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5 2017 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海南卷
2005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修辞手法: 对偶。“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 落”对“空啼” 。
【解析】 第( 1)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认。高考对修辞手法的 查,范围一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问等八种。解答本题必须注意后面的“具体说明”的要求。对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两句,
从诗题可知,此诗是记春游所感的,但是全诗都是写景,由“花落” 推测时令为晚春。一二句写芳草萋萋、涧水流逝;三句转入特写镜头, 写树上的花朵纷纷飘落(一、二、三句是视觉,有远望有近观);第四句 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一路”既照应“行”,更表现“鸟啼”不停。见 花落闻鸟啼, “动”中更闲静。三四两句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方法,组成了 一幅春山空寂的图画 (此处应注意, 对偶不是律诗的专利, 任何诗文里都 是可以运用的)。其中“自”和“空”两个虚词的运用极佳,花儿虽美丽 但却只能“自落”,鸟鸣虽动听但却只能“空啼”,透露出作者爱春惜春 的心境。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试题,准确解题了。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 请从
[ 综合解析
]
"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 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 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

译文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 只见大片土地荒芜, 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 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


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解析】 第( 2)题考查对诗歌特色“情景交融”的理解。解答 题时,一定要具体指出景是什么,情是什么,两者是怎样交融 在一起的。第 2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 那么的寂静荒凉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感情的名 称答出之外, 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 答诗句所用 修辞手法时, 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 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 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 , 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 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 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 所以, 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 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 必要厚竹薄石, 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 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 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2006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 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 ,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 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 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个层 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的感想。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 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 法?请说明。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 “薄” 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 因为在作者心目中, 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 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 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 节的珍视”,也可以)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 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 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 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峥嵘”、 “绿”、 “觳觫” 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容, 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除了将这种思想解可知, 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 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白话译文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 怪石边长着丛竹子, 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 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 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磨角我还能忍受, 可千万别让牛争斗, 坏了 那丛绿竹。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
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 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

2007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 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 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 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 功力。
解析: 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背景和词的内 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 微风细细, 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
春末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

暗千家。


寒食②后,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
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
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 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
新火。
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寒食节过后, 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只得自我安慰: 不要在老 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 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作诗醉酒都 要趁年华尚在啊。
12.答案:( 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
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2008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归船雨打篷。
黄冈) 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 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解析】本题第( 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 对诗眼的把握,第( 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 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 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 者(隐者)。
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时, 除把握全诗内容外, 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 〔注〕①潘大临(约 1057 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
l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
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 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面。



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2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 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 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 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注释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
2009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 感)。
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 分)
【答案】 6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
的桃李, 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 借景抒情, 表达了他解官 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 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 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解析】 解题格式: ①手法 +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 + 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 描写 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 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 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 解题格式:形象: 身份 +性格 + (形象意义) 意象含 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 (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 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 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 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 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
句意 +文意 + 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寄寓/ 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 :(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 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提问, 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 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 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 一是塑造的形象, 二是作者的情感, 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2010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 起数伏” ,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 的愿望。
【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 分)
白话译文
素蝶与群蜂共同盘旋在绿草中,又忽而被飞来的鸟雀冲散,躲避在 青青的花叶之中。
群蝶一会儿在阳光下翩翩起舞,互相追逐,一会儿又与突然吹来的 风共舞于花草之中。
素蝶时而出没于百花之中,时而穿行于密叶之间。 百花千万不要凋谢啊,这美好的树木乃是欲相依起舞之处。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 遇雀躲藏; 映衬日光腾起, 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 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注 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 【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咏素蝶诗》 是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首联 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 “蜂 ”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颔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 没。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 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 在。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观、




2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 分)
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中的悲欢、 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1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 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 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 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 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 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 环绕着远处的村落,
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
无限愁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了古碑, 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 在黄昏中变得更加 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 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赏析
《春日秦国怀古》 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 题的材料出现在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
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
人。②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 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首诗表 现了诗 什么样的 感情? 请简要 分析( 5 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
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看如今唐 题中。 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 生。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 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 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 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 “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 对仗工整, 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 这哀 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 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 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 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 还能证明这里曾 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
寞的思 想情绪。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小题 1: 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 二联中“思”、 “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
落叶
修睦两联之间, 使得全诗富于变化, 别具情趣。 4 分)(答出“思” 、“信” 两字的作用的,给 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 2 分)
小题 2: 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 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的,给 2 分,能简要分析的,给 2 分)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 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 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4 分)(答出构成对比
小题 1: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 角度及其作用, 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 也应该适当给分; 这一题设 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
小题 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 情感。
解析:略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解析:略

