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范文 作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0-05-30 18:32: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赵叶的傻

身材微胖的赵叶长相并不出众,是容易被人遗忘的类型,然而她的笑容却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她的笑,没有骄阳般明媚,也不似繁星般含蓄,却恰似一缕清风温和的沁人心脾。

傻丫头

在某某省某市城郊的一座狭小的四合院中,一间坐北朝南的旧瓦房,大约四十平方米的空间却摆放着三张床,两张并齐竖放在里面,一张临近屋门。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型号老旧图像难辨的黑白电视机。

这就是赵叶的家,是赵叶和父母、弟弟一起租住的房子。

进入赵叶的家门,你总会见到,在东北向的一张床上,坐着一位身穿睡衣、头发稀少、眼神茫然还略显呆滞的妇女。她就是赵叶的母亲,一位终年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

因为我的父亲和赵叔叔(赵叶的父亲)是好兄弟的缘故,我总爱到赵叶家做客。每次一见到赵叶的母亲,我总会忍不住想:如果她是我的母亲,我该怎么办?我一定不敢正视她的存在吧,甚至可能嫌弃她,害怕同学朋友们知道她的存在后嘲笑我,我会自卑,抬不起头,有可能始终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的活着。

我站在门口,望着赵叶在院中洗衣服的身影,想起赵叔叔总爱唤她“傻丫头”。

正在院中洗衣服的赵叶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急忙起身用清水将双手冲洗干净,跑到屋内,俯身在母亲的床内侧翻找着什么,终于,找出了一件黑色棉质外套,她细心地手把手为母亲穿好外套,掀开被子,蹲下身来为母亲穿上鞋子,搀扶着母亲朝屋外的厕所走去。

赵叶极孝顺她的母亲,这邻居们都知道的事。早上起床会首先为母亲擦脸梳头,晚上睡前会给母亲擦洗身子,一日三餐总先将饭菜端到母亲的手上,空闲时总要陪母亲聊聊天,尽管都是她一个人在说。

在赵叶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对母亲的不耐烦或是抱怨。她总是笑着将母亲介绍给所有的朋友,并告诉他们“我爱我的妈妈”,没有任何的不安或是不自在。

在家里,赵叶不仅是女儿、姐姐,更是一位小管家,认真仔细的打理着家中的一切。买菜做饭、洗衣服,家中所有的家务活包括照顾弟弟的学习生活,她都得负责。

弟弟赵向晨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沉迷于网络游戏,一度想要读完高中就不读书了。赵叶并没有严厉的苛责弟弟,只是认真了解了弟弟的想法,知道弟弟认为自己无心读书,上学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父亲的辛苦钱,还不如早日出去打工的心思后,建议弟弟暑假先去工厂试一下。如果觉得真是自己能吃这份苦,那就不读书了;如果觉得还是读书好,那就回校认真学习。

在赵向晨的生活中,赵叶一直是如母亲般的存在。比起父亲,向晨与姐姐赵叶的感情更为深厚,他尊重并信赖自己的姐姐。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姐姐的建议。

今年,赵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云南大学。

升学宴上,赵叔叔喝得有些微醉。最后,对着一桌子的亲友还是吐心里话。

“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分就是有我家傻丫头,可我愧疚最多的也是我家傻丫头······嗯······还记得俩孩子这么高、这么小的时候(赵叔叔一手拿着啤酒瓶,一手还不停的比划着),有次,我在工地上干活儿,中午顾不上回家,等我下午急忙赶回家的时候,就发现俩孩子蹲在地上抱着那生土豆在那儿啃,我当时心里呀,那个······那个心疼。”赵叔叔的眼眶有些微红。

“后来,不管多忙我都得赶回家。可是,我家叶子懂事儿啊。六七岁的时候,就学着煮面条、洗衣服、照顾弟弟,还跟我说‘爸爸,我能照顾家里,你中午干活儿,不用操心我们。’后来,家里的事情,不管大小,我基本上都没管过,全都指着我家傻丫头了。这孩子顾家,每次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做饭,伺候她妈,伺候她弟,不让我操心。可是傻丫头就是不想着她自己,我那工资全都搁在她那儿,她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件好衣服,总惦记着给我买厚棉衣,怕我冬天在外干活儿冷······”

