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杜甫

发布时间:2023-04-15 21:02: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兵车行 杜甫
一、作者简介
1.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十三世祖、西晋名将杜预为京兆杜陵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曾居杜陵附近的少陵,世称杜少陵。祖父杜审言,为武后朝著名诗人。杜甫自幼聪颖好学,“七龄思即壮”“九龄书大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开元年间,他曾漫游吴越齐赵;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他在洛阳结识了李白,留下了一段友谊佳话。公元746年,到长安应进士考试,值李林甫、杨国忠等权奸秉国,不第,乃困居长安十年,直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方被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安史乱起,为叛军所获,后脱险至凤翔投唐肃宗,为左拾遗。不久以上疏论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公元759年,关内大饥,弃官,带领家人辗转赴蜀,居成都浣花溪畔。好友严武再度镇蜀,在其幕府任节度参谋,兼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公元763年,严武死,杜甫携家出蜀,漂泊鄂湘;公元770年,病卒于潭州赴岳阳的小舟上。
2.杜甫的创作成就与思想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封建官僚家庭,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因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历
1

经战乱,不仅仕途失意,甚至饥寒交迫。可这一切使得诗人能够体念并同情人民的疾苦,强化了他拯溺济危、忧国忧民意识。其诗抒写的个人情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转益多师”,融合众长,兼备诸体,特别是七律,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继承了《诗经》与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有自己的开拓与艺术创新,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许多诗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堪称“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有《杜少陵集》传世,收诗1400多首。
二、《兵车行》分析
《兵车行》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丁壮死亡、田荒废的历史真实,表现了诗人对人民连年遭受征战之苦的无限同情,谴责了李唐王朝发动的非正义战争。
全诗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记事,描述了士兵们开赴前线的悲惨场面。诗歌开头,展开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车声隆隆,战马萧萧,一队队被强抓而来的贫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走向战场。士兵们的爷娘妻子,正寻找着亲人,呼唤着名字,拉扯着衣衫,捶胸顿足,叮咛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蔽日遮桥;亲人撕心的哭声,干云动地。令人目眩的景象,震耳欲聋的悲声,给读者视觉与听觉以极大的震撼:成家上万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是这样的上演!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8a6383e009581b6ad9eb33.html

《兵车行 杜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