2013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鹊桥仙 陆游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1)运用贺知章请求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 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3 分)( 2)通 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表达了诗人不甘做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愿 望。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级。
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 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 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 (皇帝) 既置我于闲散,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 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 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 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 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 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 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 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分)
【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 候;像自己一样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 渔父。两句形成对比,抒发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和怀 才不遇的感慨。(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级。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 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 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 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 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可呢?
江边有八尺轻舟。 撑着低低的三扇篷, 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 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 又何必非要你 “官家”赐与不隐居江边做渔翁。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 骑着骏马猎射驰骋, 谁还记得我当 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 只有我等愿意
白话译文



20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郎归 无名氏①
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

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 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的动 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③。
试题分析: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

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 因心事重重, 落子迟缓, 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 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
小题 8: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 残红满地, 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
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 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小题 2: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 可又因心事重重, 意志犹豫不决,
落子迟缓。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 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

合内容分析。 5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 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
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迴之感。春风吹

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 i ,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即可。小题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注意注释中的 “隐瞒在内心的痛苦” ,和词中的 “无
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



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


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奈”,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所以不要答“借景抒情”之类的手法,最后两 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
主要是新解描写, 通过动作表达情感, 答题时写出这些动作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
2015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的是景物描写的角度, 景物虽然在诗歌中比较重要, 但是知识点比较清楚 明了,易于考生掌握和学习,比较简单。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 ]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
今乌鲁木齐。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 用?( 6 分)
【答案】①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家乡之情。② 诗歌尾联说“勤王”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 表 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和 亲人,但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③以议论作结,升华
了全诗的情感,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历县. 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
【解析】 考查对诗歌作者情感的理解, 考生可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具 体内容来分析。 尾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在内容情感上起了点染和升华的作 用, 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 升华了主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 题,言简义丰,言有尽意无穷。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 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通过描写春风不 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 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这道题问写景 的角度有何不同, 我们学过的写景的角度一共是两种: 一是直接、 是间接。《白》的景物描写是十分直接的,如“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之相比,《发》的景物描写则是间接
【解题思路】 虽然问的是最后一句的情感, 其实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 谈全诗的情感。那么结合题目、作者还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岑参把爱国、 成王命和通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 虽然思乡思人, 但依旧以 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结构作用的能力。 做诗歌最后 一道题, 一定要先总说答案, 再一一分析。 诗歌的情感往往是和诗歌的意 象联系在一起的, 这首诗通过前面的写景, 为后文的抒情做了很长的渲染 和铺垫, 尾联很明显表达了爱国和想要与亲人团聚的两种情感, 但二者并 不矛盾, 前文的景物描写暗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吃苦耐劳和强烈地爱国 说全面的体现了考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展示了高水平的诗歌鉴赏 能力。
的,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 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 主义情怀, 主次分明, 情感突出。 对这首诗的情感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可以 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景物是诗歌最 考查的点,去年全国课标 I 卷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今年




2016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 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 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 《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 一条巨大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份)
【答案】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 也透露出 作者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 子的惆怅。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份)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 浩瀚,气势磅礴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 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


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01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6 分)
15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译文】 京都贡院里香烟缭绕, 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 宽阔的庭中一清早
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 如同衔枚疾走的士 兵, 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 都献上贤才, 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 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 依赖着执政 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精力不够,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 识别辨明。
【何有湖评析】联系今年元月份的《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不禁又想到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士。
题专家们与一线老师们又玩起了捉迷藏。仔细研究过样题的老师们都清 楚,样题给出的信息是,客观题侧重于从内容、手法角度命题,主观题侧 重于从思想感情角度命题, 于是乎,从3月到 5月几乎全国的各大模拟统考 的诗歌鉴赏题都是按样题的形式出的, 但高考题却偏偏来了一个意外: 观题直接来了一道句子赏析题。 其实, 仔细看看这首诗, 主观题还真不适 从情感的角度命制。 再联系其它新课标卷的主观题: “本诗首联表现了 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我们比较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命制角度一般是随诗词内容命题, 即看诗词适合命制什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
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
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
完成。
14 BE【解析】 B 项,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 么样的主观题, 千万不能迷信样题。 看来, 样题只是提供了一个试题的形
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而不是“奋勇 先、一往无前”。 E 项,这是作者自谦衰病。

式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93dd27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d.html

《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