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020205-上海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8-10-04 18:2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产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

020205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在科学和管理实践上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有关经济部门,企业管理,区域经济领域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专业硕士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从双向、动态的框架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包括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2)能够从流通领域的市场行为角度,研究产业管理问题。

3)能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经济技术关联,能够结合中国国情,从理论上研究和探索出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起指导作用的产业政策

4)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内部的组织与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的整合、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问题。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5、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旨在培养掌握产业组织理论和政策,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企业战略与管理等分析方法的研究型和教学型高级专门人才,特色在于现代管理理论与产业经济的融合。主要学习掌握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投资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掌握流通经济学理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税收经济学,公司金融和风险管理,房地产经济与金融,以及运营管理等专门知识。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设置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流通与市场营销管理、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企业管理四个研究方向。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1. 该方向把产业经济学的最新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探讨新时代产业组织演变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依据。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要素、市场机制特点与功能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方式方法

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主要有:茆训诚副教授和吴静芳副教

2. 流通与市场营销管理

该方向主要从流通领域的市场行为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要素、市场机制等问题,将流通经济学与市场及营销管理理论结合,探讨产业市场发展。

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主要有:李薇辉教授、杨卫武副教授、沈品发副教授、张宛平副教授和刘正才博士

3.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主要有

4. 企业管理

该方向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内部的组织与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的整合、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问题,为我国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和战略化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决策依据。

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主要有

本专业的导师:卓德保(教授)、吴静芳教授)杨卫武教授)王增忠教授)康正发(副教授)、文时萍(副教授)崔光灿(副教授)、、谭黎阳(副教授)赵金实

(三)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如确有必要经批准可至多延长学习年限2年。延长学习年限2年期满后仍然不能毕业者,取消其学籍。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中期考核、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提前毕业和授予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至少获得40学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37学分,学位基础课513学分,学位专业课410学分;选修课必须修满10学分。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

英语(English):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

高级微观经济学(Advanced Microeconomics):3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3学分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Senior Application Econometrics):3学分

经济最优化与软件应用(Economic optimizatio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2学分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PSS):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中英文课程名称)

产业经济学(Industry Economics):3学分

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3学分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2学分

投资经济学(Investment Economics2学分

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

1)学科选修课

流通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说史(history of economic doctrines):2学分

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Economic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2学分

国际经济学专题(International Economics):2学分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2学分

2)专业选修课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税收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与金融

高级风险管理(Advanced risk management):3学分

高级公司金融(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3学分

运营管理(management):2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以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个别方向采取导师小组指导的方式。培养环节具体分为课程学习、实践实习、学位论文撰写等三个部分。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必须讲授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实习活动,指导硕士研究生在广泛调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每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考试成绩以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考查成绩以两级分制(合格、不合格)记分。撰写课程论文,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研究生课程考试不及格,可补考或重修;补考合格,成绩记为60分;重修课程成绩按重修考试成绩记录。

硕士生课程学习阶段性结束后,将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科研能力进行阶段性考核。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进行学年综合考核;学年综合考核没有通过的,需要补修通过相关课程开始,否则不得进入后续培养环节。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初,进行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预答辩等中期考核各项目审核的,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盲审和正式答辩;学习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动力,未通过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审核,且不具有继续完成学位论文的能力,应终止其学位论文撰写工作,转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二年级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时间最低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研究生专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1、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完成需要经过前期调研、开题报告、写作修改、专业评审、预答辩、重合率检查、双盲评审、专家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2、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达到本专业硕士所要求的水平。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审核、开题报告答辩后,研究生方可转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否则,只能转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3、论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该领域中的三或五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具有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答辩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评定。

4、学位授予。论文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论文作者毕业和是否建议授予其学位分别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未获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硕士论文可在一年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做出建议授予学位的学位申请人,逐个对其思想表现、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学校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其生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决定的日期。

教学大纲

1、学位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微观经济高级理论各方面的论题,不仅对标准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并竭力推行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授与例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微观经济理论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分析来解释各种微观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对微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力,为学习其他中高级专业理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0 预备知识: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基础

