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金陵画家武丹及其绘画

发布时间:2020-08-02 05:14: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7世纪金陵画家武丹及其绘画

王晓春

【摘 要】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金陵画派的研究逐渐兴起,但在画家个案或群体考察、画家与艺术收藏、批评的关系、地域画风的转变等研究方面依然有许多探索的空间。在众多"金陵八家"的组合中,画家武丹只出现过一次(即"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高岑"组合)(1,画史中亦绝少有关他的记载,因而对其生平、

【期刊名称】中华书画家

【年(),期】2016(000)005

【总页数】6

【关键词】武丹;樊圻;艺术收藏;画史;邹喆;龚贤;绢本设色;林树中;衷白;职业画家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artists-painting-calligraphy_thesis/0201235494006.html

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金陵画派的研究逐渐兴起,但在画家个案或群体考察、画家与艺术收藏、批评的关系、地域画风的转变等研究方面依然有许多探索的空间。

在众多金陵八家的组合中,画家武丹只出现过一次(即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高岑组合),画史中亦绝少有关他的记载,因而对其生平、画风和艺术成就等知之甚少。但从现存武丹画作考察,其画风清逸工整,意境不俗,笔墨功力深厚,有很强的摹古气息,应是一位颇具天赋的职业画家。目前学界对武丹绘画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偶有文章稍有论及,基本把其归为金陵画派中晚期的画家。本文试从梳理武丹存世作品的角度,对其绘画艺术面貌作一初步考察。

一、17世纪金陵画坛的艺术特征和群体构成

17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巨变,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这座中国历史上南方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此时作为朱明留都和东南交通枢纽,经济发达,文坛艺林人物荟萃。明末遗民多隐居金陵,雅集酬唱,赋诗作画。故龚贤曰: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郡(南京)为盛。”②当时,古都金陵成为遗民向往的中心,如吴彬、姚允在、杨文骢、邹典、程正揆、髡残、石涛、龚贤等画家多流寓于此。清初亦形成了以周亮工为中心的艺术圈,吸引了新安、扬州、浙江、福建乃至正统派活跃的太仓地区的画家来此短期创作与交流,金陵遂成为中国17世纪艺术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以龚贤、樊圻、吴宏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逐渐形成,成为独立于清初四王正统画派外的另一大艺术群体。他们多隐居以书画为生,具有较强的遗民意识,作品主张师法自然,注重写生,极具江南山水特色。

金陵诸家按身份、画风、师承等可分为职业画家群体和文人画家群体两大类,而细分又包括活跃于明末的先驱画家;以金陵八家为代表的第二代画家及其后代、弟子和其他第三代画家;崇尚简易画风的僧七处(朱翰之)、杨文骢等;号称金陵二谿的程正揆和髡残;个性派画家张风、胡玉昆等。因此,这一时期的金陵画坛极具丰富性和复杂性,没有统一的画风,却有共通的审美趣味;没有根深叶茂的师承,却彼此影响互动;没有高举的画坛领袖,却有核心的艺术评判者。

关于金陵八家的构成,历史文献所载不尽相同,而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首评人是明末清初对金陵画坛影响巨大的艺术鉴藏家周亮工。在周亮工所著《读画录》中所记录的金陵画家或与金陵有关的画家多达40余位。而最早记述周亮工对金陵八大家的品题,是与周亮工同时代人王弘撰所著的《西归日扎》。从相关文献推测,此品题至迟在康熙二年(1663)便已存在。关于八大家的品评为后来的画论及方志所承袭发展,随着时间推移,金陵地区名家辈出,金陵八家的人员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后来的著述在转录中亦有所增删,遂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但金陵八家以及金陵画派之名已赫然载入画史,时至今日亦为大众所熟识。

有学者认为,在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兴起并成为画坛主流之后,院派被视为外道,而金陵八家继承南宋院体画风,其兴起可谓重振了院派。他们的绘画事业大多在职业和艺术之间,他们的艺术实践意义在于以江南山水的特点为主轴,创造出了一种细密、典雅的风格,打破了董其昌唯南宗是尊的单一格局,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

二、武丹生平及画风

关于画家武丹的文献记载,目前所见最早的是清代张庚所著的《国朝画徵录续录》,其中武丹左桢朱虚一条记载:武丹(字衷白)、左桢、朱虚三人,不知何许人。皆善山水,丹笔清韵自喜,桢笔有郭河阳风味,虚笔结构紧密。据此仅知武丹字衷白,画风清韵自喜,而生卒、籍贯、艺术活动等一概不详。而左桢和朱虚也难以考证,只知前者画风上学宋代郭熙,后者绘画结构布局紧密。从言语间似可推断此三位画家均具有职业画家的艺术特征。

