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发布时间:2020-04-30 09:2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5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6分)

1第一句的“长”“寒”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长”“寒”的含义。(5分)

2“才照楼东复转西”写出了明月的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宋·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2)本曲开头两句连续使用“一声”和“一点”,这样使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6分)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梅花

明·宸濠翠妃

绣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1两首诗都吟咏梅花,描摹手法、言志方式各有妙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都写了梅花的芳香,同样写“香”,目的是否一样,请用简洁的语言作解说。(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1“此去与师谁共到?”一句的“共”字有何匠心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作者对异国友人怎样的情感?(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及效果。(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和事?(5分)

(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试作简述。(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5分)

(2)这首诗既有“残花”“子规”(杜鹃)一类的意象,又有“燕子”“东风”一类的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6分)

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咏萤火

南朝·萧绎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萤火

唐·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注]①集草:聚集在草丛里。②的历:明亮,鲜明。

(1)萧诗一、二句中的“疑”“讶”二字用的巧妙,为什么?(5分)

(2)虞诗后两句议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9、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渔父

王质

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水深林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

长相思(之二)

陆游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1)王质词中描写的渔父形象,与柳宗元诗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渔父形象,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5分)

(2)有人说,陆游与王质同吟一首《长相思》,却一样潇洒两样情。请对陆游词的“情”作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粘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5分)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②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自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②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1)有人认为颔联虽然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却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6分) (或“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浓淡、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这首诗的颔联也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法,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2)尾联“不惜”一词中隐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 (或这首诗的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清人徐增评价这首诗,“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一、二句中你认为哪个字“兴会凑泊得好”?(请简要分析“兼”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上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作具体分析。(诗中三四句换了一种感情是什么感情,请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马上作

陆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两首诗在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从某些语句上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受到陆游的《马上作》一诗的点化,可是叶绍翁的这首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陆游这首诗却知之者甚少,这是可为什么?(5分)

(2)陆诗和叶诗都写到“红杏出墙”这一奇妙的景象,但一直以来更为人们知晓的却是叶诗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赏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与理。(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1)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己亥岁①二首【其一】

曹松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①己亥岁:指唐末乾符六年。②泽国:指江汉流域。③樵苏:打柴割草。④封侯事:乾符六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中以“功在杀人多”而封赏。

(1)从首联的“战图”上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2)末句为何触目惊心?(6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5分)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6分)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那些作用?(6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人比黄花瘦”借用(或化用)了哪位词人哪首词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这首曲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6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和洪觉范潇湘八景·烟似晚钟

清·郑燮

日落万山巅,一片云烟,望中楼阁有无边。惟有钟声拦不住,飞满江天。

秋水落秋泉,昼夜潺湲,梵王钟好不多传。除却晨昏三两击,悄悄无言。

[注]郑燮:即著名画家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以“狂”“怪”名于世。44岁考中进士,仕途不顺,做过县令。

(1)“秋水落秋泉,昼夜潺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钟声?他想借钟声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1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华,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1)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珠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5分)

2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日挂空堂。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籍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因反对议和,触怒秦桧,被贬斥回家。②张罗地:指门前可以张网捕鸟的地方,形容无人进过,门庭寂寂。

(1)两首诗都是春日有感而作,请比较两首诗情感的异同。(5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赵令畴

水满池唐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1)全词六幅画面依据内容可分为哪两个方面?(5分)

2)“乱香深里语黄鹂”和“东风轻软弄帘帏”两句描写,前人评价词语意深,语短情长”。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6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其五)

元·张可久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1)这首曲子着意刻画了一位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曲子一、二句突出了这位理想人物哪两方面的才能?(5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塑造这样一位英雄形象的目的。(6分)

24、阅读下面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试分别加以概括。(5分)

(2)这两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做具体分析。(6分)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注]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祭祀时所供之肉,祭祀后分给各户。

(1)请概括一下是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5分)

(2)诗人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抒发了什么感情?(6分)

2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舒直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近人徐珂《历代词选辑评》引况周颐曰:“明”字从追琢中来。其实,岂但“明”字而已,在上阕中还有哪一个字运用得巧妙?并加以分析。(6分)

(2)“又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起笔“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有什么作用?(5分)

(2)“山,依旧好;人,憔悴了”一句意味深长,请赏析。(6分)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

(2)这首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案:

1、(1)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1分)“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寒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2分)“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2分)(意思对即可)

(2)答: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3分)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3分)(意对即可)

(1)答:双关手法。(1分)“长”字一是指客观上夜晚时间很长,二是表现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2分)“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2分)

(2)答:写出了“明月”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特点。(3分)这种反弹琵琶出新意的写法,使得诗歌意境一下子与众不同起来,从而成为一位怨妇孤寂、冷清、悲痛欲绝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3分)

2、(1)答: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芯余烬和散乱的棋局(灯花已落,残棋未收);(2分)从侧面表现了诗人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3分)

(2)答:诗人在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叶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真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诗人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3分)开头两句诗的词语重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起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3分)

