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1-12-24 09:4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欧盟发展历程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52 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 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 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 2007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几次扩大欧盟 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2005年4月,欧盟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入盟条约,并于同年10月启动了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 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欧盟目前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入盟后,两国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两国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罗、保两国入盟后也需履行诸多承诺,按要求定期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在各领域改革的进展情况。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1029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6,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欧盟及各成员国正在为此而在民众中造势。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59,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418,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725条约生效。1957325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11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48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71生效。19911211,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111,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51,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 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另外,据统计,目前欧盟的各类条约和法律、法规已达10万页之多,不仅庞杂,且不系统、不完备。欧盟的发展亟待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出台。2001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拉肯宣言》,决定组建制宪筹备委员会,为欧盟制定一部类似一个国家大法的宪法条约。制宪筹委会由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任主席。德斯坦领导筹委会的100多名成员紧张工作,于20021028拿出了宪法草案,并于2003620在筹委会获得通过。其后,这部宪法草案几经修改,终于在20041029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得到25个成员国领导人的签署。这是欧盟的第一部宪法,是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对于欧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宪法条约由欧盟宪法、欧盟公民基本权利宪章、欧盟政策和欧盟条约基本规定4个部分组成,在欧盟的决策机制、机构设置、各机构权力分配等方面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按照规定,《欧盟宪法条约》将于2006111正式生效,但必须经所有成员国根据本国法律批准,如果遭到任何一个成员国否决,条约都不能生效,欧盟的政治建设、欧洲一体化进程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成员国批准该条约可采取两种方式:议会表决方式和全民公决方式。两相比较,采用全民公决方式,条约不被批准的风险要比议会表决方式大得多。决定采用全民公决方式的成员国有10多个。除意大利、西班牙已批准宪法条约外,欧盟成员国中的立陶宛、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也已经通过议会表决方式批准该条约。西班牙是欧盟中第一个就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的国家,紧跟其后,法国将于今年5月进行全民公决,其他成员国也将陆续进入全民公决或议会表决程序。在欧盟成员国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宪法条约,反对者大有人在。在欧洲议会中,就有近百名属于欧盟怀疑派的议员成立了反宪法联盟。法国3月中旬以来进行的5次民调显示,51%55%的公民对宪法条约说。欧盟发展进程中这重要一搏要取得成功,不会一帆风顺。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欧关系:互利共赢,走向成熟 欧盟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19755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此为起点,中欧关系开始了新的篇章。 