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治

发布时间:2017-02-21 21:5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秦朝的统治

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秦的统一与秦朝的疆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各方面的具体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秦朝的覆灭。

二、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结合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的暴政等有关史实,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评价秦始皇。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阐释历史与史论结合的表述、论说能力。

三、要求学生认识

素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学生认识秦朝的历史地位,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

难点: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准备

地图: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秦朝疆域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挂图:秦长城遗址、灵渠、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秦始皇陵全貌。

表格: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一览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上述三幅地图制成叠印幻灯片;还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

教学要点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历史条件的成熟

2.秦朝的统一

3.秦朝的疆域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三、秦末农民战争

1.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朝的灭亡

4.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引言分析】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西汉、东汉,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起,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历时441年。

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区域性统一的局面。秦汉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从而为中国历史长期统一的主流奠定了基础。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为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要,秦汉创立与发展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为后

世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承袭和改进。秦始皇崇尚法家,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些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古代罗马、古代印度、中亚与两河流域的文化也有很大发展,他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与秦统一大体同时,古印度的“孔萑(音译:摩利耶)王朝”逐渐强大。秦朝虽很短暂,但西汉、东汉却长期保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局面。这时,古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安息帝国则统治着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在世界古代史上,各民族、各地区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就也逐渐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在中外关系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将关东六国名称遮蔽的《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要求学生回答:东方六国的名称,并指出其位置(如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用鼠标操作)。学生回答后,教师即应指出:这幅地图的七国疆界,反映了秦王嬴政即位时我国的情况。当时,七国并立,形成了区域性统一的局面,但全国统一的大业尚未完成。秦、楚、齐、燕、赵、魏、韩,虽号称“战国七雄”,但东方六国已经十分虚弱,统一的历史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历史条件的成熟

秦王嬴政即位之时,统一的历史条件已基本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实现全国的大一统,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已具备统一全国的主观条件。

战国时期,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很快,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这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经济联系密切,又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交通受阻,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在农业用水上“以邻为壑”。这种情况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破坏。

诸侯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当时的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消除七雄割据的政治局面,结束混战状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国在战国中期进行的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远远强于关东六国。秦国的疆土也不断扩大,秦王嬴政即位时,秦国统治的地区远远超过了关东六国所控疆土的总和。秦国已经具备压倒性优势。

2.秦朝的统一

嬴政掌权后,致力于统一的准备工作。他广泛搜罗、任用外来的人才,重用李斯等一批有能力、善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他与大臣们共同确定了对关东六国各个击破的战略与策略。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军以破竹之势,先后灭掉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指明《秦灭六国战争形势图》上的相应地理位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第三首)从此,由秦朝开始,中国从一个诸侯割据称雄、区域性统一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为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还派兵南下统一越族地区,统一西南地区。在统一岭南时,秦始皇下令兴修灵渠,以保证南征大军的军粮供应。灵渠(出示图片)连接湘水与离水,是世界上现存古老人工运河之一。秦统一岭南、开凿灵渠,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加速了当地的民族融合。

秦始皇还派大将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侵扰,巩固北部边防,秦筑万里长城(出示图片)。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工程浩大。秦朝北防匈奴,

修筑长城,对保卫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以后历代多次修筑长城,今天我们游览的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都是明朝修筑的。

3.秦朝的疆域

经过统一战争,秦朝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秦朝的疆域(出示《秦朝疆域图》):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在这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各族人民2000多万人。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割据混战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人民陷入深重灾难;而秦的统一,局面一改,“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秦朝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前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不断巩固与发展,这与“秦王扫六合”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秦朝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取得胜利,秦王嬴政以咸阳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了巩固统一,巩固秦朝的统治,建立与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秦朝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出示表格)。这些政策措施,是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是以秦国原有制度为基础,又吸取各国制度的一些有用成分而建立的。这样,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政治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因此自称“始皇帝”,子孙继位,则“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拥有政务最后裁决权、百官任免权。从此,“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三公以下设奉常、廷尉等“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此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成文法为基础,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了较系统、较完整的秦律。秦律早已散佚不存,1975年,在湖北云梦了秦墓出土竹简千余支,内容大多为秦朝的法律条文与解释律文的问答。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

