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31 08:49: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能说出“醉翁之意”的内涵。

2、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通过品味、探究,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学习重点

1、通过朗读、讨论,能说出“醉翁之意”的内涵。

2、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探究,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天下的亭台楼阁因为诗文而出名的有很多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请说说看

预设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而闻名;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闻名;鹳雀楼……

(补充:李白曾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慨叹)

过渡今天我们再去欣赏一处风景名胜看看醉翁亭到底因何而天下闻名。(板书课题:醉翁亭记)

设计目的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名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目的: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减少盲目性。

三、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作者欧阳修都有哪些了解

预设:“醉翁”这一号的来历,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补充“六一居士”的材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四人接读课文其他学生予以正音

3.解释重点的字词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

四、合作探究

(一)品味醉

欧阳修被什么“陶醉”了,请在文中找出依据,要对所引用句子的意思加以解说。要求:小组合作探究,限时三分钟。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预设山水美景滁人游众宾欢等

在品析山水美景的时候重点应到学生归纳写景的方法比如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运用多种感官等

思考:我们是从“醉”入手来分析课文的,但是你觉得贯穿全文的字除了“醉”以外,还有哪个字?

预设

探究醉和乐的关系

(板书:以醉写乐 与民同乐)

设计目的:找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品析山水美景,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品味醉

欧阳修被贬却能尽享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豁达的心境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失意不失志”道理。

(三)传递乐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能像欧阳修失意而不消沉的文人有许多,你能说说所熟知的吗?

预设杜甫刘禹锡苏轼范仲淹等

(注意:消极避世和积极入世的区别)

引导假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该怎样做呢

设计目的: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五、畅谈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收获。(可以谈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谈谈从欧阳修身上学到了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谈感受,再次回扣目标。

六、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设计目的:再次回扣目标,巩固所学的写景方法,练习表达。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以醉写乐 与民同乐

学情分析

我使用的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文言文向来是大家较为头痛的东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生学学习语文的积极不是很高,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很多,近期,我校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我顺势而为,非常重视课堂的小组学习评价,这有助于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如期完成。

效果分析

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很好地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从“醉”到“乐”,层层深入,学生对欧阳修所展现出来的“与民同乐”思想理解较深入,同时,写景方法的归纳也十分到位,这些可以从学生的畅谈感受环节看出。不过本课的设计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将本文与《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等文章进行一下对比阅读,学生对贬官文人的情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继《岳阳楼记》之后的第二篇写景抒怀的古代散文。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太守与民同乐图,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生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游记散文综合运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的写法,激发起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想继续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评测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

课后反思

每当从讲台下来,我总是百感交集,课堂上的一幕幕仍然在我心头魂牵梦绕,我为之欢喜为之忧。课堂是我的乐土,为此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上完《醉翁亭记》,我的心里有着许多的感动和快乐,从课堂的默契交流中,我相信学生也是快乐的。诚然,在教学中,我们总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可是有时却忽视了老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体会教学的乐趣,享受教学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我认为,语文老师应是这样的人:

一、语文老师首先是热爱语文的人。语文是充满着灵气、灵动的,经典的文章之所以撼人心魄,是作者为此投入了生命般的热情。我们语文爱好者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尽管外界的诱惑太多,但真正地爱着我们的语文,就要为她献身,不要仅把她当作可以挣饭吃的职业,而应该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创造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满足的教学艺术。

二、做一个性情中人。常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性情中人。试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欢这篇课文,如何感染学生来喜欢?换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赶教学进度,你如何激情饱满地来上这篇课文?白开水一样地将这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语文给人理想,但不能带来当下的现实利益;教语文的人必须是一个性情中人。在教《醉翁亭记》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像文中的欧阳修,和自己的百姓徜徉在山水之间,讲到尽兴处,情不能抑,自己一遍遍吟咏,完全自我陶醉在“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的境界中,真不知何为醉翁,何为自己也!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是关键的因素。

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要使学生主动参与,第一是注意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每一堂课,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教师的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有意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九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情况及本文的特点,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能说出“醉翁之意”的内涵。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品味、探究,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为完成以上目标,激发学生兴趣,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一读二品三体验的教学方法,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明理、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5f30f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f.html

《初中语文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