§0.1 线性代数:矩阵、定矩阵和海赛矩阵

§0.2 集合论

§0.3 函数的性态和微分关系

§0.4 最值问题与最值的微分条件

§0.5 包络定理与拉格朗日系数的解释

§0.6 概率和随机变量

第一章 偏好理论

§1.1 概念界定

§1.2偏好关系与偏好公理

§1.3 效用函数的定义及其存在性定理

第二章 消费者最优选择与需求分析

§2.1 效用最大化问题

§2.2 支出最小化问题

§2.3 对偶原理

§2.4 比较静态分析与Slutsky方程

§2.5 需求弹性理论:恩格尔加总规则与古诺加总规则

§2.6 可积性问题

第三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3.1 不确定性与期望效用函数

§3.2 消费者的风险偏好

§3.3 风险厌恶的度量:Arrow-Praat风险规避系数

§3.4 风险规避I:保险

§3.5 风险规避II:风险汇合与资产多样化

§3.6 有效风险配置

第四章 其他消费理论:几个专题

§4.1 消费者剩余与效用币值

§4.2 等值变换与补偿变换

§4.3 消费者跨期最优决策

§4.4 显示性偏好理论

第五章 生产技术

§5.1 生产函数

§5.2 单调技术与凸技术

§5.3 全局规模报酬与局部规模报酬

§5.4 齐次生产函数与位似生产函数

§5.5 多产品生产

第六章 成本最小化

§6.1 成本最小化的微分分析: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

§6.2 Shephard引理与条件要素需求函数性质

§6.3 成本函数的性质

§6.4 规模收益与成本函数及位似技术的成本函数

§6.5 长期与短期成本函数

第七章 利润最大化

§7.1 利润最大化条件:内点解与角点解

§7.2利润函数及其性质

§7.3 要素需求函数及其性质

§7.4 比较静态分析

§7.5 产品供给函数及其性质

第八章 完全竞争市场

§8.1 竞争性厂商的供给

§8.2 短期市场均衡和长期市场均衡

§8.3 预期与均衡的稳定性

§8.4 竞争与效率: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8.5 社会福利分析

第九章 一般均衡

§9.1 交换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9.2 阿罗-德布鲁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

§9.3 均衡的福利分析

§9.4 生产部门的引入

第一十章 垄断

§10.1 垄断定价与福利损失

§10.2 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含义

§10.3.对垄断的管制

第一十一章 寡头

§11.1 寡头模型的分类

§11.2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

§11.3.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11.4.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11.5.张伯伦模型(Chambelin Model)与猜测变量

§11.6.伯川德模型(Betrand Model

§11.6.霍特林模型(Hotelling Model

第一十二章 博弈论

§12.1 博弈论基础:概念和方法

§12.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12.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均衡

§12.4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12.5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颤抖手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

第一十三章 信息经济学

§13.1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13.2 信号显示与信号甄别

§13.3委托代理问题与激励理论

第一十四章 市场失败: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14.1 外部性

§14.2 公共物品

第一十五章 拍卖与机制设计

§15.1 四种拍卖标准

§15.2 独立私人价值标的拍卖

§15.3 收益性等价定理

§15.4 收益最大化:机制设计的一个应用

(三)主要参考资料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第三版)Hal.R.Varian:,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第三版) 杰弗里.A.杰里(Geoffrey AJehle) 菲利普.J.瑞尼(Philip JReny)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微观经济学》(MWG),Mas ColellMichael D.WhinstonJerry R. Green,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高级微观经济学》,张军,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高级微观经济学》,邹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高级微观经济学》,蒋殿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高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拍卖和激励理论》,Elmar Wolfstetter,上海财大出版社,2003

《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Macho-StadlerDavid Perez-Castrillo,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Optimal in Economics TheoryAvinash K. Dixt Oxford University1990.

(四)任课教师:刘江会

(五)总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


高级宏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将从微观基础出发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力图在统一的框架下系统讲授和深度探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使学生把握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熟悉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文献和重要模型,系统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同时能够运用应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力,并为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打下深厚理论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0 绪论

§0.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0.2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一般均衡

§0.3 宏观经济模型的特征、基本层次与内在联系。

第一章 索洛增长模型

§1.1 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事实

§1.2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

§1.3 索洛模型的动态学

§1.4 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1.5 定量分析

§1.6 索洛模型的经验应用:收敛性问题

§1.7 索洛模型与经济增长的中心问题

第二章 无限期界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模型

§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2.2 家庭和厂商行为

§2.3 模型的动态学分析

§2.4 平衡增长路径及贴现率下降的影响

§2.5 调整速度与鞍点路径的线性近似

§2.6 政府购买的影响

§2.7 政府的融资方式:巴罗-李嘉图等价的争论

第三章 世代交叠模型(OLG):戴蒙德模型

§3.1 戴蒙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3.2 家庭行为

§3.3 戴蒙德经济中的动态学

§3.4 动态无效率的可能性

§3.5经验应用:现代经济是动态有效率的吗?