重要的可信资料。秦律是一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律。秦律条目极其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经济方面:

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百姓自己申报土地。

第二,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长度、容积、重量的计量制度十分混乱,各国自行其是。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旧度量衡,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全国,确定为统一的度量衡标准。

第三,统一货币(出示图片)。战国时期,各种货币很多,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旧货币,统一规定,货币分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一镒二十两,秦两约合15.8克)。铜质圆形方孔钱为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还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第四,统一车轨、建驰道。“车同轨”,即大车两轮之间宽度统一。

文化方面:

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出示图片)。战国时期,“文字异形”极不统一。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更便于书写的“隶书”。统一文字,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是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的残酷镇压,严重地摧残文化,加强思想控制。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规定严禁私学,教育只能由官府举办,学校要以吏为师,以法令为教材。这是一种愚民政策。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对这些制度都基本上承袭下来,在此基础上又有改进,使它更加严密、完备。

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统一以及形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秦朝的文化专制、愚民政策,也极为愚蠢、残暴,有着极坏的影响。

三、秦末农民战争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朝的残暴统治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而且非常昏庸,一场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1.秦的暴政——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秦朝徭役繁重。秦始皇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征发农民服兵役、服徭役。修阿房宫、建骊山墓(出示图片),工程极为巨大,据史书记载,仅此两项就征发农民70万人。还有筑长城、开灵渠、修驰道、戍边塞等,都是动则几十万人。秦朝全国人口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大量劳动力被迫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繁重的徭役、兵役,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朝刑罚严酷。秦律繁杂,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秦朝有许多残忍的肉刑、死刑。百姓坐罪者极多,以致“赭衣(穿囚服者)塞路,囹圄成市”,恐怖万状。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秦朝赋税沉重。农民要向官府缴纳田租、户赋,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总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获物的2/3以上。

    

土地兼并严重。繁重的徭役,加速了农民的破产。一些大地主田连阡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在秦的暴虐统治下,人民不堪忍受,发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一场农民大起义的疾风暴雨即将来临。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领九百多戍卒,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他们“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伐无道,诛暴秦”,向强大的秦朝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不久,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派出的一支农民武装攻占戏,直逼咸阳,震撼了秦朝的统治中心。第二年,秦军大举进攻,吴广、陈胜先后被部下杀害。这支起义军失败了。

3.秦朝的灭亡

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不久,各地纷纷响应,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武装影响较大。陈胜起义军失败后,反秦起义由刘邦、项羽领导继续进行,并取得了一些胜利。

在农民起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赵高杀秦二世,取消皇帝称号,另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4.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秦末农民战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司马迁说:“秦失其政而陈涉(陈胜)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秦末农民战争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初期的统治者目睹秦末农民战争推翻强秦的过程,深知人民的力量,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陈胜、吴广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课小结】

秦王嬴政即位时,全国统一的客观、主观条件都已基本成熟。他发动了灭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许多举措有利于社会发展,且影响深远,但也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而且有的措施且有文化专制的性质。秦朝的暴政,特别是徭役繁重,刑罚严酷,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暴风雨中,秦朝灭亡了。

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从统一六国到灭亡不过十多年,但它对后世影响却很深远。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后世封建统治者为之沿用而又有所改进。秦朝因暴政而速亡,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促成汉初兴盛局面的出现。

【布置作业】

在处理课后练习时,应对材料解析题所列的历史材料作一些文字上的疏通:“荆”:楚;“毋以填之”,填,镇;“仇雠”,雠,ch$u,仇雠,仇敌,冤家对头。

布置历史课外活动小组讨论:评述秦始皇一生的重大政治活动。

要求: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客观、全面地作出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b404e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d.html

《秦朝的统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