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人工繁殖泥鳅的操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0-07-31 17:35: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规模人工繁殖泥鳅的操作方法

黄孝湘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期】2012(033)005

【总页数】2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稻田、浅水池塘、沟渠中。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泥鳅个体小,体表的黏液多,手抓容易滑走,大规模注射催产药物操作困难,所以,研究一种对泥鳅伤害小,操作简便的方法很有必要。笔者采用将泥鳅装入三角袋进行注射操作的方法,繁殖泥鳅的效果好。具体的操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亲鱼选择与收集

鳅科共2亚科18110种左右,作为养殖鳅的种类主要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两种鳅相比较: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在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都要高。所以,选择泥鳅作为养殖对象较为适合。

亲鳅的来源,可以有两个方法进行收集,一是市场现购,主要来自野外水域捕捞,应选择笼捕为主。一是人工养殖的成鳅中挑选。这两处来源以养殖的成鳅收集为好,可以数量稳定,质量高。选择的泥鳅亲本体长应在12 cm以上,体重10 g以上,体质健壮,体色鲜艳,无病无伤。选择亲鱼时,身体大小不能悬殊,一般同一批泥鳅中,雄性个体要小于雌性,而在雌雄鱼交配过程中,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刺激雌鱼才能产卵,雄鳅身体太小且缠绕不住雌鳅,就会影响产卵和受精。

2 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

雌鳅个体相对较大,在繁殖期腹部膨大。胸鳍短而圆近似扇形,第二鳍条基部无骨质薄片。背鳍正常,没有肉瘤。雄鳅个体相对较小,在繁殖期腹部不膨大,较平扁。胸鳍长而尖近刀形,第二鳍条基部有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背鳍末端两侧有肉瘤。

3 做好催产的时间和药物选定

在华中地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底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时间过早,水温太低,亲鱼成熟不够;催产时间过晚,有许多亲鱼已在自然水体中产了一部分卵,亲鱼怀卵量不足。

催产激素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尾雌鱼注射200 IUHCG;还可以结合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共同注射,每尾雌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 IU加上(LRH-A20.3μg,雄鳅剂量减半,每尾泥鳅亲本注射剂量0.5 mL

4 批量注射的操作措施

泥鳅因为体呈圆筒型,表皮光滑,不易用手撮拿固定。装入头大尾小的三角形布袋里,泥鳅会向尾部钻,最终到底部被固定住。这样可以从袋子外,在腹部肌肉注射方法,针尖与鳅体呈45°角,采用背部肌肉注射催产药物,深度0.2 cm

三角袋的用料,以的确良等质地较密的化纤布料为宜,可以减少对鱼体磨损,形状为平面三角形,上下二层布料的三角形夹角为55°,边25 cm,立体园锥形的夹角为35°左右(见图1)。

这样的设计装置,泥鳅放入网袋里是向前钻,钻到最前端就会停止,而前端小,泥鳅难以转身,就会被固定在袋子前端。三角袋的夹角不要过小或过大,如果太小的尖端,泥鳅钻进去后,难以分开;如果太大,泥鳅进袋后,容易转身溜掉。

如果是大批量的繁殖泥鳅,具体操作时,先要准备几十个三角袋,并由多人参加注射,使用连续注射器,将溶液量调到每尾泥鳅0.5 mL,进行连续注射。此方法比较其他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其一,对身体伤害小,使催产药物能发挥出来。其二,泥鳅的黏液损失少,产后亲鱼成活率高。

5 网箱中产卵和授精方法

泥鳅由于个体小,大批量繁殖,采用人工挤卵和授精,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好。采用网箱集中亲鱼,泥鳅自然产卵与受精为好,具体操作是将注射催产药物的亲鳅,雌雄比例按1∶1.51∶2.0为宜,放入规格2.0m×1.0m×0.5m的网箱中进行孵化。网箱的材质采用锦纶制成绢网,绢网以60目为宜,柔软绢网底部可以作为鱼巢。每只网箱放亲鳅100组。催产结束后,用微流水刺激,流水不要过大,流水刺激下,雄鱼开始追逐雌鱼并缠绕雌鱼,刺激其产卵。产卵后及时将亲鳅拿走,防止受精卵被亲鳅吃掉。孵化时注意调整流水的大小,根据实际的孵化情况控制流水刺激的强弱。一般水温20℃时,约经14~15 h产卵。

6 泥鳅的孵化方法

泥鳅产完卵进行人工孵化有两种方式为好,一种是网箱中微流水孵化,一种是孵化桶中流水孵化。

网箱中微流水孵化,具体操作为产完卵及时将亲鳅取出后,鱼卵留在网箱内孵化,孵化时,要向前网箱中冲水,使水流动以增加溶氧,在水温20℃左右时,大约50 h即可出苗,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网箱上,以卵黄为营养。2 d便可摄食,可以先留在网箱中,待水花能平游后,可投喂熟蛋黄,连喂2~3 d后即可转出进行苗种培育和养殖。

孵化桶中流水孵化,具体操作是待亲鳅在网箱里产完卵后,先及时将亲鱼捞出,再将卵从网箱的壁上捞出,泥鳅卵是黏性卵,但黏性较差,容易从绢网上脱落,将卵可以放入孵化桶或孵化环道中进行孵化。鳅苗出膜后,即可出孵化桶或环道,转入捆箱中,待鳅苗卵黄吸收完,投喂熟蛋黄之后,再转入苗种培育阶段。

7 小结与讨论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既可防病菌感染,又利于运动,当泥鳅受到惊扰的时候,就会大量分泌出的黏液,并顺利滑走。泥鳅这个特点,对于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又是不利的因素,设法将鱼固定住,不让其自由滑动是泥鳅繁殖操作的关键措施。采用柔软的绢纱做成三角形的袋子,可以很好的固定泥鳅,相对其他方法有很大优点。

相比较采用MS-222、乙醚、丁卡因等麻醉剂可以降低泥鳅的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让它们逐渐进入昏迷状态。这样注射时可以避免泥鳅滑走,减少了鱼体外伤的可能。但是,使用麻醉剂对泥鳅的刺激较大,会影响到催产药物的功效,还有就是麻醉剂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赵振山,高贵琴,印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J].水利渔业,19992

[2]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河北渔业,200812

[3] 嵩,王 坤,孙中响.泥鳅人工繁殖要点[J].科学养鱼,20088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0ef183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1.html

《大规模人工繁殖泥鳅的操作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