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节的抒情散文七篇

发布时间:2019-06-18 11:3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父亲节的抒情散文七篇

【篇一】

父亲今年整六十岁了,一直住在乡下老家。从进城参加工作到结婚成家,我已经十几年不在父母身边,只是每个月回去看看,最多住一两天就走,平时多是电话联系。近两年,看着父母白头发越来越密,腰背越来越弯,我的心开始揪痛。特别是母亲跟弟弟一家到集镇上做生意后,只留下老父亲一个人守着老家独自生活,我越发担心起来,关于父亲的记忆不由自主地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父亲在农村同龄人里绝对是个文化人,念过高中,当过兵,演过样板戏(主角),做过村长,象棋下得很好,会拉二胡,一手隶书比学校的老师写得还潇洒。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台旧收音机,父亲跟着里面的音乐边劳作边大声唱京剧《打虎上山》,这算是我的音乐启蒙教育了,只是我没有遗传到他的好嗓子,只能唱些简单的地方小调。

父亲对我极为宠爱,弟弟小时候常被他揍,可他从没动过我一个手指甲,连大声说话都很少。村里开大会,他只带我去,讲话的时候我就坐在他腿上,我听着大喇叭里付出父亲洪亮清晰的声音,心里美滋滋地,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父亲而骄傲。他曾跟乡干部到山东考察,回来给我买了一条大摆裙,上面的印花是傣族姑娘婀娜走路的身影,配上南国风光,美极了,把半个村子的女孩羡慕得眼睛冒火。可以说,在我青春期之前,父亲就是我的榜样,我的偶像。

随着自身知识的增长,环境的改变,上中学后,我越来越质疑父亲:为什么别人的爸爸没文化却能当官、发财,我的爸爸一身才学却窝在农村种地?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我,也为了证明我比父亲强,我开始发狠读书。成绩是上去了,但我的心态渐渐扭曲,我不再搭理父亲,不愿意他过问我的任何事情,连高考前的家长会,我都不通知他参加,骗老师说他出远门赶不及来。

高考成绩下来前,父亲小心翼翼地试探我考得怎么样,我眼皮都没抬,回了一句“不怎么样”便爬到竹床上躺着。父亲咬咬牙,轻声说了句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只要你过了450分,我拼了命也供你上大学!”要知道,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民负担重,收入微薄,供养一个大学生谈何容易,如果自费,更是困难。就这样,为了不争气的女儿,父亲辞了职,到砖窑里做苦工,到工地上修路,低声下气向亲戚乡邻借钱,艰难地供我上大学,欠下的债到我参加工作三年后才还清。

出嫁前,父亲和我谈了次心。他眼眶明显发红,声音发颤。“我疼了你二十多年,不管你怎么看我这个父亲,我对你是尽了心了。我不要你报恩,只希望你记得,人怎样都是一生,关键是活得真实,活得坦然,活得不后悔。”几年以后,当我的仕途出现问题时,我才理解了父亲的话,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他不愿意奉迎某些人,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心,所以他宁愿留在农村,辛苦却高傲地活着。我恨不得抽自己耳光,后悔当初没有对他好点,心里更加敬爱我的父亲。

常年的辛劳使父亲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十多岁,也累垮了身体,双肾结石、腰椎骨质增生,常常折磨得他冷汗直流。我和弟弟都接他同住安享晚年,可他舍不得老家十亩农田,亲身耕作,翻耕、挖沟、打药、浇水,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我怀孕后,他更忙了,养了一群鸡,几只鹅,说是给我补身子,还说要种几棵果树,让外孙吃到最新鲜的水果。

我的老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的男人啊,你是一棵大树,傲然挺立天地之间,虽然没给我多少金钱,但你的精神和品格,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篇二】

最令人难忘的是父亲的那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哟。皮肤干燥粗糙得像松树皮,手背上青筋突暴,关节粗大,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掌心的纹路像刀刻的一般。小时候,我常打趣地说;“爸爸的手,天下第一丑。”