§3.6 戴蒙德模型中的政府

第四章 新增长理论(上):研究与开发模型(R&D模型)

§4.1 模型的框架与假设

§4.2 模型的特殊情形:不存在资本的模型

§4.3 模型的一般情形

§4.4 知识的性质和决定R&D资源配置的因素

§4.5 知识积累模型中的内生储蓄:一个例子

§4.6 R&D模型的经验应用

第五章 新增长理论(下):人力资本模型

§5.1 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索洛模型的回顾

§5.2 人力资本模型的基本假设

§5.3 人力资本模型的动态学

§5.4 经验应用:国家间收入差距

第六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模型)

§6.1 导言:一些经济波动的事实

§6.2 波动理论

§6.3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基本假设

§6.4 家庭行为

§6.5 模型的特殊情形

§6.6 一般情形的模型求解

§6.7 经验应用:产出波动的持久性

§6.8 经验应用:校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6.9 扩张与局限

第七章 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

§7.1 总需求

§7.2开放经济

§7.3 有关工资与价格刚性的替代性假设

§7.4 产出通货膨胀替代

§7.5 经验应用:货币与产出

§7.6 经验应用:真实工资的周期性行为

第八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8.1 卢卡斯不完善信息模型

§8.2 新凯恩斯经济学

§8.3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与错开价格调整

第九章 消费

§9.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永久性收入假说

§9.2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

§9.3 经验应用:对随机游走假说的两个检验

§9.4 利率与储蓄

§9.5 消费与风险资产

§9.6 超越永久收入假说

第一十章 投资

§10.1 投资与资本成本

§10.2 存在调整成本的投资模型

§10.3.托宾Q

§10.4.模型分析与含义

§10.5.经验应用:托宾Q与投资

§10.6.不确定性的影响

§10.7.带拐点的和固定的调整成本

§10.8.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

§10.9.经验应用:现金流与投资

第一十一章 失业

§11.1 失业理论

§11.2效率-工资模型

§11.3.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

§11.4.隐性合同

§11.5.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11.6.滞后

§11.7.搜寻与匹配模型

§11.7.经验应用

第一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12.1 通货膨胀、货币增长与利率

§12.2 货币政策与利率的期限结构

§12.3 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12.4 政策能够做什么?

§12.5利率规则与政策调控

§12.6分析利率规则的模型

§12.7铸币税与通货膨胀

§12.8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一十三章 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

§13.1 政府预算约束

§13.2 李嘉图等价性结论

§13.3实践中的李嘉图等价性

§13.4 税收平滑性

§13.5 预算赤字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3.6 策略性债务累积

§13.7 延迟的稳定化

§13.8 经验应用:工业国家的政治学与赤字

§13.9 赤字成本

§13.10 债务危机模型

(三)主要参考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BlanchardO.J FischerS.,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现代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分析与应用》,马克斯.格尔曼(Max Gillman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递归宏观经济理论》,杨奎斯特、萨金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高级宏观经济学》,袁志刚、宋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高级宏观经济学》,何樟勇、宋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宏观经济学数理模型基础》,王弟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四)任课教师:刘江会

(五)总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扩展的单方程分析与多方程分析等高级应用计量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应用于货币金融与经济计量分析当中。要求不仅系统掌握相关理论,还要熟练使用EViews软件进行相关计量分析操作,能够应用金融经济的专业知识指导建模、分析结果。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计量经济学概述

§1.2 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步骤

第二章 基本回归模型

§2.1 基本线性回归模型

§2.2 非线性回归模型

§2.3 模型设定与假设检验

§2.4 方程模拟与预测

§2.5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三章 非经典情况与其他回归估计方法

§3.1 异方差性

§3.2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3.3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3.4 广义矩估计法

§3.5 对数极大似然估计

§3.6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四章 特殊变量模型

§4.1 二元选择模型

§4.2 排序选择模型

§4.3 受限因变量模型

§4.4 计数模型

§4.5 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4.6 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4.7 分位数回归模型

§4.8 非参数回归模型

§4.9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五章 事件研究法

第六章 单变量时间序列分析

§ 6.1 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分解与平滑

§6.2 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6.3 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6.4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6.5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七章 单变量与多变量的条件异方差模型

§7.1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7.2 非对称的ARCH模型

§7.3 成分ARCH模型

§7.4 多变量条件异方差模型

§7.5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八章 面板数据模型

§8.1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原理

§8.2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8.3 变截距模型

§8.4 变系数模型

§8.5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8.6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九章 联立方程系统模型的估计与模拟

§9.1 联立方程系统模型概述

§9.2 联立方程系统模型的估计方法

§9.3 联立方程系统的模拟

§9.4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十章 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0.1 向量自回归理论

§10.2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10.3 VAR模型的检验

§10.4 脉冲响应函数

§10.5 方差分解

§10.6 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0.7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十一章 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

