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2-14 05:04: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童话故事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具有幻想性、夸张性、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童话故事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童话故事 幻想性 夸张性 社会性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得。所以说童话中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恋往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于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小小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相互交谈相互动作像自己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得灵性。恰恰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的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童话倍受孩子们青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首先,童话具有幻想性。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点,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幻想是对生活的象征反映,幼儿童话是一门幻想艺术,它借助幻想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映生活。也就是说,它塑造的形象都是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但这些形象揭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憧憬,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其次,童话具有夸张性。童话的创作一般运用拟人化和夸张的手段,遵循一点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的虚幻境界。虽然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而深刻。夸张使童话中的人和物变得异乎寻常。

第三,童话具有社会性

虽然童话中事物千奇百怪、情节离奇,但童话中的人、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幼儿所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们的原型。童话把现实和想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处于幼儿阶段之前的婴儿阶段(0-3)的个体来说,他们是以感知运动的方式认识周围的客观环境,由于语言的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婴儿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知和行动进行的。即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内化,不能在头脑内部进行,受当前直接感知和直接操作物体的影响,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也决定了婴儿时期的个体还不能完全通过以语言叙述和图画象征的童话作为认识外界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婴儿的认识范围是十分狭窄的。到了幼儿时期,在他们反复接触外界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事物的形象,认识过程开始内化为表象的加工形式,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把这一时期个体的思维称之为具体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借助于表象而超越了眼前的局限,从而扩大了主体对环境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当心理映象产生时,可以把它与内部每次出现的图画相比较,这就大大地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同时对事物的认识也具有了概括的特点。又由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渴望了解、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但是幼儿年龄小,受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能真正同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幼儿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便发生了矛盾。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游戏。因为只有在游戏活动中,才可以用虚构的操作去代替实际的操作,用假象的物品代替现实的物品,而且内容不变。在一定意义上,童话也具有游戏的特点,在童话欣赏中,幼儿能在假想的情境里自由地幻想着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其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是解决幼儿心理矛盾的途径之一。

童话故事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童话所独有的夸张、拟人等特性,有助于孩子学习各种知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2—7岁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出现片面性和我向思维。尽管他们已经能够运用符号表征事物,但只能用它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还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活动。童话本身内容简单,而且具有夸张、拟人等特性,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不需要儿童进行很多的逻辑活动,正好适合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特性。儿童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例如他们从童话中认识自然界的特点,知道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知道了植物怎么样发芽,开花、结果,知道了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化,知道了许多民族的历史和风俗习惯。

童话能帮助孩子形成高尚的道德感

童年时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整个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不良品德若不注意,长大了就会越陷越深,而童话故事涵摄着丰富的道德自律和利他精神,如善良无私、重义轻利、宽以待人、必要时舍己为人等。这在童话故事中表现得最为丰富也最为动人,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能陶冶、启发、引导、鼓舞孩子摆脱不良品德的有害影响,朝着健康的道德人格发展。

童话有利于孩子积极情感的发展、消极情感的疏导

童年时期是情感培养的最佳时期,童话在儿童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优势。但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情感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使他们的愿望、想法得不到实现,产生痛苦、抑郁、焦虑等情绪。这样的情绪一旦得不到宣泄,将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儿童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童话的形式宣泄出去,生动曲折的情节、逼真的人物角色等都让儿童陶醉其中,产生愉悦感。儿童情感愉悦了,内心得到了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使自己神采飞扬、心情开朗。

童话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在儿童的发展中是重要的。它为孩子树立了做人从事的榜样,交给孩子各种行为规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童话故事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7750e80975f46527d3e1e2.html

《童话故事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