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并赵》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3-06 14:13: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文言文《秦并赵》,完成下列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释)系:扣留。郄:矛盾。

7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赵王以为然而之。 遣:______

2)臣切为王之。 患:______

7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7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赵王系 先主器(《隆中对》)

B臣之使秦 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C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D赵王以为然遣之。 尉剑挺,广起,夺杀尉。(《陈涉世家》)

79选文中的燕使在劝谏上有何特点?

【答案】

76 1)释放 2)忧虑,担忧

77 译文: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

78 C

79 燕使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容易让人接受。

【解析】

7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古今异义,今义为派遣,古义为释放 一词多义,有祸患”“忧虑,担忧等意,本句中,意为忧虑,担忧。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7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窃,私下;并,兼并;第一个使 派;贺,祝贺。

78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以为”“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A.之:代词/代词

B.且:况且/况且

C.以为:认为/……当作

D.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7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关键句子分析。燕使的劝谏有两次,第一次是面对赵王,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站在赵国的角度分析赵王拘捕自己对赵国带来的坏处,无妨于赵之伐燕也,也是站在赵国的角度分析自己出使秦国不会妨碍赵国伐燕,最终让赵王释放了自己;第二次是面对秦王,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为王患之,站在秦国角度陈述秦国使赵北并燕给秦国带来的害处,最终说服秦王起兵而救燕,可见燕使为了让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两次都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劝说。

参考译文:

秦国兼并赵国后,又让赵军向北迎击燕国军队。燕王听说后,派人去祝贺秦王。使者经过赵国,赵王拘捕了他。使者说:秦、赵合一,使天下诸侯折服,燕国所以接受赵国的命令,是因为赵国有秦国的支持。现在臣下出使秦国而被赵国拘留,这就是说秦、赵两国有了隔阂。秦、赵两国有了隔阂,天下诸侯一定不会再屈服,而燕国也绝不会再接受赵国的命令。再说臣下出使秦国,对赵国进攻燕国也没什么妨害。赵王认为说得对,就放了他。

使者见到秦王说: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燕王就派使者前来,送上千金以示祝贺。秦王说:燕王无道,我派赵国攻取燕国,您还道什么贺呀?”使者说:臣下听说赵国独立的时候,南面有秦国为邻:北面攻下曲阳与燕国为邻,赵国方圆三百里,同秦国相持五十多年,没能反过来战胜秦国的原因,是因为国土狭小没什么出产。现在大王让赵国向北兼并燕国,燕、赵两国同心协力,一定不会再听命予秦国了。臣下私下替大王忧虑。秦王认为是这样,就发兵援救燕国。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注释高:此指有名望。 ②戒律:指佛教的清规戒律。 ③普照:日本僧人。匮:缺少。渝:改变。竟:最终。奈良:日本城市名。

8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长:________________

天宝十二年,日。至:_____________

81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

82鉴真竟至日靠的是什么?你由此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80 长大。 到达。

81 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十二年,五次渡海都没有成功。

82 坚定的志向。启示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8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稍长的意思是渐渐长大的意思是长大竟至日的意思是终于到达日本的意思是到达

8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几个

8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可知,鉴真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终于到达了日本。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此题应该围绕目标明确”“坚持不懈等关键词来谈自己的感悟。

选自《鉴真东渡日本》 作者:真人元开 国家:日本

参考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当和尚。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从东海去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十二年,五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e74fa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b.html

《《秦并赵》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