可正是这双手,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和温暖。

我六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双手紧紧搂着我伤心地说:“娃呀,妈妈走了,以后只有爸疼你了。”从此,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悉心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每天早晨,他升燃炉子为我做早餐,为我准备牙刷、牙膏、洗脸水,最为难他的是帮我梳头绑辫子,扎蝴蝶结。他那双宽厚粗糙且笨拙的手怎么握得住细密滑溜的头发呢?又怎能把握得住用力的轻重呢?他用梳子重重地在我头上刨,就像耙地一样,痛得我哇哇乱叫。他一阵心疼,一阵慌乱,不停地责怪自己,不停地哄我开心。第一次梳下来,对照镜子,好丑哟,有些头发放得松,高高隆起,有些头发拉得紧,贴着头皮,简直如鸡窝一般。蝴蝶结呢?就像系的鞋带一样,有气无力地歪在辫子上。我生气地骂他:“笨爸爸”。为了让我满意,他不知从何处弄来一团假发,每天晚上在家里练习,梳呀,绑呀,扎呀,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慢慢地,慢慢地,他的手变得像妈妈的手一样轻柔,一样灵巧了。同学们都夸我的蝴蝶结在头上飞呢。为了我,他什么都学着做。衣服破了立刻缝,扣子掉了马上钉,即使被针头扎出小洞,血流不止,也心甘情愿。他乐意陪我一起练字,一起画画,一起拍球,一起拼图……他怕我寂寞,提议和我一起喂养小狗,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栽花种草,太阳花、指甲花、月季花、米兰花、菊花……大都是些好种易活的花草。父亲像照顾我一样,精心培育它们,浇水、施肥、剪枝、打叶。不久,爬山虎悄悄地蓬蓬勃勃,郁郁葱葱,把小院都染成绿莹莹了。盆花开了,姹紫嫣红,满院的香,父亲乐呵呵地用指甲花给我染红红的手指甲,还摘下一朵月季花插在我的头上,说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逗得我直乐。

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父亲亲手做的灯,那是不寻常的灯。父亲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烫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产生了。他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父亲接着用木块做了个圆形的刻有花纹的底座,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个眼穿过去,然后沿底座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父亲的手中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父亲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蜡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父亲轻轻捧起灯罩,“嚓”的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在没有月亮的除夕夜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家里人少,父亲说过年要让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父亲用竹篾扎好再用红纸做成的,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父亲用白纸糊的并描有小动物图案的灯,放在窗台上。无论是高出屋檐的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灯,都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父亲说不能让母亲太寂寞,除夕的晚上,还专门为母亲做了一盏点白蜡烛的灯,带着我送到母亲的坟头上。母亲的“房子”顿时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父亲的手虽然忙于家事,但丝毫没影响工作。他在物价局任职,每天早早送我上学,匆匆赶去上班,傍晚接我回家,经常带着账本。那账本大大的,厚厚的。我十分好奇,一次,趁父亲做饭之际,偷偷翻开它。啊,工工整整的字迹,清清楚楚的数据,这是爸爸写的吗?他那双手能写出如此漂亮整洁的字吗?我不禁跑去厨房问他,他扬起满是油污的大手,笑着说;“难道你不相信爸爸这双能干的手?”白天过去了,父亲哄我睡觉后,又开始伏案工作。我每次醒来,总见他还在写呀,算呀,或是画表格呀,那双健壮有力的手不曾停过。他十分专注,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倦,忘记了一切。

一日,两位姑姑一同来看我,见家里收拾得特别干净,整洁,家什摆放得有条不紊,便赞不绝口。小姑俏皮地说;“我哥真是优秀男人、模范父亲啊。”大姑接着说:“真了不起,家庭工作两不误,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他工作也不错吗?”我忍不住问。“当然,要不局领导为什么选送你爸去人民大学进修学习呢?”大姑刮着我的小鼻子说。临走时,大姑拉着我的手,又摸摸我的头,说:“娟子,放心吧,有你爸这双大手撑着,天塌下来都不用怕。”是啊,有父亲的手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护甲导航,我何以为忧呢?

