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8 09:4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孔乙己》赏析

初读《孔乙己》,很容易发现这篇文章在描写人物时,使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人物形象在我们脑中是滑稽、可笑、甚至是自作自受。我们很难感受到其身上的悲剧性,只是知道他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心中觉得这个人是该同情的。

小说题目是《孔乙己》,是不是一开头就出现了孔乙己呢?不是。是第四段才出现孔乙己的。那么前三段写了什么呢?是写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这里将两种人做对比,一贫一冨,一站一坐,一里一外,一长衫一短衣帮。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当我们再细细品味,看到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命运的描述“大约的确是死了”,那种悲凉的感觉萦绕于心。

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由此外貌描写可见,他具备了很好的劳动能力。“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由此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虽然他有小偷小摸行为,但至少是为了读书。“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由此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内心的孤独,只有与小孩子为伴。在他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人内心的善良,分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至少孔乙己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说是很“实在”的人。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说他是“有价值”的,一点也不为过的。“大约死了”,可能是我们想不出这样的一个正常的人,的确会死的理由。然而大家都知道,孔乙己的结局很悲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悲剧的结局呢?鲁迅先生是怎样“毁灭”有价值的东西。

侧面描写的内容补充:“孔乙己好吃懒做,替人家抄书,换一碗饭吃,坐不了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消失。”看到这时,我想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会不会因为抄着抄着就想着还不如读书,书读进去了,忘了给别人抄书了,就不敢给别人交差,赶紧卷着东西跑了。如果孔乙己断了科举考试的念想,脱了他身上那脏兮兮的长衫,他会不会踏踏实实的为别人抄书呢?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被封建科举制度、封建读书制度这样的毒害,一个“有价值”的人就这样被活活“撕碎”“撕裂”。如果不曾有这样的思想,孔乙己脱下他身上的长袍,用他高大的身体劳动,难道养活不了自己;如果不曾有这样的思想,孔乙己不用“之乎者也”,和大家说说笑笑,和谐相处;如果不曾有这样的思想,人们会这么冷漠吗?会因为一个人没有考上功名而欺负那个人吗?

鲁迅先生将一个有价值的人活活在我们眼前撕碎,看的我们唏嘘不已……

大约——估计,因为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关心;的确——肯定,因为他以前从不拖欠,而现在一年多没有来还账,也没有来喝酒,除了死亡,不可能有其他原因。
  一个读书人,一个苦人,一个弱者,他的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多么令人辛酸!又多么令人深思啊!鲁迅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批判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鲁迅先生用封建的科举制度“毁灭”了一个孔乙己,而在那个社会里又有多少个孔乙己被毁灭了呢?一个、两个、三个……亦或是数也数不清楚的。那这个孔乙己会“大约”死了吗?不会!他“的确”会死,这一类的孔乙己也“的确”会死!除非他考中科举,学而优则仕吧!

孔乙己的悲剧从正面描写看似乎是性格悲剧,但从侧面刻画可以看出《孔乙己》是命运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是那个科举的制度毁灭了一批读书人。

可悲!可怜!可叹!可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6960130b4e767f5acfce2f.html

《孔乙己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