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1届高三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鉴赏专题
湖南省六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
苗发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①分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一半作为信物。:掌管。②伯道:指晋朝邓攸。邓攸避难时弃子保侄,后再无子嗣,死后学生为他服丧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写友人孙德谕告老还乡,诗人回忆孙德谕的仕途历程,曾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
B.颔联中孙德谕的心情与陶潜在诗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表达的心情完全相同。
C.颈联写分别时的场面,用字凝练,对仗工稳,景象壮阔,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D.尾联用典故,以晋朝邓攸之事言友人亦老而无子,只有远去万里之外的异乡投靠门生。答案:B(并不完全相同。孙德谕虽然思乡心切,但辞官后仍感到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有悲观情绪;而陶潜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弃官后如释重负,归心似箭。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6答:①对友人功成身退的赞誉之情。友人在中年时被委以重任,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晚年辞官被批准,恩遇不浅。②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友人从此别去,以垂老之身远赴万里之外的黔川,诗人既有不舍又有担忧。③对友人晚景凄凉的悲伤之情。友人只因父亲曾在黔川任职,于是去投靠异乡的门生,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每点2,6分。情感1,分析1
湖南省长沙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①酽:液汁很浓,味道醇厚。②《招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寻春。


B.三、四句没有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运用比喻,通过物象与事象结合比照,抒发自己寻春的感叹。
C.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乐趣。
D.诗人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对未来起复还朝感到乐观,因此劝老友不必再为自己赋《招魂》
16.诗歌的三、四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人似秋鸿”,承接首联,实写春游的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②“事如春梦”是化实为虚,写的是内心对往事的感受。那些人生的往事与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若即若离,飘渺无痕。③两句诗以实衬虚,表现诗人此刻放下往事,释然超脱的心境。【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最后两句并非表达诗人对回朝做官充满乐观与信心,联系前一联可知诗人很享受现在悠闲的生活,因此后两句是在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多操心。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三、四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人似秋鸿”运用比喻,人如侯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写出自己在人世间往来。“有来信”这是实写人生的状态;“事如春梦”也运用了比喻修辞,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以“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比喻人生,这是虚写人生的状态。
“人似秋鸿”,实接首联;“事如春梦”,虚照下文。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通过物象与事象结合比照,以实衬虚,表达诗人释然超脱的心境。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②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③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写诗人公事之余,难得闲暇,于是生发出与友人弈棋的雅兴,引出后文对下棋的描述。
B.颔联以“蛛丝游碧落”“蜩甲化枯枝”描写对弈情状,逼真传神,堪称精妙,可以见出弈棋之趣。
C.颈联“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写出落后一方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
情景。
D.尾联以反问作结,写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因一心恋战,连星沉月落也都忘却,风趣而令人回味。
16.这首弈棋诗颔联和颈联分别写出了怎样的理趣?请简要赏析。
【答案】15.C16.1)颔联: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心似蛛丝游碧落”的比喻,写出下棋者殚精竭虑,和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借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写出下棋者意志集中,已达忘我之境。用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2)颈联:揭示了做事须意志坚韧、从容乐观的道理。“湘东一目诚甘死”借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的典故,写出下棋只剩一眼的危机情形;“天下中分尚可持”笔锋突转,指出只要不轻言放弃,精心运筹,仍有平分天下的希望。将局势的危急和弈棋者的坚持努力进行对比,借弈棋者心理状态揭示出深刻的道理。【解析】【分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写出落后一方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的情景”错,“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可见,颈联写出落后一方虽处于弱势,但希望局势还能挽回。故选C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这是会下棋的人才能写出的妙句。这是一个静静的棋手的形象,前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丝来形容棋手心思缜密,偌大的棋盘被比作苍空,在这棋盘中自然处处都要极其细心。棋手的思路像细细的蛛丝一样,在浩淼的天空中飘荡,希望能够寻到明晰的答案。
第二句,则用了《庄子》中佝偻承蝉的典故。一个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戏是能在这时屏住呼吸,伸出的手就像枯枝一样。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这样地一动不动,全神贯注。这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颈联“湘东一目”,是说一位被封为“湘东王”而又是一只眼的贵族。“湘东王”是指梁元帝萧绎,他在当上皇帝之前被封为“湘东王”,担任荆州刺史。他自幼瞎了一只眼睛,这一典故在这里用得实在巧妙,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成活,“一目”就只能等死了。
而笔锋突然一转,说天下从中间划分下去尚且可以把握。也就是说边角一目不成活,但如果把握中盘,还是很有希望的。从中我们看到诗人的豁达和大气,我们感受到一种舍得的潇洒和对全局把握的自信,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这首诗或许是黄鲁直借下棋来劝勉友人任渐要对将来的大局充满希望,不要偏安一隅,更要学会甘愿去舍弃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湖南省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此时作者任鄂州转运留后。源中丞,诗人的朋友,此时被贬于岳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景情融合,极为生动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艺术境界。B.颈联写号角声声,夜色沉沉,呈现出孤独凄寒的意境,这是诗人悲伤心境的物化。