§11.1 状态空间模型概述

§11.2 卡尔曼滤波

§11.3 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估计

§11.4 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

§11.5 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三)主要参考资料

金融计量学:基于SAS的金融实证研究》,宋军、张宗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2)》,高铁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金融计量学》,周爱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金融计量学》,张宗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9

(四)任课教师:王周伟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课程报告


经济最优化与软件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运用运筹学对现代管理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操作、编程的技能,为今后从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技能,并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2)理解运筹学所建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经济释义,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能有较深入的洞察力,具有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求解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非线性规划

§1.1 基本概念

§1.2 一维搜索

§1.3 无约束极值问题

§1.4 约束极值问题

第二章 动态规划

§2.1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

§2.2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3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4 动态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选讲)

第三章 排队论

§3.1 生灭过程和Poisson过程

§3.2 M/M/s等待制排队模型

§3.3 M/M/s混合制排队模型

§3.4 其他排队模型简介(选讲)

§3.5 排队系统的优化

第四章 存储论

§4.1 存储问题及其基本概念

§4.2 确定型存贮模型

§4.3 单周期的随机存贮模型

§4.4 其他的随机型存贮模型

§4.5 存贮论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选讲)

第五章 对策论

§5.1 矩阵对策的基本理论

§5.2 矩阵对策的解法

§5.3 其他类型对策分析

§5.4 冲突分析简介(选讲)

第六章 决策分析(选讲)

§6.1 决策分析的基本问题

§6.2 风险决策方法

§6.3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6.4 效用函数方法

§6.5 层次分析法

§6.6 多目标决策分析简介

(三)主要参考资料

《运筹学教程》,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迪克西特[],上海三联书店,2006

(四)任课教师:白云芬

(五)总时数:38学时

(六)考核方式:试验+考试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能力。要求学生熟悉本科阶段学过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掌握理解新学的统计学知识,会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达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目标。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概述

§1.1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过程

§1.2 SPSS概述

第二章 数据的核查、整理与变换

§2.1 数据的核查、整理与变换概述

§2.2 SPSS的操作

第三章 描述统计与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ports过程

§3.1 Descriptive Statistics过程与Reports过程

§3.2列联分析与Crosstabs过程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Compare Means过程参数估计

§4.1参数的估计

§4.2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4.2 独立样本的z检验与t检验

§5.3使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一-Compare Means过程

第五章 方差分析

§5.1 单因素方差分析原理

§5.2 One-Way ANOVA过程

§5.3 多重比较

§5.4 双因素方差分析与SPSS操作

第六章 相关分析与Correlate过程

§6.1 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6.2 Correlate过程

第七章 回归分析与Regression过程

§7.1 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7.2 实践中的回归分析

§7.3 回归分析的SPSS操作

第八章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8.1 聚类分析

§8.2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

第九章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9.1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概要

§9.2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SPSS实现

第十章 综合评价

第十一章 统计指标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十二章 统计调查

(三)主要参考资料

《高等数理统计》,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年。

《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高祥宝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SPSS统计分析与综合应用》,王周伟,朱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任课教师:龚秀芳

(五)总时数:38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试+试验

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分析工具、实用模型和实施方法,包括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模型、战略管理的流派与代表作、战略与企业家精神、愿景、使命与目标、内外部环境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一般竞争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电子商务战略、并购与重组战略、虚拟经营与战略联盟、网络环境下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战略、突变视阈下的发展战略、战略分析与选择,以及战略评价与控制等内容。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运作机制,熟悉公司治理原则和评级,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治理机制构建。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1.1 战略与战略管理

1.2竞争优势

1.3 战略管理模型

第二章 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2.1 企业文化

§2.2 愿景

§2.3 使命

§2.4 战略目标

§2.5 战略导向与使命驱动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概述

§3.2 PEST分析

§3.3 行业环境与周期分析

§3.4 波特五因素分析模型

§3.5 竞争者分析

§3.6 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四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价值链

§4.2 资源与能力

§4.3 战略资源

§4.4 核心能力

§4.5 持续竞争力

§4.6 内部因素评价模型

第五章 战略分类与基本战略

§5.1 顾客价值

§5.2 总体与竞争战略

§5.3 职能与聚焦战略

§5.4 低成本战略

§5.5 差异化战略

§5.6 扩张战略

§5.7 发展战略

第六章 战略管理

§6.1 战略分析与选择

§6.2 战略实施

§6.3 战略评价与控制

第七章 公司治理基础

§7.1 企业级企业制度

§7.2 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公司治理结构

§8.1 公司治理结构框架

§8.2 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

§8.3 内部审计、会计与公司治理

§8.4 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8.5 经理人市场

§8.6 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8.7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8.8公司治理模式设计

