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精选名篇

发布时间:2019-06-13 00:1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写景状物散文精选名篇



  篇一: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片段教学模版
  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片段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介绍:各位评委,我将要进行的是《______》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开始上课。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___课,谁来响亮地读读课题!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个景物的?(板书特点)看来大家上节课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精读感悟。
  (一、重点字词)
  过渡:————————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_?__自然段,说说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______?(第人)你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不过,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更棒了!
  (第人)你真会读书!
  (第3人举手)你有不同的理解,请你说。
  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你们认真的思考样子是最可爱的,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2、再次自由读第_?__自然段,画出描写___特点的词语或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时同时批注上你的阅读感受。(提问3人)
  (第人)请你,大胆举手,首先就是个进步!(表扬)老师还要表扬你读书认真!
  (第人)你也很了不起!
  ——(朗读指导)试试看,能不能把它读好!
  (表扬)已经有感觉了,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味道全出来了!),集体读。(第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掌声送给他!
  全班齐读这一段(部分)。
  (鼓励)看着同学们的进步,老师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二、合作探究)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______请你把它找出来?找到后跟你的组员交流结果。做之前先看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请你来读读。
  特别提示:可以从采用的修饰手法、表现手法和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分析。开始吧。
  好了吗?现在在组内讨论你的自学结果。小组汇报。
  1)修饰手法类。通过对比句分析修饰手法的妙处,练习说句子。
  2)关键词解析,换成其他词效果如何。
  2、体会作者的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情感带进去读。
  (三)作业布置
  1、写景类:做画一幅。
  2、状物类:学习手法进行段落描写或整篇文章的写作。
  篇二:写景状物的文言散文阅读训练
  写景状物的文言散文阅读训练
  (一)(20XX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①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而无损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⑵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⑶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二)(20XX年江西卷,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目。
  醉书斋记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敝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A.以??遂自投汨罗以死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b.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余倘然久之c.之??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者可进者
  ?仍挟一册与俱D.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2.名校试题
  (一)【南京市期末,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
  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
  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
  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②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
  江耶  
?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址:山脚.
  b.然所过诸岭多童童:光秃.
  c.其阳为石塔阳:外面.
  D.僧咸资汲焉。资:依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
  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
  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
  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
  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3)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二)【南京市期末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
  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20/1)“少陵”是指唐朝著名诗人▲,“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
  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2分)
  (2)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
  答:▲
  (三)【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族:品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吾尝终日而思矣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家人以肩舆相迎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
  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篇三: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达标训练: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第一部分专题三[散文阅读卷()写景状物散文]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楼上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是“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了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四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过如此感觉。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传统的悲秋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绪,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柳,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待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
  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的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夜蝉之声。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着季节的轮回。我们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前方悠远的岁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深远。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现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b项,“有一种清空风格”错。当时作者只是觉得哀怨凄婉,后来经历丰富了,特别是熟读了姜夔的词作后,心中才豁然开朗。D项,心境理解错。认真阅读第⑧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的平常心态,即“禅”境。e项,“先抑后扬”错。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
  答案:Ac
  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无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自然是指淡泊情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以看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是“总结上文”。
  参考答案:“无想”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文
  有总结的作用。
  3.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词,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说来,散文中引用诗文的作用是:增添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化气息,突出文章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作答。
  参考答案:引用古典诗词,可以使文章风格典雅,意蕴深厚。(举例分析略)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和分析评价的能力。考生在谈感悟时,可以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可从“执著与坚毅”,可从“乐观与豁达”,也可从“生命历程”或“生命的价值”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
  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解析: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D项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
  答案:ce
  6.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
  答:
  参考答案:(1)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2)形状: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3)颜色:开放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4)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7.“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请谈谈此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照应开头。“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承接上文沙漠玫瑰的故事。(4)领起下文,由记述转入议论,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8.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答: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1)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总领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来。(3)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构思巧妙。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2d354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c1.html

《写景状物散文精选名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