赵叔叔一直絮絮叨叨地说着,后来,话语甚至都有些吐字不清、不成句法。但他的傻丫头一直低着头坐在他身后静静地听着。

傻大姐

在同学的眼中,赵叶一直都是傻大姐般的存在。

“她吧,特别缺心眼儿,挺傻的,年龄还比我们都大,所以我们都挺爱叫她‘傻大姐’的。”赵叶的同学王璐对我说。

高中时,赵叶在班里担任班长一职,总是乐于关心身边的同学,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了也都乐意找她。那是,班里都流传着赵叶的一句格言:班长就是拿来用的。

“我记得,大概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我出水痘,情况挺突然的,还有些严重,在医院住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赵叶每天十点下了晚自习之后,都要往医院里跑,给我补习,每次都要临近十二点才回家。那阵子,我挺不好意思的,总觉得太麻烦她了,虽然,我也特别担心自己落下学习进度。后来,她看出来了,就老挤兑我,说什么‘班长就是拿来用的,别那么矫情,行不行’,呵呵,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能有这么个朋友。”同学陈茜说。

傻妞儿

升学宴上,我有幸同赵叶的高三班主任曹丽华老师坐在了一起。

刚入座,就听见曹老师正和同学们调侃赵叶。

“赵叶这孩子,高考之前的时候,我特别放心不下,哎呀,那阵子,她的分数总是冲不上来,老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我都替她着急。我就对她说‘你赶紧往前努努力呗’,她还跟我皮,说,老太后,你甭着急,我这叫厚积而薄发。我说,就你这一傻妞儿,再不赶早儿,就没食啦。”全桌人乐的哈哈大笑。

“那您现在总算松了一口气了。”一位同桌男同学说。

“那是,不过,我还是放心不下。那丫头,太傻太实诚。当班长的时候,我可省心啦。每天不是督促清洁卫生,就是催着你们赶紧学习交作业。你们也知道,那流动红旗搁在我们班几乎没动过,大部分都是她的功劳。大学可跟高中不一样,圈子多还杂,人还是活泛点好。像她这样,只顾埋头苦干,不喜欢做场面上的事儿,只怕容易吃亏啊!你们也一样,做人多长个心眼儿,别太死劲,该圆滑就圆滑。”曹老师笑着开始训学生。

“曹老师,您别老瞎担心,古话不是说‘傻人有傻福’嘛,赵叶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一位女同学赶紧接话。

“对,人那是大智慧。”另一位同学附和道。

“呵呵,好好,傻妞儿有福气。”曹老师似乎很高兴,面上放着红光。

在我看来,赵叶之所以为傻,恰恰因为她本性中的真与善;而正因为赵叶的真与善,才为她赢得了身边人的心。


宿舍楼里的孩子

“谢谢!”

突然听到这两个字时,我的心跳想忽然漏掉了一拍。待我的表情呆滞了几秒后,我才猛地反应了过来,赶紧轻声回了句“不客气”。

乍得一下,倒使得我不好意思了。

我轻轻地抬起头盯着他看,假装若无其事,却又偏偏一秒也不肯遗漏似的仔细盯着他的脸看,想要瞅出些什么,可他的神情并无丝毫异常,只是理所当然的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嬉笑。我心里不仅有些失望,不一会儿,却又生出些淡淡的喜悦来。

他,是小斌。十四岁,御河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都是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全家都居住在一栋宿舍楼中。

宿舍楼,坐落于某某省某某市城郊,原为二十多年前一家印染厂工厂的宿舍员工楼。后来工厂倒闭,便将宿舍分给了员工以抵偿薪金。现在宿舍楼中居住的大都是农民工和城市低保户等城市边缘化人群。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宿舍楼早已破旧不堪。楼梯护栏完全是铁锈,铁护栏与楼梯石板相连接的地方早已分离。当双脚用力的踏在楼梯上时,你能感觉到护栏巨大的晃动。小斌居住的四楼的走廊水泥板护栏早就脱落,取而代之的是小斌父亲从工地上带回来的竹排,用铁丝加以固定充当临时护栏。

