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出的女性观矛盾性

发布时间:2013-12-04 16:21: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出的女性观矛盾性

摘要 蒲松龄是清代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凭借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中奠定了重要的地位,同时《聊斋志异》也被誉为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本文通过《聊斋志异》的研究对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进行了挖掘,同时对蒲松龄的女性观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观 矛盾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观矛盾性

《聊斋志异》中近500篇的小说包含了200多篇女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十分多样,而蒲松龄的思想倾向以及女性观也蕴含在这些具有不同特征风格的女性形象中。由于《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女性并不纯粹认定为是男权社会中为男权服务的工具,也不能认定为是具有明显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所以当以这些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来对蒲松龄女性观进行挖掘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实现一刀切,而应当较为全面地分析并从中理解和把握蒲松龄的女性观。

1 女性外貌观的矛盾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外貌一般被认为是让男人愉悦并供男人欣赏的对象,而在《聊斋志异》中,许多并非美貌的女子却在蒲松龄所塑造的故事情节中获得了男人的青睐和尊重。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所表达出的外貌观具有明显的辩证思想,即无论是丑陋的还是美貌的女子,蒲松龄都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表达赞美之情和排斥之情,也就是说,蒲松龄针对《聊斋志异》中的美貌女性以及丑陋女性都表达出了褒贬不一的态度与观点,如对美女的塑造占据了《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很大比例,通过美女的塑造蒲松龄表达出了自身在外貌方面自身所具有的审美追求,但是《聊斋志异》中很多故事都是在警示人们不要沉迷女色,否则将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窦氏》《阿霞》《画皮》等;同时蒲松龄虽然对丑女心存反感,但是对一些如《乔女》《新十四娘》《瑞云》等故事中虽然相貌不美但是心地善良的主人公们蒲松龄表达出了尊重的态度。总之,在女性外貌观方面,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主要体现出了两种矛盾的观点:一是丽所欲亦所惧的矛盾性。在《聊斋志异》中存在一个十分经典的模式即寂寞孤独的书生会遇到热情主动的女子,而在女子的帮助下男主人不仅能够坐拥佳人,同时也能够衣食无忧,如果说这种形式是作者在表达一种对女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的话,那么《陆判》中陆判帮朱之旦把妻子的头换成美人首就不免有些畸形和变态了,这是蒲松龄作为一个男性自私、狭隘心理的准确写照。但同时《聊斋志异》中也表达除了贪恋美色必遭报应的思想,《画皮》中王生被裂腹掬心、《姚安》中姚安落得精神失常、愤恨而死的下场,蒲松龄从道德立场对男性贪婪女色的劣根性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丽所欲与丽所惧的矛盾恰恰是蒲松龄作为一个文人其内心自我私欲膨胀和严守伦理道德者两种不可调和的突出的具体体现;二是对丑陋女子反感和尊重的矛盾性。在《章阿端》中有意老婢“臃肿无度,挛耳蓬头”,蒲松龄借章阿端之口给出了“然亦太不自量矣”的评论,表达出了蒲松龄对丑陋女子的偏见,虽然蒲松龄对丑陋女子具有偏见,但在《聊斋志异》中也表达出了对丑陋女子在道德层面上的褒扬,如《乔女》中的乔女黑丑,但是敢于伸张正义、自谋自立,蒲松龄给出了“奇伟”的评价。在对待丑女上可以发现,蒲松龄对那些遵循礼规道德的女子具有尊重和赞扬之情,而对一些丑陋而不自重的女子则表达出了明显的反感。

