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3-03-14 16:45: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又名竹笙、竹参。但竹荪属中有些种是有毒的,其中较著名的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每年夏秋季节,产生于我国南方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其中长裙竹荪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短裙竹苏产于河南、黑龙江、江苏、浙江、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红托竹荪在云南较为多见。目前这3个种的人工栽培均已成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性生产。形态特征
长裙竹蹲子实体幼小时卵状球形,后伸长,高1220厘米。菌柄白色或成淡紫色,直径33.5厘米。菌盖钟形,高、宽各35厘米,有显著网格,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10厘米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毫米。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
短裙竹荪子实体1218厘米,具显著网格,内含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下垂达36厘米,网眼圆形,直径l4毫米,有时部分呈膜状。柄白色或污白色,中空,纺锤形至圆柱形,中部粗约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生长习性
1.生长发育竹荪成熟后,墨绿色的孢子自溶流人酸性土壤中,萌发成白色、纤细的菌丝,在腐竹、竹根及竹叶的腐殖质生长,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绒毛状菌丝分化形成线状菌索,并向基质表面蔓延,后在菌索末端分化成白色的瘤状突起,即为原基或称菌蕾。菌蕾发育膨大露出地面,由粉白色渐转为粉红、紫红或红褐色。形状也由圆形至椭圆形,再至顶端如桃尖状突出。接着菌盖和菌柄突破包膜迅速生长,整个包膜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随之白色的菌裙放下,孢子成熟自溶下滴,不久整个子实体便开始萎缩。竹荪从孢子至长成子实体,在自然界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而其菌丝体是多年生的,能在地下越冬。2.生活条件
营养竹荪在自然界多见于竹林内。但是竹林并不是竹荪的淮一生境,现已发现在多种阔叶树上能生长。竹荪也是一种腐生菌,其营养来自竹类或其它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有机物质。
温度菌丝在428℃均能生长,1522℃为最适温度,26℃以上生长缓慢,菌丝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子实体在-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0dee2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e.html

《竹荪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