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9 15:52: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

外语系

108

19

王倩

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及其习俗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通过饮食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不同的民族传统节庆之差异,都与该民族或由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诸多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各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此外,中国节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的习俗。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要求,以区别于其他节日。如吃饺子、粽子、月饼等等。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即使喜欢过洋节的人,也没有谁想要摒弃中国节。 

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而在吃的方面,则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过什么节并不在吃的不同上。

下面就以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为例,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进行对比,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

首先是中国的春节和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到来意寓着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的一轮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的开始。春节又会给人带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幸福感,因此,人们再此时节会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日子。按照汉族的过春节的习惯,人们会贴剪纸、贴春联、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等。节日期间,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这是一年中人们最为放松的日子,尽情享受着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并期待着来年的更好发展。

与中国的春节相对应的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举办的节日。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圣诞节逐渐演变成西方国家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并像中国的春节一样注重合家团聚,热闹节日。圣诞节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尤其是1224日晚圣诞前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等,以庆贺耶酥诞生、圣诞节到来。孩子们则盼望圣诞老人送来糖果、玩具等礼物,而他们会给圣诞老人准备一些夜宵食品。除了庆祝活动,圣诞宴会是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家庭团聚宴会,类似于中国的年夜饭 宴会的食物多种多样,不亚于中国春节时的丰富程度。宴会结束后人们便围着象征吉祥快乐、生命永恒的圣诞树尽情唱歌跳舞。

再来看看端午节和复活节的相似与区别。端午节是夏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其主要的节日食品是粽子。端午节和粽子的产生与农事节气有密切联系。端午节最初似为南方古老的百越民族祭祀自己的图腾——龙的节日,后来将其与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便蕴涵了更深刻的将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有机结合的民族文化内涵。相对应的,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阳历的四月中。在其习俗中,既有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由于复活节是教会为纪念耶酥而设,因此节日前夜或当天都有宗教纪念活动,不仅在教堂举行弥撒,有的城市还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与此相应的是吃彩蛋和滚彩蛋活动。这一点与端午节的吃粽子和赛龙舟活动非常相似,而且,从它的举行缘由来看,端午节现一般为纪念屈原,而复活节为纪念耶稣。从精神层面来讲,这两个节日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只是屈原是现实的历史人物,而耶稣是宗教人物。不同的是,端午节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宣扬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注重的是团体的精神,这在赛龙舟的比赛中也能体现出来;而复活节是以宗教力量为依托的,宣扬的是主的精神,主张人们发展强大自己的个人精神力量,以自我为中心。

另外还有中国的中秋节和西方国家的感恩节。中秋节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飘香,瓜果满园,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这一切,同时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激之情,而月亮既是大自然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人推算节气时令的重要依据,于是周朝就有了祭月、拜月活动。到隋唐时代,人们在祭月、拜月之际逐渐发现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便开始赏月、玩月,形成了以赏月、庆丰收为主要习俗的中秋节。月饼具有特殊的含义,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二是饼为圆形,象征团圆,寄托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祈求与渴望。西方的感恩节在某些方面与中秋节有类似之处。

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最古老的节日,时间为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主要节日食品有火鸡和南瓜馅饼等。这些食品作为感恩节的节日食品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始终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不仅能使人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感谢上帝恩泽,还能激励今人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由上述可见,节日和节日中的饮食习俗是人类生活的最亮点,虽然中西方因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等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节日食俗的一定差异,但正是这样才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得各自拥有了吸引对方、尊重对方的独特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目求同,不但会失去本真,也将使人类生活趋于单调乏味。

然而,同样是“感恩”的节日,中西方的表现形式却大不相同。中国人在过中秋节时会把藏于内心的对大自然和对亲人的感谢通过诗歌等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赠送月饼也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美国人在度过感恩节时往往是通过派对、聚会的形式,通过奔放、激情的表现形式将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因此,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情感,在西方人传统的节日中,是难以体味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中西方的文化不断地交融,也不断地碰撞。各国的文化在世界这个逐渐变小的舞台上互相渗透。随着基督教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以及欧洲移民向全世界的散播,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交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在传统节日上做了一些调整,强调突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同时,西方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特别是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开来。事实上,这两种节日文化各有所长,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咱们自己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迷人之处。中西方的节日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2079f1f90f76c661371af2.html

《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