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

发布时间:2020-05-21 06:40: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



———————————————————————————————— 作者:

———————————————————————————————— 日期: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历史论文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

贡布里希将伦勃朗比作美术界的莎士比亚,认为他同样洞察人物内心。“光影心理学”成为伦勃朗创作最深刻的特点

本刊记者 |黄薇

1600 年至1670 年,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荷兰的黄金时代。1581 年,尼德兰北方七省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摆脱西班牙遏制后的荷兰得到长足发展,“海上马车夫”的财富冠绝欧洲。伦勃朗(1606-1669 年)全程见证了这一时代的繁荣。当时的荷兰画家群雄并起,而伦勃朗在美术史上几乎被公认为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2015 年7 月2 日,“ 伦勃朗的时代——16 至18 世纪欧洲油画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此次画展并非伦勃朗的个人专场,还包括了法国风景画宗师克劳德· 洛兰、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画家圭多· 雷尼等人的作品,不过伦勃朗以其代表性的风格与杰出成就,被选为命名他生活和影响过的时代。

伦勃朗艺术生涯有一显著特点,就是他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据不完全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达90 幅左右,以油画为主,还有部分版画、素描。从其22岁开始画自画像算起,平均每年画2幅,数量之多、过程之长,在历史上所有的油画家中都难寻第二位。而且,他的自画像占有很重要的艺术地位。

伦勃朗年少成名,乐享盛名财富的欢愉;1642 年36 岁的年头,命运猝不及防逆转;再到苦乐交织的晚年,愈加倾向内心的深邃表达,一生犹如跌宕起伏的三幕剧。他的自画像充满审视内心的力量,得意时画下踌躇满志,失意时直面惨淡的人生,堪称最独一无二的自传。

第1 幕

少年得志,名动画林

大幕拉开,背景是16 世纪的尼德兰。其在下半叶时期一分为二,北部成立了共和国,即今日的荷兰,信奉新教。南部的佛兰德斯就是如今的比利时,仍在西班牙治下,处于天主教阵营。尼德兰画派就此分家,造就了南北两方迥然不同的艺术趣味。

佛兰德斯还是延续了此前的传统,天主教会与王室是最大的艺术赞助人,他们喜欢巨大画幅,追求纪念碑式的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性,为其权势增光添色。看看佛兰德斯画派的集大成者鲁本斯,几乎完美满足了甲方的需求。北部省份诞生了荷兰画派,荷兰人信仰新教的加尔文宗,观点近似英国清教徒,勤勤恳恳,信奉节俭。随着经济繁荣财富增多,一个日渐壮大的商人购买阶层出现了,但他们仍不热衷标榜奢华,南部最常见的神话、历史题材,在北部被风俗场景、风景、肖像和静物画取而代之——适合挂在家里。

这批新兴的中产阶级,可能花1000 盾买房子,然后再花1000 盾进行装修。精明如荷兰人,购买艺术品不仅用来装饰房屋,也是一种投资。和现在一样,公众喜欢打听大家都在买什么,然后趋之若鹜。所以伦勃朗这样天赋的画家赶上这个时代,可谓生逢其时。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大学城,父亲是一位磨坊老板。对绘画日益炽烈的热爱,让他14 岁辍学开始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3年半后,伦勃朗就出师了。18 岁他已和朋友扬· 列文斯合开了一家工作室,21 岁时开始自己收徒弟了。

当时到意大利学画是一种时髦,受到人们追捧,不过伦勃朗有自己的观点:“绘画不过是观察,看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他没有特意去意大利镀金。传说某一天,他在自家磨坊帮忙干活,看着窗外风车转动,室内光影仿佛与阳光嬉戏,明暗变幻中了悟出色彩与线条之外——光线、空间、空气互动的秘密。对光线娴熟而丰富的调度,也成为他终生绘画的标志性元素。

