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发布时间:2020-05-07 21:50: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 石径斜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word/media/image1.gif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学生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赠 刘 盖 菊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相互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首诗的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两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平常你都是如何背诗的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总结。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秋词》 (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 菊           
  橙 橘

第3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word/media/image2.gif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诗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

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4.板书诗题——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

1.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四、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

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3.小组间交流。

4.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5.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

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到(      )。

7.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

(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

(板书:思念家乡)

8.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9.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10.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五、品一品,悟诗韵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

3.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

word/media/image3.gif       景——冷

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事——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220b43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9.html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