2 女性婚姻观的矛盾性

三从四德是封建时期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表现出了固守的思想,认为三从四德应该是女性必须要尊重的道德操守,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思想的豁达,认为女性应当在婚姻中享有自主的权利。首先,蒲松龄通过《聊斋志异》表达出了封建社会中要求女性要做到至死不渝的苛求。在《聊斋志异》中,具有封建礼制说教性质的小说以及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要求女子要做到从一而终,在《章阿端》中,章阿端在身死后化为女鬼并结识戚生,但是即便是已离开阳世的阿端也仍旧在冥界中不能脱离其夫对自己的管制,最终导致已经成为女鬼的阿端又被其鬼丈夫再次索命而死。封建社会中三从四德的思想对于女性而言是一个穿着道德外衣的枷锁,这种枷锁对女性所造成的束缚就像是冤魂不散一样在女性的一生中如影随形并严格的规范这女性的行为,限制着女性的自由,这是蒲松龄受到封建陋习感染的结果。在《邵女》《牛成章》《金生色》中,蒲松龄则表达出了对那些能够从一而终的女子的赞扬,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女子丧父再嫁的反对,在封建社会中,蒲松龄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较深的影响并产生了男子专权心理;另一方面,在《聊斋志异》中也有很多小说与内容表现出了与传统婚姻道德相反的思想内容,在这些内容中,蒲松龄写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显示出了蒲松龄对女性开放性的肯定与认知。在《霍女》中,霍女没有选择有钱但是好色的朱大兴而是选择了一贫如洗的黄生,并用色相骗来钱财给了黄生,蒲松龄这样评价道:“女其仙耶?三易其主不为贞。然为吝者破其悭,为淫者速其荡,女非无心者也。”霍氏三易其主,已经摆脱了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要求,但蒲松龄并没有对其不贞展开纯粹的批判和贬斥,她被蒲松龄当做那些被惰性和欲望蒙蔽良知和双眼的人的救赎者,而通过这个故事蒲松龄给予了女性更多选择的权利,当他们发现所托非人,便可以重新寻求自己的未来和幸福,这无疑具有了比较超前的女性主义思想色彩,虽然蒲松龄将这类女性的范围定位于并非凡人女子,但是这种进步的女性主义婚姻观仍旧不能被完全抹煞。所以,在女性婚姻观方面,蒲松龄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认可和赞同女性自由独立的婚姻观念;另一种则是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社会道德和风气的感染而表现出了对女不忠贞以及女性再嫁等现象的抨击。

3 妻妾观的矛盾性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时期,三妻四妾被认为是男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从妻妾的地位来看,妻为正道以及妻为妾纲是封建时期伦理道德观念当中重要的正统思想。在《聊斋志异》中,妻妾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故事中是十分常见的,而通过故事中主人公在对妻与妾的取舍和对比中可以发现蒲松龄在妻妾观方面存在的明显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为《聊斋志异》即宣扬了对传统妻妾观念的维护,同时又在一些细节上表达除了反对传统妻妾观的思想。首先在对传统妻妾观的维护方面,蒲松龄通过《聊斋志异》塑造出了许多具有说教性质的典范对自己维护传统妻妾观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如《邵女》内的邵女是柴廷宾的小妾并受到了其妻金氏的摧残,邵女用容忍和逆来顺受使金氏受到感化并最终和睦相处,《妾击贼》中的小妾分明有能力击退贼人的功夫,但是却甘愿受着正室的欺辱和压迫,当有人问其缘由,小妾答道:“是吾分尔,他何敢言。”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塑造都说明了在蒲松龄的妻妾观中,小妾理应安分守己,即使面对欺凌也要忍气吞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家庭的和睦相处,这种思想是蒲松龄对传统妻妾观的维护,完全忽略了小妾作为一个人应当具有的权利与尊严;但另一方面蒲松龄通过《聊斋志异》也体现出了对这种传统妻妾观的反抗,而这也正是蒲松龄在妻妾观方面存在矛盾性的表现。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了表达对妻妾观的反抗而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模式,一种是在故事情节中忽略妻子的地位,一种是女性对纳妾行为的直接反抗。在《青凤》内,耿去病纳青凤为妾遭到了妻子无言的反抗,但是这种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反抗并没有组织耿去病纳妾的行为,当青凤嫁给耿去病后,其妻也没有争锋吃醋。这个故事就是在其故事情节中忽略妻子模式的体现,这显然与传统妻妾观众“妻为妾纲”的理念有很大的出入。《房文淑》中的房文淑则直接对丈夫纳妾的行为进行了反抗,即使在已经生下儿子的情况下还毅然地离家出走,女性自尊自爱以及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从房文淑身上得以表达,较之《青凤》中的妻子,蒲松龄通过房文淑而表达出的对传统妻妾观的反抗意识则更加的明显。蒲松龄在妻妾观方面的矛盾性与其采用何种角度看待女性有很大的关系,当蒲松龄单纯的以一个男人的视角来看女性时,他会从道德层面对传统的妻妾观做出维护,而当他从一个文人的视角看待女性时,他又会从人道层面对女性产生同情并去关怀女性。