十四岁的小斌体形十分瘦小。身高不到150厘米,体重也不足70斤。宽松的牛仔裤和厚大的棉衣衬托的他更加瘦弱。

“他总是不肯好好吃饭。网瘾非常大,天天痴迷于打电脑游戏。父母为了挣钱又总在工地上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管他。平时给他吃饭的钱,他也都拿去上网或者买零食和一些小玩意儿了。”一位邻居阿姨说。

小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眼中劣迹斑斑的坏孩子。玩游戏、逃学、打架、上课不听讲、从不写作业、考试成绩倒数,甚至偷钱。

在同龄孩子的家长眼中,小斌简直毫无教养,他们打心里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小斌玩儿。就连在老师眼中,小斌也早已属于品格败坏、无可救药的一类学生。因为成绩太差,小斌只得留级一年又一年,老师也习惯了对他置若罔闻。

不好的观念先入为主。所以,当我送了一副自己不要的跳棋给小斌,他却很自然的说“谢谢”时,我大脑空白了,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是好。我没想到小斌也可以是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或许是我忽略了,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注定是要做坏人的,他们也有良善的一面。

小斌本性并不坏,他还是个孩子。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与自己外界的事物正确的接触和交流。当自己遇到一些错误的事情时,又该如何做。所以,只能随心所欲。

父母只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小斌。他太小,思想意识不成熟,更没有形成完善的是非价值观。而且,没有人来给予他正确的思想引导,没有人来呵护他的心灵,疏导他的烦恼。多数情况下,你无法要求他像一个成人一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抵制外界不良的诱惑。

当我问小斌的父母,他们有没有试着关心过小斌心里在想些什么,试着与小斌交流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事儿时,小斌父母一直认为,小斌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能有些什么想法,不愁吃、不愁穿的,有什么好烦恼的,只要争气一点儿,好好学习就行了。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他们压根都不知道心理教育为何物。

当我谈到,小斌学习成绩并不太好,将来恐怕难以上大学,现状又是这个样子,小斌将来该怎么办时,小斌父母默然了。

最后,小斌父亲颇为无奈的叹着气说:“那我能怎么办呢?现在我只能趁着自己还干得动,多挣一天是一天,能养他一天是一天。我供他吃供他穿供他读书,也算是尽到我做父亲的责任了。我自认为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以后的事儿,是福是祸全靠他自己吧!”

在宿舍楼里,像小斌父母这样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住在宿舍楼一层的曹云一家来自四川。曹云与小斌是校友,正在读二年级。

父亲在印染厂上班,母亲在棉纺厂上班。父母两人工作时间都长达十二小时,两班倒,今天上夜班,明天上白班,不上班就睡觉休息。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曹云。

但曹云父母对曹云的教育格外严格。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说法“棍棒下出孝子”深信不疑,经常就是体罚式教育。

看的出来,曹云十分怕父母。父母只要在门前一喊,曹云就立刻跑回家,绝不在外逗留一秒。

但令我难以想象的是,当双休日父母在外工作不在家时,母亲总会把曹云一个人反锁在家里,让他写作业学习,以防他出去乱跑。

其实,曹云还有一个哥哥曹冬,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但去年因为团伙抢劫,被迫送进监狱劳教,到现在还没有放出来。

一栋旧宿舍楼,共24家住户,农民工家庭就占20家。而且,宿舍楼里全部34个孩子,其中农民随迁子女就有30个,占了总数的近九成。

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因为家庭境况和父母本身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心理教育的缺乏,从而使他们产生了一些性格缺陷,例如:极度自卑、过度自闭等,而且有些孩子甚至走上歧路。这不得不让人警醒!

星期日,你在做什么

——对大学生星期日生活状态的调查

11月18日,21岁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杰参加广州马拉松比赛时猝死。

11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一名大三男生早晨被发现猝死于宿舍,怀疑与熬夜有关。

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操场跑完1000米后突然倒地晕厥,虽紧急送医,但经抢救无效死亡。

11月28日,湖北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一名大学生代同学参加1000米长跑的体能测试,跑出500多米倒地猝死。

近期,网上接连曝出大学生在熬夜或长跑时猝死事件,引起了记者对大学生普遍生活状态的关注。

记者以“星期日,你在做什么”为主题对某某大学五十名在校生进行了采访调查,试图对大学生平时的生活状态进行一下了解。

采访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一、星期天,(除了上课)主要在做什么,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活动还是宅寝?二、星期天,是否吃早餐?三、星期天晚上11点熄灯,是否按时上床睡觉?四、星期天,会做运动吗?

