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0179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诗三首
一、 新课导入: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悠悠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今天,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他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现在,让我们通过杜诗三首,走近这“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活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后期生活概况: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长安回奉先(现在陕西蒲城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并攻下潼关,杜甫一家人流亡北行,到了鄜州(Fū,现在陕西富县。杜甫把家小安置在羌村后,恰值肃宗在凤翔(现在属陕西位,于是他只身前往投奔肃宗李亨(756761年在位),不料中途为乱兵所俘,被带到长安,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四月,他逃出长安到了凤翔,被授为左拾遗,却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探亲。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肃宗还京,杜甫也回到京城,仍充当左拾遗。乾元元年(758,复出为华州(现在陕西华县地方官。
759年,郭子仪收复洛阳后,杜甫曾回河南探视旧居,旋即回华州,弃官入蜀,建草堂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总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宝应元年(762,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发动叛乱,他又流亡到了梓[zǐ](现在四川三台。过了两年(764,他的好友严武复为成都尹,他又从阆州(Làng,现在四川阆中折回成都,入严武幕。不料严武第二年(765即因病去世,使他失去依靠,他只好东下(永泰元年即7655月离开成都),秋居云安(今四川云阳),大历元年(766自云安到达夔州(今重庆奉节东),在夔州住了两年。此后他一直在水上飘泊,由江陵到公安,再到岳阳,于大历五年(770卒于湘江舟中。


11


杜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风格------“沉郁顿挫”。其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诗最能打动读者的东西。但是这种强烈和李白截然不同,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正如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杜诗小专题:
杜诗的思想:儒家思想,忧国忧民贯穿一生;忠君。 “一饭未尝忘君” “少陵有句皆忧国” 杜诗的意象特征:
杜诗中常用自然界中那些被损伤、被遗弃、被践踏的病弱意象,阴郁凄凉、沉重悲怆。
《瘦马行》《病马》《病桔》《枯棕》《枯楠》 病老枯瘦,没有生气与魄力,给人衰败的感觉。 杜甫笔下的动物都有“病”和“饥”的特点: “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
“山寒青兕[sì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叫,江晚白鸥饥”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反映社会苦难的意象多。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君不见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qǐ]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描写秋天的意象充满了萧瑟和衰飒。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杜诗中意象组合紧密,往往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一个句子中,显得凝重深沉。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密度大)

2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79441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d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