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修改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一个哀鸣婉转的亲情故事,充满罪责与忏悔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对亲情有些疑惑、不解。
就如:妞妞确诊为眼癌时医生说可以动手术,不过当知道手术会有危险时,周国平是这样说的:“我只知道一件事,妞妞活不长了。”他们怎么能那么轻易的就给妞妞的生命给出一个最终的审判呢?还有,他们一直强调妞妞难逃一死,最后宁愿带妞妞去看气功师也不肯带她去做化疗,竟然只为了不要妞妞因化疗把毛发脱光,变成一个小光人?我无法理解,我很想知道,凭什么医生的判决书还没出来,他们夫妇就那么快给弱小的妞妞判下死刑,就轻易地放弃救活她的机会呢?就凭他们是妞妞的父母?
周国平在讨论要不要给妞妞动手术的时候,居然同意了妻子的话:“不行,成了个小瞎子就不是她了。我想这个“她”不是真实的妞妞,而是他们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女儿。一次妞妞发病后,周国平妻子说:“这次发病,我以为是肿瘤突破了角膜,幸亏不是,真穿过的话就太可怕了。你没看见书上那张照片,肿瘤从眼里穿出十几公分,像一条香肠挂着。我们不能让这样恶心的事情发生在妞妞身上。”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可能发出笑声,认为“香肠”二字可风趣。我可怎么也笑不起来。天下的父母,那会嫌弃自己儿女丑的?而他们却不一样,显然是没有父母的责任心,都到这么危急的关头了,还会开一些无聊的玩笑,真讽刺。 一直到妞妞八个月的时候,周国平看到一则报道:上海一个女孩患了与妞妞一样的眼癌,但是在经过中西医都坚持治疗之后成功战胜了病魔,虽然双目失明,但聪明漂亮,健康活泼,十九岁的她正准备去美国留学。周国平终于动心了,带妞妞去了医院,可是因为这事的妞妞的右眼肿瘤已经侵蚀到眼壁外侧。这意味这,如果动手术,右眼必须做框内剜除手术,妞妞将严重破相。周国平还是让妞妞住进了医院,他请求负有盛名的眼科医生为妞妞动手术,眼科主任指责了他们严重延误了治疗的时机。结果,周国平就决定打退堂鼓,在两位年轻的女医生劝说下,他顺水推舟,当天下午就带妞妞回家了。就这样,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可能让妞妞生还的机会。连我,都感到不可思议及不值。不值,是为了妞妞不值,有了这么一对轻易舍弃她的父母。
终于,在妞妞一岁半的时候,在癌症折磨到妞妞不成人形的时候,一支支由周国平妻子亲手注射进妞妞体内的冷度丁终于给他们带来了等待中的结果。我冷笑。
妞妞本来是周国平夫妇最想救活的人,可是最后,她竟然成为他们最想杀害的人!试问天下有哪几个父母愿意把自己小孩的生命交到死神手上。可是,他们就是!对人性、对亲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
妞妞终于还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局。她死了也好,因为我觉得她离开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总是好的。 可是,慢慢地,我对周国平的愤怒也减少了,并且对他有不少的同情。他在后面不断的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这么软弱,那么自私,因为这样而断送了妞妞的弱小的生命。总之,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我们除了能怪周国平夫妇,还能怪谁呢?可是毕竟他们也是父母,他们也有过挣扎.父母的心,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暂时不会懂的。除非我们以后也做了父母。
不再责怪太多了,只是留下深深的惋惜,献给已逝去的——妞妞。

第二篇: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的,平时一方面很懒,一方面嫌弃自己没“文化”写不出什么有内涵的东西,始终不敢提笔。这一次,仍旧受周国平先生另一本书——《安静》里面一篇文章的影响,其间谈到“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部曲。”于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自然的想写一点自己的所思所想,内容可能依旧粗糙,但愿这种爱动笔的好习惯由此开始。
这本书的内容我将其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短暂生命的“回忆录”,后半部分则是女儿离开人世后父亲的“忏悔录” 尼采曾经说过,一个父亲的诞生,意味着一位哲学家的死去。妞妞,当你如天使般降临时,“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成了这间大房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你的那跃动着生命的灵气的双眼,那清脆的啼哭声,那本能而有力的吮吸,被哲学家父亲尽收眼底,也一度改变了他看世界的角度。在他眼里,新生儿是哲学家,他们刚刚从神界来,带着超然的眼光看世界。这一刻,他选择“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也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尽情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中。 又有谁会料到幸福之后竟是这样大的一个晴天霹雳,娇嫩的你得了婴儿患病几率只有一万两千分的病——视网膜母细胞癌,是绝症!要么马上手术,预后不良,而且还会变成小盲女;要么什么都不做,等死!造化多么喜欢捉弄人,前一秒眼前还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下一秒,“死亡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已经把这个毫无戒心的小生命团团围住” 这也正证实了命运提示的苦难的三大特征:不可思议,令人感到神秘而又荒谬;不可违抗,如同出于神的意志;不可轻视,拥有震撼乃至摧折人生根基的力量!
