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04 10:5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叙事作文教案

叙事的线索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线索的几种表现方式。

2、了解文章线索的作用和特点。

3、培养确定线索,使文章一线贯通的能力。

4、围绕线索合理的安排材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社戏内容《社戏》写了哪些事?

明确: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戏后余波”

2.组织讨论:写了这么多事,觉得杂乱无章吗?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围绕什么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课文想表达的是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赞美劳动人民和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

文章围绕“看社戏”组织材料。“看社戏”即文章的线索

二、知识链接

叙事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是不能成为好文章的。

1什么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即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情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

2.线索的几种表现形式。

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的见闻为线索;

为线索,如 《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这一物件叙述故事;

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构思全文;

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春》以对春的热爱、赞美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等。

还有的文章多种线索混合使用,如《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议月亮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以孩童失望”——“嫉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线索有什么作用

线索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小结:同学们在写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学会使用线索。

三、美文欣赏

美文一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为我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沙沙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拉着父亲,一手位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欣赏点拨】

作者由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并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把情感的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写“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的意境,或倾诉身边“一地金黄”的林间的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此外,本文语言朴实而含蓄,“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等句,辞短情深,意蕴悠远。

美文二

马光复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似地吼道:“狗杂种,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巴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身,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儿像银铃似地说:

“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拎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欣赏点拨】

这篇短文,写了一个小姑娘在火车上让座、避免了一场厮打的故事。题材并不很奇特,但写得却很有特色,可以给我们写作时在设置线索上很多的启发。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词语“魂”来贯串全文,立刻使这个普通的故事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开篇否定有“魂”,终篇成为“否定之否定”,“魂”在文章首尾的含义已经变了。这最后一个“魂”字指的是什么?是思想、是品德、是精神?怎么理解都行,没有点破,比点破了容量更大。作者用“魂”连缀全文,可以说是“针线缜密”。车厢里两个场面的转换,靠“魂”字过渡,实际上已经在为“魂”字的转义作铺垫。特别是在北京站口的最后一个场面描写,作者面对意外出现的小姑娘,又一次闪现出“魂”的感应,久久的伫立,终于完成了对“魂”字的领悟,而全文的主旨就正在这最后一个“魂”字上。三个场面,三次穿插,场面和线索,得到了很好的缝合。

美文三

柳叶儿

宋学孟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

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上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欣赏点拨】

本文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的饥荒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的特殊感情。文章开头,写出了对柳叶的特殊感情;中间部分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最后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文章就是这样以“我”对柳叶儿的感情为线索,写了“我”童年自以为“趣”,但现在回忆起来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的事。

写回忆性的文章离不开叙事,因为要回忆的就是以前生活中的点点往事,用这些往事来表现中心。叙事,除了要注意详略、顺序以外,还应该有一条比较明确的线索,将所忆之事连接起来,如本文,用“‘我’对柳叶儿的感情”为线索把当年的“抢柳叶”“吃柳叶”等事情连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写回忆性文章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选材,还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线索来安排材料。

四、佳作点评。

佳作一

与众不同的先生

与其把我的小学语老师称为老师,还不如用古人的习惯叫他“先生”。

  先生极爱品茗,而且从不用杯,一只壶足矣。每到语文课,先生就泡上一壶绿茶,夹着那本语文书,提前来到教室,呷一口清茶,讲一篇绝妙文章,那种气氛,真是无比融洽。不知是茶的醇香勾起了先生无穷的灵感,还是某些有趣的事激起了先生喝茶的欲望。他的课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茶壶里的茶也越喝越少了,有时一节课下来他要往“某一个地方”去一两趟。当他要去那一个地方时就说“我要去拿一个东西,你们先自己看看”。等到他回到教室的时候,手里其实什么也没有。于是品茗与品文共同织构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先生批评人也与众不同,方法十分高妙。他常会站在教室门口侃侃而谈。听起来机智幽默,似与我们聊天一般。可是细一琢磨,就发觉不是味了——他这番话呀,不知道藏了多少“暗器”,“嗖嗖”地掷向四面八方,枚枚击中要害,把我们的毛病一点不留地挑了出来,羞得挨批者个个都趴在桌子上,头都不敢抬,真比怒骂还叫人难以招架。于是,赶紧把毛病改了,免得日后被“暗器”所伤。

  有时候,先生也会犯点儿错误——当然那全是为了我们。有一阵子,学校纪律抓得特别严,从早到晚都不让我们有半点“出格”行为,这可苦了活蹦乱跳的我们。先生对我们深表同情,于是,他便决定给我们一堂“发泄课”,每周一节,到时可尽情玩闹。大家欣然,学习也更加来劲了。

  终于盼到这节课,我们像一群逃回山中的猴子,大闹特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也不过如此。谁知,不到20分钟班主任便横眉怒目冲进了教室。我们的“发泄”中断了,先生也为此受到了批评。

  我们深深地为先生抱不平,不仅仅是因为他让我们玩儿,而是从他那里,我们得到了真正的理解与关怀。从那以后,我们再未上过“发泄课”,然而,我们依然幸福——因为,我们有爱我们的先生。

  先生爱书,爱茗,爱侃……但他最爱的是他的学生。学生呢,最爱的也是这与众不同的先生。

点评:《与众不同的先生》紧紧围绕人物“先生”这一线索,首先交代人物“先生”称呼的来历;主体部分描述先生极爱品茗,批评人“爱侃”,“爱生”——竟给我们上“发泄课”等;最后非常简洁地归纳先生的“与众不同”,照应文题,点明主旨,结束全文。

佳作二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1)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2) 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3)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只能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

(4)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的心微微地颤了……

(5)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那样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6)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了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颗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寒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

(7)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高高地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 忽然之间,我感悟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谅女儿的不孝吗?