长大后,我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明白,父亲的手是天下最美的手。因为它凝聚了父爱,凝聚了亲情,凝聚了敬业精神,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

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我由衷赞美那双手。

【篇三】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下厨,最拿手的不过是下一碗阳春面。阳春面即葱花面,因阳春三月的小葱最具营养和食用价值,而得名“阳春面”。已是壮年的父亲,白日辛勤劳作一天后,胃口极好。三十多岁的时候常常到了晚上十来点就闹上饥荒,他没有叫醒已在睡梦中的母亲,只是亲自动手下一碗阳春面,偶尔也叫并不饿的我吃上小半碗。父亲当时做的阳春面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人胃口大增。尽管那一大碗清汤挂面只在面碗上面一层漂浮着几粒绿色的葱花,但炸了几滴菜油令一碗面极具香味。白的面、绿的葱花、金黄色的菜油是那个年代抵抗饥饿最具诱惑的组合。父亲吃面的样子很香,吃得也很干净,没有一点残留,竟然让人有说不出的心疼。我从未体会过饥饿的滋味会让人如此狼狈,不由得联想起父亲的生活历程。

父亲是个吃过苦人,十一岁起便在县城的煤矿挑煤,十四岁就到了城市里招工,开始了独立生活。祖父母在县城里生活,除了两间用来居住的祖屋,没有什么手艺,不象农村人可以依靠一亩三分田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从小缺乏营养显得孱弱、瘦小的父亲不得不在年少时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最困难的时候,一份微薄的工资收入不仅要养活家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要寄钱赡养老家没有生活来源的祖父母。

父亲在工厂里辛劳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掌握了一门谋生的手艺。凭着这门过硬的技术,父亲被政府部门下属一家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看中,在不惑之年毫不费力的调入这家单位,工作安稳直至退休。就这一点来说,父亲还是幸运的,中年以后没有经历太多生活上的挫折和坎坷,随着子女长大嫁娶,大家庭的日子一天一天得到改善。父亲晚年很知足,生活节俭搭配适宜,吃得饱也吃得好,特别是晚餐每顿酌杯小酒,日子简单而惬意。

父亲没有念过几年书,却很好学,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报,晓古通今,讲话也很有道理,耐人寻味,是少年的我最崇拜的偶像。虽然直到退休,父亲都是一个工人的身份,但是我从未觉得父亲低人一等,在我读书时期的日记和作文中,父亲仅一米七的身材总被我描绘的高高大大。在这个崇尚金钱、权力的物质年代,父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没有落伍,在在他工作的四十多年里,没有求过人,没有偷过懒,踏踏实实地工作,凭借自己的双手支撑着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

回想起来,我和哥哥无忧无虑的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学生时代。正因为自己年少时的苦难,父亲便发誓不让子女吃苦。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吃的穿的比起农村的孩子要好上很多倍。这是我长大以后听闻太多同龄人艰辛成长的经历所要感恩父母的。我也知道父亲壮年时每晚的阳春面,并不是父亲对生活额外的要求,而是父亲为了让我们兄妹俩多享受一些丰盛的晚餐,就节约着,自己吃得极少,而在夜间不得不靠一碗阳春面来补充能量。

多年以后,一个初春辘辘饥肠的夜晚,独处异乡的我,想起父亲那碗香喷喷阳春面,一种饥饿的渴望夹杂着一股化不开的思念涌上心头。我知道作为一个极平凡的女儿,饥饿的欲望如此简单而容易满足,象父亲一样一碗阳春面就足矣!一碗阳春面成全了一个父亲爱子之情,也滋润了一个女儿漂泊的心。如果有一天,一个初春时节的晚上,我独自悄悄地返回故乡,和父亲畅谈至夜深,我一定会亲手为父亲下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自己也抢着吃上几口。其实我很想知道,一碗普通的阳春面,还是相同的原料,吃起来味道是否和从前一模一样?

