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发布时间:2014-01-06 17:02: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指导阅读《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第二专题是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系教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张九龄、李颀、王维、孟浩然、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本课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初步感受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3、理解、背诵,并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赏析。

教时设置:2教时

1教时

要点:整体了解,重点学《与诸子登岘山》

过程:

一、导入

唐代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声一时传遍京师,李白、杜甫、王昌龄、张九龄、王维等名人对他评价极高,他是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的宗师。他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要学他的一首悲叹人生的咏怀诗《与诸子登岘山》。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40岁时,又想有所作为,因而到长安寻觅机会。在同诸名士赋诗时,孟浩然一句微云淡河汉,硫雨滴梧桐让举座叹为清绝,众人为之搁笔。翌年,却在科举中落第还乡。孟浩然虽然才高八斗,可惜在仕途方面却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这让他受到莫大的打击,只得失意地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二十七年,离幕返襄阳养病。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好朋友王昌龄来到襄阳,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疽,己经快痊愈了,医生叮咛不可吃鱼虾等食物,可是老朋友相聚,饮酒聊天,无比欢乐,孟浩然竟忘了忌讳,吃了鲜鱼,结果病毒发作不久死亡。活到五十二岁。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风格不事雕饰,清淡简朴。他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李白颂之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称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

三、整体理解

《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日: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四、朗读

五、理解

1、看注解,前后串读,解释下列加线词句

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2、交流

(诸子:各位好友。

人事:人间世事

代谢:不停地交替变换。

往来成古今: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3、用现代语言,将全诗串联起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梁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六、赏析

1、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怀古伤今之情感的?

首联感慨,牵引心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点明所事。江山留胜迹是承字,我辈复登临是承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烘托情感。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第四联直抒自己的悲情。羊公碑尚在,一个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联想到自己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2、注解里说羊公碑又叫堕泪碑,为什么叫堕泪碑?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泪沾襟?(课文问题)

(羊公碑又叫堕泪碑原因是:(1)晋代的羊祜,在镇守荆襄时常到岘山上置酒歌咏,慨叹自己以后湮没无闻,无限伤感;(2)羊祜勤政为民,颇有政绩,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人们为其建庙立碑,想其流风遗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所以晋代的杜预就称其为堕泪碑

当诗人慨叹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读着尚在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了。)

七、背诵、作业

2教时

要点:重点学《山居秋暝》,背诵,作业

过程:

一、导入

我们马上要学的《山居秋暝》是一首非常典范的近体诗的律诗,我们现在来基本了解一下唐代律诗的规矩。

规矩一、偶句押韵,第一句可韵可不韵,一般要求押平声韵;大家检查一下:

(韵:后,秋,流,舟,留)

规矩二、四联的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大家检查一下:

(明月/松间/——清泉/石上/ 竹喧//浣女——莲动//渔舟)

规矩三、平仄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我们现在的读音和古代是不太一样的,它的平仄不是按照我们现在普通话读音的。

二、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唐代盛唐著名诗人兼画家。开元9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后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今属陕西),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山居秋暝》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他喜绘画,擅作平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朗读

四、理解

1、看注解,前后串读,解释下列加线词句

山居秋暝

王维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女,莲动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交流

(秋暝:秋天的晚上。

空山:空旷,空灵。

晚来秋:秋天的晚上;来,助词,无实义。

竹喧归浣女:喧,喧闹;浣女,洗衣的女子。

莲动下渔舟:顺水而下。

春芳歇:春芳,这里指春草;歇,衰败。

王孙:指自己。)

3、用现代语言,将全诗串联起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1)试分析诗歌里面的画面和作者隐藏的感受。

(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第一幅画:空旷、明净、清新的山,表现出了作者荡阔放松的感受。第二幅画:明月的夜晚,潺潺的泉流;表现出了作者怡然恬淡的感受。第三幅画:竹林里的喧闹,月夜归回的一群洗衣女子;表现出了作者恬静欣然的感受。第四幅画:月夜里的河面,渔舟经过,莲叶翻动;也是表现出了作者恬静欣然的感受。)

2)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

(山中月夜的美丽生活图景,是那么地清新,幽静,怡人;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也表现了作者要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看得出,此时的诗人深受佛道思想影响,向往恬淡隐居的生活。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境?(月夜,少女们一路说笑穿过竹林而回,渔夫们借着月光乘小船从莲叶间划过出外捕鱼,民风醇厚,画面幽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向往之意)

4)诗人如何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的?(课文问题)

(诗人为了表达其对山居之美的喜爱之情,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作者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有机配合、水乳交融;我们不仅可以见到松枝疏影间泻下的如水月光,还能听到从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和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山中明明有人的活动,但诗人偏偏说是空山,将视觉不能感受得到的形象通过听觉表现出来。明月照、清泉流、浣女喧、渔舟动等,都是移动的景物,作者正是选取了这些山中特有的动景来表现山居的寂静的。)

六、背诵,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5a180a3968011ca30091a6.html

《《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