3、(1)答:何诗正面描写梅花的环境、风姿、芳香、精魂,(描摹手法)最后借梅言志,倾诉生不逢时、抱负难展的情怀,流露了欲争春而不得的悲凉心境。(言志方式)(2分)宸濠诗侧面点染——捅破窗纸,引透寒香,隔纸看梅,蝼蚁拖花——一句一隔,疏而不淡,小处落笔,情思宛转,兴味盎然。(描摹手法)诗人借蝼蚁拖花,曲折传达了对早春信使——梅花的喜爱。(言志方式)(3分)

(2)答:何诗写“香”意在写梅花不畏严寒的不屈不挠的精神;(3分)宸濠诗写“香”目的是表现梅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3分)

4、(1)答:“共”字一方面结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道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2分)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穿全程,陪同直抵家乡。(3分)

(2)答:“一船明月一船风”与“师”共到,说明此行有明月陪伴不会孤独,有清风送行顺风顺水,一帆风顺;(3分)体现了作者对异国友人的关怀与惜别之情。(3分)

5、(1)答: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或怒放,多姿多彩,或艳丽多姿)的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对暮春的无限惋惜和感慨的深情。(或惜花、惜春、自伤自悼的怅惋之情)(3分)

(2)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小白长红越女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小或长、或白或红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把花的妖艳乃至精神都写出来了。(2分)“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暮落花无奈而又悲惨的结局,含有惋惜之情。(2分)

6、(1)答:这是一首即景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1分)“双双瓦雀”“点点杨花” 点明是暮春时节的景象;(2分)“书案”“砚池”点明作者喜欢做的事的内容。(2分)

(2)答: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恬静、悠闲、喜悦的情感。(3分)景象是暮春的但不令人伤感,却是温暖、悠闲,“闲坐”读着书,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多么悠然、闲哉、轻松、喜悦。(3分)

7、(1)答:春光没有全部消逝,生机仍然存在。

(2)答:这首诗虽然有一层淡淡的惜春之意,但从整体上看,诗人要抒发的还是顺应时序朝前看、珍惜和享受新生活的乐观精神。

8、(1)答:萧诗一、二句中的“疑”“讶”二字用的巧妙,(2分)妙在不仅恰切地突出了萤火虫的特征,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生疑”“惊讶”的心理状态。(3分)

(2)答:虞诗后两句议论,说萤火虫不甘默默无闻,偏要在暗夜中闪光,以显示自己的存在。(3分)诗人突出萤火虫“暗中明”这一特点,其中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他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3分)

9、(1)答:不同。(1分)①柳宗元笔下的渔父显得孤寂、无助;而王质笔下的渔父给人一种闲适之感。(2分)王质十分注意描绘渔父生活的环境:山清水秀,芦荻飘飞,垂杨袅娜,鸥鹭怡然。轻轻风吹,微微露润,一叶扁舟,任其横卧。那渔父小憩于如此清幽之境,何其悠闲自得。这里的渔翁无人生之烦恼,无生活之忧虑,令人羡慕不已。(2分)

(2)答:①陆游笔下的渔父是作者自己:烟雨蒙蒙之中,一叶扁舟飘然而至,眼前是桥如垂虹,水似苍穹,顺着江风,调转船头,但见房舍参差、渔市喧嚣。而傍晚十分,暮钟传来,余韵悠悠……陆游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者,躺在大自然的怀抱,尽享美山美水,他似乎真的超然物外,醉情山水了,这似乎与一直想要有所作为的思想不一致。(3分)其实,作者青壮年时确实抱负不凡,但晚年虽仍然想有所作为,且身体健壮,但不再受朝廷重用,于是故作潇洒中仍不免流露出一丝苦涩、半点忧伤,那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这样王质与陆游,同吟一首《长相思》,却是一样潇洒两样情。(3分)

10、(1)答:《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叙事长诗。(1分)两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2分)

(2)答: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2分)袁诗将唐、杨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2分)

11、(1)答:(1)同意。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以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2分)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2分)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了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2分)

(诗句中的“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以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2分)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2分)两句诗都用四字先“点”,然后用三字“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了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2分))

(2)答:诗人没有走进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随同卖药材回来的药农遁迹空寂的云山。(2分)“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态。(3分)(或尾联描写了一副诗人邂逅卖药材归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老人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的场景。(3分)流露出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2分))

12、(1)答:“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情。“兼”字看起来很平白,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揣摩、玩味),从而把惜别、惆怅之情表现得浓烈而真挚。(“乱”字。表明主客都很随意尽兴,知己朋友依依不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乱”字看起来很显露,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从而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作者运用“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难舍难分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意。)

(2)答:作者在三、四两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也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期盼之中又流出一种挽留之意。

13、(1)答:①陆诗采用层层推进、交相呼应的手法。因为春雨初收,才有淡日穿云;因为杨柳不遮,才有红杏出墙。叶诗前有铺垫,后有想象。头两句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分)②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2分)

(2)答:①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突出了春意的浓郁醉人。(2分)②“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2分)③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2分)

14、(1)答:①作者以孤雁自喻,(2分)②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寂忧虑的羁旅之情。(3分)