父亲最终遵循了一个简明而幼稚的公式——全或无定律。要么拥有一个完整健康的女儿,要么什么也不要。在苦难面前他一直犹豫,一直不做选择选择,女儿的病就这样一天天的拖着。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不作选择有时候是不是已经就是一种选择了,因为选择是一种意识的主动行为,在不作选择时人的意识显然也是主动的。伴随这种“选择”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妞妞被疾病一点点消蚀,直至最后的毁灭。
全书的内容大致就是如此,针对某些内容,想提几点自己的拙见。
首先,在孩子没有自我选择意识的时候,父母是否应该完全替孩子做出选择,如果可以替代,他又该怎样选择呢?当妞妞身患绝症时,眼前是有两条路能走的。进行手术,虽然也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产生后遗症,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必然是思路一条啊。这位“哲学家“父亲不可能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但是他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残缺的女儿,而一再犹豫,直至结果越来越严重。我想有一种可能,如果当时选择先保命,等妞妞长大,有主体选择的意识了,让她自己决定是走还是留,父亲会不会少留一点遗憾?因为在“忏悔录”里我们看见了他的悔恨,他说:“悲伤面对的只是单纯的事实,而悔恨却包含着复杂的推理,它在事情发生以后追溯其原因,审视过去的行为,设想别种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证明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应该觉醒了,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只有成人“才是一个会思考的芦苇”。儿童也是人,所以,他具备一切人所具备的特征。只不过,他们的意识局限于他们的现有经验,可能当前他们的想法在成人看来很荒谬,很不可思议,可是当儿童与环境进一步发生交互作用,现有经验会打破原有图式,进而产生新的认识,称
之为“经验重组”,这时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也就发生了。因此,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引导,但不能擅自替他们做所有的决定。
其次,我们能否将孩子的才能价值置于生命的价值之上?如果这样问,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出否定答案。但事实呢?书中有谈到,妞妞八个月的时,一次抱她在钢琴边,她对钢琴产生令人惊异的兴趣。于是,在动不动手术这个问题上整整犹豫八个月之后,这一刻,
立即结束。试问:“那么多让她活下来的理由,怎么就抵不过那一丝表现在钢琴上的“天赋”? 马克斯·韦伯把人的活动划分为“工具合理性活动”和“价值合理性活动”,可是家庭教育这本该出于爱的“活动”,又怎么可以被工具理性牵着鼻子走,显得那么的功利主义。孩子,首先作为一个主体,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与会不会钢琴无关,跟今天的考试成绩好坏无关,跟未来生活的成就大小也无关。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卢梭的“自然教育”也可适当的牵引到家庭教育中来,父母也要遵循孩子的发展,引导他成为“最好的自己”,那种强制性的灌输与压迫,甚至将孩子量化的成就当做证明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从这一点看,我对曾经热议的“狼爸”“虎妈”的做法,是极其不赞成的,那种成功本身可能就是个案,而且,这样的“成功”,从长远角度看,是否就是孩子最适合孩子,且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也是有待验证的。
