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词《赠别二首》(其二)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00:3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牧的诗词《赠别二首》(其二)赏析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多情却似总无情”,作者对情的概括十分精辟,明明多情,作者却说无情,为什么多情总似无情呢?纳兰性德在《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里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人若是爱得太深,爱得太重,反而更难以表达内心的深情,在旁人看来就好像无情一样。“唯觉樽前笑不成”,在送别的宴席上,本来想强颜欢笑,使离别不至于太伤感,但在心爱的人面前,却总也笑不出来。作者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反应了对伊人的款款不舍之情。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借物抒情。案头的蜡烛还在燃烧,时不时溢出烛泪,分明就是在替我们的离别而伤心落泪。“蜡烛”是有烛芯的,所以作者说“蜡烛有心”,在诗人的眼里烛芯是有情的,是依依“惜别”之心。“替人”二字,使情意更深了一步;好像是说离别双方强忍住了泪水,而蜡烛却无法抑制,“替”他们而垂泪。“到天明”又点出了宴饮话别的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与伊人的依依不舍。

  这首诗语言精炼,清新俊逸,离思缠绵悱恻,情意深长。


  扩展阅读:杜牧的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扩展阅读:杜牧的主要作品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除此之外,还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c1b59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2e.html

《杜牧的诗词《赠别二首》(其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