25 岁的伦勃朗雄心勃勃,搬到了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很快就一炮打响。1632 年,26 岁的他画出了代表作之一《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这是一份外科大夫行会委托的订件,伦勃朗展现了非凡的构图能力,打破了以往群体肖像画一贯排排坐似的水平结构,围绕画面焦点处的尸体,人物错落有序,神态动作生动不一,将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带入画中。这幅画不仅雇主很满意,也让伦勃朗声名大噪,订单从此纷沓而来。

伦勃朗对于肖像画的精妙把握,使其成为他最大宗的业务,财富随之滚滚而来。因为当时肖像画在全部画种中价格最贵,背后的功能不仅是借此为自己留下影像,还用来确认血缘关系、社会身份和阶级地位。作为当时顶尖肖像画家,伦勃朗开出的润笔费令人咂舌:一幅单人画100 盾,若是全身肖像得收500 盾,双人肖像则要800 盾。一个可参考的数据是,当时一般中产阶级年收入大约500 盾上下。他的画室极富号召力,即使学徒每年要缴纳100 盾学费,仍络绎不绝。最多时达50 个徒弟,如同一个小型的绘画加工厂,协助伦勃朗完成订单。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一段时期荷兰所有重要的画家,全都出自伦勃朗门下。

也是1632 年,伦勃朗的经纪人亨德里克将堂妹撒丝基亚介绍给他认识,这位前吕伐登市市长的女儿,双亲早亡,留下巨额遗产。两人情投意合,2 年后结婚,走红画家娶了望族美女,一切都是那么登对。

伦勃朗从22 岁喜画自画像,现存的一幅油画中,他满头金色卷发,大部分脸都藏在阴影之中,显得颇为神秘,但仍掩不住那股蓬勃的自信。在24 岁留下的一张版画自画像中,他干脆睁大眼睛做出顽皮鬼脸,颇像今日发在朋友圈中的搞怪自拍,好心情显露无遗。另一幅32 岁的写真中,他盛装端坐,造型俨然已是士绅阶层的标准设定。在这些不因约稿而创作的作品中,画家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伦勃朗爱好收藏,当时荷兰是世界贸易中心,他由着性子大肆搜购,各式雕像、花瓶、宝剑、地球仪、日本盔甲、珍稀动物标本……把家弄得如同博物馆一样。他买东西全凭自己喜欢,比如他也收藏同行的画,只从专业眼光出发看重作品本身。阿德里安· 布劳沃,与伦勃朗同年出生,未及扬名便撒手人寰,伦勃朗曾花大价钱购买其画作《苦饮料》。不过伦勃朗又对价值缺乏判断,曾说只要看上的画再贵也要买。有次他发现了一幅米开朗基罗的真迹,一幅很小的孩子头像,经过讨价还价,花了不到100 盾拿下,而他心里原本的底线是1500 盾的要价。他因收藏观摩学习了不少大师的作品。

尽管收入丰厚,伦勃朗的财产也经不住如此挥霍。他十分缺乏理财头脑,当时的商人和金融机构也宠坏了他,任其赊账贷款。1639 年,伦勃朗还搬进了阿姆斯特丹的富人区约丹布利街一套价值13000 荷兰盾的豪宅,付了一半首付。继两个孩子不幸夭折后,1641 年夫妻俩迎来了儿子提图斯,最终健康长大。事业蒸蒸日上,金钱唾手可得,家庭幸福美满,伦勃朗和所有黄金时期的荷兰人一样豪气满怀,他的成功更是城市经济繁盛的一个佐证。谁能想到危机就环伺左右,蠢蠢欲动呢!

第2 幕

1642 年大转折:丧妻破产

在三幕剧的戏剧结构中,第二幕往往代表着危机或转折,是制造戏剧冲突的关键。伦勃朗人到中年,也毫不例外遭遇了一场命运突变。实际上他对戏剧很有研究,常用舞台高光般的亮色来描绘阴暗背景下的人物,用光线“照射”在最想刻画强调的部分,其余则以虚化的方式隐没。