星期天,有68%的大学生除上课外,选择宅寝

根据调查结果,在50位受访对象中,仅16位同学在星期天大部分时间是待在户外,而一半多的同学都选择宅在寝室。

“我一天都在寝。上午在床上玩手机,下午在绣十字绣、玩电脑。没什么事儿,出去干什么呀,怪冷的。”广告学张安琪说,“饭都是让室友给我买的。”

“我们全寝都睡到中午11点才起,然后一起订外卖,下午就各自在玩电脑、看视频。”商务英语专业的马文涵说。

当记者问马文涵,既然下午寝室里的人都没事儿,为什么不全寝一起去外面玩呢。马文涵回答道:“外面冷死了,再说也没什么要干的事儿啊。逛街啥的,我们又不买衣服。”

广告专业的王玉娜则称其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就连星期天下午去上课的路上都在打瞌睡。星期天不愿意出寝室,觉得出去太累人了,还是待在寝室、赖在床上比较舒服。

俄语专业的于晶说:“我上午8点半起来,就去寝室三楼自习室自习了,自习完回寝睡了会儿觉,起来后就在玩电脑。中午是订的餐,没有出去。”对于为何不去户外活动,于晶则坦承自己是个很懒的人。

采访表明,34位星期天宅寝的同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从事两样活动:玩电脑和睡觉。对于他们为什么星期天不去户外活动,大部分同学似乎没有具体的原因,只是表示天太冷,不太愿意出去或是太懒了,不想动。

然而,16名在星期天选择户外活动的同学,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一是家在哈尔滨本地,星期天回家;二是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三是和男(女)朋友或同学出去玩。

70%的大学生星期天不吃早餐

在50位受访者中,共有35位同学星期日没有吃早餐。他们身上大都存在着赖床、晚起和习惯性不吃早餐的不良生活习惯。

“我早上8点起,听了一会儿英语听力后,就继续上床睡觉了,哪还有空吃早餐。”广告系的翟琦说。

“我们寝都睡到中午才起,所以早餐和午餐一起解决了。”马文涵说。

“我星期天从来不吃早餐的。”汉语言专业江烨说。

“我早上十点钟醒来,就在床上看电子书,懒得起来吃早餐。”新闻学赵思思说。

“我起来就直接去自习了,感觉不太饿,就没吃早餐。”于晶说。

当记者问到,是否了解吃早餐的重要性,是否清楚一些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危害。这些同学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一些同学虽不完全清楚不吃早餐可能带给身体的坏处,但多少还是明白吃早餐很重要。然而,对于为什么不吃早餐,他们大部分则表示习惯如此。

仅有32%的大学生星期天晚上11点按时睡觉

若以晚上11点熄灯时间为标准的上床睡觉时间,50名受访对象中就有34位同学是不达标的。他们普遍存在着“11点上床但不睡觉”的现象。

“我们寝睡得都挺晚的,不到12点以后不睡觉。”马文涵说,“好像习惯那样了,不到那个点儿,就睡不着。”

“通常12点之后睡,但11点我就上床了。玩一下手机,聊一下QQ啥的,一下就到12点了。”新闻专业尚静雯说。

“11点关灯后才洗漱,然后再看会儿电影,才上床睡觉。”王玉娜说,“我平常也这样。”

“我会看电子书看到挺晚的。”翟琦说,“没办法,习惯了熬夜,都成夜猫子了,改不过来,一到晚上就兴奋,睡不着。”

采访结果显示,在12点和12点之前睡觉的大学生占到六成。同时,却令我们不得不警醒的是,有四成大学生在星期天存在着熬夜到凌晨的习惯。

只有6%大学生会在星期日进行适当运动

50个受访大学生,然而在星期天进行适当运动了的却只有3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选择到寝室楼前的冰场滑冰。

“这个星期,我们学校冰场才开放,就想去玩一下,再说,就在寝室门口,挺近的。”新闻系李子文说。

西语学院的岳琦同学则是和男朋友一起去滑冰。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直截了当的告诉记者“不运动”,有的同学甚至对记者的这一提问,有一刹那的恍惚,似乎没听清,复问一遍,都觉得记者问这个问题有些多余。