第九章 公司治理专题

§9.1 公司治理评价

§9.2 企业集团治理

§9.3 商业银行治理

§9.4 家族企业治理

(三)主要参考资料

战略管理徐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公司治理,刘彦文,张晓红,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四)任课教师:茆训诚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课程报告


产业经济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焦点,日益成为一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

本课程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和讨论以及对企业、产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使研究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最新研究文献,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基础。

(二)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1、导论(4):

2、产业主体(4);

3、产品差异(4);

4、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扰(4

5、策略性行为(6);

6、横向兼并、纵向一体化与纵向限制(6);

7、合作与串谋(6);

8、研发与创新(6);

9、产业组织政策(6);

10、规制经济理论(4);

11、产业结构高级化(4);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杨公朴,《产业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2、参考书:干春晖,《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

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

(五)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指定参考文献

(六)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课外做相关的设计作业(个人或团队)

(七)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60%:学期论文。学生根据试卷要求,撰写学期论文。

平时成绩40%大作业30%+考勤10%

区域经济学

投资经济学

流通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流通理论与实践”是产业经济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流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求研究生掌握流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流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市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有关流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流通与市场体系概述

第二章 流通环境理论与企业对策

第三章 产品理论和产品开发

第四章 价格理论与价格策略

第五章 渠道理论与渠道设计

第六章 促销组合理论和广告

第七章 物流系统和决策

第八章 流通与服务市场

第九章 国际流通和国际营销策略

(三)任课教师:李薇辉等

(四)总时数:54学时

(五)考核方式:开卷

经济学说史

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研究普遍存在着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尺度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成果很难被国际学术界承认,长期游离于国际学术界的主流之外,难以与国外的研究接轨和交流。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填鸭式的灌输各种知识短期内肯定有效,但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并无助益。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总结与概括,方法论的教育犹如登高望远,有助于研究生在宏观层面上把握研究方法自身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特点和局限性,进而理解和把握中外错综复杂的学术发展历史、前沿动态与争鸣。经济管理研究方法复杂而深奥,也许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驾驭,研究方法的训练不能培养出研究天才,但可以突破研究生培养的误区,培养出合格的研究人员。所以,对于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认识不能失之偏颇,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本课程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归纳历史上大师们的思想精华,要求研究生深刻理解经济学、管理学发展史上各学派之间的关系,掌握互动决策行为的思维和策略技巧,并从研究设计、资料搜集、资料分析、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训练。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1.1 研究概述

§1.2 经济管理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经济管理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济学大师与经济学真相

§2.1 资源、效用、稀缺与理性

§2.2 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3 效率、补贴、倾销、汇率与公平

§2.4 公与私、竞争与垄断、金钱与财富

§2.5 需求弹性与凡勃仑效应

§2.6 经济学与幸福学

第三章 经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3.1 变量

§3.2 假设

§3.3 模型

§3.4 数据

第四章 研究设计方法

§4.1 研究选题设计

§4.2 研究方案设计

§4.3 抽样设计

第五章 资料收集方法

§5.1 文献检索方法

§5.2 调查访谈方法

§5.3 实验研究方法

§5.4 实地研究方法

§5.5 测量方法

第六章 资料分析方法

§6.1 文献分析方法

§6.2 比较研究方法

§6.3 逻辑研究方法

§6.4 统计分析方法

§6.5 案例研究方法

第七章 课题研究方法

§7.1 课题申报方法

§7.2 课题研究过程

§7.3 研究论文撰写方法

第八章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8.1 开题报告写作

§8.2 学位论文框架

§8.3 学位论文的选题

§8.4 学位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参考资料

《管理研究方法》,孙国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经济学方法论》,朱成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管理方法论》,禹海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论经济学方法》,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管理研究方法论》,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四)任课教师:张玉华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查

国际经济学专题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税收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与金融

高级风险管理

高级公司金融

营运管理

2012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制定说明:

1、 要求总学分大于或等于40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学位基础课13学分,学位专业课10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10学分(其中限选课2学分,基础选修课大于或等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6学分);

2、 每学年期末或开学第二周内,由学位点负责人主持安排学年综合考核(含中期考核一次),主要以考试方式综合考核对该学年所开设课程知识学习的系统掌握与综合应用情况;学年综合考核不通过者,参加补考;补考还不通过者,不得进入本学期课程学习或下一培养环节,必须自修通过,才可以修读本专业后续课程,或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3、 必须参加学院安排的学术讲座,并提交笔记和总结,最后装订成册提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434f6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1.html

《产业经济学020205-上海师范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