这种用光技巧深受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启发。他比伦勃朗大35 岁,这位早逝的天才在绘画诸多方面都有革命性的贡献,比如用现实主义来描绘《圣经》里的景象,以及如类似前文描述的著名“酒窖光线法”,红黑强色、大面积阴影等,营造充满戏剧性的时刻。美术史上的“伦勃朗式布光法”,受其影响后来应运而生。简言之,光线是从人物侧面45 度角打过来,让形象更为立体深邃,直到今天的人像摄影中还在利用这种布光效果。当技巧日臻圆熟,伦勃朗渴望着突破。恰逢荷兰国民卫队会所扩建,新建的大厅成为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室内空间,需要填充厅堂的装饰物。1637 年,伦勃朗欣然接受了慕名前来的国民卫队的委托。他的野心是给阿姆斯特丹市民一个大惊喜:这幅团体肖像画,将作为杰作载入史册。

他的冀望实现了——但要到几百年之后。后世公认为这幅《夜巡》是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荷兰的国宝。但在它诞生的1642 年,却成为伦勃朗命运急转直下的转折点。

《夜巡》对戏剧性的追求和此前一脉相承:队长双唇微张正下着命令,鼓手咚咚擂着战鼓,枪手忙着填充弹药,队员们比画着各自的武器,旁观的小狗一阵狂吠,甚至仔细看还能看到饰带、领巾迎风飘动……这幅作品体量巨大(363cm×437cm),人物都是真人大小,当年自卫队巡逻的场景热腾腾扑面而来,如在眼前。

但这仍不是最初伦勃朗希望呈现的画面。《夜巡》画成时比现在的还要大,伦勃朗其实把自卫队安排在一个巨大拱门前,更有种人物马上要从画框中列队而出的视觉效果。但1715 年画作移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大厅,为迁就大厅尺寸,画面四沿被随便裁剪:高度缩减了28 厘米,长度截掉了64 厘米,导致左边两人失踪,前景损失了一片,破坏了作者想要营造的奇妙空间感。尔后几个世纪中,《夜巡》还遭遇被刀划,被水泡,被酸液泼过,可谓命运多舛。

作者的遭际似乎也好不到哪去。传统的集体肖像画有不成文的规矩:人物通常以平行或扇形排列,处于均衡的平光之中,除个别中心人物外,其他人物的刻画程度、大小比例保持一致。因此往往很难跳脱僵硬和不自然。伦勃朗比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更进一步,他是把这一主题当历史画一般去艺术创作,每个人都有鲜活的特征和各自运动的方向,整体形成生动的互动。但他的良苦用心与革命性的手法,并不被理解。

自卫队员们认为这幅众筹的订件,既然酬金均摊,那么每个成员的权益都应得以保障。画面中心身着高贵黑色服装的队长弗兰斯· 班宁· 柯克,与他左手边持金戟的副队长威廉· 凡· 罗莱登伯格最为醒目,其他人的形象都轻重有别,有些人甚至隐于黑暗角落,干脆连脸孔也看不清。奇怪的是,画面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在此列的人物,比如那个腰间绑着鸡的小女孩,聚集了全画最灿烂的光线——她是谁啊,付钱了吗?

结果除了正副队长还比较满意,其他人都吵吵嚷嚷,要求修改或是退钱。此事被当作嘲讽的笑谈传遍了全城,一些本就嫉妒伦勃朗的人也随之落井下石。声名这东西有时就像泡沫,来得快去得也快。伦勃朗的声誉与订单自此便一蹶不振。

就在祸不单行的1642 年,年仅29岁的爱妻撒丝基亚也因肺结核逝世,给了伦勃朗沉重一击。生完儿子提图斯后,她的身体就变得羸弱,后来不得已请来一个保姆狄克斯,帮忙照料家务。这也直接种下了日后的祸根。在17 世纪的荷兰,请仆人还不常见,最主要的原因是被视为麻烦事。因为当时的民事法庭对仆人的权利保障得过了头,往往纵容他们的无理,主人又很难辞退他们。

在一些书中,狄克斯被描述成心术不正的坏保姆,趁着撒丝基亚病重,伦勃朗处理事务的浑不吝,慢慢操纵了这个家。伦勃朗也有其人性的弱点,可能在妻子死前,他和狄克斯已有过肉体关系。等到撒丝基亚一死,狄克斯渐成家中一霸,伦勃朗根本差使不动她,但两人又维持着扭曲对立的情人关系。这引起了各种飞短流长,伦勃朗想接宗教题材的订单,还会被人质疑人格有瑕不够资格。

