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再别康桥》选曲《一首桃花》的作品与演唱分析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歌剧《再别康桥》选曲《一首桃花》的作品与演唱分析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话题: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知识分子成功经验桃花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选曲《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作品以及演唱分析,从唱词内容、曲式、旋律、艺术风格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梳理,从而展示《一首桃花》深厚的艺术魅力。关键词:《一首桃花》作品分析唱分析一、歌曲《一首桃花》创作背景歌剧《再别康桥》取材、改编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陈蔚编剧,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周雪石作曲,这是国内剧第一部而且是唯一一部公演了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上演,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歌剧的成功经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开创了中国歌剧的一种新形势,同时也成为我国现阶段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以林徽因为线索,描述的是在那段岁月里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歌曲《一首桃花》是最有特色的一首女高音作品,是围绕林徽因而展开的,该曲创作于林徽因在北京香山养病时,与徐志摩重逢时所创作

的。再见故人,心中泛起无限的回忆,故而写下了这首美丽的诗词《一首桃花》。二、《一首桃花》作品分析(一)曲式分析歌曲《一首桃花》是一首女高音演唱作品,属于两段体,分为AB两段。它是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结合,且A段属于宣叙调,B段属于咏叹调。A段描述的是桃花静态的安宁与美丽,B段则是对桃花动态美的表达。歌曲为g小大调,整体速度为行板(AddanteA乐段(13-25。由四个乐句组成(5+2+2+3+3A段使用的拍子是四四拍子,为g小调。A段结束时连接到B段中间有一小段的间奏,这是为转调做准备的。连续的八度一音响将音乐推向高潮。B段(27-35转为降B大调,使用的拍子是四三拍与四四拍的结合与交替。这是歌曲的副歌部分,这时候速度加快,前后紧接,刚进入歌曲B段部分(咏叹调)时候,使用的渐强的记号(piumosso,和前面的宣叙调部分在速度和力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快到结束部分的时候,一瞥一瞥又弱下来,且转回了g小调。(二)旋律特点歌曲《一首桃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但没有采用中国惯用的民歌小调作为音乐背景,也没有采用西洋歌剧中突出人物性格的曲调。而是采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赵元任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营养,然后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造写出的一条特殊的旋律。周雪石先生笔下的旋律简单,歌曲《一首桃花》歌词从诗歌入手,让诗歌与旋律相结合。歌曲第一部分是宣叙调,节奏型简单,

附点下行连续使用,以及连线部分较多,听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伴奏织体也比较简单,多采用和弦手法突出音乐的微小变化。第二部分是咏叹调,也是全曲的高潮。这是调式调性开始发生了改变,有g小调转到了关系大小调降B调。这时候旋律色彩十分鲜明,旋律自然而又流畅,这是一种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释放。这时候节奏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四三拍子和四四拍子的交替出现。最后旋律调式调性又回到了g小调首尾相呼应。(三)艺术风格歌曲《一首桃花》全曲由钢琴与小提琴合作完成。作者以自然景物为线索,展现瞬间的主观感受。且采用新颖独特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手段,去表达更好的效果,具有印象派风格。歌剧《一首桃花》又具有民族性质。任何一首歌曲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时代的背景与社会文化的烘托。这首歌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它讲述(wWWBb.NEt的是林徽因,徐志摩以及梁思成,金岳霖这些知识分子之间的故事,有爱情,有事业,有民族情怀,有爱国精神。《一首桃花》以林徽因的故事为主线所创作,引用了近代民族音乐的曲风。三、《一首桃花》演唱分析(一)宣叙部分这首歌曲描述的事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在演唱中国民歌的时候,不能像唱意大利歌曲那样去咬字,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因此要采用的形式去表达它。出歌曲的情感,出歌曲的内涵。A段部分:桃花、桃花,第一个字在小字二组的“d”上。这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924766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e.html

《歌剧《再别康桥》选曲《一首桃花》的作品与演唱分析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