对蒲松龄女性观的评价

从《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蒲松龄自身女性观的矛盾性,而蒲松龄女性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在明末清初时期,许多新的观念和传统的旧观念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融合,虽然新观念在社会中不断的传播,但是传统观念也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原因应当是《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矛盾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蒲松龄矛盾的女性观既有其局限性也有其自身的价值。

1 蒲松龄女性观的局限性

通过《聊斋志异》可以明显发现封建腐朽观念在蒲松龄思想中的渗透和影响,而蒲松龄对一些封建落后思想的维护也正是其女性观的局限性所在,在这些落后的女性观中,蒲松龄男性中心思想被更多地投射出来,如对一夫多妻制度的维护以及对女性再嫁现象的反对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点,而这些内容从实质上看是对女性尊严和人权的蔑视,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制度以及男人占有欲的一种维护。但是在看待蒲松龄女性观局限性的过程中,并不能对蒲松龄本身进行一味的否定,因为其女性观的形成明显是受到了所处社会时代的局限。

2 蒲松龄女性观的进步意义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观虽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角来形成的,但是其中却表达出了很多对女性的同情和关怀,蒲松龄塑造了很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同时也在一些方面否定了传统的女性容貌观、传统婚姻观以及妻妾观,所以蒲松龄不仅不能被纯粹的认定为是男性主义思想的维护者和说教者,而且应当肯定蒲松龄在女性观众所作出的思考和探索。

3 蒲松龄女性观矛盾性的价值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对民间口头文学的加工和整理,这些素材的获取涉及到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所以《聊斋志异》所讲述的故事体现出的女性观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社会思想烙印,而在此基础上,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具有了客观反映社会群像的价值,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聊斋志异》中女性观的冲突和矛盾是蒲松龄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女性这一重要社会主体的结果,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自然也会渗透到故事的情节安排和结局设置中,从这一方面看,《聊斋志异》所体现出的女性观所具有的矛盾性能够在有利于研究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作为保证作者内心世界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参考。

蒲松龄通过《聊斋志异》所传达的女性观中具有一些积极的思想和价值,但是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使他难以走出封建传统女性观对他产生的羁绊,从而使他本身所具有的女性观以及《聊斋志异》所表现出的女性观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的存在同时也使《聊斋志异》呈现出了复杂的故事形态和主题思想,也正因如此,《聊斋志异》才具有了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空间等待更多的有识之士的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三联书店,1996年版。

[2] 王纯菲等:《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刘化兵:《〈聊斋志异〉中妇德主题作品的功利性》,《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4] 邱文山:《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人生哲学》,《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3期。

[5] 张文澎:《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3期。

[6] 唐丽丽:《论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婚姻爱情观——〈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女性文学》,2004年第3期。

[7] 张爱莲、马娇娇:《矛盾心灵的独白——〈聊斋志异〉双重思想意识浅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崔小清,女,1975—,陕西西安人,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级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叙事学,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88dce384254b35eefd34bd.html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出的女性观矛盾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