其后一些书画著录或工具辞典,如清代彭蕴璨《历代画史备传》,民国孙濌公《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黄华、商承祚编《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等,大都不出张庚所载,有的还标明武丹为江宁(今南京)人。而《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清》中所录武丹的简介中,则直接标明其生卒年为1662年至1721年,即康熙元年至康熙六十年,终年60岁,不知其根据在何处。林树中的《清初金陵画派年表》和吕晓的《明末清初金陵画家年表》都照其录入,但在具体文章论述中又基本以生卒年不详而论,可见在武丹生卒年问题上并非已有准确结论,尚有待从文献和图像史料中作进一步考证。

目前,笔者能检索到的带有武丹款识和确切纪年的最早作品是公元康熙十年(1671)武丹所作的《山水图》册页十二开。按《中国美术全集》所注生卒年计算,武丹时年10岁;最晚的一幅作品则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所作《山居图》,时年52岁。以上两件作品均出自拍卖行。再来看公立收藏机构藏品中所知最早的康熙十二年(1673)所作的《梅花书屋图》,时年12岁,现藏日本静嘉堂,并被列为重要美术品。最晚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所作《清溪归棹图卷》,时年51岁,现藏广东省博物馆。又南京市博物馆所藏武丹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的纸本水墨《山水》册页,所画云山墨气淋漓,已可见其笔墨功力和绘画功底。按此则武丹生年或可早于康熙元年,但至迟不晚于康熙初年。可见武丹确实为一位颇具天赋的画家,少年时便已具备较强的摹古功力。至于武丹卒年,因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还不能确定是否能晚于康熙六十年。从所存作品判断,其主要生活和艺术创作期在康熙一朝。关于武丹的籍贯,目前学界多认为其为江宁人(今南京)。从传世作品中多见署白门武丹”“钟山武丹”“古东山武丹”“东山武丹”“东山草堂等,基本可以确定其为南京本地画家,且早期作品多署钟山,而带东山字款的则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出现。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然而金陵地区的艺术收藏却悄然繁盛。当时许多宋代真迹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遂对其书画审美趣味产生极大影响。许多北方收藏家开始偏好北宋开创的山水画风格,而明代中期以后以吴门画派为盛的画风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建立起来的南宗审美趣味至此开始遭到挑战。清初,随着诸多北方收藏家成为金陵画家的艺术赞助人,这种追求浓郁、深挚、雄强的审美趣味开始影响到金陵地区的绘画风格。武丹既为金陵画家,自然受时代画风影响。从其早期作品观察,大部分为学习宋元笔意的摹古之作,如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的《寒林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山势高峻奇崛,远山顶作密林,有北宋范宽山水的气象,中景以云气隔断,近处老树交错,房屋掩映其中,表现秋冬山林的寒素气氛。画法上汲取宋以来院体山水的技巧,与其前辈金陵画家高岑的《秋山万木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相比,也可看到相似之处。另一件作于1677年(康熙十六年)的《秋山林屋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亦属同类风格作品。画面绘深秋山居读书之境,木叶尽落,万物清肃,林木掩映之下,草堂伫立。远处峰峦高耸,泉水飞泻,气象清肃。画法取元代李郭派蟹爪树”“鹿角树笔法变化极为丰富。山石、峰峦的皴法变化多样,乱柴、披麻互用,使峰峦呈现出瘦硬苍劲的效果。笔墨清劲挺拔,坚凝沉郁。杨仁恺认为近蓝瑛风格,且粗笔放纵,为武丹作品中少见。林树中则认为其山石以乱柴皴笔法技巧表现,树法类似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武丹作于同年的另一件作品《山水图》册页(南京市博物馆藏)则是笔墨沉郁浑厚,山峦皴擦多以淡墨湿笔为之,熟练运用积墨法,表现出山林的烟岚缥缈、烟雨迷蒙。同类题材和技法在金陵画家樊圻及其子樊云的作品中也有表现,如樊圻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的《山水》册页之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纯仗水墨,只最高处的暗天,烘染中参以少许花青,用点细密,是他经常的技巧。在形构图的顶点,亦即右侧边缘处有房舍数间现于雾中,使观者觉得山水深林之中,仍有人迹。武丹的作品与之比较,在构图和笔法上有相似之处,可见当时金陵画家对宋代米氏云山风格的摹仿比较普遍,且互有交流和借鉴。

