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 -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04 00:1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一、有效的课前预习,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匆匆》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当时的作者刚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社会的动荡,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但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心情特别压抑,因此写下了这篇散文。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关代表作,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能进一步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1、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写《匆匆》的时代背景。
  2、自学课文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语言表达。
  3、划出自己不能完全读懂的句子,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二、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课堂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因此,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去学习课文,有的学生则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并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有的学生喜欢一边读一边写,把自己在阅读中对部分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我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感受确实是独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第一节,并在边上批注“从这一小节的描述中,我发现作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陈凋谢,到了作者眼里,竟成了他抒发情感的材料。
  《匆匆》教学反思
  今天,我带孩子们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我问孩子们:“匆匆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说:“就是时间过得快。”另一个孩子说:“就是很快。”我很失望,昨天我可是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啊。我又叫一个学习较好的孩子说,他也大声告诉我:“时间过得飞快就是匆匆。”
  看着这近乎一致的回答,我问孩子们:“时间过得快就是匆匆吗?”孩子们都在点头,看来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匆匆来上班。也是说早晨时间过得快吗?”孩子们愣住了,半晌,一个孩子说:“应该是急急忙忙来上班才对。”“哦?匆匆是什么意思?问问字典老师吧。”一会儿,有孩子叫到:“急急忙忙,急急忙忙。”“是的,匆匆是急急忙忙的意思。那么,朱自清先生是说什么东西的脚步急急忙忙呢?”“时间。”孩子们异口同声。“对,朱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形象地告诉我们了时间是怎样匆匆流逝的。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知道吗?”“就是很散的文章。”快嘴的田兰冰林同学就笑着说。“对,文章的结构看起来很散,但它的中心却很明确。形散神聚就是它的特点。从这篇散文中,你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说写了一个什么人,一处什么景物吗?”我满以为提前预习了的孩子会像支玉恒老师的学生一样响亮而又干脆地回答:“没有。”我的孩子们被这一闷棍打蒙了,他们不知所措。陈佳琦坐在位置上小声地说:“写的就是朱自清自己浪费时间的事。”天啊,这可是我们班的作文大王啊!“你们预习了课文么?”我有些生气地问。“预习了。”声音响亮而整齐。“读出了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有孩子摇头了;“读出文章介绍的景物了?”摇头者增多;“明白谁是文章的主人公了?”摇头者更多了。“奇怪,我们学过的文章多是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的,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却不写这些,而写散文,他要干吗呐?”孩子们又瞠目结舌了。我只好自问自答:“作者用这种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容易才引入正题呀,我不禁感叹道。同时,我也想对我的孩子们说:请你们多读书,请你们学会思考。我们的孩子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不要说课下,就是在课上也极少有孩子向老师发问,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就更少了。好容易才引入正题呀,我不禁感叹道。同时,我也想对我的孩子们说:请你们多读书,请你们学会思考。我们的孩子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不要说课下,就是在课上也极少有孩子向老师发问,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就更少了。就如,对课题《匆匆》的理解,一个孩子说“匆匆指时间过得快”,其余孩子就附和,显然,孩子们没动脑,课前也没想着要查查课题的含义,老师一问,就随口说说,也不考虑对不对,反正老师总要讲的,反正同学总要说的。这是多么可怕的心理,这是多么可怕的惰性!再如,老师设置了一个陷阱,想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散文的特性的时候,故意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物的时候,孩子们也不思考,丝毫没发觉老师提问的错误,连语文功底交好的同学也不例外,多么可悲啊,我的语文教育,我的孩子们!
