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中庸》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真诚是天然具有的品德,追求真诚是人为努力所得的品德。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符合道德规范,不必苦心思考就能适合事理,从从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就是圣人呀,努力做到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好善的目的,执着追求的人。
这里所说的“诚”并不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诚实”,而是一种谨慎奉行的虔诚之心。
当自己有了“诚心”,便会符合自然之道,也会顺乎自然规律,即便不去勉强行事,也会轻易的成功。
而“诚”奉行的就是天性,这也叫做道,真诚的奉行天性,自然的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后又能做到一种虔诚,这也是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庄子: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人生的言行举止出现的时候,会受到一种东西的束缚,这个东西叫做良知。他的良知会判断自己的行为对错,明白一件事情应该或者不应该做,而跟随良知而同时存在的一个东西,叫做敬畏,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虔诚慎重之心,对于天地之道的敬畏之心。
一个人只有对天地之道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为人处事时做到不偏不倚,善恶之间能够更好的分辨和取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知道言行举止的限度在哪里。

使自己的行为更适用于人生和当下的状态,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妄念驱使,走向无法回头的深渊。
庄子: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庄子》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也是人的行为符合天地之道的智慧。东野稷在鲁庄公面前显示他驾驭马车的技术,那个马车前进后退路线直的用绳子来量都吻合,左右旋转的路线圆的好像圆规画出来的一样,庄公就认为化缘也不过如此,于是就让这个人驾着马车转100圈之后再回来。刚好颜阖从这里经过,他遇到正在驾马车转圈的东野稷,就对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车就要垮掉了。”
鲁庄公沉默着不回应,过了一会儿,果然见到马累坏的东野稷独自回来。鲁庄公就问颜阖:“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
颜阖说:“他的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还在驱赶不停,所以马就会累倒。”庄子: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这就是用东野稷以技巧去驾车,但是最后将马累倒独自而归的故事,这是以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来讲述非常深奥的道理,那就是:所有不符合限度的行为,都会给自己造成危险。
看上去简单易懂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却难以理解和奉行,太多的人其实总在做着不符合自己当下人生的事情,在追求着那些不符合当下条件的欲望。而且很多人会受自己的主观欲望和妄念所主导,让自己的言行违背了自己应该持守的限度。
本来自己的马车只能转十圈,但是看到技术这么好,总以为能够转一百圈,最后等马累倒之后,只能自己一个人回来。

在世俗中,多少人把自己的“马车”累坏之后,自己连回来的勇气都没有。在生活中,小到一个人过度透支自己的体力,大到一个人透支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很难彻底了解自己的限度在哪里,在透支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却不知这只是一个自讨苦吃的过程。
庄子: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有一句话叫做: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左传》之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晏殊说:“做汤要在水中放酱、醋、盐等佐料,和鱼肉一起炖,每一样东西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做出鲜美的汤,所以我们的人生如果想要更加美味和口感更好,就需要在放盐、醋、调料的时候保持适度,不可逾越雷池一步。
就好像种庄稼的时候,只有气候,土壤,水分,养料,都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和适度,才能获得大丰收,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好,是在万事万物中之间都能体悟的一种大道理的智慧。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应该有一种虔诚和敬畏,敬畏的是天地之道,虔诚的是奉行天性,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就要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让自己的言行有失偏颇,这就是最好的中庸之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2ba882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f1.html

《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