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与高校的历史责任

发布时间:2014-06-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与高校的历史责任
作者:包和春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2
无错不成书,是当下人们对各种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书刊等)在宣传中语言使用不规范、经常出现差错现象的一种形象的说法。笔者多年从事编辑的工作,对这一点感受颇深。关注无错不成书现象,分析其存在原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神,促进高校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责任是有益处的。
既然是无错不成书,所以要举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困难。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2011年年初,我国新型隐形战机歼20首飞成功后,112日,《环球时报》在头版刊发了一篇题为《歼20首飞世界评论如潮》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国昨天看起来向世界隐形战机俱乐部迈进了一只脚,迄今这个俱乐部里只有美俄两家。不过美国F22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用了至少8年,所以现在远不是中国空军可以弹冠相庆的时候。这句话的问题就出在弹冠相庆一词上。弹冠相庆是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弹冠是指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后以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环球时报》把贬义词弹冠相庆用在歼20隐形飞机刚刚试飞成功的中国空军身上,这显然是因不解其意而用错了地方。 2012春晚上播出绛州鼓乐《鼓韵龙腾》这一节目时,字幕中有这样一句话:鼓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鼓是一种乐器,而音韵是一种和谐的声音,只有鼓发出的声音才能称为音韵。这句话显然是主谓搭配不当,正确的说法应是鼓乐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 如果说媒体语言使用不规范以至错误频出的话,那么,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水平又如何呢?
一些高校教师(包括一些教授在内)在理论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出现的文字错误,也是屡见不鲜。这里,笔者列举两例。
20116月,北京某高校一位教师在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建设初探》的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有的时候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记得很吃力,(但)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在文中,作者显然把差强人意理解令人不满意了。其实,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不是令人不满意
20116月,上海某高校一位教师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观状态调查及教育研究》一文的一个自然段中,连续两次出现了不尽人意一词: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当前的大学教学仍有诸多地方不尽人意……当前高校校园活动仍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查《现代汉语规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e8ff6331126edb6e1a1034.html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与高校的历史责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