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8 20:1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分析
【摘要】小教室大班额,学校仿佛是中国人口急剧膨胀的缩影。长期以来,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种种教育问题、社会现象,成为家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也成为社会最广泛的声音之一。本文从调查广安市华蓥市几所学校案例出发,探讨了大班额现象背后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择校费;教育资源分配;城市化;教育资金投入我国从06年起义务教育(初中以下年级)均实行了免费教育。取消了学杂费包括择校费。目前只有高中教育阶段可以收择校费。标准按学校类别从300800元每期。对整个国家来说,这项政策无疑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和家庭带来了福音,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华蓥市(我的家乡)现有城区学校7(不含高中),学生7845人,137个班,平均每班人数为58人,个别年级达到75人左右。其中,初中47个班每人,平均每班人数为52人;小学90个班5439人,平均每班人数为60人。据统计,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城区学校每年学生数还将以近400人的速度净增。其中今秋城区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区招生压力大。例如今年双河小学(我的母校)原计划招收一年级新生300人,先已达到487人。二是我市城区划片招生难以实施。学校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难以满足部分家长的愿望,使得城区

学校划片招生难以实施。三是大班额问题严重。由于受城区内学校资源不均衡的影响,本应该在区域内就读的学生强烈要求就读好学校,而学校扩容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大班额问题突出。如下表显示:
资料来源:《华蓥市教育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注:城内中心地带(华蓥中学、第二中学、双河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学生逐步增多,边缘学校学生有减少的趋势,故造成变化不大。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新教育政策颁布以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成为当地地方的政府最棘手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改革的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区流动,造成城乡间教育分配不均衡;城市各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又导致城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突出的表现就是优秀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这其中一定还不乏暗中的“择校费”现象。一下是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基层政府的相关对策:
一、农村家长教育意识薄弱,学生流失大
据调查和分析,初中生比小学生流失的比例高,农村学生比城区学生的比例高。原因主要有:一是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认识还不清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二是家庭经济贫困,家中无劳动力挣钱,急于靠挣钱补贴家用,减轻

父母的负担;三是学生成绩差,升学无望。二、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较大
由于客观上存在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比较明显。如部分学校教室数量不足,教学用房被挤占,图书室、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同一所学校之间,绝大多数中心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外语课,而村小由于师资、硬件的原因,音乐、美术开设也较为困难,教育质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差距也非常明显。三、农村教师资源短缺
农村学校教师的配备情况与推进义务教育普及的要求不相吻合,出现“代课教师”多,整体素质差等新问题。目前,按上级师生比核定我该市缺编70多人,偏远的农村学校缺编达70%左右,中又特别是村小严重缺编。近几年,教育部门已实行在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添补教师资源的不足。仅今年8月中旬,该市就招聘中小学教师76名,暂时缓解了乡镇学校专任教师的短缺。四、农村校舍闲置,城区容纳紧张
该市在部分农村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后,高年级学生在进入中心校就读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流向城区学校,这样就出现了农村校舍大量闲置与城区校舍紧张的局面,给城区学校的招生带来了一定困难,形成的大班额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在城区学校里实行挖掘学校潜力,积极扩大学校建筑面,增大学生容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3d3d2a76c66137ee0619f6.html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