【篇四】

远的我就看见了父亲,他一如既往地坐在堂屋的门槛上吸着旱烟,女儿飞快地跑过去,踩着父亲沾满泥巴的赤脚,熟练地爬进了父亲的怀里,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地说外公我好想你。父亲慌忙放下手中的旱烟袋,站起身,换了个姿势,把女儿背在背上,哼着儿歌,朝院中走去。父亲刚从地里回来。脚都还没有来得及洗洗,就这样背着女儿出去了。

看着父亲背着女儿的背影,有一股莫名的慰籍溢满我的心头。

父亲是个石匠,12岁就辍学跟着别人学石匠手艺,虽然只上过三年的学,但却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加上手艺精湛,所以父亲的刻碑手艺远近闻名。父亲的爱好很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略懂一二,小时候,每当吃过晚饭,我们姐弟三个便喜欢拉着父亲坐在院中的树下玩耍,时而让父亲给我们讲故事:从张飞到岳飞到王若飞,从孙悟空到白娘子到哪吒,从李白到苏轼到柳咏;时而以三对一与父亲对弈,时而让父亲教我们吹笛子口琴。在父亲的故事和音乐声里,我们总能进入甜美的梦乡。最快乐的是大年三十,我们围着旺旺火塘,铺纸研墨,写自己的对子,贴满掉了石灰的老屋子……

日子就这样被快乐的音符点缀得绚丽多彩,从来没有想过父亲的这些爱好会让旱烟取代。那天,成绩十分优异的弟弟被送进了医院,快乐的音符也随之嘎然而止。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和母亲轮流着在医院照顾弟弟,轮流着四处筹钱为弟弟治病。那天,当我从远方的学校赶到医院去看弟弟的时候,却在医院的门口第一次发现了抽着旱烟的父亲,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院内大树底下的石头上,眼睛无神,几乎无肉的脸上在暮色里更显得苍白,神情是那样的痛苦与无奈。我正要挨着父亲坐下,父亲却牵起我的手----紧紧的握着我的手,将我的手握的生疼生疼,向弟弟的病房走去……

就在那个冷冷的深秋之夜,当最后一片梧桐树叶凋零于地上的时候,弟弟的十五岁也永远的凋零在了父亲的怀里。当医生用那一抹白布将弟弟裹进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母亲的撕心裂肺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父亲则紧紧的楼着我,直到天亮。

弟弟就这样走了。在弟弟走后的日子里,父亲便这样常常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抽着旱烟,很猛烈的抽着,很久也不说一句话,四周慢慢扩散的长长的烟雾,拽着父亲长长的哀愁飞得老远老远……

我返校的时候,母亲为我打点好行李,父亲接过替我背着,牵着我的手送我去车站,父亲就这样牵着我,一如上次那样,握得我生疼生疼,冷冽的秋风中,父亲显得苍桑而憔悴,背也更加佝偻了,头发更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想着姐姐已经出嫁,我又在外地读书,唯一留在身边的弟弟也走了。突然之间,我觉得父亲是那样的可怜。汽车启动了,在我向父亲挥手的时候,我看见了父亲的眼里含满了泪水,父亲转过了身去,一直没有回头看我,直到我再也看不见他。

后来,为了父母,我把家安在了那个掉了石灰的老屋子,结婚的前一日,我又一次和父亲铺纸研墨,写对子,将那大红的“喜”字贴满掉了石灰的老屋子。因为工作,我和老公只能每个周末去父母那里小住,尽管这样,也给父亲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再后来,我们把女儿一直留给父母照顾,才发现不知从何时起,父亲的旱烟,抽得很少了……

如今,女儿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不得不将她接过来上学,去接女儿的那天,父亲一如当年送我一样,送着我的女儿。但我们依然保持着每个周五回去小住的习惯。

于是,每个周五的黄昏,远远的,我们总能够看见父亲吸着旱烟,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等着,四周扩散的长长的烟雾拽着父亲长长的期盼,飘得老远老远……

【篇五】

搬进新家虽然快两年了,可父亲还是第一次来。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父亲显得特别开心。他再三强调他其实早想来的,可家里事情多,又担心我会因为陪他而耽误工作,所以迟迟没来。这次要不是妹夫这边有事,顺便开车带他过来,只怕又要推到明年了。

女儿在一旁插嘴:“您一定嫌我妈不够孝顺,所以不喜欢她,才不来的。”

父亲就呵呵呵呵地大笑,连忙解释:“那绝对不是的!外公老了,没能力帮你们,也不能帮倒忙撒。”