(8)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的映衬下,父亲那苍老的脸更加清晰。

(9)哦,爱在心灵深处……

点评:

全文既以“父亲苍老的脸”为线索,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更有深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自然,首尾呼应。

五、典型引路

例文1: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便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学生谈阅读感悟。

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我”选定的作为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从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紧扣作文要求。本文语言优美,佳句迭出;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和“几点”笛声,就把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对于我们初二的同学来说,以感情变化做线索来结构文章可能还比较困难,但我们在平时写文章时也经常会表达自己的“尊敬”、“爱恋”等情感,在写这类文章时,我们可以学习本文的选择三个片段,以“笛声”为线索来表达感情的手法。在组织材料时,要注意所选择的线索要能寄托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即既是文章的线索,又能看出作者的情感。

例文2:

最好的奖赏

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

——题记

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索绕在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此时,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萦绕我心中,充盈着我的心房……

那年,我趁假期到奶奶家玩。在院里,我依偎在奶奶怀抱,指着树上那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芒果叫到:“我要吃这个!”芒果翠绿色的外皮虽带点青色,但已牵引了我的馋嘴味觉。

“不,还没熟”奶奶呵呵地笑了,“等你考个第一名回来,奶奶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我拍着手大叫好,奶奶亲亲我的额头,脸上露出温馨的微笑……

回到城里,我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那个刺痛我心的电话声响起,“奶奶不行了!”电话那头,姑姑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呆住了,一滴泪水从我脸上划过,那懊悔的泪把我的心划得很痛。我真的拿到第一了,可是,我并没有向奶奶报喜,我竟把远方的奶奶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恨我自己!带着一脸泪水,我坐上了前往医院的汽车。

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奶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正当大家欣喜地望着终于醒过来的奶奶,医生却说这是回光返照,大家都沉默了。我强忍住泪水扑到奶奶身上,我惊讶地看到,奶奶长满老茧的手中握住一个长满黑点的芒果,她是那样用力地握着,浑浊的眼中充满了不舍。妈妈告诉我,是她把我得到第一名的消息告诉奶奶的,奶奶一直说要奖励我一个芒果,临上医院时还把这个芒果带来了,说要亲手奖给我。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奶奶,你会好起来的,你不要离开我!”我带着哭腔叫道,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泪水倾盆而下。

“奖励……奖励……芒果……”奶奶喃喃道,无神的眼睛透出一种只有我才能读懂的慈爱,接着用尽全身的力气,颤颤抖抖地把芒果放到我手中,并紧紧握住我的手,“好……好……读书……”奶奶沙哑的声音只有我才能听到。我一个劲儿点头,泪水在眼中翻滚着。

忽然,奶奶松开发手,轻轻闭上了眼睛,此时,我地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芒果,那是一个最好的奖励!

又是一个夏季,芒果又熟了,那一个个金黄的芒果又唤起了我深深的思念。芒果的香味越来越浓,正如奶奶的爱,那是奶奶给我的最好奖赏。

学生谈阅读感悟。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写得非常成功的记叙文,感动人心,催人泪下。文章以“芒果”为线索,写了“我”假期到奶奶家玩,想吃芒果,可是芒果未熟,奶奶激励“我”,说是如果“我”考个第一就奖励一个芒果。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生死之诀。再次见到奶奶时,奶奶已成大去之人,只是奶奶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要奖励“我”一个芒果。这让健忘而没有把考了第一的消息告诉奶奶的“我”更加内疚,泪如雨下。文章对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得很好,叙事流畅,构思新巧,紧扣“最好的奖赏”写作,芒果既是奶奶给“我”最好的奖赏,也是奶奶浓浓爱心的信物,文中在写与奶奶诀别之时给“我”芒果的细节写得非常生动,行文曲折有致,令人睹物思亲,情不能已。

六、方法指津

帽子的故事

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仍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这让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截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近学校,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点评指导】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力量。文章展示了这种爱的力量。小女孩因治病而掉光了头发,想上学却因感觉难堪而陷入痛苦之中。细心的老师知道后采取了一个很妙的办法解决了小女孩的烦恼,使她对学习、对生活有了信心和希望。本文没有华丽的语言,作者就是将“帽子”作为组织全文的线索来叙事,也正是通过这平凡的帽子,我们体会到了那位普通的老师的那种朴素而自然的爱,那种细微而真诚的情。也正是在“帽子”的贯穿下,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情、爱才渲染了整个的纸页,涤荡了读者的心田,使我们内心不由得涌起感动的浪花,当然也有一份敬佩与感谢。

本文由开始的小安娜一个人戴帽子的显眼到大家都戴帽子的平常,再到最后的安娜忘记了自己戴帽子这件事,正是在这样的线索贯穿下把老师的那种朴素的爱自然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借鉴。

小结:

1、确定叙事的线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文章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2、叙事的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此外,有时可用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或者某一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

七、实战演练

请为下列作文题确定写作的线索,写出结构提纲或行文思路。

1、亲情是人生最为宝贵的情感,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以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为内容。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友谊逐步加深。选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来写,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

3、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请选取几个难忘的瞬间,写一篇文章,做到叙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课后练习

作文题:

1、《生活中的亮点》

2、《爱的滋味》

3、《微笑》

( 实验初中八年级组 熊少斌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261aff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b.html

《叙事作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