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

发布时间:2015-08-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沧浪亭
1.背景资料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南段附近三元坊,是苏州园林中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处,向以“崇阜之水”“城市山林”著称,园址面积约十六亩(11000m2 1963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再次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沧浪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沧浪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相传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氏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所在,后因世事更迭而废。北宋庆历五年((1045时,苏舜钦((1008-1048遭贬后流寓苏州,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徊,心生爱意,并以为数不多的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于北山上,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之意,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此举深受欧阳修称赞,曾写诗题咏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自此,园以人传,沧浪亭名声大著。不数年,苏舜钦卒,园归章、龚二氏。章氏建阁起堂,重加扩建,发现地下有嵌空大石,传为广陵王时所藏。扩建后因亭之胜,两山相对,名甲东南,为一时之雄观。南宋绍兴初年,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在两山之间筑飞虹桥,并筑有寒光堂、冷风亭、斓运堂、灌缨亭、瑶华境界、翠玲珑、清香馆等。元代,沧浪亭废为僧居,先后为大云庵、妙隐庵等。明嘉靖年间,知府胡绩宗于此建韩世忠祠,又废。释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曾作记。清康熙年间,巡抚王新命在此又筑苏子美祠,不久再废;康熙三十四年(1695宋牵抚吴,重修沧浪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并得文微明隶书“沧浪亭”三字揭诸媚,自作《重修沧浪亭记》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道光七年(1827,布政使梁章拒重修此园,增建五百名贤祠于亭之隙地,每岁以时致祭,有记。咸丰十年(1860,沧浪亭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建亭原址,并在亭之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有东苗、西爽,西有五百名贤祠。祠之南北有翠玲珑、面水轩、静吟、藕花水榭、清香馆、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见心书屋、步崎、印心石屋、看山楼等,其轩馆亭榭,有旧名,有新题。此次重修的沧浪亭园林建筑,大部分得以保存,形成今天的园林风貌。
沧浪亭占地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沧浪亭历经兴废更迭,远非宋时原貌,但山丘古木,苍老森然,还保持一些当时的格局,建筑物也较朴实厚重,并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奇巧,呈现出古朴虫L劲、饱经沧桑的气氛。 2.实习目的
(1了解沧浪亭的造园目的、立意、空、间划分和细部处理手法。 (2学习以山体为构景中心的造景手法。
(3学习沧浪亭的外向借水、复廊为界的处理手法。 3.实习内容 3.1空间布局
沧浪亭古朴清幽,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他私家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总体布局向以“崇阜之水”“杂花修竹”为特色,富有自然情趣。以往这里“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址水面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有人说得好:“千古沧浪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确实,从其园名也可看出水在沧浪亭的地位。然而,沧浪之水并不是通常所见那样深藏于园内,而是漾徊围绕在园林之外,其水源于薪溪,自西而东,环园而南出,流经园的一半。沿水傍岸曲栏回廊透逸曲折,漏窗隐隐绰绰,古树参差近水,临水岸石嶙峋,形态各异,其后山林隐现,苍蔚朦胧,仿佛后山余脉绵延远去,体现出该园苍凉郁深、古朴清旷的独特风格。沧浪亭整体
以主山—真山林为全园的核心,沧浪石亭建于山顶,建筑环山随地形高低布置,绕以走廊,配以亭榭,围合成为园林内部空间,形成水景在园外,山景在园内,以亭台复廊相分隔的山水组合方式。此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园外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这正是园林的总体布置的特点所在。这与沧浪亭长期以来带有公共园林的性质是相一致的。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品尝沧浪亭,四时景观皆有佳致:春坐翠玲珑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更有假山、花墙、碑石三胜,为古园凭添了无限的魅力。 3.2造园理法 3.2.1掇山
沧浪亭内山外水,山是园中主景,布局以假山为中心,位于园之中央。自西向东,古朴幽静,属于土多石少的陆山。用黄石抱土构筑,中为土阜,四周山脚垒石护坡,沿坡砌磴道,山体高下起伏,具天然透渔之妙。沿山上石径盘桓,但见树老石拙、竹绿天青、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有如真山野林,这就是沧浪亭的主山—真山林。真山林几乎占据了沧浪亭前半部的整个游览区,却无庞大迫塞之感。是苏州园林山景中的精品。
真山林土多石少,用以土代石之法,既便于种树,又省人工,四周山脚,垒石护坡,沿坡砌数处磴道,山体石土浑然一体,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难辨真假,极具天然委曲之妙,足见宋元时期筑山之巧妙。山体东段黄石垒砌,山间小道,曲折高下,溪谷蜿蜒,石板作桥,愈显幽壑高峻,质朴成趣,为宋代所遗。山体西段杂用湖石补缀,玲珑巧透,但失之杂芜,属后世所补。山体西南盘道蹬山,石壁陡峭,俯视山下有一潭,如临深渊。虽仅为一潭,但富有生命力的碧水,流淌出山的生机,映现出山的精妙,表现出山的气势。临潭大石上镌刻俞秘篆书“流玉”两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点出了水的气象。一曲溪流经山涧而出,汇流 聚下,湍湍人潭,水碧如玉,溪涧与潭水形成高崖深渊、山高水深之景。山上峰石巧立,石径盘迥;古树参差,老根盘固,与石比坚;满山葱笼,著竹披覆,藤萝蔓挂,卉草丛生,野趣盎然。春天山茶怒放,艳若锦绣;夏时春竹岚岚,树影婆婆;秋季色彩斑斓,舒展高爽;冬日古拙素净,森然在目。山之东北,筑石亭曰“沧浪亭”,点出全园主题。 3.2.2理水
遍览苏州园林,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有围墙,都是将园中之水当作了创作主体。而沧浪亭以水为基本立意,借高墙之外的古河葑溪之水来为园林增色,以水环园,水在园外,可谓独树一帜,这就是被造园界称为典范的“以水环园”景观。因有园外一湾河水,沧浪亭在面向河池一侧不建园墙,而设有漏窗的复廊。长廊曲折,敞一面,封一面,间以漏窗,空间封而不绝,隔而不断。外部水面开朗的景色破壁入园,使沧浪亭园内的空间顿觉开朗扩大,可见造园家独具匠心。人游廊内,扇扇花窗,步移景换,动静结合,处处有情,面面生意,既是法,又是理。溪流两岸叠石,毫无堆凿痕迹,古趣盎然,沿岸杨柳拂水,桃花芬芳,古栏曲折。隔河南望,廊阁起伏,轩榭临池,古村郁然,波光倒影,引人入胜。园墙和漏窗隐约透出园中景色,隔水迎入,格外幽静,给人以身在园外,似已入园的感觉。漏窗敞露外向,使沧浪与封闭的私家园林形成迥然不同的特点,为此园独异之处。 3.2.3植物
沧浪亭的基址原为“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并且“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所以沧浪亭在造园之初,就有很好的植被,古木繁花成为主景沧浪亭的难得衬景,其古朴之意,为新园所不及。可见了解园址的植被情况,在造园中十分重要,《园冶》中说“新筑易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还说“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祈数枉不妨封顶”。园中之树木,是难得的造园资源,应千方百计保留利用。