父亲已经七十,可永远那么要强。他习惯大声说话,爽朗的声音像是撞钟;习惯挺着微弓的背大步流星地走;习惯把袖子裤管卷得高高在田间劳作。那样的时候,他好像从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可以理直气壮接受照顾的老人,只有在他难得一两天休息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父亲。

女儿提议拍几张我和父亲的合影,父亲欣然答应。他立刻挪了挪身体,整理一下衣襟,坐正,还招呼我坐到他的身边。我紧紧地挨着他坐下,双手环住父亲的腰,霎时,一道幸福的暖流传遍全身,我突然感到即使父亲老了,他也一直是我的靠山,我的胆量,我的依赖,我的动力。我把头轻轻地落在父亲肩上,看得真切父亲布满茧子的大手青筋突兀;看得真切他被太阳晒成的古铜色的脸写满沧桑;看得真切他脸上被岁月镌刻的皱纹深深,看得真切他满头的银发找不到一根青丝。我鼻子一酸,千千万万愧疚和感叹的藤蔓,在我心上一齐攀爬。

而父亲脸上却含着满足的笑容,他的身子略略靠着我,我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向我这边挤压,那是一棵历经风雨的大树渴望在他的晚年接受搀扶的放心;是一棵孤独寂寞的老树在他的暮年渴望出巢的鸟儿归来的期待。

拥抱一个人是因为心中有爱,情不自禁用身心拥抱一个人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博大凝重的爱。

小时候,我一直很敬畏父亲,童少的回忆里,父亲的拥抱好像仅给予我一次。那天父亲好像喝了些酒,当我把考了满分的试卷放在他面前时,他先是仔仔细细地看试卷,然后一把抱起我,一边夸我是他争气的女儿,一边笑着用他那硬扎扎的胡须摩挲我的脸蛋,我在他喷着酒香的称赞里受宠若惊,他的怀抱里窜出我肆无忌惮的大笑,惹得妹妹弟弟好生羡慕。长大以后,爱人的怀抱成了我渴望的幸福天堂,我常常想: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情莫过于能被爱人拥抱。这样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小时候那个拥抱太刻骨铭心,也许因为潜意识里期待更多的爱,也许是源自内心的一种不满足或缺失。我把自己的需求藏匿得干干净净,渐渐地养成了清高的秉性,也失去了主动拥抱别人的能力,即便是孩子。至于父亲,我实在必须承认,我做梦都不曾有过拥抱他老人家的念头。

父亲的爱一直就这样被我凉在枝头。爱的回报里,除了过年时回家探望,平常多以工作忙作为自己懒得辛苦的借口。几个电话,少许的钱,自以为是的态度,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他们对我一生的牵挂。我不曾想过,年迈的父母他们缺的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的供养,还有我可以随时随刻都可以回报的拥抱;我也不曾检讨,自己平日里那些可有可无的理由忽略了多少次父母期盼亲近的目光。

女儿的照片拍好了,可我依然不想把环住爸爸的手松开,我还想这样静静地、轻轻地抱住我的父亲,抱住这个不再健壮,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

【篇六】

多年以前,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内心的感受并不是十分深刻。直到现在长大了,才领会作者字字句句中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今年是我踏上审计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中秋国庆双节放假,我便趁机回家看看父亲。

自从母亲早年病逝,父亲就一直独自一人寡居在家。哥哥常年在外面做事,我则在外地求学,虽说离家算不上远,但算起来在家呆的日子真的不多。父亲如今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难免孤独寂寞,还好今年有小侄子跟在身边。可是孩子太小,调皮捣蛋不懂事,照顾起来费心费力,幸好父亲身体还算康健。但一老一小在家,始终让人放不下心。

我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挣钱很不容易,然而他一向重视对我们兄妹的教育,尽自己的全力让我读完了大学,让我和哥哥成为家乡读书最多的少数人之一。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讲述家里大伯刚参加工作时领导把钱掉在桌上刻意考验其为人的故事,他常以此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勤恳,不卑不亢,想得到的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争取。