“为什么不在星期天空闲的时候,去做一些运动呢?”记者问。

翟琦:“体育课都懒得上,还做什么运动啊。”

于晶:“我又不减肥,再说,我也懒得动。”

张安琪:“懒呗。”

王玉娜:“好不容易有天休息时间,我还是宁愿多睡会儿觉。”

江烨:“没想过,我从来不做运动。”

大学生普遍的运动健身意识薄弱,大部分同学都坦承自己不爱运动,不想动。

综合采访结果,若以“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餐、会进行适当运动和户外活动”作为大学生健康生活状态的标准,在大学生星期日一天的生活状况中,50位受访对象,仅有2名同学符合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九成多的大学生正处于亚健康生活状态,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有生命安全隐患。而其中,最突出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就是“不运动”。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谈高校体育教育受冷落现象

高中时,体育曾是我们喜爱的课程,因为终于可以逃避课本,不用面对学习压力,轻松一会儿了。然而,到大学,却成了我们不想面对的一件事情。

体育达标测试:惹人烦

王小京【通知】:学校定于本周六上午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地点还在体育场测试区(体育教研部),咱们新闻和传播一起,时间是周六上午9点10分。

2011年11月14日,11:10,我收到了来自班长王小京的短信,得知本周六我们新闻系要进行体测。

同时间,寝室里响起一阵唏嘘,大概是室友们也都收到了消息。

“搞什么体育测试,完全是形式工程。反正是不及格,补测照样也过不了。这又不是学习成绩,努力一时就能窜高一截。我这身高体重天天就搁这儿啦,它再怎么测也就这样,还测什么测啊,烦死人啦。”林芍药一顿牢骚。

“而且,那个体测结果完全不准,我的身高怎么可能才一米五七。”谭琪琪也是一句抱怨。

“我学姐钱文诗都说,大二大三根本就不用去,那个东西完全就没有用,只要大四过了就行了。而且,到大四,即使你过不了,学校也会让你过的。现在这样东西完全就是虚设,唬学生的。”我附和道。

“对呀,平时举行体育活动也没见学校多积极,大一时,出个早操,就像傻子一样在那儿站个二十分钟糊弄一下就完事了。搞起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反倒一副假正经的样子。”林芍药一脸愤慨的表情。

“不过,最好还是去吧,我上学期体测没过,跟导员说不想去补测,导员劝我最好还是去,而且最好每年都过。”邢叶春说。

11月18日,上午九点,我与室友三人一起到达体育部进行体育达标测试。

体育部内测试区门前已经排了一条长队,走廊两边的休息椅上也坐满了学生。我将体测卡交给了在测试区前收卡排号的于德生老师。141是我的序号,室友紧随我之后。

体测是分批放学生进入测试区内进行测试,每批二十人,测试项目主要有身高体重、肺活量、跳远、仰卧起坐、上台阶五项。

体测的进行速度很快,不到二十分钟,我和室友就拿着测试卡进入了测试区内。

脱鞋,踏上电子测试仪,测身高体重;放吹嘴,吹气,测肺活量;交卡,立定跳远。前面无人排队,前三项测的很快。

到仰卧起坐,前面已经排了不少人,谭琪琪、林芍药恰好在我前面。

“抱头、抱头,你怎么做的,这叫仰卧起坐吗?”坐在刷卡仪器前的女老师,双臂交叉搭在大腿上,脑袋不时左右转动,盯着两边做仰卧起坐的同学看。

“加油!”林芍药不停地在为艰难起坐的传播学好友王佳萍小声助威。

“抱头,注意动作规范。”王佳萍刚把双手移到体侧,就被女老师给看见了。女老师只是提醒了一下,并未要求重做。

“时间到,快点起来,不要再做了。”女老师将卡甩给王佳萍后,起身朝外走去。

“那老师也太变态了,不就一个测试,过了不就行了嘛,犯得着那么较劲嘛。”林芍药为王佳萍打抱不平。

一位体形健硕的男老师走了进来,拿起谭琪琪的卡,“谭琪琪,是吧?”