中国改革开放,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欧盟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19957月,欧盟出台第一个对华战略文件———《欧中关系长期政策》。欧盟开始从战略高度调整对华政策,并确定了长期发展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文件指出,欧盟必须发展起能够与中国在世界及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相适应的长期关系,将对华关系作为欧盟对外关系,包括对亚洲和全球关系的一块基石。之后,1998年、2002年、2003年,欧盟又先后制定了3个对华关系文件。近年来,欧盟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发展同中国的关系。19981月,欧盟倡议在第二届亚欧会议期间举行欧中领导人会晤,进而建立欧中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19984月,中国欧盟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希望中国和欧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双方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截至去年12月,双方领导人已经举行了7次会晤。19982月,欧盟放弃在人权问题上同中国对抗的政策,表示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无论作为整体的欧盟,还是单个成员国都不再提出也不再支持所谓谴责中国人权记录的决议案。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欧盟于19983月开始不再将中国列入非市场经济名单。中国同样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2003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和以后5年的合作措施。这份文件表达了中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教、社会、军事5个方面与欧盟进行全面合作的愿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定针对欧盟的对外政策文件,是对近年来欧盟发表的一系列对华政策文件的积极回应。200441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来访的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时表示,中国支持欧盟扩大和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与欧盟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扩大双方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2004128,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海牙举行第七次会晤。为进一步增进中欧关系,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6项建议:一、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加强战略对话,继续就联合国改革、反恐、防扩散、地区热点及发展问题密切磋商与协调。二、为更好地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共识,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已成立对欧关系协调小组,希望欧方成立高级别的相应机构,以便共同规划中欧关系发展。三、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技术贸易,鼓励双向投资,争取早日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双方应积极进行宏观经济及各类经贸政策对话,发挥磋商机制的有效作用,妥善处理经贸分歧。四、拓展在环境、信息、交通以及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在空间、重大疾病防治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五、继续推进文化教育交流,扩大人员往来。支持建立中欧文化论坛,加强教育高层对话,推进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以及双方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六、积极探讨商签新一代伙伴合作协定,以适应和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 中国同欧盟建交30年来,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关系已处于历史上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欧高层领导人保持了频繁的互访和接触,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磋商和协调。双方确立了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作为第一个非欧盟国家参加了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双方将合作共建一个全新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中欧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的签订大大便利了民间往来。这些都标志着中欧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双边关系正步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中欧之间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早日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今年5月,中欧将迎来建交30周年纪念日。