父亲脾气有些许暴躁,但他极少对我们兄妹发脾气。但做错事,父亲也会严厉的批评,因为性格倔强小时候我也挨过父亲的打。父亲的工作经历很丰富,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吃过很多苦,做过会计、厨师、小贩等,可他从来都没什么抱怨的言语。母亲走后,父亲一人既当爹又当妈,独自一人撑起我们的家,培养我读书,其中的艰辛他从不向人透露,平时做工很辛苦,一天忙碌过后,喜欢在家喝点小酒,据他说这样好睡觉,但我知道那是因为累的。

常说: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父亲的爱并不像母爱那样绵软可亲,但却让人回味深长。在印象中,父亲很少对我说夸奖的话。他只会用最质朴的行动让我体会到对我的爱。不管是以前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还是现在外地求学工作,每次我回家父亲都会在到家前做好吃的,每次吃饭的时候,好吃的都全都属于我,自己仅吃点剩下的。每次看到父亲这样,我都只能将声声感激收集起来,珍藏在心里。

不经意间,父亲老了,我也长大了。这次回家坐在父亲摩托车后座,发现他以前引以为傲的满头黑发竟也冒出很多白发,一根根的夹杂在黑发中,特别醒目。岁月催人老,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作为儿女的我却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心里时常感到歉疚,不觉唱起那首《父亲》的歌: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篇七】

与共和国同龄的父亲退休已有数年,因其一贯家长式的工作作风和乐于替人做决定的习惯,我与小妹便给他起了个“老领导”的外号。“老领导”那辈人勤奋、节俭、工作踏实,依照他的标准对我们不免时常有些责备、教导,不好讲大道理的他,言语直白简短,也许当时心中并不认同,但细细品味体会,对我与小妹做人、做事及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都不曾偏离正确的方向,起到良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其中的三句尤为记忆深刻、受益颇丰。

“做人要靠自己”。父亲八岁已是孤儿,学习成绩本很优秀的他,十八岁初中毕业后即被乡政府送上部队,目的是让无人照料的他能餐餐吃上饱饭。父亲虽无太多成就,但一切所得均是自己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其中之艰辛从未听他提起。记得有次在个人工作中受挫,回到家中不免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甚至责怪父亲没有给予帮助。父亲说:做人还是要靠自己,人人都靠爹,那我岂不是要去坟墓里拉人帮忙。工作中不顺心,关键看自己尽力没有,如果真的是用心在做事,相信组织和同事会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自己内心也必会坦然。要想得到认可,需要自己用实绩来证明,而不是借助外力去实现。

“与其动歪脑筋去赚、不如省着点用”。父亲勤俭一辈子,但对我和小妹的生活需求却尽自己所能去满足,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宁可自己多吃些苦、受些累也无妨。有时,面对我们言语间羡慕社会上有些一夜暴富、生活奢靡现象时,父亲总是严厉的说:我没有能力,也不会去做这些有违原则、触及底线的事情,你们的生活已经算很舒适了,要学会珍惜,与其动歪脑筋赚钱、干些睡觉都不踏实的事情,去追求攀比奢侈享乐生活,不如在保障生活必须开支的情况下,少一些不切实际的花销,赚那么些担风险的钱也就无所用处、没有必要了。看着午间小憩尚能鼾声不息的父亲,的确,有再多钱也不如他这般活得坦荡、睡得踏实。

“男人要有责任。”父亲在政法战线工作奋战了几十年,在儿时的记忆里,他很少在家中吃饭、也几乎没有时间顾及我们的学习和带我们去公园玩耍,但家中的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纪念品、小玩具,这些都是父亲每一趟出差工作学习,从他去过的地方为我们所买回的,至今都从未间断过。曾与父亲交流,我们都已长大,您大可不必每次出差都为我们特意去购买这些。父亲说:每次出门在外,我都特别想念你们和母亲,多年养成购物的习惯,是迫使自己牢记家里的亲人和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一个男人没有基本的责任感、责任心,他是不会有太多成就的。现如今回家,见父亲与母亲偶尔扯皮、争执,我只是在一旁静静欣赏,而从不上前劝阻,我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在工作生活中谨记“责任”二字几十年的男人,为平淡家庭生活增添的几分欢乐色彩与调料而已。

父亲简洁、朴实的三句话虽不是什么励志名言,但我必谨记在心,伴随在成长之路上体会、践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2b03e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9.html

《关于父亲节的抒情散文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