“嗯。”谭琪琪应了一声。

“记着,速度快点,怎么快怎么来,行吧。”

“耶,太好了!”排队的学生一阵欣喜。

“芍药,加油,快点儿。”林芍药双手握成拳状,臂膀上下晃动着。

“不用抱头,快点做,机器扫到就行了。”男老师的语气含了一丝不耐烦,我心里却是一阵高兴。

当我们完成体测走出体育部时,谭琪琪一阵欢呼,“天哪,终于完成了这惹人烦的体育测试,就算没过,补测我也不来了。”

对于关系到大学生体质状况,一年才一次的体育达标测试,老师和学生却普遍抱着应付任务的心态。那么,面对体育课,我们大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体育课:应付应付就得了

每次到期末选课期,关于体育课,大家问的最多的的问题就是“什么课比较轻松,考试容易过,老师人还比较好,给的分数高”,有的同学问的直接点就是“什么体育课好应付,容易混学分”。

选过几次课,经验多了,大家也就明白了相同一个道理:体育课最好选室外的。

同时,也就产生了另一个现象:在选课期结束后,学生抢课抢到的体育课基本都是室内的。

室友谭琪琪上学期选体育课选的是篮球初级,星期一的一二节课,室外的。

一学期共十五次课,结果真正上课的次数加起来才到三分之一。经常一到上课时间,不是因为下雨停课,就是因为地面潮湿有水,管理体育器材的老师不肯发放篮球,没法正常上课。通常体育老师点下名,绕着篮球场走两圈就下课了。

可悲的是,体育课不仅有学生和老师应付,学校有时也应付。

新闻系同学王雪雅,上学期期末花两百积分选到了游泳课初级。本学期开课时却接到体育老师通知,因A区游泳馆正在维修,游泳课暂停。最后,体育课被学校教务处改成了乒乓球课,选课积分不退还。

乒乓球课上了五周后,王雪雅突然告诉我,“我们老师说,我们马上可以换成游泳课啦,到C区游泳馆上哦。”

“真的,C区游泳馆不是私人经营的吗?”我问道。

“那应该是学校和游泳馆协商吧。”

过了两周后,却再没听王雪雅提游泳馆的事儿,她一如既往的上着乒乓球课。

趁着上体育课的空档,我向在体育馆东侧大厅教形体的葛红老师询问了相关情况。

“A区游泳馆的游泳课怎么总开不了啊?”

“谁知道啊,我在暑假的时候,就一直听说A区游泳馆在维修,到现在仍然在修。它肯定压根就没好好修过,真是认真修了,怎么能到现在还没修好。”

“前段时间,不是有传闻说,可以在C区游泳馆开游泳课,怎么现在也没消息了呢?”

“哦,那个,C区游泳馆非得让老师签协议,在上游泳课期间,学生发生任何事故,都要体育老师全权负责。那你说,老师总不会故意让学生出事吧,老师肯定也不愿意啊,可是,那么大个游泳馆,学生又多,体育老师总有照顾不过来的时候吧,那真要出什么事儿,老师能付得起责任吗?其实,要真说有什么事儿,那也应该是学校担主要责任啊。”

“C区游泳馆是私人经营的吗?”

“不是,学校里的场馆设施都归学校管,C区游泳馆和A区游泳馆一样都是学校的。”

“那为什么,C区游泳馆一直是对外营利,却不用于开展教学呢?”

“赚钱呐,按道理说,学校的这些场馆应该是以教学为第一要务,是吧。现在这些馆长都想赚钱。像我们这个体育馆,就经常对外出租场地,赚租金,还有与这边大厅相对的西侧大厅都出租给健身房了。你想,游泳馆对外营利肯定比教学有更多好处吧,那馆长肯定不愿意拿去教学。体育教学这一块儿,最富的就是场馆了,我们体育部老师是最穷的了,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就干巴巴一点儿工资。”

上学期上游泳课的同学黄琳琳也透露说,一学期下水的的次数总共不超过五次,A区游泳馆经常在维修,上课基本都是户外活动,最后游泳课结课考试的时候,还是考的仰卧起坐。

与王雪雅同选游泳课的田小米一顿感叹:“体育课,应付应付就得了,好在大三就不上了。”

体育运动会:名次最重要,参与靠边站

大学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本应秉持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的宗旨,却变成了“名次最重要,参与靠边站”,而且,本应是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强身健体的体育盛会,奈何却也成了学院之间争荣誉夺名次的舞台。