1647 年,伦勃朗只得又请了一位女仆亨德克里琪,家里总得有人干活。这个21 岁的美丽女孩精干聪敏,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离开家乡谋生。20 岁的年龄鸿沟也挡不住她和伦勃朗迅速坠入爱河。到了1649 年,伦勃朗下决心将狄克斯请出家门,付了她一大笔钱。随后5 年间,她仍不时上门大吵大闹、敲诈勒索。两人对簿公堂,狄克斯被判作精神失常关入疯人院,1655 年病倒了才被放出。她一得自由便又找伦勃朗打官司,这场拉锯战直到1656 年了结:伦勃朗做出让步,她成为他的七个主要债权人之一。

狄克斯打赢官司后不久就因病去世,无福消受索赔。但由于她这番持久彻底的折腾,伦勃朗财务上真实的窘迫因之公布于众。撒丝基亚的财富很多只是账面上的数字,难以兑现,需要整个家族允诺;伦勃朗自己的收入早已大幅减少。总之他被探清了虚实的债权人团团围住,束手无策,最终在50 岁这年宣告破产。豪宅和历年的珍藏,统统被令人惋惜地贱卖,仍资不抵债。最后也验证了他对财务毫无概念,拍卖出的房子里后来发现不少地方丢着票据支票,数值超过千盾,伦勃朗忘记了把它们兑换成钱。

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中,显示了命运对伦勃朗的折磨,但并未压垮他的意志。1652 年的一幅自画像中,伦勃朗脸颊消瘦,蹙着眉,但仍姿态挺拔地叉着腰,也许正期待扳回一局。破产的1655 年,他留下了一幅少有的明亮的自画像,眼神忧郁,但紧抿的嘴唇仍显示出内心的倔强,没被厄运吓退。1658 年财产被拍卖,他在当年还难得画了张高宽均过1 米的大幅自画像,衣着光鲜,大氅敞着怀,竟有了某种反讽现实的意味,被某些美术史家称为“他最冷静又最伟大的一幅自画像”。

第3 幕

再“砸”大订单,终生不向平庸服膺

破产固然倒霉,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伦勃朗得以从长达几年的诉讼、清账纠缠中脱身,暂得自由。家庭生活也带给了他慰藉。1654 年,他和亨德克里琪非婚生的女儿出生。亨德克里琪因此被斥责为“妓女”,教会从此禁止她领圣餐,待他们要传唤伦勃朗时,才发现他早就加入了门诺教派,不受教廷约束。两人没有再结婚,因为撒丝基亚在遗嘱中附加了条款,伦勃朗享用遗产的前提是不再娶新妇进门。亨德克里琪和提图斯相处得很好,她也不在乎所谓的名分。

伦勃朗在1660 年罕见地画了3 幅大自画像,其中一幅他老态毕露,神色也不大高兴,比起以前默默承受痛苦,流露出了更多内心的情感。第二幅是著名的《双圆自画像》,因背景墙上两个神秘的圆形而得名。伦勃朗并不管后世人们如何猜测其含义,只是忠实记下了自己手拿调色板正在工作的样子,沉着自若。许多笔触兴之所至,挥洒自如,体现了他已臻成熟的高超技艺。第三幅非常朴实,他还是拿着画笔,没入幽暗中,像是在出神发怔,现实中他完全沉浸在艺术世界里,远离世俗的喧嚣。

晚年的伦勃朗,不再像早先那样偏好强烈的明暗对比,他改用三点布光,“人浸泡在其中。阴影如水,物体勉强在其中浮现”,惯用昏黄、灰蓝、暗红等颜色,许多地方厚笔涂抹,让观者误以为眼睛无法适应黑暗。但人物的性格却在明暗间悄悄浮现。