最后,很感谢这本书带给我对生活一个全新的认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描述“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的捕捞蝌蚪。”作者立马发现了记述的错误性,将主语改成孩子带着夫妇在河边捉蝌蚪。的确,类似于捉蝌蚪这种“无用”的事,成人多半是不会做的,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久矣习惯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可是“有用”的事情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是时候,我们也该抽空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了。
懒,我是真懒,平时就不爱动笔,这次在这么热的寝室洋洋洒洒敲下2000字的读后感,心情还是蛮好的,虽然写的内容还是那么没思想,但为这一点行动力还是要鼓励自己一下,但愿“有恒”
第三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谈生与死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统计0902 叶紫琼
读了《妞妞》,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写有关生死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着实是很沉重,毕竟这是人们都想要避免触及的问题。这本书我也只是草草浏览了一遍,并未细读,因此我不敢说自己能从里面读出很多很深刻的东西,但还是想谈一下。
生死,有生必有死,这仿佛是一句废话。任何的生物不管它是在怎么长寿,他出生了也就意味着它必须要接受死亡的命运。所以生死的关系就好像是数学中的充要条件,生是死的充要条件,当然,死也是生的充要条件。
我们都有同样的一个终点,那就是死亡。而在死亡之前,如何度过这一生,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些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我不得不说这是他们的悲哀,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答案,活着,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朋友?还是别的?我会选择:为了自己。这并不是一种自私,或者是自我中心,而是一种自强和自醒,我活着,第一个要对得起的就是我自己。曾经我认为,生命或者是死亡的真正意思,活着的人无法解释,只有到死亡的那一刹那,你才能彻底醒悟。而现在我不得不说:我错了„„彻底错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就算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也许在不经意的刹那间,你已经找到了答案,答案,就在你心里。
死,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难道真得像一些魔鬼说的:“没什么的,很快的,一点也不痛的。”当然,他在诱惑你。妞妞的死恰恰是一个真实的反例。她身患癌症又不堪忍受长时间临终折磨。“磕着了,妞妞磕着了„„”我似乎听到了妞妞的呻吟,在灌安眠药后的恶心,哮喘,撕心裂肺的嘶叫声。看到了母女三人哭成一片的场景。当然我不知道死是什么滋味,如果我知道,我现在就不会坐在电脑前敲键盘书写一些肤浅的文字了。但是,什么是死? 我去百度查,有一位网友说:“死亡是肉体与灵魂的分离,但动物之死亡是生命终结,而人的死亡是肉体的变质,与灵魂暂时的分离。死亡是罪所带进世界的结果,并非上帝创造的自然现象。人体亦因罪而变质。我们有限的知识,不能始终了解人在世的命运。也不必为死亡而忧伤。因为基督已经应许我们复活的盼望。”很明显这段话是出自《圣经》,而且这位网友多半是个基督徒。也有网友说:“就是世界上没这个人存在!可能去了另一个世界!”这应该是很普通很易懂的理解。还有两位网友说(我觉得这两个答案很有意思,把死亡解释得很透彻)“死好比凌晨0点。是一天的结束,又是另一天的开始。“它是生命的结束,又是生命的起点。”是的,我赞同最后的这种观点。妞妞可以重生!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就在大年初二,我的一个邻居死掉了,因为酒后驾车。我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是静静的看着窗外向后退去的树影,仿佛完全是一个陌生人的死去。为什么生命那么突然?„„或许在小一秒,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我只是这么感叹!或许死就是那么突然!