C.尾联“古今怜”三字既表达了对源中丞境遇的不平,更感慨于这种悲剧跨越历史。D.诗歌写景跨越时空,处处扣题,意境高远,最后用典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16.诗歌颔联技法娴熟,画面优美,请简要赏析。
【答案】15.D16.①由近及远。诗人先写眼前夕阳中暮归的鸟儿斜飞渡江而去,然后写洞庭湖水浩浩荡荡,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及的天边连在一起。一近一远,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画面。
②由实及虚。诗人于双口观夕阳美景,想象着朋友所在处的洞庭湖烟波浩渺,一实一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③融情于景。暮色中斜飞的江鸟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眼前的秋波与远方浩荡的洞庭湖相连,形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美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解析】【分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手法的能力。
D“写景跨越时空”错误,诗歌写景跨越了空间,但未跨越时间。如颔联分写两地景物,前句写汉口,下句写源中丞所在地——洞庭。故选D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意思是“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
然后看颔联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各有什么特点,合到一处形成什么画面,使用什么技巧。这两句是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从空间角度来看,这是由近及远,层次清晰,富有空间感。
前一句是眼前所见,后一句是心中所想,前为实,后为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
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融情于景。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



苏轼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C解析:C.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餪”语,特指馈赠饭食。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下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粉状,聊充招待。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
15.①《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3分)②《其三》上阕,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缫丝的农家女,顺序从视觉、嗅觉、听觉中来,着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3分)(围绕一主要手法作答)
湖南省长郡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①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②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宗有一定作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16.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怼,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湖南省邵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词为王安石谪居金陵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自古”二字,不仅让人感到历史的久远,而且让人感到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度,也为下文的转折蓄势。
B.“槛外长江空自流”借用了王勃的诗句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C.“绕水恣行游”一句,交代了作者随着水流在纵情游览名胜古迹,“恣”表现了诗人内心闲适自由。
D.上阕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成强烈的视觉冲击。15.【参考答案】C
【解析】“绕水恣行游”一句,看似自由,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16.本首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愁绪?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6.【参考答案】①昔盛今衰之愁,金陵是六代帝都,曾承载无数风流繁华,如今不过一梦,令人叹惋。
②作者壮志未酬、抱负不展之愁。“上尽层城更上楼”即是变法失败、英雄迟暮的王安石,仍心念汴京、惆怅抱负的委婉表达。(每点3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上片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随着晋代衣冠之族的逝去而消亡,表达的是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下片登楼揽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怅。词人登高远眺,心情难平,自己推行新法受阻,心有不甘,绕水恣游,排遣内心的愁绪表达的是壮志未


酬、抱负不展之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9660ba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c4.html

《湖南省2021届高三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