大约在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武丹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山水皴染细腻,布置精严,设色明丽,气韵浑秀,渐融南北宗技法于一炉。清人叶道芬在观武丹绘画后认为其笔意一以石谷为宗,能品中复饶清远之致。结合作品考察,确可见其绘画中对王翚画风的借鉴之处。目前尚不知武丹与王翚是否有直接交往,但至少可以通过其作品体会出武丹作为一个职业画家所向往的文人精神诉求。康熙三十年(1691)武丹为濬老先生所作《山水》册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中题道:昨见濬老先生箑头小景,萧疏竹树,布置天然,真画家逸品也。余每叹其不及,濬翁又强索余画。偶图数笔,聊以报命,此亦古人嗜芰之癖也,俟异日适意,再作云山一册以赠。然须斗酒醉我,我当蘸酒放笔,一写胸中之丘壑,以供清玩,何如何如。”⑩可见武丹不以画之能品为意,而是追求逸品之致,其所言醉后一写胸中之丘壑,反映出文人气质的笔墨趣向。

在武丹的山水画中常有表达山居隐逸情怀的作品,如清代华喦《离垢集·卷五》(道光十五年刻本)有《题武丹江山图》:睡起披图拭目看,濛濛烟翠欲生寒。云根一水萦回处,酷似新都七里滩。七里滩在浙江桐庐,其下数里至严陵濑,即东汉隐士严子陵羊裘垂钓之处。武丹善于表现烟雨濛濛的山色,格调清逸,令人向往。另外清林寿图所辑《黄鹄山人诗初钞·卷十·古今体诗六十首》(清光绪六年刻本)收有《题武丹山水幅》:钓船才入手,风籁遂潇潇。山木前头雨,墟烟第几桥。近人非避地,随意往乘潮。似抵严滩侧,羊裘不可招。表明武丹十分擅长这类题材的山水画作,立意深远,画中有诗。

三、武丹的交游

武丹积墨技法的山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与龚贤画风有相似之处,虽然并非龚贤传派,但是受龚贤影响较大。南京博物院藏有其《林峦烟海图》(又称《夏山图》),其中题道:奉岂老道先生粲正岂老当为龚贤。如果这幅作品真伪无误(刘九庵与傅熹年曾对此作表示存疑),则表明武丹与龚贤曾有过直接的书画交往,进而推测龚贤对武丹可能有所传教。

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虞山夜泛图》卷(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武丹的纪游作品。作者以短密秀润的笔画皴染山石,再用淡墨加以晕染,使所画景物模糊朦胧,充分表现了夜晚水面上雾气朦胧、苍茫迷蒙的视觉效果,渲染出寂静幽暗、缥缈清远的气氛。同游题画者有蒋文从、翁元登、钱陆灿、陆贻典、凌竹、陈玉齐。后又有冯武、张翼、王学浩、刘恕、潘奕隽、范来宗、朱载震等人题跋,是目前所知武丹绘画中题跋最多的作品。乾嘉藏家潘奕隽在其所撰《三松堂集》中记载:题虞山夜泛图。壬戌十月十三日,芝岩翰林邀余同游虞山,适蓉峰观察过访,以有事不获同游为怅。越五日归,蓉峰持是图索题,盖康熙壬戌十月,常熟蒋文从招同闽中张超然、翁岸甫、金陵武衷白、同里钱湘灵、陈在三、贾幼陶、陆觌庵游虞山作也,图为武衷白写,诗以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为韵。蓉峰即指乾嘉时期书画家、藏书家刘恕,《虞山夜泛图卷》上钤有刘氏寒碧庄印”“华阳刘氏家藏”“蓉峰氏等印,应曾为刘氏珍藏,而又携予潘奕隽作题。从中可知武丹二十余岁即与虞山诗派诸家有所交游,也许有诗文唱和,这些都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在个人艺术趣味上更接近文人品格,其画中偶有题画诗作,颇展露其才情,列举几例:

前山雨过半停云,帆影萧萧秋水深。日暮江亭留逸士,新诗多在此中寻。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日暮江亭图》南京博物院藏

叠叠层峦石径分,溪声流出响堪闻。闲情每向桥边坐,爱看松阴接岭云。

康熙四十一年(1702 )《松风听泉图》北京翰海2010年春拍

朝来山市雨初过,林壑秋风落叶多。独坐草堂人不见,诗情无限在烟箩。苍霭横林路欲迷,疏钟声出数峰西。若教吟向茅亭上,一坞斜阳古树齐。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山水图》北京翰海2000年秋拍

