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理念

发布时间:2019-01-26 22:35: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在香港及海外华人的资助下,配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读书活动。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于2000年末,组织北京的28位小学校长观摩了香港的读经活动,并在几所学校做了诵读活动试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少年儿童最佳记忆能力时期组织诵读,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文学功底,启迪心智和提高修养。这一活动使少年儿童在轻松愉快和潜移默化中吸收和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国内古诗文诵读活动蓬勃开展,据统计,全国已有100多万少年儿童参加诵读活动,但这只是我国3亿多少年儿童的一小部分。为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共青团中央的大力提倡下,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设立了以服务于青少年学习成长、创业发展为宗旨的彩虹工程基金,筹集专款推动“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学习借鉴内地和香港、海外华人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成功经验和理念,指导诵读活动稳步发展。

“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读本,采用南怀瑾先生创办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选编的拼音注释诵读本,这一读本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哲理,虽然没有注释,但是根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重在己悟的规律,我们认为少年儿童诵读经典重在记忆,然后,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王道无近功,润物细无声。

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的理念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时代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13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脑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

为此,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海外和香港开展了“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孰记,一部一部地学习古典诗文。四年来,海内外已有上百万儿童诵读经典,并在学习中受益。

好处和成效

1、 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 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 语文程序提升。儿童学习一年,能有高中语文程度;学习二年,能有大学语言程度;学习三年,能有中文系语文程度。

4、 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 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

6、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可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教学方法:(根据过去五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忱,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教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4、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如一个班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教学重点

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

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老师和家长们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儿童一起学习,将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

课程规划

主要教材为10部经典,另选读部分辅助教材。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共12册,约3-4年完成(以每月为1册,每天一页半之进度)。

第一阶段12册:《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选读。

第二阶段12册:《孟子》、《诗经》、《易经》。

第三阶段12册:《三礼》、《春秋》选、古文选、词曲选。

辅助教材为《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弟子规》等等。

每天诵读10分钟。两个月左右就能背诵。

特别注意

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像的,例如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中庸》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故不赞成让儿童由《三字经》、唐诗等辅助教材开始背诵,而建设从《大学》、《中庸》、《论语》等开始。

至圣之道,始于一念。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读经诵典,耳濡目染,让我们在每个孩子还是天才的时候,给他们以天才的教育,赶快加入到读经诵典的行列中来吧!

专家的话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们很尊敬它,叫做“经典”。

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需用分析的,是脑筋愉悦的状态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于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强记是填鸭式的教育,且容易忘记,对小孩的身心无好处。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样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13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国学大师————南怀瑾

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识,都编成歌诀来唱,高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记。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

为什么还要教育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中国人已经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已经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朗读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如果学外文,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则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大家都会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

19 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认为念诵、背诵就像打针一样是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100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得没有文化根基。

国学大师————南怀瑾

一般而言,教育和学习基本上可分别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灌输,另一种则偏重于感性的直觉感化,教孩子们诵读古诗文,正是属于后一种教育的一种最为简单易行而效果却极大的、极值得重视的教育方式。不仅是学习文科的人需要这种教育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学习理科的人也需要这种教育来提高他们联想和直观能力,才能造就出来更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果家长和教师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给予他们这种渗透性的、美感和直观的、直接作用于孩子们的心灵和品质的教育,那无疑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莫大的损失。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古诗文的背诵和吟咏,这种渗透性的教育,无疑地乃是挽救单纯的知识灌输之教育缺失的一个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

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的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搏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

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

一方面熟能生巧,由背诵熟烂之中得到法则;一方面由有之而化,书背熟了,词汇自然有了,成语也蕴藏于胸,二者如筑屋的材料,人人可拈用成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能将所记得的词汇、成语一一点化,则能自成格调,不落前人窠臼,神而明之,便能至达难达之情的地步。……看来字词安顿的工夫,亦在背诵。

