时就掉光了牙齿,过年时红苕丸子这道菜仍是他最爱吃的。母亲这些年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做不了过年的菜了,每年都是我打下手、妻主厨。除夕之前案板上、冰箱里塞满了过年的菜品,可那十几碗红苕丸子的味道仍是赛过了肉香。 2021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1f57ca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html

《2021春节的美食文化优秀作文1000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