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高山仰止》教案1

发布时间:2020-02-19 11:3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柴桥中学 徐姣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感知

上课前,先问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他加一些修饰语)——伟大、高大。

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高山仰止》。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

“高山仰止”是什么意思呢?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止”是语助词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在编者(后代学者)眼中孔子是一个道德高尚,令人仰慕的人。

那么,在弟子眼中,孔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找找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是怎样评价他的?集中在哪几则?

——(最后三则)颜渊对孔子 9.11 ; 子贡对孔子 19.23 19.24

1、颜渊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是颜回对孔子师道崇高的咏叹。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仰钻都是比方之词。譬如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高不可攀。又如钻凿一物,愈钻愈坚,此喻往深处说,深不可测。瞻之在眼前,忽焉在其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无所不在神龙见首不见尾。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赞叹孔子传道有方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是说自己虽想跟从,又因学问高深无边而有不可企及之叹。(学问高深、传道有方

2、子贡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

——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把自己的学问比作“及肩之墙”,“室家之好”,在墙外能见,说明学问修养尚浅;他把老师的学问比做“数仞之墙”若不得其门而入,就见不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说明老师学问修养之精深。一般人是不能接触不到的。

19·24——这则子贡认为老师好比太阳、月亮,别人是没有办法越过去的。可见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

过渡:在两位出色的弟子眼中,孔子像巍峨的高山;像高墙深院;像高悬的日月。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高深 你们对这样的孔子是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弟子对孔子怎样的情感?——仰慕、推崇

孔子有怎样的品质,让弟子们如此仰慕呢?

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提问:这一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

——思归讲学培养人才学生有才华感到欣慰。担心关心全体的学生。

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1因家乡的学生狂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以约束。体现孔子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

2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见道不可行,时年六十三岁,思归讲学培养人才担心关心全体的学生。学生有才华感到欣慰。

孔子对故乡的弟子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使学生不但能“博学于文”,而且能“约之以礼”,懂得为人之道。表达孔子对全体学生的关爱之情。

孔子非常关心学生。那他们的师生关系怎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孔子和颜回的关系? 本文哪几则有涉及?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感情很好。(孔子和颜渊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志同道合的知己。体现在哪里?)

学贵有疑,这几则,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7.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你与尔有是夫。——孔子对颜渊的评价很高。

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气和。拿得起放得下,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需要很高的品德修养。所以,孔子说“只有我和你能做到。” 通权达变的灵活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0d8361524de518974b7d5e.html

《公开课《高山仰止》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