“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主要都是我们体育部成员,有体育特长确定能得名次的优先,剩下的项目才是部里其他成员考虑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闻院学生会体育部成员说,“上学期运动会,女子三千米长跑夺得冠军的李文文学姐就是体育特长生,幸好,学校规定,一个人最多报两个项目,不然,跑步项目院里肯定都愿意让李文文上。”

上届校运动会时,我曾上报过两个项目,问体委杨明阳,自己能否被选上。

杨回答说:“积极参加是好事儿,但,报了也没用。运动员不归我定,都是学生会体育部定的。像这种参加活动加综合测评分的好事儿,他们肯定内部就分完了,基本上一个人都上两个项目。我们基本没机会,等大二再说吧。”

我却寻思着,自己恐怕大学四年也参加不了一次真正的运动会了。我实在是没什么体育特长,仅仅只是想参加一下运动会而已。

高校开设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育,本来是为大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谁知,却正在失去它原有的根本意义,日渐遭受冷落待遇。

谁动了我的钱

——谈大学生的月消费

“亲们,我又没钱啦!”

“哎呀,我也是。我好像没花什么钱呀,怎么就没钱了呢?”

一到月末,寝室里总会发出这样的抱怨。那么,我们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呢?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大学生月消费账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某某大学47名在校生。

调查主要由采访和调查表两部分组成。

调查表是以“大学生月消费”为主题,包括月总支出、餐饮费(吃饭、饮料、水果)、通信费(手机、上网)、消费品费、休闲娱乐费(聚餐、唱歌等)、其它费用(培训班、书籍等)以及恋爱费用所占比例七项,由调查对象填写。

采访是笔者根据调查对象的调查表填写结果进行简单提问,主要涉及经济来源、月消费比重最大的消费支出原因等。

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

根据调查结果,尽管有一部分大学生会做兼职、助教,自己挣得工资,但是仍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父母的资金供给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按月汇钱,一种是学期初一次性汇清,还有一种是孩子用完主动索要。

文学院的江同学,每月共有一千两百元钱。其中一千元是父母按月汇款,另外两百元则是自己做助教挣得的收入。而其室友陈同学,则是由父母一次性汇款五千元作为一学期的消费支出。

消费层次两极分化

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普通型消费和社交型消费两极分化格局。

西语学院的马同学月总支出八百元,餐饮费六百,通信费和社交娱乐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两百元。

而其室友王同学月支出能达到两千多,其中社交娱乐消费一项就达到近一千元,而且手机、上网等通讯费用也达两百多元。王同学自己也说,她经常和以前的高中同学、朋友煲电话粥。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型消费支出以基本的生存资料消费为主,多是家境较为一般的大学生;社交型消费支出以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此类大学生家庭环境一般较为优越,多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自己要钱父母就给。

恋爱刺激消费

笔者在设置调查项目时,专门把恋爱消费单独列了出来。有趣的是,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在此项投资不少。但总体来说,男同学要略高于女同学。

新闻院的于同学坦言,因为她的男朋友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所以经常只要两人有空,就一起出去逛街、吃饭、唱歌、看电影等,而且过节一定会送对方礼物,有时也会给他买衣服。

看来,恋爱消费的重量着实不轻,这也算是刺激国民经济发展了吧。

假期消费热

笔者好友上月消费达三千多元。因为十一国庆假期,好友去广州旅游了一趟,消费近两千元,路费就花了六百多元。像这种情况十分普通。国庆假期,大部分外省离家太远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去旅游。

河北的孔同学和室友一起去了大连,汉语言专业的江同学和男朋友则选择到秦皇岛旅游,福建的赵同学则与老乡一起去附近山上爬山。

其实不仅国庆,就连平时短期节假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补习班持续升温

根据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都报过各类培训班。其中,以英语、政治、计算机和吉他等艺术类培训班居多。

大一新生入校,总会掀起一股考证热潮,尤以国家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最盛。然而对一部分大二同学而言,双学位的修读、第二专业的学费也算是一项不小的投资了。大三的同学则主要热衷于各类考研补习班。