发展中欧关系完全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潮流。对亚洲有很大的启示。虽然亚洲还是一个松散的亚洲,而且亚洲是一个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块,然后日本和韩国作为一个经济块。但是日本和韩国分别跟中国产生巨大的经济联系,中国现在又和东南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联系,尤其令我们瞩目的是中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很快就要建设起来。这些正在表面看起来非常松散,但是未来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欧盟现在在处理欧元债务的过程中,他们团结一致,而且加强集团型国家的作用,用集团型国家,也就用欧盟的作用,欧元区的作用来改善各个欧元国出现债务危机的状况,提升他们的还债能力,解决危机,使得欧元不仅作为欧元区,作为欧元以及欧盟的经济总的一个整体在向前发展。虽然是在危机之中,但是这个危机中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欧盟,强大的欧元区。这个会给亚洲巨大的启示,当然目前还很难说,亚盟能不能马上实现。亚盟的雏形就因此而受到一种精神的刺激,和一种我们说复制性的鼓动。当然这里面最新的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也就是说整个欧元区国家已经理解到欧元区不能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欧元区要建设一个欧元区的经济政府。随着欧元区的经济建立,就可能出现欧元区的政府。日本如执迷不悟韩国将成领袖之一王若麟:您觉得欧元区经济政府到底可不可能建立起来?而亚洲又有没有可能去效仿,那领袖可能是谁呢?汤本:很好,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欧元区经济政府自从两个月以前由默克尔提出,完了又过去的三个礼拜也反复强调,得到了萨科齐的支持。大家也在德国作为欧元区国家的领袖起到的作用里边,感到了一种榜样的力量,而且感到了德国政府和德国民众,包括德国国会的真诚来帮助那些受到灾害的国家的问题,让他们解决,让他们脱困,让他们脱离债务的那种真诚。尤其是马克原来是很强势的一个货币,因为建设了欧元区,马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今天又是以德国为首的国家,主动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主动从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而且国会也很有眼光,而且德国的民众并没有因此上街去示威游行。我们德国虽然经济上增长还不错2.7%-2.9%,但德国也需要钱,谁不想钱,但是德国很慷慨、很大方,这说明德国是有眼光的一个国家,是一个有区域总体经营理念,区域总体经济和政治一起运作的这样理念。那么欧盟的这样一个先走一步的表率作用,给亚盟的雏形会带来一个深深的刺激性的作用。亚盟未来领袖很可能是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但很可惜,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由于美日安全条约等等这些原因,它一直想到用军事的方法来遏制它不喜欢的国家,来处理一些还没有很好的纳入国际轨道的国家,而不是用和平的方式,用游说的方式来游说它。当然日本国内也有一些军国主义的浪潮,我们知道像日本靖国神社这样的朝拜甲级战犯的一种行为在德国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日本发生了。所以加上它本国还没有很好的反省自己国内历史的问题,日本很可能限于安全和军事的考量,他对亚盟雏形的推动和加入会非常的拖移,甚至起到绊脚石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就有可能代替日本的位置来承担未来亚盟领袖之一这样的角色,来领导推动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亚盟雏形的出现。激化南海争议:向亚盟雏形插一刀王若麟:您觉得亚洲国家,尤其是10+3有没有意识到亚盟的重要性,而且在亚盟形成的过程当中,最大的矛盾又是何在呢?汤本:矛盾是很多的。就像我们看到新上任的日本首相,他一方面在加强跟越南进行某种军事合作,又跟印度进行军事合作,他更是公开的跟菲律宾进行军事合作,而且坦诚的说,南海发生冲突的话,我站在你后面。但是他另一方面又受到国内的商界、国内的经济界和金融界的强大推动,需要他尽快的推动跟中国的贸易扩大合作,包括如何今后有可能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因此在这种矛盾的推动下,他两边都还兼顾,我们把它叫做首鼠两端。一方面是当面想做一个和平的推动者,经济的合作推动者;另一方面,又想作为军事的强者来遏制他不喜欢的国家发展,尤其不喜欢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他有可能双重性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很矛盾,但是他应该看到这个大趋势,因为10+1已经完成了,那么未来的10+2也可能完成,但是10+3能不能完成呢?取决于日本。东南亚同盟至今已有40年,成绩不能说没有,比如东亚的三个大国居然都要向他们靠拢,就是近乎奇迹的成就。如果就这么接着走下去,走到类似今天的欧盟,哪怕是20年前,有一个布鲁塞尔行政中心的欧共体那样,也会遥遥无期。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东盟10个国家都太小,向他们靠拢的东北亚三国都比他们大得多。三匹大小也不一的马要由10只兔子来领导甚或是拖动,直观地想想也知道不正常。 造成这种反常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东亚的三个大国之间存在太多心结,尤其是中日之间。大家都知道,自隋唐日本开始派遣唐使以来,中国一直是上国。直到西方人的炮舰在19世纪来到亚洲以后,这种局面才发生了变化。我当然不会也无法否认,日本的明治维新比起中国的洋务运动成功得太多。才短短30年,日本不仅免除了被西方侵略,而且还可以加入列强的行列来一起欺负母亲般的中国,甚至再然后竟然想独霸中国了。这真是如同蛇想吞象一般地狂妄,儿霸母一般地残忍。二战战败之后,日本居然又有了一段经济飞跃,政治上也被美国改造成了一个算是及格的民主国家。这就是日本史上最大的两个骄傲。