沧浪亭充分利于植物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选用本地众多的传统品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在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花色、花期、树姿、叶色等观赏特性,互相衬托。沦浪亭中四时景观皆有佳致:春坐翠玲珑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
3.3细部处理 3.3.1廊与复廊
沧浪亭的廊迤逦高下,把山林池沼、亭堂轩馆等联成一体,既是理想的观赏路线,又是连接各主要风景点的纽带和导游线。通过游廊的漏窗浏览园内山石、树木、花草、轩榭时,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若隐若现动态的景色,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利用粉墙窗框来划分空间,使闭合、开敞、明暗、左右、纵深相结合,达到有变化、有层次的园林艺术空间体系。在沧浪亭的主景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复廊,是园中独特的建筑。这一形式的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又称“里外廊”。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中间墙上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般设置两边景物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它妙在借景,把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通过复廊互相引借,使山、水、建筑构成整体。沧浪亭的复廊北临水溪,南傍假山,既把园景分为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又利用漏窗沟通内外山水景色,园内园外,似隔非隔,似隐非隐,既藏又露,既露又藏,使水面池岸、廊榭山石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正如园林专家陈从周所言“妙手得之”“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复廊南半廊以赏山景为主,北半廊以看水色为佳,敞轩和花窗使园内的山林水流互为照应,连成一气,南侧阳光使廊北景物相对明亮,便于两面观景。园内回廊迂曲延伸,轻巧幽深,富有画意,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审美的价值,廊和漏窗相结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耐人寻味。 3.3.2漏窗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俗称为花墙头、花墙洞、花窗。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及,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就有近六十式之多,一字排开,连绵不断,式式构作精巧,变化多端,透过水光云影,让人感到园外的沧浪之水仿佛是园中之物,“借景”效果极为显著。 4.实习作业
(1草测沧浪亭石亭及其环境的平面、立面。 (2草测复廊、面水轩、观鱼处。 (3即兴速写3幅。
(4以实测为基础,总结沧浪亭的造园特点.阐明复廊运用的独到之处。
(张玉竹编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62a2a5cfc789eb172dc8f4.html

《沧浪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