理财观念不强

月初财政宽松,月中逐渐紧缩,月末财政赤字——这种“前松后紧”是大学生普遍的消费模式。对于自己的钱财支出,大学生集中凸显出理财意识不强。

起初,笔者将调查卷的账单支出项目共列有饮食,水费、饮料,零食、水果,学习用品,日常杂货,话费,网费,交通出行等十多项,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填。因为问卷项目列的太细致,他们根本就没有细算过这些支出,不愿意费脑筋核算。

最后,笔者只好将调查项目改为餐饮费,通信费,消费品费,休闲娱乐和其他五项。

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花钱比较随意,没有仔细思考,想花钱就花。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十分薄弱,有的同学甚至毫无理财意识。

至此,根据笔者的大学生月消费账单调查结果,我们已大致了解了大学生的月消费特点,这些特点很多同学都有一两点。笔者希望大学生同学能积极关注自己的月钱财使用状况,增强理财观念。

《自由在高处》读书报告

“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自序(2))

通读完《自由在高处》,我感觉社会就像一个拥挤的大广场,而作者正是站在高处以自由的眼光去看整个社会。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社会中现实存在着的诸多不自由现象,也针对此类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毫不掩饰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我较全面的了解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自由权利。

公民享有自由选择自己所爱的权利。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古罗马时期罗马军队近半士兵宁愿留在博讷当酒农也不愿再去南征北战以及1942年5月的“巴黎玫瑰”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出自由追求自己所爱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

“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第10节:国家与玫瑰)

公民享有文化自由的权利。

咖啡文化在欧洲的形成和西方快餐文化在东方的流行都透露着文化自由的力量。身处亚洲的我们同样有权利享受欧美文化为我们带来的快感。

公民享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十位“博士”发出联署倡议抵制圣诞节,以此“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实则是以国家之名绑架国人过节的自由。无论是过什么节,过不过节,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

2007年7月,成都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教授为捡来的小狗办丧事,两天花了十万元,舆论一时哗然。作者却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是人生的当务之急,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社会要有包容心。

武汉理工大学某学院曾经出台一则新规定:禁止恋人在公共场所搂抱。作者却认为,今日大学早已不是革命时期的军营。大家来到学校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非做圣徒,只要不触及法律,他们有权享有对自己身体的自治。

“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应该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样包括行动自由与审美自由。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社会契约。”(第13节:老教授与小王子)

另外,公民还享有新闻媒介自由、税务公开自由、选举权的自由、真实表达自我情谊的自由(人人都有不高兴的权利)以及免于倾倒信息垃圾的“第六种”的自由。

作者在第四十六节问道,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事实上,集中营就好比自由的枷锁。作者选择逃出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在我看来,人生不过是一次漫长的大逃狱,,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

面对着社会上种种集中营式的对自由套枷锁的现象,不可否认,我们深感疼痛和无力,但决不可绝望。只要大家肯努力、愿思考、不放弃,社会终究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走。

在全书中,最能引起我内心共鸣的却是作者的自序部分。

“当有的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些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自序(2))

我一直认为不管是父母的责任——把子女抚养至十八岁,还是学校的职责——教育学生,他们最重要的任务都应该是培养青少年独立生存的能力。就像一只小鸟必须学会独立飞翔于蓝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年轻人不应该急于做成什么事,而是重点培养自己做事的能力。我相信,读书或社会实践对于培养能力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锻炼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还在于找到或者确定裨益终生的兴趣。如果你找到了真正属于你的兴趣,愿意终生为此努力,即使没有读完大学,你的人生也一定是丰满而有希望的。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自序(4))

上大学的我们时常会困惑:我们每日都在忙碌着,然而到最后似乎什么也没学到。我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些什么或者自己适合些什么,只是这么得过且过,最后只要找到一个高工资的轻松工作就行。我们往往忽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我们忘了要寻得所爱。

“即使与人辩论的时候,我也不会以征服他人为真实的乐趣,而是希望通过交流在对方身上学到更多东西,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生命。如果你只是为了说服别人而去写作,不仅真理会离你越来越远,连自己离你越来越远。是我思故我在,而不是我征服故我在,我不必通过说服别人或者让别人臣服于我的观点,证明我自己存在。”(自序(5))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习者,我们更应该始终秉持着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传播新闻事实,不必非得宣传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的意识。这应该是我看这本书的最重要的感悟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7aecc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html

《新闻稿范文 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