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发布时间:2020-05-06 04:41: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巴林银行: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并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不可战胜的李森”。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与愿违,19951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然糟糕,但还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只是对李森先生来说已经严重影响其光荣的地位。李森凭其天才的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先生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这位昔日的贵宾,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间的小“巴林事件”。

透过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应当怎样怎样看待金融衍生工具?

巴林银行破产启示录

英国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于1995 226日宣布破产。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

滥用金融衍生产品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 本股市的走向。1995 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 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阪神地震 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 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 样倒塌了。 那么,由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 林银行呢?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衍生产品(亦称金融派生产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金融衍生产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买卖期权、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归为 此类。具体操作起来,又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选择权等。这类 衍生产品可对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如石油、金属、原料等,也可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易, 如货币、利率以及股票指数等。 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 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 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 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 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里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灭了巴林集团。里森在整 个交易过程中一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对于交 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衍生金融产品的牺牲品。

影响和启示

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由于巴林银行事件终究是个 孤立的事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只是局部和短暂的,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不过,就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本身来说则是发人深省的。透视整个事件,我们得到 如下启示: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在金融发展史上,银行倒闭屡见不鲜。一般说来,一 家银行的倒闭是长期以来银行内部机制不健全,从经营到管理诸方面弊病积累的结果。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并在英国金融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巴林银行集团,照理说应 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有序的监管措施,但事实上它的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的弊 病。巴林银行容许里森身兼双职,既担任前台首席交易员职务,又负责管理后线清算, 说明了该行的管理制度极不健全。巴林事件提醒人们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HT〗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 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 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 扩大银行资本,进行多方位经营。〖HT〗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 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银行集团,应努力扩大自 己的资本基础,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 这样才能加大银行自身的安全系数并不断盈利。像里森那样,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孤注一掷,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难以挽回。

[大师] 巴林银行事件主要还是人为操作的问题,监管也不到位,风险过大!

衍生工具倒不是罪魁祸首,金融就需要创新的,衍生工具还是要逐步发展下去的

[学妹] 内控问题

前后台权限没分离,后台是尼克里森的老婆

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也因流程设置问题而失职

巴林银行倒闭案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悬赏分:45 - 解决时间:2005-11-7 04:20

问题补充:非常谢谢6的回答!!荷兰集团是受益还是受损好像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找到。但是巴林银行88888账户的钱究竟跑到谁的手里了?作者在回忆录中写到过:“他们每次都能赶在我们行动前几秒钟下手”。有没有人追查过相关的资料?

问题关闭了。希望以后有人做相关的补充。

提问者: bushicuowu - 童生 一级 最佳答案

应该说没有什么最大的收益人 如果说有的话,我感觉是国际荷兰集团(INGGROUP

1995226,拥有230多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因为著名的“88888账户”问题宣布破产,几天之后国际荷兰集团(INGGROUP)接管了巴林银行,收购费用为象征性的1英镑 ,但同时接下了巴林高达85亿的负债。

(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227,一个全世界震惊的日子,英国老牌的、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它给金融界造成的恐慌是前所未有的。

巴林银行是倒在一个年仅28岁的利森手里。利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从1994年底开始,利森认为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很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利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并未按照利森的想法走,在1995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万美元。利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利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而且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都失败了。

巴林银行之所以倒闭,是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让利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这个致命的弱点,这是巴林银行倒闭的一个主要原因

巴林银行的倒闭,还在于利森下注的不是一般的金融产品,而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在于可以用少量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若运用得当,可以获取高收益。运用不当,将损失惨重。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没有错,但参与其中必须有严格的授权和制度约束。利森参与金融衍生产品炒作,就是在未经授权和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据说,利森曾被英国银行界誉为“金融界”的娇子,是年轻有为的代表,但正是这些头脑灵活、锐气十足的年轻人为了取得超额的利润和奖金,变得贪婪无比,投身到金融衍生产品中去。事实证明,在银行经营中,人是重要的,但制度更重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巴林银行事件表明国际金融界在过去25年中风险率大大提高,在25年前,一个业务所造成的损失决。)

说明即使有良好的现金充足率和低坏帐率的银行也有破产的危机,说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 万里长堤溃于蚁穴

小错误往往容易产生大的影响 且不可对之视而不见

发现问题就要即使解决问题

拖拖拉拉就要出大问题

金融监管的力度必须足够控制问题的发生程度

巴林银行倒闭主要涉及的那个金融产品叫什么

那个金融产品是---日本股票指数期货

理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价70的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32日,警方将理森拘捕。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到位还是内部监控机制欠缺导致的?为什么?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3-4 11:16

提问者: 乐晨珊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主要因为内部监控机制欠缺,一个小的交易员就把整个银行亏进去了,银行委员会竟然不知道,知道事发。

新加坡进管局控制不力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去年法国兴业银行60亿欧元亏损也是同类原因,但政府也没发现,说明金融衍生产品很难监管。内部监管不好,指望外部发现往往损失已经很大了

分析该银行破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管理层不执行银行期货交易的内部规定。对海外银行投入其本金超过25%的限额规定。无视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提示,续继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的注入。

二、银行内部监督松疏,控制不力。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让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这个致命的弱点。

三、交易员权力过于集中。里森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我们都知道,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与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没什么区别。

四、混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如果代客户交易,公司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一样,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但是如果混淆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则不便于管理,对风险无法进行辨识,最终导致控制的失败。

五、奖金结构忽视企业风险系数。奖金与基本年薪的比例失衡且忽视对风险的考虑,就会使员工为获得高额奖金不恰当地增加公司的风险。贪婪,是每个人的自私本性,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以获得高比例的奖金,是管理层制定奖金构成一个严重的错误。

根据该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游戏者制定游戏规则,必将失去约束其自身行为的作用。如里森的总经理及多权合一。

2、对超水平的业绩保持警惕。监督者(包括内审人员)对卓越成就,特别是当超过平均水平的业绩被认可和广泛宣传时,更应保高度持警惕。

3、盟友通常会忽略彼此工作上的危险信号。“光环效应”、过度的信任对发现风险极为不利。

4、个人背景通常与责任心和自律能力无关。

5、在有关涉案人员之间传播信息,将会增加风险。保密是舞弊调查的根本。

6、常规报告一般化,没有足够的监督力度,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内审报告没有对潜在问题进一步核实与追踪,没有对问题进行应有的警惕。

7、不注意风险变化,通常会使组织受到舞弊行为的破坏。对交易所的提示没有认真分析与总结。

8、宁可接受检查与权利制衡,以免留下舞弊的空子。特别是期货、金融股指等有业务。

9、有利益之间的组织之间不能共享有关信息,如不同区类似部门之间等。但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的情度上又有利于发现舞弊行为。

10、忽视对风险提示、举报、内部审计所提的管理建议,将是一个红旗标志区。应定时进行风险分析,按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序,并高风险地带进行及时严格的评估。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在世界金融界引起强烈震动。由此引发对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问题的重新思考。文章认为我国银行改革有待深入,证券业的发展也才起步,尚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乃是现阶段的合理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e647bb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5.html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