只是这最后的30年,中日之间的竞赛竟然变成了加强版的龟兔赛跑。因为那先跑的兔子的确是睡了觉,而长期落后的乌龟则不止是一直努力在爬,而是居然变成了跑得飞快的兔子,眼看新兔子今明年就要追上老兔子,然后一溜烟地把它甩开了。突然之间,日本也开了窍,知道了形势比人强,明白它称雄亚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也明白了它长期倚靠的山姆大叔,很快就会自顾不暇。它也看见了联合起来的黄种人的东亚是这个地球上唯一确有机会取欧美而代之,从而领导世界,这样一个庞大的机遇。它已经明白,现在与亚洲联合起来,才最符合日本的长远根本利益。他还想明白了时不我待,如果现在出面倡导亚盟,至少在起始阶段,它还可能取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以后嘛自然也能以首倡者的身份保留一些特权或优待。至于中国不太热心,有人认为是中国觉得现在还不是组盟的最佳时机。再过比如10年,当中国的实力已经明显超过日本时,就可以独自倡盟了。个人以为这种打算不高明。首先中国就牺牲不起这10年。一个盟邦,以欧盟为例,须得有数十年的时光才能成熟。晚开始十年,也就会晚成熟十年。与西方的竞争中的先机损失,就会不止十年了。其次,西方有欧盟,有北约,有精神上根深蒂固的大西洋联盟。中国若不结盟,单枪匹马和西方斗,那吃的亏得有多少呀!第三,如果把日本推出去,日本就是西方的一员,就是我们的对手的一部分。如果把日本拉过来,西方的力量就弱了一大块,而东方就会强出一大块,里外里会差多远,这个帐不难算。日本毕竟仍然长期会是仅次于美、中的超级经济大国,经济实力比整个东南亚合起来都大呀。这次日本主动来亲热,中国岂可置之不理。第四,这个亚盟也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就是中国一国的优势太大。除了眼下的日本,谁也没有与中国较劲的分量,因此它们怕成附庸,就可能畏缩不前。现在日本肯带头,这个机会很可能是不再来的。10年以后,日本也成了小兄弟,它就可能没有身份和热情来和中国一起倡盟了。而这个盟一旦搞起来,中国的主导权哪里可能动摇。中国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谦让谦让再谦让。举个例,假设亚盟宪法中建立一个计算议席的公式:总代表席位为500席。每个加盟国不分大小,先各取固定席位10席。余下的370席,一半按各国的人口比重均摊,一半按各国GDP比重均摊。是否还要加上国土面积的权重?总之无论怎样计算,中国都吃不了亏。议会5年一届,议员数量按上述公式每次先行计算。议员的选举办法各国自行决定。如果按照这个公式,中国(是否别国也可能遇到同样的情况?)一国的席位现在或将来哪一天比重太大,就必须自动削减。可以在亚盟宪法上就明确规定,任何一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占据议会40%以上的席位。40%是天花板,超出的部分无偿捐出由其余国家按现有席位比例分配。 一旦日本诚心诚意地向亚洲国家道了歉,获得了邻邦的真正谅解,中国完全可以全面支持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包括获取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和辞退美国驻军。亚洲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安全保障体系。只要中国的国势明显强过日本,只要日本踏踏实实与中国结盟,这样做自然会给亚盟的势力,也就是中国的势力上述相仿。亚元可以作为亚盟的初期重点项目,可以先像当年的欧洲货币单位一样,只是一个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单位,并不需要在任何加盟国中取代本币。以后也可以在部分国家中先行流通。这样,合东亚之力,马上就可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取得与美元欧元鼎足而三的地位。上面再加盖屋顶世界元(IFM特别提款权),逐步把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挤下去,就会顺畅得多。日元已是多年的国际硬通货,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自然比中国多。这不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吗?至于这个亚元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操控,这个牺牲似乎是值得的。想想美国的教训,只顾自己的利益,是美元地位盛极而衰的基本原因之一。学会分权制衡,股东共事,是东方文化必须补的一门大课。国际国内都是这样。在国内我倡议的阶级共和也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做生意总喜欢独资,合股生意难做好。这是中国人不及西方人的地方之一。但是要做大生意,不合股又如何能成? 中日韩应当以东盟为榜样,先弄一个定期协商机制,再建立一个权力逐步扩大的常设机构,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然后再与东盟谈合并。总之不能继续10+3,十只兔子后面加三个马尾巴,而要改成3+10,三匹马来并驾拉车,亚盟就能有戏了。这个三国同盟的常设协调机构,建议设在韩国。因为韩国地理位置居中,又比中日两国实力小,协调机构放那里,三方都可以放心和不觉得吃亏。日、韩与美国都有军事盟约。这个东西初期最好尽量回避。待时机成熟以后,由日韩自行与美国协商解约,名义自然是成为正常独立国家,不再需要外国驻军了。想想看20年后中国一定可以与美国在世界上分庭抗礼。美国怎么可以在中国的家门口驻军?试想中国可以在古巴或委内瑞拉驻军吗? 至于一定会有的13国的亚盟的盟址,建议设在香港或台北。首先这两个地方地理位置居中,又不在大陆中国境内,至少比北京上海可以让别人放心一些。若谈不拢就只好仍放韩国或东南亚任何一国。总之不要放在中国本土或者日本的境内,其它国家就能放心了。这个权衡就和当年欧盟选择布鲁塞尔而不是巴黎做欧盟首都是一样的。而且我们看到东盟和中国的合作,已经基本达到了自由贸易区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商品需要减税,或者是完全免税,中国已经把它9%税务减缩到平均0.01%。这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经完成了7000个产品的无税过关,所以将来欧盟给亚盟起了榜样的作用,亚盟的雏形有可能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903bc64028915f804dc2aa.html

《欧盟的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