  反思我的语文教育,自认为思想是先进的,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我的孩子为什么还出现这种令人沮丧的表现呢?我想,这和应试教育分不开,这和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分不开。很多时候,为了分数,我们扼杀了孩子的灵性;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过多的不放心、过多的“帮助”,孩子养成了惰性。想想这日新月异的社会,想想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不寒而栗。所以,孩子,请学会思考!这是你们更好的生存的根本,这是你们能否造福社会、造福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
  “学而不思则罔”,孩子,请学会思考!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鲜明: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通过课堂实践,我感觉有些环节落实得较好,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首先,能较好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一开始,让学生与作者同感受:看到八千多日子渐渐从手中溜去,你觉得作者有何感受?在引出优美段落时,播放钢琴曲,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淡淡忧伤的情境中。
  其次,注重主题的挖掘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在讨论什么才算没有白白走一遭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周围熟悉的例子,开阔了视野;在介绍朱自清时,联系时代背景和朱自清后来的创作之路,使主题不仅仅停留在“珍惜时间”和不断留恋叹息上,更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把握,使学生知道眼前该怎么做。
  第三,读中感悟学法与写法,并让学生将其迁移到自己的说话和写作中去。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让学生进行仿写,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仿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时也不遗余力。
  第四,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探究它的表现美。在抓住重点段落的时候,让学生去找,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注重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去理解,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多的自己的理解。并且在整篇课文的构思上更加注重了对修辞手法的把握,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从而体味语言美。
  第五,反复朗读,积淀感悟。《匆匆》一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的读,富有个性的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同时注意了个人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的、不同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
  在教学实践中虽有闪光点,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如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就不太到位。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较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在这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
  《匆匆》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么一个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下面我便紧紧围绕本学期“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自己这堂课的感受。
  我执教的《匆勿》一课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语言清丽隽秀,情感细腻温柔,人生哲理也很浅显易懂。课文紧紧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写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再次发出内心的感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一些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抓住重点句段,感受语言了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选择的教学策略便主要是:心灵感悟法和情境品读法。
  教学流程为:1欣赏美景,引出学法和课题,2检查预习,引出时间匆匆,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匆匆”,4情境品读,感悟“时间匆匆”,5积累运用,提高素养。
  下面我便针对教学环节的实践谈一下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1、教师更多地从关注学生的“学”出发,学生的“学”是先行基础,主要指学生行为。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分析出高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所以在导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心欣赏一组图片,看你能从中发现些什么?”从学生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出发,引出学生用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从而指导学生用心灵来感悟一篇优美的散文,引出课题《匆匆》。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变成小诗读,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仿写经典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发现不同动词的用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再来写几遍,学生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切切实实地是真正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到了时间的来去匆匆等。作业的设计则根据高年级学段分别从读、写两方面进行重点训练。学生们更多地是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
  2、“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主要指教师行为,“学”与“导”相辅相成。这里的“导”不仅仅是指激趣导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情境创设,衔接过渡,评价指引等都是有效的“导”的途径。开头的欣赏导课,便是“导”与“学”的有力结合点,学生领会到用心去做事,教师随机引导出以“用心灵感悟用心灵研读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散文”,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本节课,我觉得我最有效地“引导”体现在“情境创设,朗读感悟”上。在指导学生品读“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体验朱自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惋惜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把这种无奈和惋惜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然后把自己当作朱自清,改成小诗再来感悟读;再让同学合作分角色体验读,一个当朱自清,一个当读者;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朱自清又把时间索定在自己的日子里,我适时渗透朱自清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再引导学生走进朱自清当时的内心世界,创设情境:“我多想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呀,但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方向,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溜走,我是多么苦闷后悔呀;我多么是犹豫徘徊呀;我是多么迷茫无奈呀!”学生品味着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在指导学生感悟“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朱自清的生平,来体会出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整节课,我都把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朱自清当时的内心世界作为大的情境创设背景,通过指导用心灵研读感悟,体验出作者当时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感悟出“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3、“议”和“练”是对“学”的巩固提升,主要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说白了,便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与提高。本节课在处理“让学生仿写时间来去匆匆的句子时,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这便是“议”的落实。然后仿写,这就是“写”的能力训练;结尾时还让学生把朱自清通过自我反思把最想告诉我们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也是“写”的训练。本课中“读”的训练落实的最多,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创设情境地品读感悟、边读、边思,合作读、配乐读、诵读等形式。在指导学生读后谈体会,便是“说”的训练。另外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也是“听”的有效训练。
  不足之处:
  指导学生体会“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两句话的意思时,处理得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指导朗读时不能很好地入情入境,达到浑然天成,不露痕迹的程度。教师的语速稍快,个别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吐字不够清晰。在“细读文本”、设计问题、衔接过渡时不能灵活的做到随机应变,也就是老师的引导仍不够到位。在索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时也不能做到很有效,总是瞻前顾后,觉得这段也很美,那句也很美,但毕竟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没大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883c2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b.html

《《匆匆》教学反思 -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