(2)答:①托物喻人,借孤雁自比。(2分)②运用心理描写,“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像是在安慰──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2分)③“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用景物渲染凄冷的气氛。(2分)

15、(1)答:江汉流域都被绘入“战图”,这是委婉的说法。(2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战乱到处蔓延、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3分)

(2)答:这句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将军封侯是靠杀人如麻、士卒牺牲的代价换来的。(3分)并且,此句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一”与“万”、“成”与“枯”强烈反差,触目惊心。(3分)

16、(1)答: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1分)“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2分)“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分)

(2)答: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2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2分)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2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2分)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

(1)答: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进而烘托相思之愁;(2分)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衬托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3分)

(2)答:①点明时令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说明相思之久;②用“残”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愁苦的心情。③花开无人赏,花落无人怜,借花烘托思妇的孤寂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17、(1)答:“人比黄花瘦”用李清照的《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分)作用:用花的孤寂憔悴来比人,说明人的情状还不如花。(3分)

(2)答: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2分)开头先怜秋,继而怜菊,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层层深入表达了自叹自惜的情感。(4分)

18、(1)答: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秋水,(2分)以秋水的昼夜不息反衬出钟声虽好但“不多传”的特点。(3分)

(2)答:①作者写钟声是托物言志。“飞满”把钟声生命化了,“江天”一词突出了钟声嘹亮,传播遥远。作者以“飞满江天”的钟声,形象写自己的才华横溢,和自由精神。(3分)②“除却晨昏三两击,悄悄无言”是前一句“不多传”的具体化,钟声响彻江天,却未能多鸣,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人借“钟声”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空有安邦济世的壮志,却半世潦倒的愤慨之情。(3分)

19、(1)答:词人紧扣“过人家废园”这一中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藤蔓勾连、杂草纵横的荒芜的废园图景,(2分)但是在写景之中却蕴含着自己的情感,其中“碍却”“无情”两处隐隐透出痛切的情思,为下片抒怀铺设了场景。(3分)

(2)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生机、寂寞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2分)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2分)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物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的形象。(2分)

20、(1)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3分)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3分)

(2)答:反衬(以动写静,以声衬静)。(2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3分)

21、(1)答:相同点:两首诗情感压抑,都表现出寂寞、孤独之情。(2分)不同点:张诗还表现出了春日无所事事的无聊,李诗则表现出了被贬后的失意、不平和傲岸。(3分)

(2)答:张诗主要是借景抒情。(2分)通过描写萧疏、枯寂的自然景物,来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如“门寂寂”“空堂”,抒发了主人公寂寞、孤独、无聊之情。李诗主要是借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来抒情(或李诗主要是用反衬的手法来抒情)。通过“车尘不到”深受冷落的处境和“自掩门”的动作(或通过“宿鸟声”反衬“张罗地”的冷寂),抒发了主人公失意、不平之情(表现了主人公傲岸的性格,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4分)

22、(1)答:一是描摹春景(第1、2、3、5句),(2分)二是描写闺阁生活(第4、6句)。(3分)

(2)答:“乱”句从感觉和嗅觉上写出百花飘香、黄莺啼鸣这一春天特有气息和声音;(2分)“东” 句是从触觉角度,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温暖和柔情。(2分)这两句情景交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面对美好春光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2分)

23、(1)答:文、武。(5分)

(2)答:张可久塑造这样一位英雄形象的目的是讽刺现实生活中的势利小人。(3分)结尾两句中的“他”就是这种小人。这种人一得志就嘲笑别人都是无能之辈,他却没有想到,当他仕途失意、身败名裂之时却为天下人所耻笑。(3分)

24、(1)答:《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着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2分)《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3分)

(2)答:二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骊山怀古》以荒凉的“草”“树”,烘托了阿房宫的破败,来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2分)《长安怀古》通过骊山渭河险峻的形势和壮丽景色的依旧如故,与狐跑兔走、草木丛生、荒芜颓败的古都景象形成对照,来表达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悲愁。(2分)

25、(1)答:儿童戏篱边,斜阳照豆荚,姜芽出泥土,蜻蜓、螳螂伴稻花,院落里飘荡着令人垂涎的社肉香。(5分)

(2)答:①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景。(3分)②抒发了诗人对淳朴、优美的农村风光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3分)

26、(1)答:“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2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3分)

(2)答: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3分)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3分)

27、(1)答:“饮”字。(3分)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雨后天晴,一道彩虹斜插长江的盛景生动地描摹出来,富有神韵。(3分)

(2)答:“又是”二字,表明如今又是黄昏时刻,孤灯相伴。(2分)抒发了词人在外漂泊了许久,尝尽了千愁万苦的抑郁、无聊、孤独的思乡之情。(3分)

28、(1)答:形象写出了人们为了功名从早到晚奔波不休的情景,(2分)写出了人们竞相追逐功名的丑态,(1分)引出了下文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2分)

(2)答:以青山依旧美好和人容貌憔悴构成对比,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3分)也告诫人们,人生有限,为了外在的功名而失掉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本性,这样的人生必将是悲苦的人生。(3分)

29、(1)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

(2)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3分)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3分)

30、(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11f96b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4.html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