死了,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具躯体,失去了灵魂的,静静的长眠的躯体,更是有他存在过的回忆!因此我愿意把人分成两个部分:精神和肉体。而死亡,仅仅是精神和肉体的一个分离而已,就像是一次神圣的仪式。在这次仪式之后,我们的精神离开了肉体,到达了另一个世界,而剩下的那具躯体,它就像是一个容器,承载我们思想的容器。就像是一个烧杯盛水那么简单,当我们把烧杯中的水倒掉了之后,烧杯再也无法被我们倒掉的那些水重新充实,因此,烧杯就失去了作用,因为它无法再盛到一模一样的水了„„分离后的肉体,成了我们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物质,也成了我们的亲人朋友们用来纪念我们的物质,它也证明了我们的存在过!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把死亡看成是倒水那么简单,是的,死亡真得很简单。仪式之后,我们的精神将去往另一个世界,我现在深深地相信,一定有那个世界的存在至于在
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概念,在干什么,那我真得无法回答了。对于妞妞,周国平说应该有天堂, 相信天堂是一片花的海洋,当妞妞在花海嬉戏时,她的明亮的眼睛一定满含惊喜„„或许这是作为一个父亲想弥补孩子在世间的缺陷而写的吧,我宁愿这么理解。或许有人会问,妞妞是一个只活了一年半,她又如何带着她的精神在我所谓的另一个世界里生存呢?她的精神在哪里?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她有她的精神,而且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尽管他在我们的世界只存在一年半,但她承受的,经历的甚至比我们都多得多!视网膜内的肿瘤一天一天往外长,直至她再也找不到她的“亮亮”(阳光)以及承受病痛。在发病其间,她不断喊着“磕着了”,但一进入爸爸的怀抱,不管怎么疼,她都没有抱怨什么,却说“爸爸疼,妞妞哭” „„她只是婴儿,婴儿没有什么意念,是疼就是疼„„这是妞妞的妈妈雨儿说的。但我愿意和周国平一样,坚持她一定有思想!坚持!这就是她的闪光点!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坚持呢?答案显而易见:没有。但妞妞能!说这么多只想说明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存在。而且每人都平等,每一个灵魂都能去那里,包括猪马牛羊,小花小草。(培根在《论死亡》中写道:塞涅卡说:“与死俱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将死前的呻吟,惨白的肤色,亲友的悲号,丧具与葬仪,如此种种都把死亡的过程衬托得十分恐怖。或许,妞妞的死也说明了这吧。
我认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死的时候,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生。

因此,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经常的想想死亡会是一件非常有好处的事情,它能教会你如何去生活,更加珍惜生活。譬如:如果再过3的小时,我毫无选择的必须去另一个世界报道,在这仅有的3个小时里,我会干什么?你呢?很多人说,3个小时,太短了!那我问你,当你行走在马路,你又没有意识到也许下一秒你就会死去,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对于那连一句道别的时间也没有的,现在的3个小时是否显得很长了呢?我想,如果真的只有3个小时,我首先要对好多人说:谢谢,对不起,还有我爱你。此时的我爱你,已经不属于两个人了,生命只有三个小时,而此时的我,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切的矛盾,别扭,都不是什么问题,主动地说声对不起吧,即使这并不完全是我的错,我只3个小时了!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完成一个能够做到的时间能允许的心愿吧,什么都好。也许最后的离开,会留下好多的遗憾„„但是真的,在离开前,我只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个世界,感谢我的父母,感谢身边的人们,你们陪伴我度过了那一段灰暗的岁月,感谢你们能在我郁闷的时候听我发牢骚,感谢你们对我有时候的不礼貌和发脾气的包容,感谢你们„„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存在过。
现在,请允许我以《妞妞》的第十四章中第6部分的一段话为结尾吧。
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和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亲眼目睹自己的诞生和自己的死亡。上苍把两个神秘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中间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我是活在两个神秘之间的一个糊涂,除了知道自己此刻活着,我还知道什么呢?
