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苏教版《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阅读。 《两小儿辩日》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 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b 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 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 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读音Zhl e 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2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2:—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Io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 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3. 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3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 1:争论。 2:辩论。
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 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
生(齐):辩斗。
四、 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辩斗”,把这味读出来。(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 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4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五、 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o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六、 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学生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其中知识幻灯片 七、 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 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
5
1: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 (生齐读一一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 1:知道。 2:知识。 3:学问。
八、 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6
2. (学生练笔。) 3. 交流共享
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
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 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生写下“愧矣”) 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天下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无也! 4. 师结束语:
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7
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
(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两小儿辩日》教案(二) 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 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正确读文感知文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齐读课题
2.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8
二、 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
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 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 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 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 学生字。 1. 分小组学习生字。 2. 交流汇报。
9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多角度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 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 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 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 小儿:小孩。
10
(3 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 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 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 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 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 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11
读一读他的理由。
(2 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 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 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 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为:说。
12
(2 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资料提供者: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案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530035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a.html

《《两小儿辩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