台湾中兴大学教授--------------杜松柏

私塾的读书程序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的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确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的有新的领悟,其中意味确实深长。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

儿童读经诵典,有几个好处:可以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只要记忆,不要解释,也很符合小孩学习的特点。其实现在不理解,对以后儿童的发展也有好处,像人格的发展、性情的修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小孩子在小时候记住的东西,他不大会忘记,越是到年长时,越是会深刻。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历后,会不自觉地应用小时候学的或记的这些东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林祥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到那时,中国除了富强之外还是一个真正礼仪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养。要达到这目标,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从现在开始,普遍地让下一代熟习背诵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小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诵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

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教养文化,除读诵经典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这些书有无穷的涵义,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好让它在人生成长历程中渐渐渐酝酿、发酵、成熟。经典字字珠玑,不要分难易,不要管长短,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何其简单!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

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提倡学一点古典诗文,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著名学者----------季羡林

我九岁、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弱。到了11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则充分显示出来。回想出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一与初二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科教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小孩背诵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文含意深远,像我自己已经70多岁了,对于诗文的感受,每十年都不同。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

世界上文化传统最长而又不曾间断的只有中国。这么悠久的文化传统必定有其不朽的价值。从小让孩子们通过古诗文陶冶情操,对于他们长大后的为人处事都会有好的影响,甚至惠及终身。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不管他们将来学文学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都大有好处。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汤一介

4岁时就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还是读古文,大概在11岁时,我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我看《纲鉴易知录》,又看《御批通鉴辑览》,并点读《资治通鉴》。这便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近代思想家——胡适

我坚定地认为:没有先进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永远受制于人,痛苦受人宰割;然而没有优秀民族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危险在一个“自”字上。人文教育、传统教育之所以重要,要害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原典”,即文化的水源头著作,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它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指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

如果我现在要教孩子的话,也要他念这些古书(《史记》《汉书》),暑假时也盯着他背古文,背诗词,我觉得这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非常可贵……中国诗文里极度的精纯性,对于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都是很好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背书,多背古文,多背诗词,这对于文字表现是一种最好的训练。

著名小说家——白先勇

学习语文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会贯通的方法之一。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叶蜚声

孔孟之道,博大精深;老庄哲理,智慧超人。这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联合国总部高悬着孔子语录:“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表宣言,强调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应该从两千多年前有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当代国际上许多杰出科学家都为老子、庄子中阐述的哲理而倾倒。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查有梁

大约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 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

中国学生即使在低年级里,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必须熟记历代名家所作几百篇的文章和几百首的诗歌。这种学习的课程采用了已经2000年,养成大家对古代文书具有特别的熟悉;结果,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学又发生一种崇视敬爱的心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特色。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津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辩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诵经典的过程恰好运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具有同步效应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5倍。

留德医学博士------林助雄

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背诵好文章越多,你的记性越好。

美国著名演说家-------卡耐基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不曾中断,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多半有头无尾,先后衰落灭亡了,唯有中国绵延不衰,文化中心始终没有离开黄河、长江流域。中国文化既古老又年轻,没有成为考古对象。中国古代诗文就是这一宝贵文化的组成部分。

国学大师——任继愈

清华大学建校时就提倡“全人格教育”,后来又讲究通才教育,主张学生的文化修养应该“智、仁、勇”三者兼有。古代诗文中的人生意境可以成为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深厚土壤。当初清华的许多大师级学者,如顾毓秀、叶企荪等,都是文理兼通的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黄延复

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此新世纪之初,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特别是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之才。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15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15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15岁前,使之熟读。

明末理学家——陆桴亭

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不仅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结构状况,也反映了许多更根本的人际关系规律,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中,起着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团结互助、伸张社会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哺育着广大中华儿女的心灵,成为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坚强精神支柱。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新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展,在新历史时期发出了新的耀眼光辉。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总编辑——余心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2cc54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2.html

《中华经典诵读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