第四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茉莉阿姨
上周,在百度搜《温柔之歌》这本书,搜索结果第一位显示能免费阅读,顺势点进去,一步步被诱导下载了百度阅读app,不过app"书架"一栏显示我可以免费阅读三本书,"温柔之歌""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狼图腾".莫名却被"妞妞"吸引了,隐隐记得多年前上中学那会看过这本书,多年前也在同学的QQ空间看到同学写过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悟,大概意思是看完特别感动,为作者夭折的小孩痛心。
现在自己也有了小孩,内心里对这本书更有一种亲近感,于是开始了阅读。刚好是周末,外面刮着大风,4月的天气遇大温降风,依然寒冷如冬日出不了门,于是一上午都躺在床上,在手机上读起来。 读之前大致情节我是记得的,真正阅读起来,才发现周国平的文笔很好,文风很细腻,我最喜欢的还是描写妞妞的片段,妞妞出生后,身为父母对她的那种喜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透露出初为人父人母的情深意切。周国平一个大男人竟然能描写的那么打动人心,应该是每天写了育婴日记,记录下了那些琐碎的小事。我已经忘记了小逗逗出生时的很多小细节,记得逗逗刚出生时,也计划每天写一篇养育日记,想记录下那些小小的喜悦瞬间或是焦急时刻。不过断断续续只记录了10几天,没能坚持下去。
看的过程中,我多次流下了眼泪,刚出生的婴儿,就被判了"死刑",随着她一个月一个月长大,越来越可爱,越来越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可是病症也越来越严重,先是右眼睛完全失明,左眼也只有微弱的光感。妞妞很喜欢光,会说亮亮,喜欢在窗户边看亮亮,直到有一天,完全看不到亮亮了,妞妞忽然就很失落地趴在了爸爸的肩膀。
这过程中,作为父母,是最无助和悲痛的,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宝贝就得了癌症,每天守着摇篮精心呵
护的宝贝,却一天天走向死亡,摇篮其实是墓畔。周国平爱女儿很深,他是抱女儿最多的人,加之他为人敏感多情,很多次见女儿病痛发作都哽咽落泪,父爱之深可见一斑。人们常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周国平初为人父,对这个乖巧、聪明、懂事的女儿有太多太深的感情。 小孩是越养越有感情的,刚出生时,只觉他们是一个小肉球,随着小宝贝每天的成长,脸上有肉肉变胖了,会微笑了,会抓东西了。他们那么柔弱,那么纯真,只想用所有力气去呵护他。你只觉婴儿是世界上最值得爱的生物,让你愿意放下世间所有的名利,只为能多抱抱他,亲亲他,给他换尿布,带她去外面晒太阳,给她讲这个世界的美妙,想把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给他,虽然他还听不懂看不懂。 周国平也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妞妞满月就被发现得了眼癌,要切除双眼才有可能保命。但他没有立即做出决断去做手术,认为与其成为一个瞎子,不如在还不知道留念生命的时候结束痛苦。后来病症发展的很快,等到他想做手术时,已经不允许了。他写道,我只想要一个眼瞎的女儿,不想做哲学家,世上任何的名利给我,我都不想要,只想要我的妞妞啊。
这也是很多读者指责周国平的一点,说他因为不能接受有一个眼瞎的女儿,就放任病情发展,不给妞妞做手术,其实是他的狭隘自私害死了妞妞。说实话我也不能理解周国平的选择,但是我深知作为父母,在面对这种事情时那种无助和纠结,父母是可以给她做手术延续生命,疼她照顾她,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要面对这个社会对一个眼瞎人的各种歧视,生活不能自理,那个年代给残疾人的各种设施也没有建立。有网友说,在医院看到过一个眼瞎的小女孩对着父母叫嚷,为什么要生下她,为什么不让她去死。 也可能是最初对妞妞的感情没有那么深,慢慢养育了几个月,才发现孩子是这个世界他最为宝贵的东西,即便眼瞎那也是他最爱的宝贝,但是病情太快不给他机会了。
妞妞最终走了,一个婴儿承受了癌症的折磨,巨大的疼痛走了。周国平在妞妞走后一年去到海边的屋子,静下来用文字的形式来祭奠自己的宝贝,也给自己的内心一个出口。就这样他给了我们一个永恒的妞妞,也教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
我为什么说能教我们怎么去爱孩子呢?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能实际受益到自己身上的一点,"爱孩子"是绝大数父母最自然的行为(从各种新闻看到确实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也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时候也是有耐心的,但境界的确没有上升到那种纯粹的地步。更是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孩子带给我们很多时候我会抱怨带孩子累,每天一把屎一把尿,一家人围着孩子转更不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但在周国平的描写下,给孩子换纸尿裤、喂奶、逗她笑、带她晒太阳、一家人围绕孩子平静快乐地生活,这就是世上最可贵的最值得过的好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受到很大感染,我从内心认定要更爱自己的孩子,不再抱怨他们的调皮捣蛋,不再经常性地不耐烦。
摘录书中的两小段
舍末求本?--"可是,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到某个国家去当国王或议员,我也会轻松的谢绝的。当我的孩子如此奇妙地存在着和生长着的时候,我别无选择。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遇更加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你使我更加成其为一个人,而别的一切至多只是使我成为一个幸运儿我宁愿错过一千次出国或别的什么好机会,也不愿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不愿错过和你相处的每一刻不可重复的时光。如果有人讥笑我没有出息,我乐于承认。在我看来,有没有出息也只是人生的细枝末节罢了"
孩子带引父母?----"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捞河里的蝌蚪,我立即发现我的记述有问题,真想是——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 第五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这是一部生命的挽歌,这是一部哲学的巨著,这更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浓烈的爱的结晶。我自知以我浅薄的阅历来评价这样一本满是伤痕满是眼泪满是沉思的作品是种亵渎,但内心的澎湃终需用文字来记录一下,来祭奠此刻刚刚经受了洗涤的心灵。
或许是由于之前种种的偶然,造就了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的必然。在她生命的五百多天里,周国平真切的记录了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又知道她必将很快离世的绝望无助,妞妞离世时的悲伤。然而,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书中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没有那种无休止的抱怨,作者在娓娓道来中,带给了我们最直击人心的苦与笑,书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对自我的反省。