美术史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多是用一种模式化的光,即使达· 芬奇也不例外,他们表现的是“光”这个概念,而不是“光”实际看起来的样子。但以伦勃朗为代表的画家,发现了人的动作、表情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都会带来光的变幻,并力图呈现这些差别。换言之,后者的光线可以用来表达意味和情感,将绘画笔触转化为潜在的心理语言。这种“光影心理学”,成为晚年伦勃朗最为深刻的特点。所以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将伦勃朗比作美术界的莎士比亚,认为他能洞察人物内心。

1660 年2 月,伦勃朗的学生弗林克逝世。他生前负责的阿姆斯特丹新市政厅的装潢画就搁置了。早年伦勃朗画过的《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中的杜普教授,现已成为市长,在他的力荐下,伦勃朗才接到了这个自1642 年后最大的订单——一幅表现英雄克劳迪亚斯· 西维利斯的画作。

公元69 年,西维利斯不满罗马人对巴达维(后来的尼德兰)同胞的统治,在一次宴会后煽动人们发动了起义。虽然结局最终失败了,但他还是被追认为荷兰的开国英雄。伦勃朗一向喜欢琢磨历史题材,兴奋不已,他画到废寝忘食,外边阿姆斯特丹经历了一次鼠疫,他也全然不知。1662 年7月,这幅500 厘米乘300 厘米的巨画再次让人们不知所措。他们期望的是恢宏堂皇的历史画,却不是这样一幅气氛幽暗紧张的密谋场景;独眼枭雄西维利斯为什么不巧妙地掩盖其缺陷,而要这样直白地呈现?“还有我们要的是英雄,而不是阴谋家!”

伦勃朗表现的是想象中的历史真实,用迅疾笔触勾勒出粗粝的历史感,他再次与大众口味背道而驰。长官们逼伦勃朗退回了酬劳的1/4,另找人重画,画作惨遭遗弃。伦勃朗后来为了重找买主,不得已把大画切割,如今能看到的这幅画只有原面积的1/4。

最后的翻身机会也失败了。再往后一个月,伦勃朗穷得甚至刨出撒丝基亚的遗骸,以便卖掉她的墓地;买不起画材,把画过的画稿刮掉重新再画。仿佛诅咒一般,20 年前的悲剧再次重演,职业生涯重大挫败之时,他再次失去了心爱伴侣。亨德克里琪感染了疫病,于1663 年去世。前一年伦勃朗留下了颇为奇异的自画像,一生中仅有二次画脸朝左,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潦草厚涂脸部,他背有些驼了,脸上带着一种奇诡的微笑,像是看透了命运的恶意。

1668 年,儿子提图斯在新婚不久猝然死去。儿媳还怀有身孕,第二年生下了外孙女蒂蒂亚,但伦勃朗眼睛快要坏了,难以看清蒂蒂亚可爱的脸庞。他手中的画笔不停,1669 年,生命最后一年,他画出了名作《浪子回头》。这幅画取材《路加福音》,老父亲扶着当初叛逆出走的小儿子的肩,接受了他的归来,画得气势庄严,又满溢温柔的怜悯,摇撼灵魂。这一年最后几幅自画像中,他神色极为安详,平静地凝望着这个世界,似乎与命运最终和解。10 月4 日,伦勃朗安然离世,大幕缓缓落下。

从17 世纪50 年代开始,荷兰与英、法相继爆发战争,海上霸主的地位在70 年代已逐步丧失,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黄昏。在市场极大影响着艺术家生存的年代,伦勃朗只想取悦自己,从不甘向平庸服膺。

2014 年底,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展“伦勃朗晚期作品展”,展出90 件涵盖艺术家晚年艺术历程的杰作。《卫报》艺术评论人乔纳森· 琼斯观后,将伦勃朗的一生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相比,“这是一段令人震惊的急转直下的生命历程。通过呈现他坠落的悲剧,我们看到其最终的凯旋。”

(参考资料:《伦勃朗1642》、BBC《艺术的力量》之伦勃朗篇、《伦勃朗 夜巡 解密》、《加德纳艺术通史》、《艺术的故事》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92fa0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99.html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