目前所见武丹作品中堪称巨制的通景屏《九峰三泖图》,绢质精良,构图平远,画境辽阔,其中所绘居屋寺宇、渔人游艇、柳林苇丛、港湾洲渚、田畴村落、岛屿坞岸、高峰远山,物象繁复而一丝不苟,尤其对于湖水的处理,借鉴南宋马远的画水法,咫尺之间,波光粼粼,千变万化。九峰三泖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境内,自古即为云间避暑胜地,元明文人多有诗词题咏,此屏很可能为松江地区富商大贾定制而作。据此推测武丹非常熟悉松江地区,甚至与松江画家有所切磋互动。此外,还有诸多作品的上款中所署受画者的身份未及考证,亟待深入研究,至少可以肯定武丹绝非仅是技法高明的画师,他身上兼具职业画家的功力和文人画家的素养。

四、武丹传世作品

武丹虽然曾被列为金陵八家之一,但其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清代以来的书画收藏著录中也少有记载。笔者依据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林树中《清初金陵画派年表》、吕晓《明末清初金陵画家年表》、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以及利用雅昌艺术网搜索到的历年国内外拍卖纪录,经过初步梳理可知,目前有武丹款印的传世作品共60余件(套),有明确年款的约50件(套)。公立收藏机构所藏约32件(套),其中国内30件(套)、海外2件(套),具体为:故宫博物院8件(套)、南京博物院6件(套)、南京市博物馆5件(套)、上海博物馆3件(套)、首都博物馆1件(套)、天津博物馆1件(套)、广东省博物馆1件(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件(套)、绍兴博物馆1件(套)、常熟博物馆1件(套)、广州艺术博物院1件(套)、四川大学1件(套);海外有日本静嘉堂1件(套)、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1件(套)。

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作品笔者未见其真面目,有的甚至未能找到清晰图片,在统计中可能存在重复或真伪难辨的情况,而且限于学识和搜索工具,不免有疏漏之处,在此仅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初步的资料参考,尚待辨伪存真,以期为了解和研究武丹的艺术成就提供更为全面和可靠的作品信息。

五、小结

武丹作为17世纪后期金陵地域画家,不仅拥有很好的绘画禀赋,而且善于摹古出新。在金陵绘画复古风气盛行的环境下,武丹对宋元明院体山水及南宗山水皆认真学习,技法全面,功力深厚。同时,他把技巧融入写实江南真山水之中,尤善营造峰峦隐显、若含烟霭之景,有杜诗元气淋漓障犹湿之境。也许是职业画家的身份让武丹拘于世俗而不能尽显其才华,以致金陵画派势微之后的两百余年,几不见于画史。然而,在康熙一朝的金陵画家中,武丹应占有重要一席。

责任编辑:陈春晓

注释:

乾隆《上元县志》、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两县志》等皆录此说,虽标为周亮工所品题,却未见于周亮工之著述,疑为托名。但是武丹能被列于金陵八家诸说之中,至少表明他在金陵画坛中确有一席地位。

吕晓《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7月第1版,第82页。

吕晓根据清初善本《西归日扎》考证出金陵八家说来自周亮工的史源,纠正了自清代中期张庚以来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的旧说。

张蔚星《在职业和艺术之间南京博物院藏清代金陵八家绘画略说》,《书画世界》2009年第1期。

《静嘉堂·中国绘画》,静嘉堂文库,1986104日发行。

深圳博物馆编《奇趣与复古—17世纪金陵书画艺术精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1月第1版,第169页。

吴宏(1615-1680),字远度,号云林竹史,原籍江西金溪,寓居南京,晚年与周亮工为邻。兼长山水、人物、墨竹,山水居能品。

樊圻(1616-1694年后),字会公,更字洽公,江宁(南京)人。山水、人物、花卉俱精,清初金陵画家代表人物之一。

翁万戈《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上海美术出版社,200912月第1版,第28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选集》,文物出版社,20104月第1版。

翁元登,福州(三山)人,康熙年间任尤溪儒学训导,岁贡出身。

钱陆灿(1612-1698),字尔韬,号湘灵,又号圆沙,江苏常熟人。顺治十四年举人。明末清初藏书家、校勘家,虞山诗派诗人,钱谦益门生。

陆贻典(1617-1686),一名陆典,又名陆芳原,字敕先,自号觌庵。江苏常熟人。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诗人,入钱谦益门下。

张远(1648-1722),字超然,号无闷道人,福建侯官人,为清初闽籍诗人。

[清]潘奕隽《三松堂集》诗集卷一,清嘉庆刻本。

刘恕,一名惺常,一作惺棠,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举人,官至广西右江道。家世殷实,善鉴赏书、画。其所建寒碧庄,又称刘园,即今之苏州留园。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artists-painting-calligraphy_thesis/020123549400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0017b5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3.html

《17世纪金陵画家武丹及其绘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