关于亲情:
有一千个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个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这就是我对你的爱——周国平。
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视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然而再伟大的哲学家抑或父亲在生命面前都是脆弱的,他和雨儿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眼疾携带着死神是怎样一步步逼近并吞噬这个弱小的生命。他和雨儿给了妞妞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但是爱是痛苦之源,爱的越深,痛苦也越烈。所以他们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在眼泪中高歌,在梦境中祈祷。他们为了给妞妞一份完整的爱,一直和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人类终究是卑微和渺小的,在死神的面前,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怀抱他的小女儿低声啜泣,不肯松手却始终无能为力。妞妞在来到这个世上五百多天后,还是静静地离开了。
关于妞妞:
周国平悉数记录下妞妞讲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因为妞妞无法用眼光与人交流,所以言语是她表达自己对这个人世间依恋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遍地重复着“磕着了!”妞妞幼小的心灵还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叫做“癌”的绝症,更不会知道癌在发病时会如此这般无可名状地疼痛、但是,她的聪明,她的懂事,她对人世间的好奇,她对音乐的热爱,(范文网 无一不让人感慨这个如此美丽的小生命。
但是,妞妞的意义不仅在此。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
关于生命:
此刻,“活着”无疑成了最有分量的词。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
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
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爱,它在我们活着的过程中轻轻的伴随在我们身旁。爱或许不是花开定会花落那样的伤感情怀;或许没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样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静静的陪着我们,如夏日里的一阵微风,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暂却又美好,抚慰的,温暖的只是一颗小小的心。
余华曾经说过:“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因为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关于苦难:
自古都有“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的说法,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摧毁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所以,作者说,不要对我说这些,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欢乐比忧愁更有益于身体的保养,幸福比苦难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面对社会的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身处灾难之中,乐观者会尽量朝前看,看到灾难的暂时性,从而怀抱一种希望;悲观者会把它放在人生虚无的背景下来看,看破人间福祸的无畏,从而产生一种超脱的心境。但是,当灾难沉重的无法逃避,怎么办?雨儿的的一句“受着呗”让我大悟,忍受可以忍受的,忍受不可忍受的,其实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忍受人生最悲惨的厄运,是处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关于作者:
通过妞妞,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感的父亲,我看到了一个父亲面对苦难时的痛苦挣扎,我看到了一个父亲面对抉择时的艰难纠结,我看到了一个父亲最深刻的反省。 但是,周国平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更是一个哲学家,虽然他说只要有了妞妞,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但他终究是会用带有哲学的眼光来看待思考面对的一切。而雨儿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所以雨儿说“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
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你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我不能帮你缓解,反过来也一样”“那会儿你躲起来写作,我真的觉得很孤单,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你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奠,我什么也没有”最终,他们在共同经历了失去妞妞这一遭遇后还是分手了。或许,无论是周国平还是雨儿,他们都需要自己的方式来祭奠,来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我很欣喜的看到若干年后周国平能再次出版《宝贝,宝贝》这本书,来记录一个完全不同于妞妞的小女孩健康快乐的生活,可是,我所未知的雨儿呢?

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上苍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珍惜,也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但是,命运不会到处复制相同的悲剧,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们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
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50707e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4.html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修改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